(共25张PPT)
第3单元
中秋月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情绪,体会歌曲中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温暖亲情
(二)艺术表现
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准确演唱,把握附点音符、切分音、休止符及反复跳跃记号,通过歌声传达对红军爷爷的敬爱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节奏或新歌词,用打击乐器伴奏,提升创造力与音乐表现力
(四)文化理解
让学生了解歌曲创作时代背景,明白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增进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意识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有圆有方,
又甜又香;
平时很少见,
中秋能吃上。
谜底?????
谜底就是月饼!
那大家都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可你们知道在战争年代的月饼是什么样的吗?
欣赏电影片段(播放电影《啊,摇篮》中红军爷爷为孩子们打月饼的片段
在那个艰苦的战争年代,生活物资非常匮乏,但红军爷爷们依然想着在中秋给孩子们打月饼。他们不仅要面对敌人,还要照顾这些孩子,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还充满乐观,给孩子们带来温暖。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诞生于那个时代的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去感受歌曲里红军爷爷和孩子们的深厚感情。
新知讲解
聆听歌曲
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歌曲的情绪是有感情的,速度是中速稍快,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
歌曲背景
《爷爷为我打月饼》是1979年上映的电影《啊,摇篮》的插曲,由徐庆东、刘青作词,梁寒光谱曲。影片以解放战争时期陕北根据地保育院撤离为背景,讲述了老红军战士罗爷爷在战火中为孩子们打月饼的感人故事。歌曲通过童谣体叙事,以“八月十五月儿明”的意象串联中秋习俗与革命温情,既展现战争年代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又传递代际传承的深厚情感。梁寒光曾评价该曲“简朴明快,天真活泼”,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特色。
歌曲是4/4拍节奏,4/4拍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下面整体为歌曲打节奏
歌曲基本节奏型为“×× ×× ×× ××|×. × ×. 0 |” ,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歌曲为单乐段结构,共四句,采用徵调式,节奏以4/4拍为主,明快活泼。前两句描绘中秋月景与打月饼场景,后两句转向人物关系(红军爷爷与孩子),形成“景—人—情”的叙事闭环。
下面请跟琴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和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学唱第二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学唱第三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注意切分节奏和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学唱第四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整体演唱
接下来我们走进音乐知识的海洋“唱一唱”“学一学”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利用肢体动作和乐器为歌曲伴奏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课堂达标
1.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情感是 。
2.4/4拍的强弱规律是 。
答案:1.有感情的
2.强、弱、次强、弱
课堂总结
《爷爷为我打月饼》
1=C 4/4 中速稍快 有感情的
谢谢同学们,再见!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中秋月》第2课时《爷爷为我打月饼》
【教材分析】
《爷爷为我打月饼》是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中秋月》第2课时唱歌课。《爷爷为我打月饼》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是电影《啊,摇篮》的插曲,为童声演唱。影片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红军小分队掩护保育院孩子从延安撤退的故事,歌曲以质朴语言描绘了中秋佳节老红军为孩子们打月饼的温暖场景,展现红军爷爷与孩子间深厚情谊,传递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从曲式结构看,它是单一部曲式,由四个乐句构成,采用民族五声徵调式,4/4拍。歌曲基本节奏型为“×× ×× ×× ××|×. × ×. 0 |” ,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前三句以同音重复为主,凸显欢快活泼感,如“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的旋律。第三乐句运用切分节奏,使曲调更亲切抒情 ,最后一句旋律上扬后回落,情感得到升华 。歌词是叙事童谣体,简单直白,“月饼圆圆甜又香,一块月饼一片情”等词句,生动体现温暖亲情与感恩之情 。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和探索音乐,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然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维持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间的音乐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音乐的乐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情绪,体会歌曲中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温暖亲情
(二)艺术表现
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准确演唱,把握附点音符、切分音、休止符及反复跳跃记号,通过歌声传达对红军爷爷的敬爱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节奏或新歌词,用打击乐器伴奏,提升创造力与音乐表现力
(四)文化理解
让学生了解歌曲创作时代背景,明白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增进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于感受歌曲情绪,体会红军爷爷与孩子间的情感,用欢快歌声表达情感
(二)教学难点
1.精准掌握附点音符、切分音、休止符等特殊节奏,以及理解歌曲蕴含的红色文化内涵 。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出个谜语:“有圆有方,又甜又香;平时很少见,中秋能吃上。”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对啦,就是月饼!那大家都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可你们知道在战争年代的月饼是什么样的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电影片段(播放电影《啊,摇篮》中红军爷爷为孩子们打月饼的片段 )。在那个艰苦的战争年代,生活物资非常匮乏,但红军爷爷们依然想着在中秋给孩子们打月饼。他们不仅要面对敌人,还要照顾这些孩子,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还充满乐观,给孩子们带来温暖 。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诞生于那个时代的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去感受歌曲里红军爷爷和孩子们的深厚感情 。
书写板书《爷爷为我打月饼》。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歌曲,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的情绪是有感情的,速度是中速稍快,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
预设:聆听歌曲
教师: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歌曲的背景:《爷爷为我打月饼》是1979年上映的电影《啊,摇篮》的插曲,由徐庆东、刘青作词,梁寒光谱曲。影片以解放战争时期陕北根据地保育院撤离为背景,讲述了老红军战士罗爷爷在战火中为孩子们打月饼的感人故事。歌曲通过童谣体叙事,以“八月十五月儿明”的意象串联中秋习俗与革命温情,既展现战争年代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又传递代际传承的深厚情感。梁寒光曾评价该曲“简朴明快,天真活泼”,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特色。歌曲是4/4拍节奏,4/4拍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下面整体为歌曲打节奏
预设:打节奏
教师:歌曲基本节奏型为“×× ×× ×× ××|×. × ×. 0 |” ,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为单乐段结构,共四句,采用徵调式,节奏以4/4拍为主,明快活泼。前两句描绘中秋月景与打月饼场景,后两句转向人物关系(红军爷爷与孩子),形成“景—人—情”的叙事闭环。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下面请跟琴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简谱
教师:注意附点节奏和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唱第二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简谱
教师: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唱第三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预设: 演唱简谱
教师:注意切分节奏和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唱第四个乐句,请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简谱
教师: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琴整体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跟音频整体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接下来我们走进音乐知识的海洋“唱一唱”“学一学”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利用肢体动作和乐器为歌曲伴奏。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传达的积极向上、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围绕《爷爷为我打月饼》展开,通过视频导入、歌曲学唱、节奏练习、小组创编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红色歌曲魅力 。从课堂效果看,视频导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能较快融入歌曲情境 。在学唱过程中,多数学生积极跟唱,但附点音符、切分音等特殊节奏,仍有部分学生掌握困难,虽经多种方式练习,效果仍有待提升 。小组创编活动中,学生展现出创意,但在节奏把握和情感表达上不够到位 。后续教学需强化节奏训练,增加红色文化拓展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歌曲,提升音乐素养与文化认同感 。
七、课堂达标
1.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情感是 。
2.4/4拍的强弱规律是 。
答案:1.有感情的
2.强、弱、次强、弱
【板书设计】
《爷爷为我打月饼》
1=C 4/4 中速稍快 有感情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情绪,体会歌曲中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温暖
亲情
(二)艺术表现
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准确演唱,把握附点音符、切分音、休止符及反复跳跃
记号,通过歌声传达对红军爷爷的敬爱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节奏或新歌词,用打击乐器伴奏,提升创造力与音
乐表现力
(四)文化理解
让学生了解歌曲创作时代背景,明白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增进对红色文化的
理解与传承意识
新知导入
在那个艰苦的战争年代,生活物资非常匮乏,但红军爷爷们依然想着在中秋给孩子们打月饼。他们不仅要面对敌人,
还要照顾这些孩子,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还充满乐观,给孩子们带来温暖。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诞生于那个
时代的歌曲 ,去感受歌曲里红军爷爷和孩子们的深厚感情。
新知讲解
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歌曲为单乐段结构,共四句,
采用徵调式,节奏以4/4拍为主,
明快活泼。前两句描绘中秋月景
与打月饼场景,后两句转向人物
关系(红军爷爷与孩子),形成
“景—人—情”的叙事闭环。
注意附点节奏和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注意切分节奏和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达标
1.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情感是 。
2.4/4拍的强弱规律是 。
答案:1.有感情的
2.强、弱、次强、弱
课堂总结
谢谢同学们,再见!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