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练习课(第1-2课时)》教学课件--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练习课(第1-2课时)》教学课件--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9 14:4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R·五年级上册
练习课
一、复习导入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除到被除数的末位有余数的,要在后面添0继续除。
1. 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占位,点上小数点继续除。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1.6÷4= 0.49÷7= 3.8÷19= 9.6÷6=
5.1÷17= 3.5÷5= 14.4÷12= 7.6÷19=
0.4
1.2
0.3
1.6
0.2
0.7
0.07
0.4
1.下面哪些题的商哪些小于 1 ?在括号里画“√”。
12÷8
1.8÷12
10÷25
0.27÷9
( )
( )
( )
( )
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


只要被除数小于除数,所得的商就一定比1小。
[教材P27 练习六 第9题]
二、基本练习
5.04÷6
76.5÷45
45÷36
0.84÷28
( )
( )
( )
( )



2. 青蛙擅长跳跃。一只青蛙连续 3次共跳跃 7.74 m 。
这只青蛙平均一次跳多远?
[教材P26 练习六 第5题]
2.58(m)
7.74÷3=
答:这只非洲青蛙平均一次跳 2.58 m。
3. 下面各题算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4÷15=16 1.26÷18=0.7
2 4
15
1 6
1 5
9 0
9 0
0
×
.
0
1.6
1 . 2 6
18
0 . 7
1 2 6
0
×
0
7
0.07
[教材P26 练习六 第6题]
4. 填表。
[教材P27 练习六 第12题]
被除数 1.5 15 150
除数 5 50 500

0.3
0.3
0.3
你们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1 2
1.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验算。
[教材P26 练习六 第7题]
15.6÷12 =
328÷16 =
1.3
20.5
1 5
12
1
3
.
.
6
6
3
3 6
0
3 2 8
16
2
.
.
0
0
3 2
8
0
5
8 0
0
验算:
1 2
1.3
×
2 6
1 3
1 5.6
验算:
1 6
20.5
×
123 0
205
328
三、指导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验算。
[教材P26 练习六 第7题]
1.35÷27=
0.646÷19=
1
27
1 3 5
.0
.3 5
5
0
0
验算:
27
0. 05
×
1. 35
0
19
5 7
6
.0 3
7 6
.6 4 6
7
4
0
0
验算:
19
0. 034
×
306
34
0. 646
0.05
0.034
2. 为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某市 5 年共发放节水龙头
319.46 万只。平均每年发放多少万只?
319.46÷5 =
答:平均每年发放 63.892 万只。
[教材P27 练习六 第8题]
63.892(万只)
3. 五(1)班第一次卖废品得到24.2 元,第二次卖废品又得到 16.4 元。
24.2+16.4=40.6(元)
(1)一本《少年科技》多少钱?一根跳绳多少钱?
[教材P27 练习六 第10题]
40.6÷7=5.8(元) 40.6÷14=2.9(元)
答:一本《少年科技》5.8元,一根跳绳2.9元。
单价=总价÷数量
也正好可以买 14 根跳绳。
用这些钱正好可以买7本《少年科技》。
也正好可以买 14 根跳绳。
用这些钱正好可以买7本《少年科技》。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如:一本《少年科技》比一根跳绳贵多少钱?
5.8-2.9=2.9(元)
答:一本《少年科技》比一根跳绳贵2.9元。
3. 五(1)班第一次卖废品得到24.2 元,第二次卖废品又得到 16.4 元。
[教材P27 练习六 第10题]
4. 双休日爸爸带小勇去登山,从山脚到山顶全程有 7.2 km,
他们上山用了3小时,下山用了 2 小时。
(1)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教材P27 练习六 第11题]
速度=路程÷时间
(1)7.2÷3=2.4(千米/时)
7.2÷2=3.6(千米/时)
答:上山、下山的速度分别是2.4千米/时,3.6千米/时。
4. 双休日爸爸带小勇去登山,从山脚到山顶全程有 7.2 km,
他们上山用了3小时,下山用了 2 小时。
(1)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教材P27 练习六 第11题]
(2)如:小勇上山、下山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7.2×2÷(3+2)=2.88(千米/时)
答:小勇上山、下山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2.88千米/时。
通过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课堂小结
1.下面各式的商小于1的在括号里画“√”,大于或等于1的在括号里画“○”。
3.6÷4
6.6÷6
12.5÷15
( )
( )
( )
0.15÷3
21.7÷7
9÷9
( )
( )
( )






大于
小于
等于
五、巩固练习
2.算一算,填一填。
被除数 1.6 160 16 3.2
除数 4 400 40 8

0.4
0.4
0.4
0.4
3.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7.18÷9 =
*420÷25 =
3.02
16.8
2 7
9
3
2 7
1
.
.
1
8
0
1 8
0
4 2 0
25
1
.
.
0
6
2 5
1
7
1 5 0
2
验算:
2 5
16.8
×
84 0
336
420.0
8
2
0
0
0
8
2
0
0
0
3.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6.72÷42=
*0.936÷26=
6
42
4 2 5
.1
.7 2
6
0
2
0
26
7 8
5 6
.0 3
1 5 6
.9 3 6
1
6
0
0
验算:
26
0. 036
×
216
72
0. 936
0.16
0.036
5
2
2 5 2
0
4.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40km,一列动车每小时行驶217.6km。动车的速度是汽车的多少倍?
340÷5=68(千米/时)
217.6÷68=3.2
答:动车的速度是汽车的3.2倍。
5.在给贫困山区捐款活动中,五(1)班捐了84.5元,五(2)班捐了88元。这些钱刚好可以给山区的孩子们买15本学习资料,或买25支钢笔。一本学习资料和一支钢笔分别是多少钱?
84.5+88=172.5(元)
学习资料:172.5÷15=11.5(元)
钢笔:172.5÷25=6.9(元)
答:一本学习资料11.5元,一支钢笔6.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