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扫码领取
参芳答案
★配套
★专项解析
剥
★学习工其
必修1分子与细胞(一)
体分泌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如下:
1.解析:(1)图1是天然蛋白质经高湿加热后发生了空
於
图内质网膜
间结构的玫变,但肽链中的肽键没有断裂。食物往往
匡
高尔基体膜
要煮熟后食用,据图分析可知,主要原因是蛋白质结
口细胞膜
构变得松散,易被蛋白酶催化水解。(2)由图2可知,
层粘连蛋白中有1个氢基酸、3条肽链,因此在氨基
酸脱水缩合反应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和形成的肽
前
问
键都是(m一3)个。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多糖构成的,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
(5)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或哺乳动物血液中的红
糖,所以糖蛋白彻底水解的终产物是氨基酸和葡萄
细胞)
糖。层粘连蛋白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因此大部分是
3.解析:(1)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藓脂双
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①错误:摭细
分子层,据图可知,膜蛋白A可运输钠离子、葡萄糖,
膜蛋白D可催化二糖水解成单糖,膜蛋白C为受体,
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②正确:糖蛋白具有识别
故小肠上皮细胞膜上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是膜蛋
功能,因此在细胞间信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③正
白D。
确。(3)图3中泛素是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
(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薷体合成蛋白质→
肽,它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因为
DNA中6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所以控制该泛素合
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
成的基因中至少有76×6=456个碱基。由图3信息
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
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假如这是一种分泌细胞,那么
可以看出,①蛋白酶体清除异常蛋白是将异常蛋白水
解成氨基酸,因此消耗水分子,①正确;②蛋白酶体清
合成并分泌蛋白质时,依次经过的结构是①核糖体→
除异常蛋白需要消耗能量,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提
③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④细胞膜。
供,所以受细胞呼吸的影响,②正确;③由图中信息可
(3)新生儿能道过膜蛋白吸收母乳中的抗体,抗体属
知,蛋白酶体有识别泛素和催化蛋白质水解的功能,
于分泌蛋白,大分子物质,故抗体进入新生儿细胞的
③正确。
方式是胞吞,由于该抗体表面没有蛋白酶的酶切位点
答案:(1)否蛋白质结构变得松散,易被蛋白酶催化
或蛋白酶不能特异性结合该抗体,故推测该抗体不会
水解(2)m一3氨基酸和葡萄糖②③(3)双缩
被蛋白酶水解。
脲456①②③
(4)膜蛋白A是一种同向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
2,解析:(1)由图甲可知,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溶酶
Na十进入细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进细
体是“消化车间”,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毒或细
胞中,钠离子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菌,还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2)由图甲可知,
葡萄糖逆浓度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揄,
COPⅡ被膜小泡负责将“货物”从A内质网运输到B
但这个过程中没有ATP提供能量,推测葡萄糖可以
高尔基体。(3)题图中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
逆浓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原因为Na十顺浓度进入
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糖蛋白)结合,引
细胞的势能为葡萄糖逆浓度运输捉供了动力。
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
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D(2)①→③→②→④
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3)胞吞该抗体表面没有蛋白酶的酶切位点(或蛋
(4)高尔基体的功能是可以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
白酵不能特异性结合该抗体)(4)Na+顺浓度进入
行加工、修饰。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
细胞的势能为葡萄糖逆浓度运输提供了动力
网对蛋白质进行粗加工后“出芽”形成囊泡,震泡与高
4,解析:(1)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对照组用
尔基体膜融合,这样内质网膜转化为高尔基体膜:高
水芹莱正常生长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则C+组的处
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再加工后,也“出芽”形成囊泡,
理方法是在完全培养液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C2+:
震泡与细胞膜融合,这样高尔基体膜就转化为细胞
据表中数据分析,C2+组处理的实验组叶绿素、类胡
膜。所以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
萝卜素的含量下降,故光反应过程受影响,光反应为
减小,细胞膜面积增大,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示
暗反应提供的产物NADPH和ATP减少,进而影响
意图见答案。(5)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哺乳
暗反应过程。
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其内无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
(2)据表中数据分析,与完全培乔液组相比,镉胁迫导致
答案:(1)衰老,损伤的细胞器(2)内质网(3)进行
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判断理由
细胞间信息交流(4)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抗
是C2+组的气孔导度减小,但胞间CO2浓度增大。
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二)
1.“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
由图可知,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
影响到总群灭绝的可能性。这种研究方法目
5%为标准,当限制压增到0.02时,初始种群
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
规模为
只,种群才可维持存活。随
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
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
下列问题:
,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会
(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其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基于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2个针对秦岭大熊
(2)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
猫的保护建议:
种群存活率分析时,得到如表所示的依据。
2.某湖泊中生活着大型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
游动物、植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以浮游动
初始种
物为食),肉食性鱼类等各种生物,当湖泊水
群规模
10
20
25
28
30
40
50
70
体中氮、磷等无机盐过多时,以蓝细菌类为
/只
主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而出现“水华”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在
(1)湖泊中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型、浮叶型
200年
0.4120.1320.0760.0650.0410.0100.0020
漂浮型及沉水型等四大类,这体现了生物群
内的灭
落的
结构,影响湖泊中植物分
绝概率
布的环境因素有
(答出两点。)
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
(2)金鱼藻是一种较大型的水生植物,为研
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据表中数据可
究其对铜绿微囊藻(蓝细菌类)的影响,研究
知,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最小规模的范围为
人员进行了两组实验,一组将铜绿微囊藻与
只。
金鱼藻共同培养,另一组向铜绿微囊藻培养
(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
液中加人适量养殖过金鱼藻的培养液,一段
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
时间后发现两组实验中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都
为限制压,如图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
明显受到抑制,据此推测,金鱼藻在竞争中占
示)种群的存活力数据。请据图分析:
优势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两点)。
90
ù0.05
80-
◇0.02
(3)“生物操纵法”是一种人为控制“水华”的
70-
x0.01
-0
试-
--001
重要方法,其核心是通过生物的捕食关系来
…灭绝概率5%
调整群落的结构,进而改善水质,这说明人类
201
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
0
请
10-
0
你提出一条利用“生物操纵法”控制“水华”的
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
初始种群规棋/只
有效措施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