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 评估测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据此完成1~2题。
1.“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星球,这是因为 ( )
①地球是个球体 ②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 ③地球相对静止 ④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以下能够正确反映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 )
A B C D
南阳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复习“世界的海陆分布”的时候,发现了下面这张“各纬度海陆分布示意图”,他们对以下两个问题颇有争议,请大家帮他们解决一下吧!读图,完成3~4题。
3.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是 ( )
A.无法判读海陆面积比例 B.全球海陆面积分布均匀
C.海洋与陆地面积比约为3∶7 D.海洋与陆地面积比约为7∶3
4.读图可知,世界海陆面积占比的特点为 ( )
A.赤道地区海洋占比小
B.北半球陆地占比大
C.两极地区海洋占比大
D.南半球海洋占比大
下图为某半球部分区域简图,①②均为石油海上运输路线。读图,完成5~7题。
5.图示区域位于 ( )
A.北半球、西半球 B.北半球、东半球
C.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6.通过A航线运输的石油,主要输往中国、日本,①处是 (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7.下列海域,属于B航线经过的是 ( )
A.黑海 B.里海 C.白令海峡 D.地中海
航线与城市道路一样,也会出现拥堵现象。2021年,下图中甲地曾经因一艘货船遭遇沙尘暴
搁浅,造成交通大拥堵,给主权国造成每天数亿美元的损失。下图为某次航行路线图。据此完成8~
9题。
8.图中甲处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其名称为 ( )
A.京杭大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白令海峡
9.图示这次航行没有进入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海洋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读世界海洋与陆地局部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是 ( )
A.半岛、岛屿、海峡 B.岛屿、海峡、半岛
C.岛屿、半岛、海峡 D.半岛、海峡、岛屿
11.下列关于海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全球海洋之间没有相互连通,对交通造成一定的阻碍
B.海洋自然灾害如海啸、风暴潮等对人类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
C.海洋参与自然界的循环,调节全球气候
D.海洋中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读冰岛分层设色地形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图例a和区域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图例a表示海拔在500米以上 ②区域甲可能是高原 ③图例a表示海拔在500米以下
④区域甲可能是盆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冰岛的地势特征为 ( )
A.中间高、四周低 B.东低西高
C.中间低、四周高 D.北高南低
海洋被称为“蓝色国土”,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据图中信息可知,海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有 ( )
①提供旅游场所 ②发展海洋运输 ③风暴潮引起海水倒灌 ④进行海底采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下列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
A.大面积填海造陆 B.大规模开采海底矿产
C.大力捕捞近海生物资源 D.加强海洋管理执法力度
“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乃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此语出自《朱子语类》,螺蚌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据此完成16~18题。
16.据文推测,该地 ( )
A.地势平坦 B.极度干旱 C.人口众多 D.古为水域
17.造成文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壳变动 B.人类活动
C.海平面上升 D.大陆漂移
18.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文中最相近的是 ( )
A.两大洲古老地层大致相同 B.非洲热带草原动物迁徙
C.中国三沙市永兴岛修建机场 D.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临沂中考)舌羊齿的“种子”太大,不能随风飘移,它容易破碎,不可能漂移过海。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洲、印度、澳大利亚和南极洲等大陆。下图为世界部分古老地层及舌羊齿化石发现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图中信息可作为 ( )
A.地球自转的证据 B.地球公转的证据
C.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D.板块构造学说的证据
20.①②两大陆之间形成了现在的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21.下图为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喜马拉雅山脉用字母表示为 ,落基山脉用字母表示为 。(2分)
(2)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地形区是 (填下面字母),位于 洲。(2分)
A.亚马孙平原 B.巴西高原 C.青藏高原 D.落基山脉
(3)亚马孙平原位于 洲;刚果盆地位于 洲。(2分)
(4)世界上两大山系也是地震、火山多发地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4分)
22.(保定期中)由湖南地图出版社与湖北省测绘学会共同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下图)是对传统横版世界地图的一种突破,这意味着使用了400多年的横版地图不再“一统天下”,在地图制图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写出图中大洲的名称:甲 ,乙 ,丙 ,丁 。(4分)
(2)图中甲大洲和乙大洲的分界线为 。(1分)
(3)①②③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呈“S”形的是 。(填代号)(2分)
(4)读图,可以看出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2分)
(5)甲、乙、丙、丁四大洲,被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环绕的是 大洲。(1分)
23.(保定期末)雄安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山区的野外实习,下图为该山区的局部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写出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A ,B 。(2分)
(2)记录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 (选填“①”“③”或“⑤”);同学们在考察②③所示河段时,发现②河段的水流速度比③河段慢,原因是 。(2分)
(3)为助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请根据所学地理知识提出适当的建议。(4分)
a.甲村和附近城镇要修建一座自来水厂,你建议镇长应将水厂选址放在 (选填“②”或“④”)处,理由是 。
b.甲村计划引资修建一座水库发展观光旅游,你建议水库大坝应建在 (选填“①”“③”或“⑤”)处,理由是 。
(4)甲村所在虚线内区域的地形类型为 。若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该区域,则虚线内区域应描绘成 色。(2分)
24.(沧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日7时40分08秒和8时42分12秒,墨西哥西部的科利马州发生两次地震,震级均为4.2级。
(1)读图可知,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图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板块之间有相对运动,最终形成不同的地貌单元。喜马拉雅山脉是由A 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选填“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形成。(3分)
(2)墨西哥位于 火山地震带,其多地震的原因是
。(3分)
(3)地中海位于 火山地震带附近。有学者预测,千万年之后,地中海的面积会逐渐 。(4分)
【详解答案】
1.A 解析: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星球,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得多,①②正确。故选A。
2.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A图表示海洋占90%,而陆地仅占10%,错误;B图表示“四分海洋,六分陆地”,错误;C图表示海洋和陆地各占一半,错误;D图表示陆地约占29%,海洋约占71%,正确。故选D。
3.D 解析:由图中海洋和陆地所占比重可以看出,海洋约占71%,陆地约占29%,在分布上不均匀,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D 解析:由图可知,赤道地区海洋占比大,A错误;南北半球都是陆地占比小,海洋占比大,B错误,D正确;南极附近以陆地为主,北极附近以海洋为主,C错误。故选D。
5.B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主要有亚洲、非洲、欧洲,故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故选B。
6.C 解析:读图可知,A航线中的①所指之处是印度洋。故选C。
7.D 解析:读图可知,B航线经过红海、地中海等,D正确;这条航线没有经过黑海、里海和白令海峡,A、B、C错误。故选D。
8.B 解析:图中甲处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是两个大洲的分界线,其名称是苏伊士运河。故选B。
9.D 解析:图示这次航行从大西洋出发,进入南印度洋,再进入南太平洋,再回到大西洋,没有进入北冰洋。故选D。
10.D 解析:半岛是指陆地伸入海洋或湖泊,仅一面与大陆相连,其余三面被水包围的自然地理形态;岛屿是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环水的陆地;陆地之间狭窄的水域是海峡。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半岛,②是海峡,③是岛屿。故选D。
11.A 解析:全球海洋之间是相互连通的,A错误;海洋自然灾害如海啸、风暴潮等的危害极大,对人类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B正确;海洋是地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参与自然界的循环,调节全球气候,C正确;海洋中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宝库,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A。
12.A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例a海拔高于500米;图中甲地是河流共同的发源地,地势高,为高原。故选A。
13.A 解析:根据图及图例可知,冰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故选A。
14.B 解析:海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是提供旅游场所、发展海洋运输和进行海底采矿,而风暴潮引起的海水倒灌属于不利影响,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
15.D 解析:大面积填海造陆会破坏海洋的自然生态环境,改变海洋的水流、潮汐等,还可能影响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A错误;大规模开采海底矿产资源可能会造成海洋污染,破坏海底地貌和生态系统,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B错误;大力捕捞近海生物资源会导致近海生物资源数量减少,破坏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C错误;加强海洋管理执法力度,可以规范人类在海洋中的活动,防止非法捕捞、污染排放等破坏性行为,利于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D正确。故选D。
16.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里最先是低地水域,有水生生物生存;后来地壳抬升,其上出现这些水生软体动物化石。故选D。
17.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里原来有螺蚌,说明原来曾经是海洋,现在是高山,说明这里发生了地壳上升运动,A正确;与人类活动无关,B错误;海平面上升,水生软体动物化石不会出露,C错误;大陆漂移只是水平位移,与地壳上升无关,D错误。故选A。
18.D 解析:图示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一致,可以说明大陆漂移,A错误;非洲热带草原动物迁徙是生物本能,不属于地壳运动,B错误;中国三沙市永兴岛建造机场,部分海域变为陆地,是人类活动所致,C错误;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而后地壳被抬升,成为高山,D正确。故选D。
19.C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古老地层及舌羊齿化石具有相似性,此地理现象可以作为证据证明大陆漂移假说,即以前陆地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慢慢地漂移到现在的位置,C正确;与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和板块构造学说无关,A、B、D错误。故选C。
20.B 解析:①是南美洲,②是非洲,两大陆之间形成了现在的大西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1)b c (2)C 亚 (3)南美 非 (4)世界上高大山系大都是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此处地壳不稳定,地震、火山多发。
22.(1)亚洲 非洲 南美洲 北美洲
(2)苏伊士运河 (3)② ③
(4)南极洲 北冰洋 (5)丁
23.(1)陡崖 山脊
(2)① ②河段等高线稀疏,地势落差小,水流慢(或③河段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大,水流快)
(3)a.② ②处比甲村海拔高,水可自流;且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b.⑤ ⑤处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成本低,且形成的库区面积大
(4)平原 绿色
24.(1)太平洋 亚欧 碰撞挤压
(2)环太平洋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处,地壳运动活跃
(3)地中海—喜马拉雅 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