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 评估测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1~3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④时期一致的是 (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肯尼亚
3.该国④阶段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
A.增长太快,就业压力太大 B.人口的老龄化
C.人种的变化 D.人口大量迁出
图1为世界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统计和预测图,图2示意世界部分人口分布状况。读图,完成4~5题。
图1
图2
4.据图1中的统计和预测,1700—2100年世界人口 ( )
A.总量在1963年后迅速下降
B.总量预计在2100年前达到顶峰
C.总量增长速度呈现缓慢上升特点
D.在2000年前后开始进入负增长
5.由图2可知 ( )
①世界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均匀 ②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人口稀疏 ③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人口稀疏 ④气候湿热的雨林地区人口稠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时,称为深度老龄化。2023年加拿大人口总数首次突破4 000万,其中人口增长的96%来自移民。下图为加拿大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6~7题。
6.加拿大接纳大量外来移民的主要目的是 ( )
A.促进人口高速增长 B.缓解劳动力的短缺
C.减轻资源环境压力 D.降低本国的失业率
7.为缓解加拿大的人口问题,可以 ( )
A.鼓励国民生育 B.协调人口分布
C.提倡晚婚晚育 D.提高人口素质
下表示意某四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表,完成8~9题。
国家①②③④
人口出生率/%0.61.82.93.5
人口死亡率/%0.90.81.42.8
8.比较四个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②>③>① D.②>③>①>④
9.针对③国家的人口问题,你的建议是 ( )
A.开放“三孩”政策 B.吸纳迁移人口
C.提高城市化水平 D.控制人口数量
2024年8月19—25日,第20届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在欧洲西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全世界有50支代表队计200名学生参赛,中国大陆代表队喜获2银1铜。据此完成10~
11题。
10.本次赛事的印刷材料最有可能使用的语言是 ( )
A.汉语 B.日语 C.英语 D.阿拉伯语
11.参赛选手见到的当地居民主要是 (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撒马尔罕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这样描绘撒马尔罕:“异方宝货,多聚此国。土地沃壤,稼穑备植,林树蓊郁,花果滋茂,多出善马……”下图为撒马尔罕古城远景照片。据此完成12~14题。
12.图片中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反映出当时的建造者信奉 (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13.撒马尔罕古城中民居建筑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
A.竹木材质—森林广布 B.平顶房屋—降水较少
C.底层架空—炎热潮湿 D.门窗宽大—光照不足
14.古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撒马尔罕城 ( )
①为乡村聚落 ②以种植水稻为主 ③为城镇聚落 ④以商贸交易闻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川西林盘”是我国成都平原西部地区独有的聚落形态,林盘外是水稻田,林盘内是起居空间,林盘密集种植树竹。房舍、林木、农田和灌渠相辅相成,完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读林盘景观图和林盘模式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川西林盘”的聚落类型及判断依据是 ( )
A.乡村聚落—非农业生产 B.城镇聚落—非农业生产
C.乡村聚落—农业生产 D.城镇聚落—农业生产
16.“川西林盘”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
A.地势平坦,河流众多 B.气候高寒,物种匮乏
C.山高林密,地表崎岖 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乡村和城镇因生产、生活方式差异,呈现不同的景观特色。读图,完成17~18题。
区域景观图
17.上图的区域 ( )
A.保留了更多的自然风貌 B.是城镇
C.是乡村 D.人们主要从事种植业
18.由乡村到城镇,其变化是 ( )
A.就业、学习机会减少 B.人们活动范围越来越小
C.配套服务越来越完善 D.人口越来越少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以当地特有的泥土、细沙、木材和楠竹等为建筑材料,采用特殊工艺建造而成,是中国特色鲜明的大型土居建筑。读福建土楼景观图,完成19~20题。
19.下列关于图中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于城镇聚落 B.居民多从事非农产业
C.属于乡村聚落 D.居民居住状况相对拥挤
20.下列对土楼的保护,符合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的有 ( )
①合理保护,有序开发 ②增加投入,维护修缮 ③整村搬迁,翻新重建 ④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21.图1为世界各大洲人口总数及自然增长率情况图,图2为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1 图2
(1)七大洲中,人口总数最多的大洲是 ;南极洲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3分)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该大洲人口过快增长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举一例)(3分)
(3)图2中A、B、C、D四地为人口 区(选填“稠密”或“稀疏”),此处从纬度位置看,位于
纬度;从海陆位置看,位于 地区。A地区居民多为 人种。(4分)
(4)E、F两地均人口稀疏,气候湿热的是 ,气候干热的是 。(2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2022年7月12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发布《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最新预测表明,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长到97亿。而到2100年,世界人口总数将达到110亿左右。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及预测曲线图,下表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表。
大洲 亚洲 欧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南美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 3 28 12 7 22
(1)读图,可以判断出(3分) ( )
A.世界人口总数越来越多
B.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高
C.世界人口一直在高速增长
D.世界某些国家会出现劳动力不足
(2)1800年世界总人口为 亿;世界人口开始迅速增长的时间是 年前后。(2分)
(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其经济发展水平较 (选填“高”或“低”)。(2分)
23.英国的汤姆、沙特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和泰国的阿里,在一次旅游时乘上了同一架飞机。他们分别使用不同的语言,信仰不同的宗教。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A B C
(1)汤姆最有可能信仰 教,每个星期天要到 (填字母)去做礼拜;穆罕默德使用的语言是 语,信仰 教;阿里最有可能信仰 教,他的宗教活动在 (填字母)进行。(6分)
(2)沙特阿拉伯主要的人种是 人种;泰国所在的东南亚主要的人种是 人种。(2分)
24.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成也各不相同。李洋的爸爸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喜欢到世界各地采风,了解各地不同的人文景观。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②
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
(1)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中的图例注记未写全,请将遗漏的内容填好。
a ,b 。(2分)
(2)图中所示的A、B、C、D四地,李洋爸爸都去旅行过,①和②照片分别拍摄于 地和
地,两地的人种和宗教差异明显,请介绍①所在地的人种和信仰的宗教: 。(4分)
(3)民居能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①民居的建筑特点是 ,以适应当地 的自然环境;②民居竹楼屋顶斜度很大,是因为 。(4分)
学习聚落时,班上一同学的介绍最让大家羡慕:我家周围有大片的农田,每到暑假,我就与小伙伴去河里捉鱼,到地里摘西瓜吃,我觉得暑假可有意思了……
(4)人类的聚居地分为两类,根据该同学的描述可知他居住在 ,从描述中分析这里聚落得以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3分)
【详解答案】
1.D 解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该国到②时期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然后出现下降趋势,但人口还在增加;④时期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开始减少,所以④时期人口数量最多。故选D。
2.C 解析:一般来看,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读图可知,图示该国④时期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数量开始减少,符合的国家是德国。故选C。
3.B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会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B正确,A错误;人口数量变化不会引起人种的变化,C错误;人口减少,劳动力会出现短缺,所以人口不会大量迁出,D错误。故选B。
4.B 解析:读图可知,人口总量在1963年后持续增长,A错误;人口总量预计在2100年前达到顶峰,B正确;人口总量增长速度先是缓慢上升,再是快速上升,然后下降,C错误;在2100年前后人口开始减少,开始进入负增长,D错误。故选B。
5.C 解析:由图2可知,世界人口的地区分布不均匀,①错误;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人口稀疏,②正确;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人口稀疏,③正确;气候湿热的雨林地区人口稀疏,④错误。故选C。
6.B 解析:加拿大人口进入老龄化,适龄劳动力人数不足,所以接纳大量外来移民。故选B。
7.A 解析: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鼓励生育,A正确;晚婚晚育可能会加剧人口老龄化的程度,C错误;协调人口分布、提高人口素质与调整人口年龄结构无关,B、D错误。故选A。
8.B 解析: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可知,①国家人口增长率是-0.3%,②国家人口增长率是1.0%,③国家人口增长率是1.5%,④国家人口增长率是0.7%。所以四个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④>①。故选B。
9.D 解析:该国人口增长最快,所以要控制人口数量。故选D。
10.C 解析: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所以本次赛事的印刷材料最可能使用的是英语。故选C。
11.A 解析: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故选A。
12.C 解析: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建筑。故选C。
13.B 解析:读图可知,撒马尔罕古城中民居建筑为平顶房屋,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B正确;降水少,森林稀少,A错误;炎热干燥,C错误;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D错误。故选B。
14.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古丝绸之路繁盛时期的撒马尔罕城房屋、道路密集,属于城镇聚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以商贸为主的城市,①错误,③④正确;地处亚欧大陆中部,降水少,不能种植水稻,②错误。故选D。
15.C 解析:读图可知,“川西林盘”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故为乡村聚落。故选C。
16.A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地势平坦,有河流分布,成就该地的农业生产,A正确,C错误;川西平原气候并不高寒且周围耕地众多,B、D错误。故选A。
17.B 解析:读图可知,建筑物密度大、高大,为城镇,自然风貌基本不存在,人们从事非农业活动。故选B。
18.C 解析:从乡村到城镇,配套设施增多,C正确;一般情况下,人口集聚成为城镇,所以人口增多,D错误;为城镇人口服务的学校增多,A错误;交通等更加通畅,人们活动范围更为广阔,B错误。故选C。
19.C 解析: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城镇高楼林立,有许多学校、饭店、医院,道路纵横、车水马龙,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乡村聚落建筑低矮,密度小,规模小,居住在乡村聚落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读图可知,图中聚落属于乡村聚落。故选C。
20.D 解析:“合理保护,有序开发”“增加投入,维护修缮”“加大宣传,提高认识”符合文化遗产保护要求;“整村搬迁,翻新重建”不利于文化遗产保护。故选D。
21.(1)亚洲 纬度高,气候寒冷
(2)非洲 资源短缺
(3)稠密 中低 沿海 黄色
(4)F E
22.(1)A (2)10 1950 (3)非洲 低
23.(1)基督 A 阿拉伯 伊斯兰 佛 C
(2)白色 黄色
24.(1)伊斯兰教 基督教
(2)B D 白色人种和伊斯兰教
(3)墙厚窗小 炎热干燥 当地降水很多,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4)乡村 水源充足,土地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