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三 等值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
(石家庄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2题。
1.A点与D点的相对高度是 ( )
A.200米 B.400米
C.300米 D.100米
2.假如A点与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它们之间的实地距离是 ( )
A.15千米 B.1 500米
C.150米 D.15米
(保定期中)某中学组织学生进行徒步活动。读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为 (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4.徒步过程主要穿行在 (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陡崖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野外考察活动。下图为考察区域的部分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a处代表的地形部位是 ( )
A.山顶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6.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海拔最高的是甲地 ②海拔最高的是丁地
③地势最平坦的是甲地 ④地势最平坦的是乙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等深线图
2024年9月16日,我国东海结束4个多月的休渔期,迎来全面开渔,大小渔船出海捕捞。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甲观测点地处 ( )
A.海沟 B.海岭
C.大陆架 D.大陆坡
8.从甲观测点到乙观测点深度 (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等温线图
读某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完成9~11题。
9.图中气温最高的点是 ( )
A.A点 B.E点
C.C点 D.D点
10.在图中B处有一个低温中心,这里的地形可能为 ( )
A.山地 B.盆地
C.平原 D.鞍部
11.若C点附近有座高山,山顶气温为零下4℃,则该山顶与地面C点的相对高度为 ( )
A.266.7米 B.2 666.7米
C.400米 D.4 000米
读世界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3.造成图中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经度位置
等降水量线图
某同学绘制了一幅等降水量线图,并做了相关笔记,但部分笔记内容被墨水覆盖,无法辨认。读该地理笔记和手绘等降水量线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笔记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等降水量线越密集,降水量差异越小
B.等降水量线数值越大,降水越少
C.等降水量线越稀疏,降水量差异越大
D.等降水量线数值越小,降水越少
15.手绘的等降水量线图中 ( )
A.①为低值中心 B.④降水量多于③
C.③为低值中心 D.②降水量等于⑤
中蒙两国是友好邻邦。下图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图。据此完成第16题。
16.蒙古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是 ( )
A.自南向北递增 B.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C.自北向南递增 D.自东南向西北递增
马达加斯加是非洲的岛国,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7题。
17.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年降水量大于500毫米
B.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下
C.东部沿海地区降水量大,西部沿海地区降水量小
D.东北部降水差异小,西南部降水差异大
【详解答案】
1.A 解析:读图可知,A点海拔是300米,D点海拔是500米,所以两点间相对高度是200米。故选A。
2.A 解析: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3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 500 000厘米,即15千米。故选A。
3.B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海拔大于500米,是山地。故选B。
4.C 解析:根据图中徒步的行进路线可知,所经地区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故选C。
5.C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从图中可看出,a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所以a处代表的地形部位是山谷,C正确;山顶是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A错误;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B错误;鞍部是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D错误。故选C。
6.A 解析:从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甲地海拔在500~600米,丁地海拔在400~500米,所以海拔最高的是甲地,①正确,②错误;地势平坦与否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稀疏,地势越平坦,甲地所在区域等高线最为稀疏,所以地势最平坦,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7.C 解析:读图可知,甲观测点深度在100米以内,且附近等深线稀疏、坡缓,属于大陆架。故选C。
8.A 解析:甲观测点深度在100米以内,乙观测点深度约400米,从甲观测点到乙观测点深度变大。故选A。
9.D 解析:读图可知,A点气温为14℃,E点气温为18℃,C点气温为20℃,D点气温为24℃。D点气温最高。故选D。
10.A 解析:B处等温线闭合,周围气温高,中间气温低,形成了一个低温中心。这里的地形可能是山地,因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故选A。
11.D 解析:图中C点气温是20℃,该地附近一山顶气温仅为-4℃,即山顶温度比C点低了24℃。按照“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来推算,山顶与地面C点相对高度为4 000米。故选D。
12.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气温最高的是甲。故选A。
13.C 解析:图中乙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丙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所以影响两地温差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故
选C。
14.D 解析:等值线越密集,降水量差异越大,A错误;等降水量线表示降水量大小,其数值越大,表示降水越多,B错误;等降水量线越稀疏,降水量差异越小,C错误;等降水量线数值越小,降水越少,D正确。故选D。
15.A 解析:图中①为降水量的低值中心,A正确;图中③降水量大于60毫米,④降水量为40毫米,即③降水量多于④,B错误;③为高值中心,C错误;②降水量为40毫米,⑤不在降水量40毫米的等值线上,降水量数值不是40毫米,D错误。故选A。
16.A 解析:根据图示降水量变化特征可知,蒙古降水量自南向北增加。故选A。
17.C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降水量小于500毫米,A错误;马达加斯加岛上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大于1 000毫米,B错误;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多,西部沿海地区降水少,C正确;东北部降水等值线密集,降水差异大,西南部等值线稀疏,降水差异小,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