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1 17:0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小麦、大麦和豆类作物,稍后,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等。这可以说明( )
A.人类文明发展具有互鉴性特征 B.人类文明由多民族共同创造
C.文明交流促进了农作物的培育 D.亚洲走在人类文明发展前列
2.古巴比伦时代,国家保护土地的买卖、转让、抵押和出租。《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较多关于土地买卖和租赁的条款,古城西帕尔遗址中也出土了140多个土地买卖合同的泥板文书。这说明,该时期( )
A.经济立法蕴含契约精神 B.私人占有土地大量存在
C.农耕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D.法律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3.在中世纪的欧洲,封臣如果想证明自己配得上那份恩地,必须诚实地履行他所作的效忠誓言,诚心诚意地给封君提供建议和援助。同样,封君也要为向他宣誓效忠的封臣做事。这说明中世纪欧洲( )
A.封君封臣间存在血缘纽带 B.封臣对封君具有绝对的服从性
C.封君封臣关系具有相互性 D.封君封臣制度维护了君主专制
4.中美洲、南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创造了辉煌的古代美洲文明。于古代美洲文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阿兹特克人在农业上发明了浮动园地 B.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农业
C.印加人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规模宏大 D.印第安人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5.15至16世纪,各种探险的书面记述在西欧迅速广泛传播。1493年,哥伦布回到西班牙的两个月后,他首航美洲的书信便在意大利以拉丁语译文的形式出版。1525年,麦哲伦航行的原始记录仅在3年内便出现意大利文、法文和德文版本,覆盖了主要城市的读者。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对金银财富的迫切需求 B.地理学和造船技术进步
C.王室积极投资海上探险 D.理性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6.梁启超指出:“哥伦布之后,有无数之哥伦布,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而(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导致东西方出现上述差异的根源在于( )
A.航海技术水平的高低 B.政治体制类型的差异
C.对外政策开放的程度 D.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同
7.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比较稳定。但16世纪30年代起,欧洲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上涨了4.2倍,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也都有上涨。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白银外流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商业竞争
8.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其精神内核是( )
A.世俗主义 B.神权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9.1789年,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提出“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这些内容体现了( )
A.君权神授与等级秩序 B.天赋人权与人民主权
C.天赋人权与个人主义 D.社会契约与权力制衡
10.第二次工业革命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的特点有( )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②进展更迅速,始于轻工业部门
③以美德两国最为突出④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某学生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做了如下的学习笔记。据此可知,该学生学习的是( )
A.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B.亚洲的觉醒
C.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 D.非洲的抗争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 )
A.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B.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完成
C.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13.一战后,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英法虽然获胜,但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美国从战争中获得暴利,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强国。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
A.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B.摧毁了殖民体系 C.建立了公正的世界秩序 D.改变了国际格局
14.列宁曾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以下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是( )
A.实行租让制 B.余粮收集制 C.征收粮食税 D.农业集体化
15.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初期将斗争目标定为“自治”而非“独立”。而当时英国已在印度殖民统治了半个多世纪,且印度是大英帝国在远东的殖民中枢。由此可推知,这一目标的设定具有( )
A.妥协性与软弱性 B.斗争性与革命性 C.策略性与现实性 D.谨慎性与脆弱性
16.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标志着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的事件是( )
A.德国闪击波兰 B.美国对日宣战 C.德国入侵苏联 D.苏联出兵东北
17.1930年初,全球殖民地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92%、橡胶产量的98%。1936年,德国启动“四年计划”,要求实现战略物资自给,但当时德国铁矿石进口依赖率高达75%,石油90%需进口。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B.世界大战爆发的诱因
C.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合理 D.德国工业化加速发展
18.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资源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团结合作,绝不与敌人单独停战或媾和。这标志着(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B.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D.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19.某历史研究小组为他们研究的课题设计了一个网页,页面设置了“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北约与华约”等链接。据此可判断该课题是( )
A.国际联盟 B.美苏冷战 C.联合国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0.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世界银行 B.发展科学技术 C.建立“福利国家” D.开展社会运动
21.如下图所示,苏联此时经济的增长主要归功于( )
1953-1958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
A.斯大林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赫鲁晓夫
22.20世纪后二十年是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的时期,但是社会主义运动并没有失败,在挫折中社会主义事业开辟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这条道路是指( )
A.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B.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普京的民族主义国家道路
23.WTO成立以来,各成员国通过了20多个协议,就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等作了明确的法律表述。这说明,在当今国际贸易体制中( )
A.发展中国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的增加
C.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迅速 D.发达国家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
2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一国的经济波动或经济危机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为此,我们应( )
A.与世界“脱钩” B.推行单边主义 C.实行贸易保护 D.积极合作应对
二、材料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1条:诬告者死刑,被告者为证明自己无罪,则需投水求河神决定:浮起来的,无罪;沉者即有罪。
第53条:倘因公社成员的疏忽,且导致洪水冲坍堤岸,淹没邻区田地,则决堤处的全公社对邻区田地的所遭受的损失,负有赔偿的责任。
第202条:平民打贵族之颊,罚以牛皮鞭打60下;贵族打贵族之颊罚银10舍客勒;奴隶打平民之子之颊,则处以割耳之刑。
——根据《汉谟拉比法典》整理
材料二 1787年5月至9月,经过反复商讨和激烈讨论,50多位代表达成妥协,起草了一部新宪法。《美国宪法》依照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不过,宪法在分配众议院名额时规定,除自由民外“其他人口”按“五分之三计算”,由此确认了南方奴隶制的合法性。此后,总体上拥护新的联邦体制的人,被称之为“联邦派”。一些指责新宪法缺少保护人权的条款,指责新的联邦政府侵占了各邦现有的部分权力,有变成集权政府的危险,这些人被称为“反联邦派”。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并分析美国宪法的历史影响。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选取时间轴中三个以上历史事件,围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使……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的土地上进行试验。
材料二 1945年10月24日成立的联合国,作为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联合国吸取了国联的教训。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国际会议,并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是什么?结合所学,简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
三、综合题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1982年,苏联的两次经济改革都未找到民主与集中、集权与分权、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计划与市场等因素的最佳结合点。……苏联千方百计避免与西方发达国家发生经济上的联系,导致其无法利用国际分工及国际经验,其产品不参加国际竞争,远离国际标准。勃列日涅夫对世界科技革命的信号置之不理,直到70年代初甚至还不准使用“科学技术革命”这个概念,不仅想方设法从官方文件中勾掉,而且还从报刊书籍中删掉。
——摘编自田猛《苏联两次经济改革失败原因探究》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英国人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1MF)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技发展与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苏联的改革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经济全球化是哪些生产要素的全球化?并简要评价经济全球化。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A A D C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B C B B A B C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A C A D
25.(1)特点:①保留原始习惯法(如“投水断罪”);②注重维护社会秩序(如赔偿条款);③体现等级差异(如不同阶层处罚不同)。
(2)政治体制:联邦制共和政体,实行分权制衡。
影响:①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美国发展奠定基础;②保留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弊端。
26.示例:
论题:马克思主义的全球演进:从理论奠基到人类解放的实践
阐释: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其世界意义通过四个关键事件彰显: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系统阐明了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奠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基石。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首次尝试,虽失败却验证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实践必要性,为后续革命积累经验。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列宁主义将理论转化为制度实践,建立首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资本主义全球体系,开辟人类历史新道路。 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全球化挑战,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为解决贫富分化、生态危机提供中国方案,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赋予马克思主义新时代生命力。
结论:马克思主义既是揭示规律的科学理论,更是与时俱进的实践指南。其世界意义在于:为人类解放提供思想武器,推动多元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持续回应时代命题,彰显“人类精神的精华”的永恒价值。
27.(1)国际会议:巴黎和会。
影响:①摧毁四大帝国(德意志、奥匈、俄罗斯、奥斯曼);②出现一系列新独立国家;③社会主义制度在苏俄建立。
(2)秩序:雅尔塔体系。
意义:①彻底粉碎法西斯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②促进民族解放运动,推动殖民体系瓦解;③为战后国际秩序奠定基础。
28.(1)启示:①改革需平衡计划与市场;②要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竞争;③重视科技革命,与时俱进;④注重制度创新与民主建设。
(2)生产要素: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信息。
评价:①促进全球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发展;②加剧贫富差距和全球风险,需加强国际合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