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合浦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9 15:1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统治者残暴 B.实现了统一 C.繁荣而短暂 D.大运河开通
2.唐朝初期的统治者们能任用贤能是唐朝兴盛的原因之一,唐太宗“以人为镜”虚心纳谏,武则天创立殿试广纳贤能,唐玄宗则重用宰相( )
A.房玄龄、杜如晦 B.魏征、长孙无忌
C.狄仁杰、娄师德 D.姚崇、宋璟
3.唐朝前期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观察下列图片,用于灌溉,能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是( )
A. B.
C. D.
4.在某位诗人的作品赏析大会上,主持人介绍到: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这位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5.“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根据所学分析诗中的“奈良城”应该位于哪个国家?( )
A.朝鲜 B.越南 C.日本 D.印度
6.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央权力衰微,藩镇割据局面出现,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及大分裂局面的出现,历史上称这个阶段为( )
A.三国两晋 B.五代十国 C.南北朝 D.春秋战国
7.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宋太祖以忠厚开国,未尝戮一大将。”下列与宋太祖开国相关的事件是( )
A.杯酒释兵权 B.陈桥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王安石变法
8.针对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状况,赵普向宋太祖建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其中,为“制其钱谷”,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弱相权 B.设置通判 C.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D.派文臣到地方任长官
9.苏辙《栾城集》中记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材料中的朝廷是指(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0.宁夏西夏博物馆的诸多文物揭开了西夏统辖历程中存在的神秘史事。去这里参观我们可以了解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11.“这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 ”《全球通史》对唐都长安的描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的怀古诗,结合所学分析最后两句,作者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 )
A.金朝统治者醉生梦死 B.北宋重文轻武
C.北宋给西夏送岁币 D.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江南
13.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这体现了( )
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 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14.唐朝的著名诗人中,有一位诗人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这位诗人被誉为( )
A.诗圣 B.诗仙 C.画圣 D.医圣
15.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认识的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唐朝时,日本派遣了多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B.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C.《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D.唐朝国力强盛,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16.20世纪初,发现于新疆吐鲁番的佛教经典中有“武则天制”的字样,应为武周后期的雕版印刷品。早在隋朝时期,文献中就有刻印佛经、佛像的记载。据此可以推断,隋唐时期( )
A.只会印制佛教经书 B.手工印刷业很发达 C.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17.郾城之战是一次著名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范围最广、持续很久的民族战争,此役岳飞所率岳家军以少胜多,给予对方沉重的打击。当时交战的双方是( )
A.南宋、金 B.辽、金 C.南宋、元 D.南宋、辽
18.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电视剧《贞观长歌》 B.阎立本的《步辇图》
C.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D.崔致远的《桂苑笔耕集》
二、综合题
19.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沉浮。对此,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主题为“隋唐的兴衰沉浮”的探究性学习,请你协助他们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材料三 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
(1)材料一中的“此河”是指?它开通的意义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描述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个盛世景象?根据材料,概括出现这个盛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并分析由盛转衰的原因。
(4)隋唐的兴衰沉浮,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有何启示?
20.交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序号 史实
① 主要外国使团入唐次数:阿拉伯帝国37次、越南24次、新罗26次、波斯26次、日本13次、天竺25次、东罗马帝国7次、粟特的安国17次、粟特的石国21次、粟特的曹国8次、高丽7次、斯里兰卡5次。
② 日本政府任命曾长期居留中国并熟知中国典章制度的高向玄理等人为国博士,于646年至718年基本完成了政治改革,建立了古代天皇制国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③ 唐太宗时增订完成了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些乐舞融合了域外音乐和乐器,在长安有着压倒传统乐舞的优势。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将对应的序号填入答题卡的横线上)
图1: ;图2: ;图3: 。
(①玄奘西行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鉴真东渡)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从“民族交流、对外开放”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提出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列举两例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总结提升。)
三、材料题
21.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这位吐蕃赞普,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的吐蕃是现在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二敌”指的是哪两个少数民族政权 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敌”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答出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的意义。以及对今天的民族交往有什么借鉴意义。
22.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确立起来。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这一制度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持续了1300年。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统编版)》
材料二 因为宋太祖吸取了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武人乱政、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教训,采取赵普的建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这种做法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巩固了统治,但也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问题,在对外战争中,不能取得优势。
——摘编自《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与文官政治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写出科举制确立的标志。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的创立有何意义
(2)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二描述的是北宋的什么国策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个政策的影响。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A C B B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D D A D D A C
19.(1)大运河;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交流;原因:隋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2)盛世:贞观之治;原因: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等(任答两点给分)。
(3)事件:安史之乱;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最终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4)国家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等。(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给分)
20.(1) ② ③ ①
(2)特点:交往领域广泛;交往国家多;交往频繁;交往具有双向性等。(任答三点)
(3)示例一:观点:民族交流与交融推动社会发展。
论述: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友好交往。如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代宋初的胡、汉交流,使中原地区的沙陀、粟特、回鹘等民族融入汉族社会,推动胡汉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民族交往与交融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我们应积极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融。
示例二:观点:对外开放推动社会发展。
论述: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频繁。如鉴真东渡,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医药、书法、建筑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加强了唐朝在世界的影响力;玄奘西行天竺,为中国佛教发展和中印友好交往作出了杰出贡献。
综上所述,对外开放增进了中外交往,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
21.(1)藏族。意义:促进了唐与吐蕃的民族交融;使中华文化愈加丰富多元;传播了中原地区的风俗与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辽、西夏;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答出两点即可)
(3)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增加中华民族认同感等。(言之有理,任答两点即给分)。借鉴意义;要实行民族平等政策,鼓励不同民族互相交流等。(言之有理,即可)
22.(1)增设进士科;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崇文抑武政策;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问题;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答出任意2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