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武鸣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一次会议有如下内容:“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有周恩来做主持,能控制,逐案通过……”材料所述会议( )
A.体现民主协商原则 B.保障人民代表权利
C.做出土地改革决定 D.完成统一全国任务
2.某学者称:“在中国的土地上已经根本改变了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互相争夺,由于各个军阀、官僚集团的互相争夺,由于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由于落后的封建经济而产生的四分五裂的状态。”该学者所认识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是( )
A.民族独立 B.人民解放 C.国家统一 D.政治民主
3.1950年11月,中国政府根据“邻境战争,国内被炸”的情况,决定1951年财经工作的方针是“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1952年6月,中国政府确定编制1952年财政预算要以建设为第一位,军事为第二位,行政为第三位。以上决策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人民群众的支持程度 B.土地改革的推进情况
C.国际环境的日益改善 D.抗美援朝的形势变化
4.“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该材料中的战争总司令是( )
A.林彪 B.彭德怀 C.邱少云 D.黄继光
5.土地改革后,某地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这一现象充分说明( )
A.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C.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政权 D.全国大部分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
6.下图是“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投资比例示意图。这表明我国当时( )
A.各行业建设投资均衡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形成完备的工业体系
7.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据统计,全国登记选民总数为3.2381亿,占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投票率为85.88%,此次选举共选出近570万名基层人大代表。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
C.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 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8.同仁堂合营后,解放了生产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改观。生产设备、厂房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初步改变了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材料反映的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9.建队70年,大庆1205钻井队创造了4项世界纪录、15项全国纪录,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和大庆油田有关的时代精神是( )
A.长征精神 B.“两弹一星”精神 C.铁人精神 D.雷锋精神
10.国家统计局编写的《新中国五十年》中记载:“ 1976 年同 1966 年相比,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粮食 产量仅增长9.7%,年平均增长不足 1%。工业增加值平均只增长 7.6%。 ”材料反映了( )
A.“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B.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文革 ”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D.国家发展受到的影响很小
11.“正是这场舆论战,突破了拨乱反正的禁区,推动了1979年后全国范围的平反和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的进程。”“这场舆论战”讨论的问题是( )
A.检验真理的标准 B.计划与市场关系
C.民主与法制关系 D.革命与改革抉择
12.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这一论断基于此时中国( )
A.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B.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13.下图为1990年上海第一家乡镇股份制企业———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增发的股票。该股票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14.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14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深圳首次超越香港位列第一。深圳的崛起得益于( )
A.1984年中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1985年中国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1980年中国设立经济特区 D.1992年开放沿江城市
15.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6.20世纪90年代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坚定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ス的政治信物和对改革开放的信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这指的是(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两个凡是的方针
C.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 D.邓小平南方谈话
17.以下资料摘自2023年3月16日04版的《人民日报》。资料的内容说明中国共产党( )
党的二十大作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部署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强调“要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
A.发展经济 B.重视民生 C.关注环境 D.深化改革
18.先进的思想始终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步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坚持改革命开放 B.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C.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形成于新民主义革命时期
二、综合题
19.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对新中国的优秀艺术作品进行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任务一:一组同学将收集到的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优秀艺术作品进行布展。
①《上甘岭》 ②《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③《秀美人生》
该片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这篇长篇通讯,发表于1966年2月7日的《人民日报》。文章详细记录了焦裕禄在兰考县的工作经历,特别是他与“三害”斗争的感人事迹,以及他带病坚持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 该片讲述了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的黄文秀同志,主动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和 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 市,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④《春天的故事》 ⑤《开国大典》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该片讲述中国共产党在三大战役胜利后,为迎接新中国的成立,积极进行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准备,筹备开国大典。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请把这些作品进行归类(只填序号)
电影作品
音乐作品
文学作品
(2)请按时间顺序对这些艺术作品所讲述的故事(事件)进行排序,在空格处填写正确的序号。
任务二:第二组同学探究以上优秀艺术作品所讲述的故事(事件)的时代背景及其作用,并制作 了以下表格。
作品 时代背景 作用
① 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 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②
③
④
⑤
(3)请你仿照示例,从作品②③④⑤中任选两部作品写出其时代背景,再任选两部作品写出其作用。
20.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八年级(2)班同学整理了有关资料,请你参与研讨。
材料 同学们找到了一组图片,并进行展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开 小岗村 18 户农民签订的 包干到户生产契约书 确立“两个一百年”的奋 斗目标 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请为这个展览拟一个主题。
(2)“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党进行了不懈地奋斗。同学们对此开展了探究,准备以小短文的形式展示成果。请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以《为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奋斗》为题,写一篇 150 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三、材料题
21.做好对外贸易工作意义重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正是在对苏 新国家(指苏联及东欧国家)贸易优先的原则下,中国积极发展同苏联等国的 贸易关系,苏联等国也向中国供应了大量物资。可以说,向苏新国家倾斜的外 贸政策倾向对于当时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恢复和发展国民 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合理而正确的必然选择。 年份 对资本主义国家 贸易出口
1950 3.76 亿美元
1951 2.72 亿美元
1952 2.45 亿美元
——选编自欧阳湘、石慧《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外贸格局的调适——以发展对资贸易政策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回答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外贸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材料二 建国之初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以农副产品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70%。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阶段……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在出口商品构成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实现了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的历史性转变。……第二阶段,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迅速增长,2000年提高到42.3%。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对外贸易发展步入历史新阶段。……机电产品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2010年达到59.2%出口额,连续16年超过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商品类别。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占出口总额的比重,2010年进一步提高到31.2%。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显著。
——选编自刘旭《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对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新中国成立到2010年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
材料三 195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11.3亿美元,1973年突破百亿美元,1978年为206.4亿美元。1988年突破了千亿美元,之后贸易总额增长不断加快。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增长迅速,连上新台阶,这一阶段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最快的时期。2001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2004年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又一举突破2万亿美元。
——《新中国 60 周年: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8-2007 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进出口贸易对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1978年,进出口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 ,2008 年达到 59.8% ,提高了 50.1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由1978 年的-5.4%提高到2007 年的 19.7%。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极大地缓解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外 汇资金,使我国从一个外汇极度紧缺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1978 年,我国外汇储备仅有 1.67 亿美元,……2008 年达到19460 亿美元,为我国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资金。进出口贸易成为我国税收的重要来源,增加了国家财力,2008 年我国关税和进口环节税9161 亿元,占全部税收 收入的 16.9%。此外,通过稳步进口能源、资源性产品有效地缓解了国内资源供应瓶颈,通过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促进了国内技术进步,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新中国 60 周年: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4)根据材料四分析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意义。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B A C D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B D C B D B C
19.(1)电影作品:①③⑤;音乐作品:④;文学作品:②
(2)三个空格依次填入⑤②③
(3)
作品 时代背景 作用
② 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③ 全国人民进行脱贫攻坚工作 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突出贡献。
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0.(1)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示例】题目:为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奋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土地改革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21.(1)特点:对苏新国家贸易优先(外贸政策向苏新国家倾斜)
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
影响:有利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利于接受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援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出口不断减少。
(2)变化:先后经历了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
(3)特点:增长速度快。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意义:进出口贸易对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使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为我国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资金。进出口贸易成为我国税收的重要来源,增加了国家财力。通过稳步进口能源、资源性产品有效地缓解了国内资源供应瓶颈。通过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促进了国内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