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武鸣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9 15:22:45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23.首次实现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使“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的是
A.大禹治水 B.都江堰的修建 C.灵渠的开凿 D.大运河的开通
24.“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 300 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其中的“他”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5. “以民为本”的思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下列统治者在治国理政中体现这一思想并
堪称典范的是
A.隋文帝 B.宋太祖 C.唐太宗 D.隋炀帝
26.《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载:“隋唐之制度虽极广博纷复,然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一曰(北)
魏、(北)齐,二曰梁、陈,三曰(西)魏、周。”这反映,隋唐制度具有
A.曲折性 B.继承性 C.严酷性 D.反复性
27.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这些政权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这一局面的
实质是
A.汉族与民族政权的对峙 B.唐末宦官专权
C.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唐朝走向衰落
28.阅读下表,据此推断,促使唐朝人口在某一时段变化最大的主要因素是
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
时间 726 年 742 年 755 年 760 年 821 年
总人口/万 4142 4531 5292 1699 1576
A.安史之乱 B.人口迁徙 C.自然灾害 D.外戚干政
29.唐朝时期,我国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其中,
其首领被封为“云南王”的是
A.吐蕃 B.靺鞨 C.突厥 D.南诏
30.汉朝时,朝廷设置管理机构管辖今新疆一带。唐朝时,政府在西域设置的类似管理机构是
A.渤海郡王 B.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C.怀仁可汗 D.西域都护
31.右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形制和重量与唐朝开元通宝几乎完全相
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A.审美观念一致
B.铸币水平相当
C.文明互不相通
D.文明交流频繁
32.贞观年间,一位高僧为求取佛经西行 4 年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十多年后才回
到长安。后来,他的弟子根据其口述的沿途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编纂成书。此书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齐民要术》
33.《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
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千古名句。这反映了盛唐时期
A.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 B.昂扬进取的社会风气
C.海纳百川的对外政策 D.崇文抑武的社会风尚
34.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唐代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日
期的雕版印刷品。由此可见唐朝
A.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 B.各项技术领先世界
C.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 D.佛教思想最受欢迎
35.宋朝在府、州设置通判,多以京中高官出任,与知府、知州共同管理地方。知府、知州的公文
命令必须经由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由此可知,通判的设立
A.分散和削弱了相权 B.节约了财政开支
C.增强了知州权力 D.强化了中央集权
36.王安石变法中,一项措施规定“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
交纳役钱。”这项措施是
A.募役法 B.保甲法 C.青苗法 D.方田均税法
37.下列表格内容反映出辽宋夏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政权 战 和
北宋与辽 960-1005 年,40 余年 100 多年
北宋与西夏 1038-1044 年,不到 10 年 100 多年
A.崇文抑武,相对稳定 B.矛盾突出,以战为主
C.战乱时有发生,民族交融不断 D.政权并立,以和为主
38.学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我来讲历史故事”的活动,其中一个故事中用到了“精忠报国”“郾城大
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等关键词句。由此可推断,与该历史故事相关的史事是
A.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B.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C.岳飞抗金 D.文天祥抗元
39.相较于北宋庄严肃穆的“全景式”山水,南宋的“边角山水画”则更多地寄情于江南景物的片段细
节。导致这种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A.南宋偏安一隅 B.地域文化差异
C.民族政权并立 D.画家个人爱好
40.《元史·地理志》载:“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这反映元朝
A.实行行省制度 B.疆域空前辽阔 C.重视边疆开发 D.民族交融加强
四、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39分。)
41.(12 分)大唐盛世,辉煌灿烂;驼铃丝路,千年流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发展 经济繁荣】
材料一 在唐前期 130 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 160 多项,
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初年,全国户数约 300万,到开元末年,
全国户数已超过 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3 分)
【走近文物 见证灿烂文明】材料二
解说词一:三彩釉陶载乐骆 解说词二:骆驼昂
驼俑是唐代陶器杰作。骆驼 首挺立,驮载了五
健硕昂扬,人物表情生动。
位汉、胡成年男
乐手专注演奏,舞者姿态轻
子,其中有一位胡
盈,衣纹褶皱自然流畅,以
人正在跳舞,其余
黄、绿、白为主色调,釉料
烧制时自然垂流,形成斑斓 四人则围坐演奏。
渐变的“三彩”效果。
三彩釉陶载乐骆驼
(2)解说词一体现了唐朝高超的 技术。(1 分)
(3)骆驼是丝路的象征,这件文物反映了唐代 贸易的繁荣。从解说词二中你还可以提取
什么信息?(2 分)
【对外开放 万邦衣冠拜冕旒】
材料三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开放的唐朝保证了长安的国际性。各国使者和留学生
纷至沓来,西域风格的艺术在长安享有崇高地位……藩国使客如果来到唐朝,不仅可以学习唐朝文
化,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成为朝廷大臣……
——摘编自孟宪实《改制创新奠定盛唐宏阔气象》
(4)根据材料三归纳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5 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一谈“盛世大唐”对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哪些启示?(1 分)
42.(12 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
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 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
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采取什么方式处理民族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成公主入藏有何影
响?(3 分)
材料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第二种是边
疆民族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
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
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2)依据材料二,说说唐、宋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并用宋朝
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一个史实说明。(4 分)
材料三 唐末以来,一些汉族农民因避战祸,北迁到长城以北,同契丹族杂居相处。部分契丹
人学会了农耕织布,建造房屋,开始了农耕生活。西夏建立后,西夏统治者仿照唐宋王朝的政治制
度,并推行科举制。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3)材料三中,契丹人、西夏统治者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 分)
材料四 (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
别无科差。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
(4)材料四反映元朝设置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意义?(2 分)
43.(15 分)【制度创新 国家治理】隋唐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创新,中央集
权逐步强化。
【时空整合】
(1)请将下列政治制度按朝代归类(填写字母,4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和宋元时期
的阶段特征。(2 分)
A.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善 B.创立行省制度
C.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D.创立科举制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归类
特征
【历史解释】
材料一:(唐太宗)尝谓侍臣曰:“夫 材料二:(元世祖)立中书省以总庶务,立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密院以掌兵要,立御史台以纠弹百司。世祖即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
(2)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并用具体史实说明其效果。(3 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负责监察事务的是哪个机构?概括元朝中央权力分配的特点。(2分)
【史料实证】
(4)从下面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用隋朝到元朝期间的两个具体史实,论述这个观点。(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4 分)
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是民心所向。国家统一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安定的
局面有利于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平安定的局面有利于经
济发展,是繁荣昌盛的保证。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学业质量监测参考答案
三、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D A C B C A D B D B
题号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D A D C A B
四、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
41.(12分)(1)原因:政府重视发展农桑;兴修水利;发明新式灌溉工具。(3分)
(2)陶瓷(手工业)(1分)
(3)丝绸之路;(1分)民族交融(从乐工服饰、乐器多样可看出);社会风气开放包容(从不同民族共同表演可看出); 文化多元(任答一点得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4)表现:各国使者和留学生纷纷来到长安;西域风格的艺术在长安享有崇高地位;外国人来到唐朝,不仅可以学习唐朝文化,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成为朝廷大臣。(3分)
影响:促进唐朝经济更加繁荣、文化昌盛;扩大唐朝在世界上影响;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任答2点得2分)
(5)要重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加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要促进民族交融;要坚持对外开放与包容态度,吸收各种先进成果。(任答一点得1分,言之有理即可。)
42. (12分)(1)方式:和亲;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友谊。(3分)
(2)模式:唐——第三种;宋——第二种。(2分)
史实说明:北宋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的国力增强,宋辽之间订立“澶渊之盟”,形成并立的局面,双方保持长时间的和平,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2分)
(3)变化:契丹人开始了农耕生活,西夏统治者学习唐宋王朝的先进制度。(2分)
反映了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处于领先地位;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交融。(任答一点得1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1分)
(4)机构:澎湖巡检司;(1分)
意义: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1分)
43.(15分)(1)(6分)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归类 A、D(2分) B、C(2分)
特征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分)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分)
(2)治国理念:善于纳谏、以史为鉴、任人唯贤。(任答两点得2分)
效果:形成“贞观之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民族交融。(1分)
(3)元朝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御史台;(1分)中央权力分配的特点:分权制衡。(1分)
(4)(4分)示例
观点:统一安定的局面有利于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论述:唐朝建立后,随着统一的完成、社会秩序的安定,贞观年间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使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出现了“贞观之治”;元朝完成全国统一后,为有效管理广阔的版图,在地方设行中书省,集中行省范围内的军政大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结论:统一安定的局面有利于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国家治理,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