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秋季物理-讲义-第8讲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秋季物理-讲义-第8讲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9 16:38:04

文档简介

第八讲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成像规律
2.懂得运用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来调节光学仪器
3.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
4,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
重点难点
1.光学仪器的调节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
内容一走进物理世界
知识解析
题二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回顾
物距w
像的性质
应用
像的位置
4>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fu=2f
倒立等大实像

v=2f
像物
异侧
f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仪
v>2f
u=∫
不成像


一一
u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像物同侧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典例精练
例圆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B.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点之外
D.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例22023年9月12日,华为公司旗下问界新M7智慧汽车正式发布。该车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
雷达)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数据,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作为传感器之一的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
B.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内
C.摄像头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D.遇障碍物时,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镜头应该向前伸
例3如图是小莉用照相机先后拍摄的两张赛车的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拍摄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近视眼镜的镜片
C.拍摄甲照片,应使赛车位于照相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先拍甲照片后拍乙照片应使镜头远离赛车
4如图,黎老师用她心爱的照相机拍一株开花的桃树的像,
拍完桃树的像后,黎老师想拍一朵较大
的桃花的像,则应使镜头
(选填“远离”或“近
物体,并将镜头
(选填“伸
出去”或“缩回来”)
例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
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
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
例6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填“等大”、“缩小”或这)
(摸“正立”、“包人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2线条
如果图中h=40cm,则凸透镜的
焦距一定
(填“大于”、《小或“等于”)40cm.
屏幕
平面镜
凸透镜
投影片
例 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我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准备放映时,画面超出了整个
屏幕,如果你是放映员应将放映机一(选填“远离”或“笔近)屏幕,同时要
(选填《增大”
或“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观众能够从务个角度看到电影画面是因为画面投射到屏幕上后发生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了
例8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广告投影灯,英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广告片位于镜头
(选
填“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和作倍庚距之间”或“一倍隽距以内”),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
广告图像,应当使投影灯
(选填“靠近”或“远离”了地面。
光源
广告投影灯
广告片
凸透镜
告图标

例9微雕是集中国文化精华的袖珍艺术品,技艺精湛的微雕大师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姿
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如图所示,为微雕师父正在创造微雕艺术品,他通过佩戴光学元件来看清周
5
刊痕迹。这个光学元件指的是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成像规律
2.懂得运用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来调节光学仪器
3.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
4.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
1.光学仪器的调节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回顾
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2.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生活中的透镜
种类 结构 原理 图片
照相机 镜头--凸透镜 胶片--光屏 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物体离镜头越远,所成的像越小;反之,所成的像越大.
幻灯机 镜头--凸透镜 屏幕--光屏 f放大镜 短焦距的凸透镜 u显微镜 物镜--凸透镜 目镜--凸透镜 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 成放大虚像(2次放大)
望远镜(开普勒式) 物镜--凸透镜 目镜--凸透镜 物镜成缩小实像、目镜 把像正立放大
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B.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点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023年9月12日,华为公司旗下问界新M7智慧汽车正式发布。该车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达)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数据,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作为传感器之一的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 B.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内
C.摄像头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D.遇障碍物时,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镜头应该向前伸
如图是小莉用照相机先后拍摄的两张赛车的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拍摄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近视眼镜的镜片
C.拍摄甲照片,应使赛车位于照相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先拍甲照片后拍乙照片应使镜头远离赛车
如图,黎老师用她心爱的照相机拍一株开花的桃树的像,拍完桃树的像后,黎老师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则应使镜头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物体,并将镜头__________(选填“伸出去”或“缩回来”)
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
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
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________(填“等大”、“缩小”或“放大”)、(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图中h=40cm,则凸透镜的
焦距一定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0cm.
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我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准备放映时,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如果你是放映员应将放映机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同时要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观众能够从各个角度看到电影画面是因为画面投射到屏幕上后发生了__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广告片位于镜头_______(选填“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或“一倍焦距以内”),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广告图像,应当使投影灯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地面。
微雕是集中国文化精华的袖珍艺术品,技艺精湛的微雕大师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如图所示,为微雕师父正在创造微雕艺术品,他通过佩戴光学元件来看清雕刻痕迹。这个光学元件指的是(  )
A.凹面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的时候,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他常常这样做()
A.报纸和眼睛不动,放大镜远离报纸一些 B.报纸和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远离报纸一些 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
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要想将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
应将装片移向()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C.显微镜的目镜是凸透镜,物镜是凹透镜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凸透镜。载物片在物镜的_________(选填“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或“一倍焦距以内”),它的目镜的成像特点与我们生活中的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性质相同。
“超级月亮”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开普勒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 B.它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用来把物体放大
C.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 )
A.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C.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光刻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紫外光照射镂空掩膜,这样镂空掩膜会更明亮,调整镂空掩膜、缩图透镜的位置,恰好能使镂空掩膜缩小的像成在硅片,从而实现集成电路的“光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缩图透镜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B.镂空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内
C.镂空掩膜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硅片相当于光屏
眼球结构及成像原理
1.人的眼睛相当于一台照相机,能看清楚物体,并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
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如图:
2.人的眼睛相当于焦距可调的照相机,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厚度.当睫状体紧张时,晶状体变厚,
焦距变小,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如图:
3.正常情况下,人能看到的最近点是离眼睛10cm,最远点是无限远;物理学里,人眼看太远和太近的
物体时,眼球都要进行调节,也就是改变眼球的突起程度,但有一个距离恰能使眼睛不用调节就能看
清楚,这个距离就叫明视距离.也就是说眼睛看明视距离处的物体是感觉最舒服的、最适合正常人的
眼睛观察近处较小物体的距离,约为25cm.明视距离小于20cm为近视眼,大于30cm则为远视眼.
近视眼和远视眼
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____形成物体的像.当睫状体__________时,晶状体比较薄,__________处的物体射来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睫状体__________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下列近视眼成像情况及其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
图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下列图中的()
小明设计实验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他把烛焰看作是眼镜观察的物体,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拿走远视眼镜后,下列做法能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的是()
A.只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B.只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C.换一个更加明亮的蜡烛放在原处 D.换一个焦距更大的凸透镜放在原处
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该透镜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中,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处,调节光屏至________cm刻度处,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为了模拟近视眼的成因,应该把注射器的活塞向________(填左、右)移动,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该在液体透镜前放一个________透镜。
如图所示,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做法中一定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光屏和蜡烛不动,适当移动透镜到某一位置 B.透镜不动,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
C.透镜不动,蜡烛离透镜远些,光屏离透镜近些 D.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都离透镜远些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
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________(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________(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称的像是________。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
(3)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_________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液体透镜还可以探究哪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小明同学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小明先想办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___cm,然后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将焰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在凸透镜的_________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丙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实验现象呈现的像_________(“符合”或“不符合”)照相机的成像特点,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如图丁所示,则人眼在图中的_________(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a中的_________(选填“1”、“2”、“3”或“4”)
(3)他又利用该装置研究视力的矫正问题,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b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在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_;
①将光屏远离透镜;②将光屏靠近透镜;③将蜡烛远离透镜;④将蜡烛靠近透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多,伴随近视眼的增加,都是由于长时间用眼,造成用眼过度,眼睛的晶状体
变厚,如图1所示。
【提出问题】小明同学为了弄清楚是不是因为晶状体变厚造成近视眼,同时想弄清楚近视眼度数越大,是不是因为晶状体越厚。
【设计并进行实验】因此利用实验室中的水凸透镜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
①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②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适量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凸透镜变厚后,凸透镜的焦距变_______,像距_______;
【分析论证】
③根据所学的内容知道,近视眼成因之一是由于长时间用眼后,造成晶状体变_____,眼睛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选填“前”或“后”)。
④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_______透镜。
【拓展延伸】①小明移动凸透镜前的蜡烛,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3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如图4中的_______。
②眼镜度数的计算方法是:当焦距单位为m时,用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即可,例如:眼镜的焦距为0.5m时,眼镜度数是(1/0.5)×100=200,即该眼镜度数为200度。现有一度数为400度的眼镜,它的焦距应该为_________m。
某放大镜由A、B两个凸透镜组成,如图甲所示。A的直径为D,B的直径为d,将它正对太阳光,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白纸上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两个直径均为d的圆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透镜的焦距可能相等
B.透镜A的焦距一定大于透镜B
C.放大镜远离白纸时,两个光斑一定同时变大
D.用该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透镜B所成的像一定比A小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玻璃圆柱体观察物理书上的“”字,其中不可能看到的像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线段AB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若用此凸透镜成像,则当物体距透镜0.3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看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不成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光屏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_。当烛焰向右靠近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__(左/右)移。
(2)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_________(左/右)移。
(3)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蜡烛的火焰遮掉一半,像的形状_________(改变/不变)
(4)小军用另一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也来做实验,保持两种情况下物距都为40cm,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则_________(小明/小军)所用的透镜成的像大:若将这两只透镜当做放大镜使用,距桌面上的课本距离相同,则_________(小明/小军)所用的透镜成的像大。
(5)小明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应使照相机_________(靠近/远离)同学,同时还应_________(增加/缩短/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郑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位置固定。
(1)调节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在 上;
(2)正确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放大镜”或“投影仪”);
(3)小郑将另一光源AB平行于主光轴平放于凸透镜前,A'B'是AB的像。下列关于AB所成像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B.
C.
(4)小郑利用该凸透镜自制了一个照相机模型,如图乙所示。在纸筒M的一端嵌上凸透镜,纸筒N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膜,把纸筒N套入M中,使其能前后移动。在较暗的室内,将凸透镜正对明亮的室外,调节凸透镜和半透膜之间的距离,在膜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倒立、 的实像。再将凸透镜正对室内近处点燃的蜡烛,为了使膜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 (选填“增加”或“减小”)凸透镜和膜之间的距离;
(5)小郑还利用自制的水透镜代替凸透镜,模拟视力的缺陷与矫正。在蜡烛和水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则该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摘下眼镜后,像变得模糊,保持光屏位置不动,向水透镜中 ________(选填“注入”或“抽出”)适量的水后,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
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由图1可知,若该凸透镜位置不动,蜡烛位于光具座13cm刻度处,将在光屏上成像,此成像规律应用在上_________(填一种器材名称)。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己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低,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3)对于此凸透镜,当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主轴上,成的像一定是_________
A.放大的倒立实像 B.放大的倒立虚像 C.放大的像 D.缩小的像
(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如图2所示),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_________(左/右)移动。
②图3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_________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
(5)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直径为D,且f<D<2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像S'运动轨迹的图4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如果只将蜡烛靠近小孔,像会变得大一点,要想像是清晰的,光屏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同时远离小孔;
(2)利用如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 放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蜡烛还可以用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丙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若在图丁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使烛焰尖部向左偏,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烛焰尖部”呈现的像又会变清晰;
③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上移动.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
A.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将光屏向下移一些 D.将蜡烛适当向上调一些
④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烛焰的上面一小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
A.蜡烛完整的像,且亮度不变
B.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C.蜡烛不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如果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这就是__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___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_____(填以下选项)。
A.0~10cmB.10cm~25cmC.10cm一极远处D.0~25cm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2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