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 声现象
1、关于如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高低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乙图: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可以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C.丙图: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直接得出真空中不能传声
D.丁图: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音调的变化情况,发现与给热水瓶灌水听到的音调变化情况一致
2.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摩托车装有消声器,其作用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B.图乙人站在天坛的圜丘中央台上说话,回声跟原声混在一起,人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C.图丙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大小不同的编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3.下列四种实验或实例: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声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有两个发声体,第一次由甲单独发声,测得为88dB。第二次由乙单独发声,由固定在同一地方的仪器测得为56dB。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发声体振动快 B.乙发声体距仪器一定远
C.甲发声距仪器可能远 D.乙发声体振幅一定大
5.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B.甲、丙的音调不同,响度相同
C.乙、丁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D.甲、丁的音调、音色都相同
6. 如图所示是战国早期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曾侯乙编钟。演奏时如果想发出响度较大的低音,可以
A.用较小的力敲击体积较小的钟 B.用较大的力敲击体积较小的钟
C.用较小的力撞击体积较大的钟 D.用较大的力撞击体积较大的钟
7、甲同学在一根85米的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
8.如图,超声波测速仪A,向远离自己而去的汽车B发出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第一个脉冲1.4s后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3.0s后收到反射信号(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脉冲,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248m
B.汽车接收到第一次脉冲,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250m
C.汽车接收到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是4.3s
D.汽车接收到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是5.3s
9、某船在海上作匀速直线行驶,船上发出一汽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设当时气温为15时,已知声速为)。如果鸣笛后船立即停止行驶,则悬崖到船的距离为 ;若鸣笛的同时,船仍以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悬崖到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为 。
10、小明在观察图甲所示的二胡时猜想: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他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拨动枕木AB间的钢丝,进行了四次对比探究,四次实验的部分信息如丙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钢丝 粗 细
AB间距/cm 50 50 50 30
钩码个数 3 3 4 3
(1)实验中,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 ;
(2)第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 关系。拨动后发现第1次实验发声音调低,则小明可得出结论: ;
(3)为了探究其余猜想,关于第3、4两次钢丝的粗细选择,一定要满足 ;
A.3粗4细 B.4粗3细 C.粗细相同 D.粗细均可
(4)探究结束反思实验时,小明认为可以将钢丝换成易于拉长和缩短的橡皮筋更方便探究音调与弦的长度关系。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
(5)二胡演奏时可通过手指按压、松开、滑动等指法配合产生优美旋律。图丁中小明两手指按压的是音符“3、4”位置,为发出“3”音符,他此时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 。
考点二 光现象、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1、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影子正好落到地球上时,如图,在a、b、c、d位置此刻都看不到日食现象的是( )
A.a、b两位置 B.b、c两位置 C.a、c两位置 D.a、d两位置
2、以下是某科技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寻找“有色影子”的活动方案。用一种色光照射站在背景板前的人,会在背景板上形成影子,在影子上叠加另一种色光,能形成“有色影子”,下列符合要求的方案是
方案 照射光源的颜色 背景板的颜色 叠加光源的颜色
① 绿 白 红
② 白 红 蓝
③ 红 白 绿
④ 蓝 红 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我国目前已经掌握了舰载机夜间起降技术,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在航母舰尾装上如图所示
的装置,打开光源,照射到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透明玻璃板上,对着即将降落的舰
载机。当飞行员看到的玻璃颜色为红色时,说明飞机高于正确降落路线;当看到的玻璃颜色
为蓝色时,说明低于降落路线;当看到的玻璃颜色为绿色时,说明路线正确。则该装置的光
源必须是( )
A.红光 B.绿光 C.蓝光 D.白光
4、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薄膜上烛焰的像随蜡烛的下移而上移 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只可能是缩小或放大的
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在一个板上固定了四个圆形的大发光点,分别发出红、蓝、黄、绿4种颜色的光,如图所示,然后用右端开口的厚纸筒正对发光点,纸筒左端不透光,但中央开了一个正方形的小孔。小星在纸筒左侧放一张半透光的纸当光屏,使光屏正对正方形小孔,观察到光屏上有四个光点W、X、Y、Z,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Z点一定是正方形的
B.Z点一定是蓝色的
C.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与该原理相同
D.这个现象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
(1)图甲中将红、绿、 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2)图乙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树影”和“圆形光斑”形成的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同”);
(3)图丙中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眼睛、三个小孔与烛焰 ,此时看见的 (选填“是”或“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4)图丁中用一束绿色激光照射到一个白色气球表面,若要将气球射破,则在气球上被照亮的区域涂成 色(选填“红”或“绿”),气球能被激光射破,说明了光具有 。
7、如图所示,小明自制成了一个小孔成像仪。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半透明膜上成像的原理是 ;
(2)如果在底部戳两个孔,可以观察到 个蜡烛火焰;(填写个数)
(3)为了探究孔的大小是否影响小孔所成的像,则应选择下列所示________孔然后用卡片覆盖并移动卡片以改变孔的大小进行实验;(填选项)
A.B.C. D.
(4)晴天中午,太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些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选填序号:①树叶间缝隙大小不同、②树叶缝隙离地面的高度不同)
考点三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1、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 )
A.镜子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2、 如图所示为某一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行进路径。保持入射光不变,通过调整平面镜
使反射光射向P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应向右平移 B.调整平面镜后反射角和入射角不再相等
C.平面镜应逆时针转动 D.第二次的反射角比第一次的反射角大
3、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4、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把玩具枪放在了玻璃台面上,打开壁灯时,多出了好几把“枪”。关于这些“枪”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枪的影子 B.③是枪经玻璃所成的像
C.②是③的影子 D.②是①经玻璃所成的像
5.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①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②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③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④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①和②都可行 B.②和③都可行 C.③和④都可行 D.①和④都可行
6、如图,照镜子时人的位置保持不变,如果不小心镜子裂开成两半并分别向上下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人通过上、下两半面镜子( )
A.上、下两半面镜子只能各成一半的像,且中间断开
B.上、下两半面镜子都成完整的像,但两个像位置并不重合
C.上、下两半面镜子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位置重合在原位置
D.上、下两半面镜子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位置重合,但不在原位置
7、如图乙所示,是小明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是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角反射器组成的反光装置,下列关于尾灯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光的尾灯外观是红色的,这是因为它只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B.角反射器是由相互之间成角的反光面组成的
C.光在反射器上发生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为了使自行车后方任何方位的汽车灯光照射时都能沿原方向反射回去,每一个角反射器应该由三块反光面组成
9、为避免汽车在高速行驶时,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信息造成事故,人们发明了如图甲所示的抬头显示器。图乙为其原理图,水平放置的显示器上行车数据能通过前挡风玻璃竖直呈现在驾驶员正前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前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60°
B.行车数据在前挡风玻璃上所成的是实像
C.前挡风玻璃成数字“6”的像在显示器屏幕上应为“9”
D.前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可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挡风玻璃
10、如图所示高1.7m的小夏,站在平面镜前2.5m处,像和镜面相距 m。若人朝着远离镜子的方向后退0.5m,则像的大小 (填“变小”或“不变”或“变大”)。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样大小的木板放在平面镜后面0.2m处,她 (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1、学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双胞胎兄弟小明和小华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和探究。
(1)身高为的小明站在平面镜前处,若他以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小、变大、不变),像到他的距离为 。
(2)小华走近办公楼自动感应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选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12、小红去商场买鞋,当她直立站在竖直放置于水平地面上高的试鞋镜前面时,无法看到镜中的鞋的像,如图所示。为此,小红向后退几步,则她 (选填“可能”或“仍不能”看到镜中的鞋的像,为了方便顾客观察新鞋,商场应该将试鞋镜绕底边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当镜面倾斜放置后,鞋的像和鞋的连线与镜面 (选填“垂直”或“不垂直”。
13、当前很多教室黑板处都安装了交互式液晶一体机,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晴天会有部分学生从一体机屏幕中看到门窗外景物的像,这是光在屏幕表面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某教室的平面图如图,晴天上课时如果教室门敞开着 (选填“A”、“B”、“都”或“都不”)会通过一体机屏幕看到门外景物的像。
14.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5m。如图,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小明应坐在镜前 m处;如果室内光线较暗,可用天花板上的射灯对着 (选填“视力表”“小华的脸”或“平面镜”)照射;若医生指着视力表上开口向外的“E”字,小华用手示意“E”字开口向 (选填“里”或“外”)就是对的。
15、小明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用茶色玻璃板M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将一方格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茶色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在玻璃板前放一棋子A,观察平面镜中棋子A的像,将另一相同的棋子B放到镜后,为确定棋子B和棋子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下列选项中的 ,若两者能完全重合,初步得到的结论是 。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棋子B所在位置放一白纸后,观察白纸上是否有像,此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下列选项中的 ;
A.正对着透过玻璃板观察玻璃板后棋子B B.在玻璃板前棋子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
C. 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白纸 D.人应该到棋子B的位置透过玻璃板观察棋子A
(3)改变棋子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小明看到身后墙上的钟在玻璃板中的像如图2所示,则实际的时间是 。
16、(1)如图1所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OB,实验时,我们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可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 (选项“镜面”或“漫”)反射的缘故。如果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一定在”、“不一定在”或“一定不在”)同一平面内;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距u/cm 4.2 5.0 6.8 10.0
像距v/cm 3.7 4.5 6.3 9.5
(2)小明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器材: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其中P、Q两个面都可以成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过程如下:
a.证据:如图甲所示,他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并将玻璃板M竖立在白纸上,点燃蜡烛A,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多组实验数据。
b.解释: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小于物距。
c.交流: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明显不相符,观察图2的图乙可知:其主要原因是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算出实验中所使用的玻璃板M的厚度为 mm。
考点五 作图专项
1、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像S'的位置,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线。
2、如图所示,光线A、B是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3、航天员舱外作业时,宽厚的航天服限制了他的视野,为了看清胸前的操作面板,可以通过手腕处的小镜子进行观察,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点代表航天员的眼睛,点代表胸前某一按钮,点是小镜子的位置,请你根据光的反射知识在点画出镜面(保留作图痕迹)。
4、大厦右边镀膜的玻璃外墙把太阳光反射到小明家,小明看到太阳的像S′(大致如图所示),这是一种光污染。画出太阳光经过玻璃外墙到达小明家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5、(1)“凿壁偷光”是匡衡“穿壁引光,映光读书”的故事.如图甲所示,M点是光源的位置,请用光路图示意在墙另一侧“偷”光的范围;
(2)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角度;
(3)请在图丙中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出门测】
不另外安排,
取本节课练习总得分为总成绩,选择题每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
2
2第五讲月考复习
考点一声现象
1、关于如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
丙
A.甲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高低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乙图: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可以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C.丙图: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直接得出真空中不能传声
D.丁图: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音调的变化情况,发现与给热水瓶灌水听到的音调变
化情况一致
2.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A.图甲摩托车装有消声器,其作用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B.图乙人站在天坛的圜丘中央台上说话,回声跟原声混在一起,人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C.图丙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大小不同的编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3.下列四种实验或实例: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声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③③④
D.①②③④
4.有两个发声体,第一次由甲单独发声,测得为88B。第二次由乙单独发声,由固定在同一地
器测得为56dB。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发声体振动快
B.
乙发声体距仪器一定远
C.甲发声距仪器可能远
D.乙发声体振幅一定大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
5.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
乙
的
A.甲、乙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B,甲、丙的音调不同,响度相同
C.乙、丁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D.甲、丁的音调、音色都相同
6.如图所示是战国早期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一曾侯乙编钟。演奏时如果想发出响度较大的低音,
可以
9i0
7
用
文h尔时面而面女
翻明委秀感需齿西要
A.用较小的力敲击体积较小的钟B.用较大的力敲击体积较小的钟
C,用较小的力撞击体积较大的钟D.用较大的力撞击体积较大的钟
7、甲同学在一根85米的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
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
8.如图,超声波测速仪A,向远离自己而去的汽车B发出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第一个脉冲
1.4s后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3.0s后收到反射信号(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
B
A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脉冲,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248m
B.汽车接收到第一次脉冲,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250m
C.汽车接收到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是4.3s
D.汽车接收到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是5.3s
9、某船在海上作匀速直线行驶,船上发出一汽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章(设当
时气温为15℃时,已知声速为340m/s)。如果鸣笛后船立即停止行驶,则悬崖到船的距离为8:
若鸣笛的同时,船仍以20m/s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悬崖到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为合殳”。
10、小明在观察图甲所示的二胡时猜想: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芋是他找来
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拨动枕木AB间的钢丝,进行了四次对比探究,四次
实验的部分信息如丙表所示。
粗弦
固定点
钢丝
枕木
钩码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