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逝者如斯夫 博学而笃志
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朋/ 自远方来
B. 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
C. 知之者/ 不如/ 好之者
D. 匹夫/ 不可夺志也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逾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逝者如斯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可以为师矣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
古义: 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
(3)饭疏食,饮水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选出下列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
A.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学而时习之
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D. 下车引之
7. 读下列句子,选择归类。(填序号)
A . 学习方法 B. 学习态度 C.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 ( )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4)为人谋而不忠乎 ( )
(5)学而时习之 ( )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
(7)吾日三省吾身 ( )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
8. 填空。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________体散文集,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________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9.用原文填空。
(1)《〈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临水驻足,“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让人喟叹时光易逝。
(3) 2023 年亚运会在杭州举办,杭州喜迎各国嘉宾,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这份喜悦。
(4)《〈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5)《〈论语〉十二章》中表达要谦虚地向周围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练习。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0.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B.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C. 吾日三省吾身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D.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论语》仍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课文中的相同),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论语》十二章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传不习乎
③即与之化矣
④丹之所藏者赤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B.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C.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D.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6、甲乙两文共同谈到了交友的话题,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在交友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①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②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③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⑤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⑥,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⑦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⑧,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⑨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⑩,始至寿圣院,谒 ^ 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秦观《淮海集》)
【注】①吴兴:今浙江吴兴县。下文中的“会稽”“龙井”等均为地名。②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天竺寺讲经,元丰二年住寿圣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③比:等到。④普宁:寺名。下文中的“寿圣院”也是寺名。⑤道人:僧人。⑥篮舆:竹轿。⑦霁:雨后放晴。⑧雷峰:塔名。下文中的“南屏”“惠因涧”“灵石坞”“风篁岭”等均为西湖周边地名。⑨激激:形容水流迅疾。⑩行二鼓:快二更天了。行,将要。 谒(yè):拜见。
17.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书邀余入山( ) (2)濯足于惠因涧( )
(3)酌泉据石而饮之( ) (4)始至寿圣院( )
1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B.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C.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D.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2)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作者为何会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文中第二段内容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其后五年,吴王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到死。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夫以勇事人者,以死也。未死而言死,不论。以虽知之,与勿知同。凡智之贵也,贵知化也。人主之惑者则不然。化未至则不知;化已至,虽知之,与勿知一贯也。事有可以过者,有不可以过者。而身死国亡,则胡可以过?此贤主之所重,惑主之所轻也。所轻,国恶得不危?身恶得不困?危困之道,身死国亡,在于不先知化也。吴王夫差是也。子胥非不先知化也,谏而不听,故吴为丘墟,祸及阖庐。
吴王夫差将伐齐。
子胥曰:“不可。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夫吴、越之势不两立。越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不苦其已也,且其无伤也。今释越而伐齐,譬之犹惧虎而刺猏,虽胜之,其后患未央。”
太宰嚭曰:“不可。君王之令所以不行于上国者,齐、晋也。君王若伐齐而胜之,徙其兵以临晋,晋必听命矣,是君王一举而服两国也,君王之令必行于上国。”
夫差以为然,不听子胥之言,而用太宰嚭之谋。
子胥曰:“天将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胜。天将不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不胜。”
夫差不听。
子胥两祛高蹶而出于廷,曰:“嗟乎!吴朝必生荆棘矣。”
夫差兴师伐齐,战于艾陵,大败齐师,反而诛子胥。
子胥将死曰:“与!吾安得一目以视越人之入吴也?”乃自杀。
夫差乃取其身而流之江,抉其目,著之东门,曰:女胡视越人之入我也?居数年,越报吴,残其国,绝其世,灭其社稷,夷其宗庙。夫差身为禽。
(节选自《吕氏春秋·知化》,有删改)
2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
必树吾墓A上以梓B令可以器C而抉吾眼县D吴东门之上E以观越F寇之入G灭吴也。
2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无,没有,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意思相同。
B. 乃,竟然,反而,与《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的“乃”的意思相同。
C. 所以,……的原因,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不同。
D. 夷,诛灭,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的“夷”意思不同。
2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伍子胥认为不先消灭越国却致力于攻打齐国是很荒谬的一件事,吴王不听其劝告,进攻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从此以后吴王就更加不听从伍子胥的谋略了。
B. 大凡智慧的可贵,就贵在能事先察知事物的变化。君主中的糊涂人,变化没有到来时悄然无知;变化出现后,虽然知道了却又为时已晚,和不知道是一样的。
C. 越国对于吴国如同心腹之疾,即使一时没有发作,但它造成的伤害严重而且处于体内。而齐国对于吴国只是癣疥之疾,不愁治不好,即使治不好也没什么妨害。
D. 吴太宰嚭认为吴王如果进攻齐国,然后移兵,大军压境,攻打越国,这样吴王就可以一举降服齐越两个国家,而且这时吴王的命令也一定可以在中原各国推行。
24. 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
(2)抉其目,著之东门,曰:女胡视越人之入我也?
25. 吕不韦指出“子胥非不先知化也”,以上两则材料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吕不韦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
1、yuè yùn wǎng dài dān hào gōng fú dǔ 2.B 3.(1)生气,恼怒 (2)指有才德的人 (3)越过 (4)自我检查、反省 (5)介词,对,对于 (6)代词,这,指河水 4.(1)可以凭借 表示可能或能够 (2)学过的知识 事情,事故 (3)冷水 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水和热水 5.(1)名词作状语,每天 (2)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3)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名词作动词,吃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6.C 7.(1)C (2)A (3)A (4)C (5)A (6)C (7)C (8)C 8.语录 儒家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二十 《大学》 《中庸》《孟子》
9.(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10.D 11.(1)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2)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3)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4)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2、示例: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意思是:孔子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
13、①尽心尽力;②老师传授的知识;③融合;④……的地方。
14、D
15、①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也有和他们相同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6、示例:交朋友要讲诚信,要和品质高尚的人做朋友。我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认为这一点很有必要。他人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需要旁人的帮助才能认识到。所以认识到他们的错误并修正错误是有效的。
17.(1)书信 (2)洗 (3)舀取 (4)到 18.A 19.(1)(我们)从普宁寺(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寂静得听不到人的声音。(2)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或:(我们)怀疑(这)不是人间有的地方]。
20、作者见到由若隐若现的灯火、葱葱郁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感觉景色出奇的优美、幽寂,内心觉得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意思对即可)
21.必树吾墓B上以梓C而抉吾眼县E吴东门之上
22.B
23.D
24. (1)勾践吃饭不吃两道菜肴,哀悼死去的人,慰问生病的人,(这是)想要有所作为啊。(2)(夫差)挖出伍子胥的眼睛,挂在东城门上,说:“你怎么能看到越国军队攻入我们吴国呢?”
25.支持吕不韦观点的事实如下:(1)伍子胥预见越国是吴国的心腹大患,多次劝谏吴王先灭越再伐齐,如“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越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
(2)伍子胥预料到吴王不听劝谏会导致吴国灭亡,如“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吴朝必生荆棘矣”。
(3)后来越国果然报复吴国,使吴国残破灭亡,夫差也被擒,验证了伍子胥的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