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测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测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9 18:05:45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一、 选择题(每题 3分,共 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在古代,把成年男子的“一拃长”称作尺。李白《夜宿山寺》中写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根据学过的知
识,估测这座“危楼”对应的实际高度,最接近的是( )
A.5米 B.10米 C.20米 D.50米
【答案】C
【详解】在古代,把成年男子的“一拃长”称作尺,“一拃长”是成年男子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食指)两端的距离,
通常“一拃长”大约为 20cm,即 0.2m。诗句中提到“危楼高百尺”,这里的“百尺”表示楼的高度为 100个“一拃长”。 已
知“一拃长”约为 0.2m,那么这座楼的高度 h=100×0.2m=20m
故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 C。
2、如图为“神舟十九号”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顺利会师后,两位指令长交接太空站钥匙的情景。该钥
匙的长度 l最接近( )
A.50cm B.50mm C.10cm D.10mm
【答案】A
【详解】人的前臂长约为 50cm,由图可知,该钥匙的长度与人的前臂接近,所以该钥匙的长度 l最接近 50cm,即
500mm。故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2025山西)如图所示,小明家装修新房时想为落地窗安装一整块玻璃,需测量窗户的高度和宽度。下列是小明
准备的四种测量工具,从测量的需要和操作简便性考虑,其中最合适的是( )
A. 分度值为1mm、测量范围为3m的钢卷尺
B. 分度值为1cm、测量范围为50cm的三角尺
C. 分度值为1mm、测量范围为15cm的钢直尺
D. 分度值为1cm、测量范围为1.5m的软尺
【答案】A
【解析】
【详解】落地窗的高度小于 3m,宽度为 2米左右,窗户对精准度要求较高,则测量窗户的高、宽,应用分度值为1mm、
测量范围为3m的钢卷尺,故 A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利用以下提供的器材组合,不.能.较准确测量出一节干电池的长度和直径的是( )
①一把刻度尺 ②无弹性的软棉线 ③一把三角板 ④白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A.①用刻度尺可以直接测量干电池的长度。
②用无弹性的软棉线绕干电池一周,标记棉线绕的起点和终点,然后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棉线绕干电池一周
的长度(即干电池的周长),再根据圆的周长公式 C=πd,可计算出干电池的直径,故 A不符合题意;
B.①用刻度尺可直接测量干电池的长度。
③把干电池平放在桌面上,将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分别与干电池的两端对齐,另一条直角边紧贴刻度尺,此时刻度
尺上两三角板直角边对应刻度的差值就是干电池的直径,这种方法叫辅助工具法,故 B不符合题意;
C.②无弹性的软棉线可用于测量干电池的周长,进而算出直径。
③两个三角板配合可采用辅助工具法测量干电池的直径,也能辅助测量长度,故 C不符合题意;
D.②④无弹性的软棉线和白纸,无法直接或间接地较准确测量出干电池的长度和直径,故 D符合题意。
故选 D。
5.如图所示,下列测量玻璃球的直径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A.刻度尺未从零刻度开始,所测长度会偏小,故 A错误;
B.刻度尺未从零刻度开始,所测长度会偏小,且被测物体没有靠近刻度,测量不准确,故 B错误;
C.此方法中的三角板和地面均与刻度尺垂直,且刻度尺是从零刻度线开始的,这就确保了刻度尺所测长度等于玻
璃球的直径,故 C正确;
D.图中三角板有可能会倾斜,所以此方法不能确保所测长度等于玻璃球的直径,故 D错误;
故选 C。
6.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测量跑道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橡皮筋和跑道重合来测量
B.用毫米刻度尺多次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求平均值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 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 L
D.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了
【答案】C
【详解】A.测量跑道长度时,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和跑道重合来测量,故 A不符合题意;
B.纸张厚度约为 70μm,无法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出,应采用累积法,故 B不符合题意;
C.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 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 L,故 C
符合题意;
D.乒乓球直径长度的端点位置不易确定,测乒乓球的直径时,应借助三角板将乒乓球卡住再用刻度尺测量,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7、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合理”的是( )
A.如图甲中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路线重合,测出重合的棉线长度,再乘以比例尺得到实际线路长

S
B.如图乙中把长为 S的金属丝密绕 N圈在铅笔上,测出密绕的线圈长度 L,则金属丝直径D
N
C.如图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 2.00cm
D.如图丁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 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 L
【答案】B
【详解】A.由于地图上的路线通常不是直线,直接测量会有较大误差。而采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路线
重合,再测出重合的棉线长度,这种方法被称为“化曲为直”。接着,利用比例尺将棉线长度转换为实际线路长度,
这是一种合理且准确的测量方法。故 A不符合题意;
L S
B.把长为 S的金属丝密绕 N圈在铅笔上,测出密绕的线圈长度 L,则金属丝的直径应为D ,而不是D 。
N N
因为这里的 S是金属丝的总长度,而不是单圈的长度。故 B符合题意;
C.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组合测量纪念币的直径,可以减小误差。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因此可以估读到
0.1mm,即 0.01cm。所以,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 2.00cm是合理的。故 C不符合题意;
8、下列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法错误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并消除误差
B.记录测量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C.在长度测量时,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也可以进行测量
D.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答案】A
【详解】A.误差不是错误,只能减小,不能完全消除,故 A错误,符合题意;
B.物理学中,数据具有物理意义,因此记录测量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故 B正确,不
符合题意;
C.在长度测量时,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可以选择其他整刻线,进行测量,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任何物理量都具有物理意义,因此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故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小明利用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35cm、2.36cm、2.46cm、2.36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8cm D.2.3825cm
【答案】A
【详解】刻度尺读数时均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46cm与其他数据的准确值不同,为错误数据,应舍去;为了减
2.35cm+2.36cm+2.36cm
小误差,应求平均值,测量结果应记为 2.36cm
3
故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0、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丽同学的身高是 1.657m,她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B.测量小辉实心球的成绩时,杨老师选择长 15m,分度值为 1m的卷尺
C.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若铜丝在笔杆上缠的太松,测量的结果会偏大
D.多次测量长度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时,平均值的取值可以任意四舍五入
【答案】C
【详解】A.由记录数据 1.657m可知数字 5的单位是 cm,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
故 A错误;
B.中学生投掷实心球的成绩大约 10m,长度准确到 1dm就可以了,分度值为 1m的卷尺测量精度不够,故 B错误;
C.若铜丝在笔杆上缠的太松、存在缝隙,那么测得的总长度偏大,测得的铜丝直径将比实际值偏大 ,故 C正确;
D.多次测量长度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时,平均值的取值位数与测量值的位数要保持一致,不能任意四舍
五入,故 D错误。
故选 C。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1分)
11、 (2025江苏连云港)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为“尺”,“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图甲中比例尺为 1∶10,图乙是实际的刻度尺。图甲中“咫”与“尺”的长度相差约为___________mm。实际“咫”
与“尺”的长度相差约为___________cm。
【答案】 ①. 3.0 ②. 3.00
【解析】
【详解】[1]用乙图的实际刻度尺测量甲图中的“咫”和“尺”,发现“咫”为 1.50cm,“尺”1.80cm,所以图甲
中“咫”与“尺”的长度相差约为 1.80cm-1.50cm=0.30cm=3.0mm
[2]由于甲中比例尺为 1∶10,图中相差 3.0mm,所以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约为 3.0mm×10=30.0mm=3.00cm
12、下列两只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被测木块的长度为 cm;
(2)停表的测量结果为 s。
【答案】(1)2.90
(2)228.7
【详解】(1)图中,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
度值为 1mm;木块左侧与 2.00cm对齐,右侧与 4.90cm对齐,故被测木块的长度为 4.90cm﹣2.00cm=2.90cm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图中,停表小盘的分
度值是 0.5min,指针在 3min和 4min 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 0.1s,而大盘指针在 48.7s,因此停表读数
为 3min48.7s=228.7s
1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该物体的长度是 cm,请指出图中操作的错误:
【答案】 0.1 3.40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详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
为 0.1cm。
[2]物体左侧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 3.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3.40cm。
[3]由图可知,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是错误的。
14、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 刻度尺测量较准确(选填“甲”或“乙”),用该
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cm。
【答案】 乙 2.75
【详解】[1]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最近刻线间的长度,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小,所以乙刻度尺测量比较准确。
[2]乙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 5.75cm﹣3.00cm=2.75cm
15.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 L1 18.82cm,L2 18.83cm,L3 17.82cm ,
L4 18.81cm,L5 18.80cm,这本作业本的长度应记为 cm。
【答案】18.82
【详解】数据中第 1,2,4,5这四次测量结果均在 18.80 cm ~ 18.83 cm之间,第 3次数据明显偏离其他数据,可
能是测量时的错误,需要剔除异常值,然后计算剩余四个数据的平均值
L 18.82 18.83 18.81 18.80 75.26 18.815cm。由于刻度尺的估读位通常是 0.01 cm,结果保留与原始数据相同
4 4
的小数位数,作业本的长度应记为 18.82 cm。
16.在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则正确读数方法应如图 的方式(选填“甲”“乙”
或“丙”),如果按图甲的方式读数数值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乙 偏大
【详解】[1]在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形底面相平,则正确读数方法应如图乙的方
式。
[2]图甲的方式为俯视读数,而俯视则会导致读出的数值会偏大。
17.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mL。若读数时仰视读数,则得到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将 。
【答案】 18 偏小
【详解】[1]图示中,量筒的分度值为 1mL,凹液面的最低端与 18mL刻度线对齐,液体的体积为 18mL。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最低处相平,若读数时仰视读数,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的液面最低处与较小示数对齐,
则得到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将偏小。
18.填上合适的单位及换算:
(1)一名初中生的身高约 165 ;
(2)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 14.2 ;
(3)3.5×10-3m= dm。
【答案】(1)cm
(2)s
(3)3.5×10-2
【解析】【小题 1】根据生活常识,一名初中生的身高通常在 1米多,1米 = 100厘米,165这个数值比较符合初中
生身高的厘米数,所以一名初中生的身高约 165cm。
【小题 2】百米赛跑成绩通常以秒为单位来计量,14.2这个数值在合理的百米赛跑成绩时间范围内,所以单位填 s。
【小题 3】因为 1m = 10dm,那么将 3.5×10-3m换算为 dm,就是 3.5×10-2dm。
19.小明新买了一双鞋,发现鞋盒上“鞋码(标准脚长)”的标注方式如图所示,那么“245”对应的单位应是 。
医学研究发现,人的身高约是脚长的 7倍,则小明的身高约为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mm 1.7
【详解】[1]在鞋码的标注中,通常用毫米来表示脚长的数值。因为厘米这个单位对于鞋码来说数值相对较小,而米
这个单位对于鞋码中的脚长来说数值太小了,所以这里“245”对应的单位是毫米 mm;
[2]人的身高约是脚长的 7倍,则小明的身高约为
h 7 245mm 1715mm 1.7m
20.单位换算:
(1)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8 10 5m μm。
(2)一节课45min h。
【答案】(1)80
(2)0.75
【详解】(1)由于1m 1 10 6 m,则
8 10 5m 8 10 5 106 m 80 m
(2)由于1h 60min,则
45min 45 h 0.75h
60
三、实验探究题(21题 5分,22题 6分,23题 3分,24题 6分,25题 8分,共 28分)
21、商丘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l51l年)。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
十分独特。现商丘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若想知道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请你根据如图的地图(若地图比例尺是 l∶k),估测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 s。
(1)操作器材:—根足够长的细棉线、 (写—测量器材);
(2)测量步骤:
①用细线沿着地图上城墙的边缘绕一圈,标出起点和终点位置,将细线 。
②用刻度尺测量此细线起点和终点间的长度 L。
(3)测量结果 s= (用测量物理量及已知条件,写出表达式)。
(4)小明在测量时不慎看错了刻度,这样的测量结果属于 (选填“误差”或“错误”)。
(5)假如你去商丘古城旅游,在现场不借助其他任何测量工具,怎样用一把米尺估测出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写出测
量的方法: 。
【答案】(1)刻度尺
(2)拉直
(3)kL
(4)错误
(5)见解析
【详解】(1)本实验中需要测量长度,所以,选择的工具为刻度尺。
(2)刻度尺尺无法直接测量曲线的长度,只能测量直线的长度,所以,要先将细线拉直再测量起点和终点之间的
距离,采用了化曲为直法。
(3)地图的比例尺为 1∶k,细线起点和终点的长度为 L,则城墙的实际周长为细线上长度的 k倍,即测量结果为
s=kL。
(4)小明在测量时不慎看错了刻度,这样的测量结果属于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5)用米尺量出我走一步大约的长度为 l,然后沿着古城墙四周走一圈,记下总步数 n,根据 s=nl就算出了商丘古
城城墙的周长。
22.在物理课上,老师请同学们设计合理的方案测量 1元硬币的直径 d和周长 C,活动小组的同学纷纷提出了自己
的方案。
(1)小华:①如题 16图所示选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硬币直径,下列方法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②多次测得同一枚硬币的直径分别为:1.85cm、1.86cm、1.85cm、1.84cm、1.35cm,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
了 ,则这枚硬币的直径为 cm;
③测得硬币直径为 d,在运用公式 C=dπ,计算硬币的周长;
(2)小红:①先用长纸条绕硬币一周,在交叠处用大头针钻一个孔,展开细纸条,用刻度尺测量出两个小孔之间的距
离便可以得到硬币周长为 C;
②再运用公式 d= ,计算出硬币的直径;
(3)小芳:用橡皮筋在硬币上绕一周,在橡皮筋上做标记,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这种测量方法 (选
填“可行”或“不可行”);
(4)下列是小组四位同学的刻度尺,不能准确读数的刻度尺是________。
A.小红的分度值为 1cm的刻度尺 B.小芳的 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小华的量程只有 10cm的刻度尺 D.小明的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答案】(1) C 减小误差 1.85
C
(2)

(3)不可行
(4)D
【详解】(1)[1]AB.由无法确定圆心的位置,直接测量直径误差较大,故 AB不符合题意;
CD.利用直角三角板平移法测量直径时,刻度尺的起点应与 0刻度线对齐,故 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2][3]测量时由估读值可能不相同,为了减小误差,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结合 5次测量,准确值应为 1.8cm,故 1.35cm
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则这枚硬币的直径为
d 1.85cm 1.86cm 1.85cm 1.84cm 1.85cm
4
C
(2)用刻度尺测量出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为硬币的周长,根据周长的计算公式 C=dπ可知,硬币的周长为 d 。

(3)橡皮筋用力拉时长度会变大,这种测量的误差会很大,应用不易伸长的棉线测量更准确,故橡皮筋上做标记,
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的这种测量方法是不可行的。
(4)A.分度值为 1cm的刻度尺测量时误差可能相对较大,但能够正确测量出长度,故 A不符合题意;
B. 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可以另取新的整刻度线开始测量,故 B不符合题意;
C.量程只有 10cm的刻度尺如果测量较大的长度可以分段多次测量,故 C不符合题意;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分度值无法确定,测量结果不可靠,无法准确读数,故 D符合题意。
故选 D。
23.如图,这是一种测量曲线长度的方法,测量步骤如下:
①将圆规两脚分开一小段距离,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圆规两脚间距离,如图 1;
②曲线可以看成是由许多段小线段组成,记录用圆规量取小线段的数量,如图 2。
(1)步骤①中测得每段小线段的长度为 cm;
(2)步骤②中得到曲线的小线段数恰好为 15段,则曲线长度为 cm;
(3)此方法测出的曲线长度比实际长度偏 (选填“大”或“小”)。
【答案】 1.00 15.00 小
【详解】(1)[1]由图 1可知,刻度尺的 1cm之间有 10小格,分度值为 1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圆
规左脚与 3.00cm对齐,右脚与 4.00cm对齐,圆规测出的 1小段的长度为
4.00cm-3.00cm=1.00cm
(2)[2]步骤②中得到曲线的小线段数恰好为 15段,则曲线长度为
L 15 1.00cm 15.00cm
(3)[3]因为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小于每段曲线的长度,因此此方法测出的曲线长度比实际长度偏小。
24.学生如何买一辆大小合适的自行车呢?自行车有 24英寸的,也有 26英寸的,还有 28英寸的。要根据自己的
情况选择。如果自己身体又瘦又矮的话,买个大的车腿都够不到脚蹬子,就买一辆 24英寸的就可以。自行车的型
号是按车轮直径的尺寸命名的,如“24”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 24英寸,1英寸=2.45cm。
(1)“24”型号车轮的直径是 cm。
(2)给你一把量程为 2m的卷尺和一辆“24”型自行车,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请你写出测
量步骤,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你测得的物理量:
①用卷尺测出直径 D,算出车轮的周长为 ;
②用红布条在自行车车轮上做一个记号(或用气门芯做记号),让记号与跑道的起点重合,推着自行车沿跑道移动
一圈,记下 ;
③跑道长度的表达式为: (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 58.8 πD 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 n s=nπD
【详解】(1)[1]由题意知道“24”型号车直径即为 24英寸,英寸与 cm的换算关系是
1英寸=2.45cm
所以“24”型号车的车轮直径
d=24×2.45cm=58.8cm
(2)①[2]学校跑道的长度比较大,无法直接测量,可以借助自行车进行测量;用卷尺测量出自行车轮的直径,记
为 D,算出车轮的周长
C=πD
②[3]在自行车上绑一个红布条,在自行车车轮上做一个记号,推着自行车,数出绕操场一圈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
n;
③[4]跑道长度为
s=nπD
25.图甲是公园里两个绳长不同的秋千。某同学荡秋千时发现这两个秋千往返一次的时间不同。该同学猜想:秋千
往返一次的时间是否与绳长有关?
【证据】该同学用细线系上一个小球模拟秋千,如图乙,悬点 O到小球重心的距离简称摆长。每次让小球由静止释
放,只改变摆长,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进行探究,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摆长 L/cm 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 t 总/s
1 60 15.8
2 80 18.1
3 100 20
【解释】同一小球由静止释放,且保持释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 不变,摆长越长,小球往返一次的时
间越 。由此可知,秋千未坐人时(如图甲)往返一次的时间与绳长 。
【交流】
(1)该探究所需的测量工具有量角器、 和 。
(2)该同学发现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不易测准,于是他测出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再算出往返摆动一
次的时间。
①生活中有一些物理量的测量也可采用类似方法,如: (举一例)
②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的 。
(3)该同学联想到杂技演员荡秋千,有时站着,有时坐着。由此合理猜想,演员改变重心的位置相当于改变了摆
长,该演员在秋千上从同一起点由静止往下荡时,坐着比站着往返一次的时间更 。(温馨提示:杂技
动作,请勿模仿)
【答案】 夹角 长 有关 刻度尺 秒表 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误差 长
【详解】[1]在探究摆长对小球往返一次时间的影响时,根据控制变量法,要保持除摆长外的其他因素不变,这里释
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需保持不变,这样才能准确探究摆长的影响。
[2]从实验数据看,摆长为 60cm时,往返摆动十次总时间 15.8s;摆长 80cm时,总时间 18.1s;摆长 100cm时,总
时间 20s 。摆长越长,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越长,那么小球往返一次的时间也就越长。
[3]因为摆长改变时,小球往返一次的时间发生了变化,所以可以得出秋千未坐人时,往返一次的时间与绳长有关。
[4]实验中需要测量摆长(悬点 O到小球重心的距离),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5]要记录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 。
[6]生活中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由于一张纸太薄,直接测量误差大,可测量 50张(或更多)纸的总厚度,再除以
纸张数得到一张纸的厚度;还可以是测量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通过测量脉搏跳动 30次的总时间,再除以 30得到
单次时间等,这些都是把不易测量的小量转化为易测量的大量,再求平均值的方法。
[7]单次测量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于时间短,测量误差大。测出十次的总时间再除以十,属于累积法,相当
于把测量的误差分摊到了多次时间上,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 ,让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8]演员坐着时,重心位置低,相当于摆长 L变长(对比站着时重心高,摆长短 )。根据前面探究的结论,摆长越
长,小球往返一次的时间越长,所以坐着比站着往返一次的时间更长。
四、作图题(26题 2分,27题 2分,28题 2分,共 6分)
26、请在图中画出 5分 30秒时的分针和秒针。
【答案】
【详解】秒表的小表盘是分针盘,分度值为 1min,5分 30秒时,分针指在“5”和“6”正中间,大表盘为秒针盘,分度
值为 0.5s,秒钟对应刻度为“30”,作图如下:
27.借助一个直角三角板,较准确地测出该同学的身高。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在图中画出直角三角板。(用直角
三角形表示三角板即可)
【答案】
【详解】为了使直尺三角板稳定,因此使三角板的直角边分别与同学的头顶和刻度尺对齐,如下图所示:
28.用刻度尺测铅笔长度时,请选择一条正确的视线并用虚线延长。
【答案】
【详解】用刻度尺测铅笔长度,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垂直;铅笔左侧与刻度尺的 0.00cm刻度尺对齐,与铅笔尖处
刻度线垂直的视线如图所示:
五、阅读题(29题 4分)
29、请阅读《科学重器一原子钟》并回答问题。
科学重器﹣原子钟
星空浩瀚,地球章动,四季更替,草木枯荣。从人类意识觉醒开始,“时间”便如影随形。从太阳升落、日晷、沙漏、
水钟、机械钟、石英钟到目前最准确的计时工具原子钟,这些计时方法与工具的发展体现了不同时代劳动人民的智
慧。计时工具大多是以某种规则运动的周期(完成一次规则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基准计时的,比如日晷以日地相对
运动的周期为基准;机械摆钟以摆的振荡周期为基准;石英钟以石英晶体有规则的振荡周期为基准。选作时钟基准
的运动周期越稳定,测量时间的精准度就越高,基于此科学家制造出了原子钟(如图所示)它以原子释放能量时发
出电磁波的振荡周期为基准,由于电磁波的振荡周期很稳定,使得原子钟的计时精准度可达每百万年才差 1秒。
人们通常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事物作为测量标准。正是由于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高
稳定性,适合作为时间的测量标准,于是在 1967年,国际计量大会将“1秒”重新定义为铯 133原子辐射电磁波荡
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时间单位“秒”作为国际通用的测量语言,是人类描述和定义时空的标尺。
计时工具的演变,展现了人类“时间文化”的进程更彰显出人类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钟可以作为时间同步的基准钟,依据的是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 ;
(2)下列物体相比较,最适合提供计时基准的是: ;
A.摆动的小球
B.沿直线运动的汽车
C.静止的书本
(3)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各种“标准”。请你结合对文中时间“标准”的理解,文中提到的实例外,再列举一个“标
准”: ,并说明该“标准”在具体实例中是如何应用的: 。
【答案】 高稳定性 A 骑自行车的年龄限制为必须年满 12岁 年满 12岁才能骑自行车
【详解】(1)[1]由材料可知,原子钟可以作为时间同步的基准钟,由于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高稳定性。
(2)[2]由材料可知,以某种规则运动的周期(完成一次规则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基准计时;
A.以摆动的小球振荡周期为基准计时,故 A符合题意;
BC.沿直线运动的汽车和静止的书不能完成一次规则的运动,不能作为计时基准,故 BC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3][4]实际生活中会出现各种“标准”,比如:骑自行车的年龄限制为必须年满 12岁,即年满 12岁才能骑自行
车。
六、综合应用题(30题 5分,31题 6分,共 11分)
30、小明同学用同一刻度尺对同一本作业的宽度进行了六次测量,记录数据分别为 13.91cm、13.92cm、13.923cm、
13.93cm、13.84cm、13.91cm。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请指出六次测量记录中错误的数据;
(2)该作业本的宽度应该记录为多少?
【答案】(1)0.1cm,见解析
(2)13.92
【详解】(1)分析数据可知,分度值 0.1cm(1mm) ; 13.9cm是准确值,故第 3次 13.923cm是错误数据;13.84cm
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 13.84cm是错误的,因此第 5次 13.84cm是错误数据。
(2)该作业本的宽度应该记录为
L 13.91cm 13.92cm 13.93cm 13.91cm 13.92cm
4
31.学习了长度测量知识后,小徽进行以下两个测量,请你通过计算得出测量结果。
(1)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32圈,然后用标准的刻度尺来进行相关的测量,如图所示,则细铜丝的直径是多少
cm?(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用柔软棉线测出地图上长江长 63.00cm,北京至郑州铁路线长 6.95cm。长江实际长度为 6300km,则北京至郑州
实际铁路长为多少千米?
【答案】(1)0.16cm
(2)695km
【详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线圈左侧与 10.00cm对齐,右侧与 15.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
L=15.00cm-10.00cm=5.00cm
细铜丝的直径为
d L 5.00cm 0.16cm
n 32
(2)因
1km=105cm
地图的比例尺是
63.00cm∶6300km=1∶107
北京至郑州实际铁路线长
L=6.95cm×107=695000m=695km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古代,把成年男子的“一拃长”称作尺。李白《夜宿山寺》中写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根据学过的知识,估测这座“危楼”对应的实际高度,最接近的是(  )
A.5米 B.10米 C.20米 D.50米
2、如图为“神舟十九号”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顺利会师后,两位指令长交接太空站钥匙的情景。该钥匙的长度l最接近( )
A.50cm B.50mm
C.10cm D.10mm
3、(2025山西)如图所示,小明家装修新房时想为落地窗安装一整块玻璃,需测量窗户的高度和宽度。下列是小明准备的四种测量工具,从测量的需要和操作简便性考虑,其中最合适的是( )
A. 分度值为、测量范围为的钢卷尺
B. 分度值为、测量范围为的三角尺
C. 分度值为、测量范围为的钢直尺
D. 分度值为、测量范围为的软尺
4、利用以下提供的器材组合,不能较准确测量出一节干电池的长度和直径的是( )
①一把刻度尺 ②无弹性的软棉线 ③一把三角板 ④白纸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如图所示,下列测量玻璃球的直径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C. D.
6.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测量跑道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橡皮筋和跑道重合来测量
B.用毫米刻度尺多次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求平均值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D.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了
7、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合理”的是( )
A.如图甲中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路线重合,测出重合的棉线长度,再乘以比例尺得到实际线路长度
B.如图乙中把长为S的金属丝密绕N圈在铅笔上,测出密绕的线圈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
C.如图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00cm
D.如图丁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8、下列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法错误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并消除误差
B.记录测量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C.在长度测量时,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也可以进行测量
D.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9.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4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8cm D.2.3825cm
10、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丽同学的身高是1.657m,她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B.测量小辉实心球的成绩时,杨老师选择长15m,分度值为1m的卷尺
C.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若铜丝在笔杆上缠的太松,测量的结果会偏大
D.多次测量长度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时,平均值的取值可以任意四舍五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1、 (2025江苏连云港)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为“尺”,“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图甲中比例尺为1∶10,图乙是实际的刻度尺。图甲中“咫”与“尺”的长度相差约为___________mm。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约为___________cm。
12、下列两只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被测木块的长度为 ___ cm;
(2)停表的测量结果为 _____ s。
1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该物体的长度是 cm,请指出图中操作的错误:
14、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 刻度尺测量较准确(选填“甲”或“乙”),用该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cm。
15.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 这本作业本的长度应记为 cm。
16.在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则正确读数方法应如图 的方式(选填“甲”“乙”或“丙”),如果按图甲的方式读数数值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17.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mL。若读数时仰视读数,则得到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将 。
18.填上合适的单位及换算:
(1)一名初中生的身高约165 ;
(2)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4.2 ;
(3)3.5×10-3m= dm。
19.小明新买了一双鞋,发现鞋盒上“鞋码(标准脚长)”的标注方式如图所示,那么“245”对应的单位应是 。医学研究发现,人的身高约是脚长的7倍,则小明的身高约为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单位换算:
(1)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 。
(2)一节课 h。
三、实验探究题(21题5分,22题6分,23题3分,24题6分,25题8分,共28分)
21、商丘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l51l年)。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现商丘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若想知道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请你根据如图的地图(若地图比例尺是l∶k),估测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s。
(1)操作器材:—根足够长的细棉线、 (写—测量器材);
(2)测量步骤:
①用细线沿着地图上城墙的边缘绕一圈,标出起点和终点位置,将细线 。
②用刻度尺测量此细线起点和终点间的长度L。
(3)测量结果s= (用测量物理量及已知条件,写出表达式)。
(4)小明在测量时不慎看错了刻度,这样的测量结果属于 (选填“误差”或“错误”)。
(5)假如你去商丘古城旅游,在现场不借助其他任何测量工具,怎样用一把米尺估测出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写出测量的方法: 。
22.在物理课上,老师请同学们设计合理的方案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d和周长C,活动小组的同学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1)小华:①如题16图所示选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硬币直径,下列方法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②多次测得同一枚硬币的直径分别为:1.85cm、1.86cm、1.85cm、1.84cm、1.35cm,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 ,则这枚硬币的直径为 cm;
③测得硬币直径为d,在运用公式C=dπ,计算硬币的周长;
(2)小红:①先用长纸条绕硬币一周,在交叠处用大头针钻一个孔,展开细纸条,用刻度尺测量出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便可以得到硬币周长为C;
②再运用公式d= ,计算出硬币的直径;
(3)小芳:用橡皮筋在硬币上绕一周,在橡皮筋上做标记,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这种测量方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4)下列是小组四位同学的刻度尺,不能准确读数的刻度尺是________。
A.小红的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B.小芳的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小华的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小明的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23.如图,这是一种测量曲线长度的方法,测量步骤如下:
①将圆规两脚分开一小段距离,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圆规两脚间距离,如图1;
②曲线可以看成是由许多段小线段组成,记录用圆规量取小线段的数量,如图2。
(1)步骤①中测得每段小线段的长度为 cm;
(2)步骤②中得到曲线的小线段数恰好为15段,则曲线长度为 cm;
(3)此方法测出的曲线长度比实际长度偏 (选填“大”或“小”)。
24.学生如何买一辆大小合适的自行车呢?自行车有24英寸的,也有26英寸的,还有28英寸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如果自己身体又瘦又矮的话,买个大的车腿都够不到脚蹬子,就买一辆24英寸的就可以。自行车的型号是按车轮直径的尺寸命名的,如“24”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24英寸,1英寸=2.45cm。
(1)“24”型号车轮的直径是 cm。
(2)给你一把量程为2m的卷尺和一辆“24”型自行车,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请你写出测量步骤,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你测得的物理量:
①用卷尺测出直径D,算出车轮的周长为 ;
②用红布条在自行车车轮上做一个记号(或用气门芯做记号),让记号与跑道的起点重合,推着自行车沿跑道移动一圈,记下 ;
③跑道长度的表达式为: (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5.图甲是公园里两个绳长不同的秋千。某同学荡秋千时发现这两个秋千往返一次的时间不同。该同学猜想:秋千往返一次的时间是否与绳长有关?
【证据】该同学用细线系上一个小球模拟秋千,如图乙,悬点O到小球重心的距离简称摆长。每次让小球由静止释放,只改变摆长,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进行探究,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摆长L/cm 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t总/s
1 60 15.8
2 80 18.1
3 100 20
【解释】同一小球由静止释放,且保持释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 不变,摆长越长,小球往返一次的时间越 。由此可知,秋千未坐人时(如图甲)往返一次的时间与绳长 。
【交流】
(1)该探究所需的测量工具有量角器、 和 。
(2)该同学发现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不易测准,于是他测出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再算出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
①生活中有一些物理量的测量也可采用类似方法,如: (举一例)
②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的 。
(3)该同学联想到杂技演员荡秋千,有时站着,有时坐着。由此合理猜想,演员改变重心的位置相当于改变了摆长,该演员在秋千上从同一起点由静止往下荡时,坐着比站着往返一次的时间更 。(温馨提示:杂技动作,请勿模仿)
作图题(26题2分,27题2分,28题2分,共6分)
26、请在图中画出5分30秒时的分针和秒针。
27.借助一个直角三角板,较准确地测出该同学的身高。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在图中画出直角三角板。(用直角三角形表示三角板即可)
28.用刻度尺测铅笔长度时,请选择一条正确的视线并用虚线延长。
五、阅读题(29题4分)
29、请阅读《科学重器一原子钟》并回答问题。
科学重器﹣原子钟
星空浩瀚,地球章动,四季更替,草木枯荣。从人类意识觉醒开始,“时间”便如影随形。从太阳升落、日晷、沙漏、水钟、机械钟、石英钟到目前最准确的计时工具原子钟,这些计时方法与工具的发展体现了不同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计时工具大多是以某种规则运动的周期(完成一次规则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基准计时的,比如日晷以日地相对运动的周期为基准;机械摆钟以摆的振荡周期为基准;石英钟以石英晶体有规则的振荡周期为基准。选作时钟基准的运动周期越稳定,测量时间的精准度就越高,基于此科学家制造出了原子钟(如图所示)它以原子释放能量时发出电磁波的振荡周期为基准,由于电磁波的振荡周期很稳定,使得原子钟的计时精准度可达每百万年才差1秒。
人们通常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事物作为测量标准。正是由于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高稳定性,适合作为时间的测量标准,于是在1967年,国际计量大会将“1秒”重新定义为铯133原子辐射电磁波荡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时间单位“秒”作为国际通用的测量语言,是人类描述和定义时空的标尺。
计时工具的演变,展现了人类“时间文化”的进程更彰显出人类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钟可以作为时间同步的基准钟,依据的是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 ;
(2)下列物体相比较,最适合提供计时基准的是: ;
A.摆动的小球
B.沿直线运动的汽车
C.静止的书本
(3)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各种“标准”。请你结合对文中时间“标准”的理解,文中提到的实例外,再列举一个“标准”: ,并说明该“标准”在具体实例中是如何应用的: 。
六、综合应用题(30题5分,31题6分,共11分)
30、小明同学用同一刻度尺对同一本作业的宽度进行了六次测量,记录数据分别为13.91cm、13.92cm、13.923cm、13.93cm、13.84cm、13.91cm。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请指出六次测量记录中错误的数据;
(2)该作业本的宽度应该记录为多少?
31.学习了长度测量知识后,小徽进行以下两个测量,请你通过计算得出测量结果。
(1)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然后用标准的刻度尺来进行相关的测量,如图所示,则细铜丝的直径是多少cm?(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用柔软棉线测出地图上长江长63.00cm,北京至郑州铁路线长6.95cm。长江实际长度为6300km,则北京至郑州实际铁路长为多少千米?
2题图
3题图
4题图
11题图
12题图
13题图
14题图
16题图
17题图
19题图
21题图
23题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古代,把成年男子的“一拃长”称作尺。李白《夜宿山寺》中写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根据学过的知识,估测这座“危楼”对应的实际高度,最接近的是(  )
A.5米 B.10米 C.20米 D.50米
【答案】C
【详解】在古代,把成年男子的“一拃长”称作尺,“一拃长”是成年男子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食指)两端的距离,通常“一拃长”大约为20cm,即0.2m。诗句中提到“危楼高百尺”,这里的“百尺”表示楼的高度为100个“一拃长”。 已知“一拃长”约为0.2m,那么这座楼的高度h=100×0.2m=20m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为“神舟十九号”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顺利会师后,两位指令长交接太空站钥匙的情景。该钥匙的长度l最接近( )
A.50cm B.50mm C.10cm D.10mm
【答案】A
【详解】人的前臂长约为50cm,由图可知,该钥匙的长度与人的前臂接近,所以该钥匙的长度l最接近50cm,即500m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5山西)如图所示,小明家装修新房时想为落地窗安装一整块玻璃,需测量窗户的高度和宽度。下列是小明准备的四种测量工具,从测量的需要和操作简便性考虑,其中最合适的是( )
A. 分度值为、测量范围为的钢卷尺
B. 分度值为、测量范围为的三角尺
C. 分度值为、测量范围为的钢直尺
D. 分度值为、测量范围为的软尺
【答案】A
【解析】
【详解】落地窗的高度小于3m,宽度为2米左右,窗户对精准度要求较高,则测量窗户的高、宽,应用分度值为、测量范围为的钢卷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利用以下提供的器材组合,不能较准确测量出一节干电池的长度和直径的是( )
①一把刻度尺 ②无弹性的软棉线 ③一把三角板 ④白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A.①用刻度尺可以直接测量干电池的长度。
②用无弹性的软棉线绕干电池一周,标记棉线绕的起点和终点,然后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棉线绕干电池一周的长度(即干电池的周长),再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可计算出干电池的直径,故A不符合题意;
B.①用刻度尺可直接测量干电池的长度。
③把干电池平放在桌面上,将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分别与干电池的两端对齐,另一条直角边紧贴刻度尺,此时刻度尺上两三角板直角边对应刻度的差值就是干电池的直径,这种方法叫辅助工具法,故B不符合题意;
C.②无弹性的软棉线可用于测量干电池的周长,进而算出直径。
③两个三角板配合可采用辅助工具法测量干电池的直径,也能辅助测量长度,故C不符合题意;
D.②④无弹性的软棉线和白纸,无法直接或间接地较准确测量出干电池的长度和直径,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5.如图所示,下列测量玻璃球的直径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A.刻度尺未从零刻度开始,所测长度会偏小,故A错误;
B.刻度尺未从零刻度开始,所测长度会偏小,且被测物体没有靠近刻度,测量不准确,故B错误;
C.此方法中的三角板和地面均与刻度尺垂直,且刻度尺是从零刻度线开始的,这就确保了刻度尺所测长度等于玻璃球的直径,故C正确;
D.图中三角板有可能会倾斜,所以此方法不能确保所测长度等于玻璃球的直径,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测量跑道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橡皮筋和跑道重合来测量
B.用毫米刻度尺多次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求平均值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D.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了
【答案】C
【详解】A.测量跑道长度时,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和跑道重合来测量,故A不符合题意;
B.纸张厚度约为70μm,无法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出,应采用累积法,故B不符合题意;
C.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C符合题意;
D.乒乓球直径长度的端点位置不易确定,测乒乓球的直径时,应借助三角板将乒乓球卡住再用刻度尺测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合理”的是( )
A.如图甲中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路线重合,测出重合的棉线长度,再乘以比例尺得到实际线路长度
B.如图乙中把长为S的金属丝密绕N圈在铅笔上,测出密绕的线圈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
C.如图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00cm
D.如图丁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答案】B
【详解】A.由于地图上的路线通常不是直线,直接测量会有较大误差。而采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路线重合,再测出重合的棉线长度,这种方法被称为“化曲为直”。接着,利用比例尺将棉线长度转换为实际线路长度,这是一种合理且准确的测量方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把长为S的金属丝密绕N圈在铅笔上,测出密绕的线圈长度L,则金属丝的直径应为 ,而不是。因为这里的S是金属丝的总长度,而不是单圈的长度。故B符合题意;
C.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组合测量纪念币的直径,可以减小误差。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因此可以估读到0.1mm,即0.01cm。所以,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00cm是合理的。故C不符合题意;
8、下列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法错误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并消除误差
B.记录测量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C.在长度测量时,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也可以进行测量
D.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答案】A
【详解】A.误差不是错误,只能减小,不能完全消除,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物理学中,数据具有物理意义,因此记录测量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长度测量时,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可以选择其他整刻线,进行测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任何物理量都具有物理意义,因此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4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8cm D.2.3825cm
【答案】A
【详解】刻度尺读数时均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46cm与其他数据的准确值不同,为错误数据,应舍去;为了减小误差,应求平均值,测量结果应记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丽同学的身高是1.657m,她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B.测量小辉实心球的成绩时,杨老师选择长15m,分度值为1m的卷尺
C.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若铜丝在笔杆上缠的太松,测量的结果会偏大
D.多次测量长度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时,平均值的取值可以任意四舍五入
【答案】C
【详解】A.由记录数据1.657m可知数字5的单位是cm,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故A错误;
B.中学生投掷实心球的成绩大约10m,长度准确到1dm就可以了,分度值为1m的卷尺测量精度不够,故B错误;
C.若铜丝在笔杆上缠的太松、存在缝隙,那么测得的总长度偏大,测得的铜丝直径将比实际值偏大 ,故C正确;
D.多次测量长度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时,平均值的取值位数与测量值的位数要保持一致,不能任意四舍五入,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1、 (2025江苏连云港)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为“尺”,“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图甲中比例尺为1∶10,图乙是实际的刻度尺。图甲中“咫”与“尺”的长度相差约为___________mm。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约为___________cm。
【答案】 ①. 3.0 ②. 3.00
【解析】
【详解】[1]用乙图的实际刻度尺测量甲图中的“咫”和“尺”,发现“咫”为1.50cm,“尺”1.80cm,所以图甲中“咫”与“尺”的长度相差约为1.80cm-1.50cm=0.30cm=3.0mm
[2]由于甲中比例尺为1∶10,图中相差3.0mm,所以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约为3.0mm×10=30.0mm=3.00cm
12、下列两只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被测木块的长度为 cm;
(2)停表的测量结果为 s。
【答案】(1)2.90
(2)228.7
【详解】(1)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4.90cm对齐,故被测木块的长度为4.90cm﹣2.00cm=2.90cm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图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48.7s,因此停表读数为3min48.7s=228.7s
1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该物体的长度是 cm,请指出图中操作的错误:
【答案】 0.1 3.40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详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2]物体左侧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40cm。
[3]由图可知,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是错误的。
14、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 刻度尺测量较准确(选填“甲”或“乙”),用该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cm。
【答案】 乙 2.75
【详解】[1]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最近刻线间的长度,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小,所以乙刻度尺测量比较准确。
[2]乙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5.75cm﹣3.00cm=2.75cm
15.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 这本作业本的长度应记为 cm。
【答案】18.82
【详解】数据中第1,2,4,5这四次测量结果均在18.80 cm ~ 18.83 cm之间,第3次数据明显偏离其他数据,可能是测量时的错误,需要剔除异常值,然后计算剩余四个数据的平均值。由于刻度尺的估读位通常是 0.01 cm,结果保留与原始数据相同的小数位数,作业本的长度应记为 18.82 cm。
16.在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则正确读数方法应如图 的方式(选填“甲”“乙”或“丙”),如果按图甲的方式读数数值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乙 偏大
【详解】[1]在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形底面相平,则正确读数方法应如图乙的方式。
[2]图甲的方式为俯视读数,而俯视则会导致读出的数值会偏大。
17.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mL。若读数时仰视读数,则得到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将 。
【答案】 18 偏小
【详解】[1]图示中,量筒的分度值为1mL,凹液面的最低端与18mL刻度线对齐,液体的体积为18mL。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最低处相平,若读数时仰视读数,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的液面最低处与较小示数对齐,则得到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将偏小。
18.填上合适的单位及换算:
(1)一名初中生的身高约165 ;
(2)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4.2 ;
(3)3.5×10-3m= dm。
【答案】(1)cm
(2)s
(3)3.5×10-2
【解析】【小题1】根据生活常识,一名初中生的身高通常在1米多,1米 = 100厘米,165这个数值比较符合初中生身高的厘米数,所以一名初中生的身高约165cm。
【小题2】百米赛跑成绩通常以秒为单位来计量,14.2这个数值在合理的百米赛跑成绩时间范围内,所以单位填s。
【小题3】因为1m = 10dm,那么将3.5×10-3m换算为dm,就是 3.5×10-2dm。
19.小明新买了一双鞋,发现鞋盒上“鞋码(标准脚长)”的标注方式如图所示,那么“245”对应的单位应是 。医学研究发现,人的身高约是脚长的7倍,则小明的身高约为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mm 1.7
【详解】[1]在鞋码的标注中,通常用毫米来表示脚长的数值。因为厘米这个单位对于鞋码来说数值相对较小,而米这个单位对于鞋码中的脚长来说数值太小了,所以这里“245”对应的单位是毫米mm;
[2]人的身高约是脚长的7倍,则小明的身高约为
20.单位换算:
(1)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 。
(2)一节课 h。
【答案】(1)80
(2)0.75
【详解】(1)由于,则
(2)由于,则
三、实验探究题(21题5分,22题6分,23题3分,24题6分,25题8分,共28分)
21、商丘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l51l年)。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现商丘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若想知道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请你根据如图的地图(若地图比例尺是l∶k),估测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s。
(1)操作器材:—根足够长的细棉线、 (写—测量器材);
(2)测量步骤:
①用细线沿着地图上城墙的边缘绕一圈,标出起点和终点位置,将细线 。
②用刻度尺测量此细线起点和终点间的长度L。
(3)测量结果s= (用测量物理量及已知条件,写出表达式)。
(4)小明在测量时不慎看错了刻度,这样的测量结果属于 (选填“误差”或“错误”)。
(5)假如你去商丘古城旅游,在现场不借助其他任何测量工具,怎样用一把米尺估测出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写出测量的方法: 。
【答案】(1)刻度尺
(2)拉直
(3)kL
(4)错误
(5)见解析
【详解】(1)本实验中需要测量长度,所以,选择的工具为刻度尺。
(2)刻度尺尺无法直接测量曲线的长度,只能测量直线的长度,所以,要先将细线拉直再测量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采用了化曲为直法。
(3)地图的比例尺为1∶k,细线起点和终点的长度为L,则城墙的实际周长为细线上长度的k倍,即测量结果为s=kL。
(4)小明在测量时不慎看错了刻度,这样的测量结果属于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5)用米尺量出我走一步大约的长度为l,然后沿着古城墙四周走一圈,记下总步数n,根据s=nl就算出了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
22.在物理课上,老师请同学们设计合理的方案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d和周长C,活动小组的同学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1)小华:①如题16图所示选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硬币直径,下列方法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②多次测得同一枚硬币的直径分别为:1.85cm、1.86cm、1.85cm、1.84cm、1.35cm,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 ,则这枚硬币的直径为 cm;
③测得硬币直径为d,在运用公式C=dπ,计算硬币的周长;
(2)小红:①先用长纸条绕硬币一周,在交叠处用大头针钻一个孔,展开细纸条,用刻度尺测量出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便可以得到硬币周长为C;
②再运用公式d= ,计算出硬币的直径;
(3)小芳:用橡皮筋在硬币上绕一周,在橡皮筋上做标记,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这种测量方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4)下列是小组四位同学的刻度尺,不能准确读数的刻度尺是________。
A.小红的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B.小芳的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小华的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小明的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答案】(1) C 减小误差 1.85
(2)
(3)不可行
(4)D
【详解】(1)[1]AB.由无法确定圆心的位置,直接测量直径误差较大,故AB不符合题意;
CD.利用直角三角板平移法测量直径时,刻度尺的起点应与0刻度线对齐,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测量时由估读值可能不相同,为了减小误差,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结合5次测量,准确值应为1.8cm,故1.35cm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则这枚硬币的直径为
(2)用刻度尺测量出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为硬币的周长,根据周长的计算公式C=dπ可知,硬币的周长为。
(3)橡皮筋用力拉时长度会变大,这种测量的误差会很大,应用不易伸长的棉线测量更准确,故橡皮筋上做标记,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的这种测量方法是不可行的。
(4)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时误差可能相对较大,但能够正确测量出长度,故A不符合题意;
B. 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可以另取新的整刻度线开始测量,故B不符合题意;
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如果测量较大的长度可以分段多次测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分度值无法确定,测量结果不可靠,无法准确读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3.如图,这是一种测量曲线长度的方法,测量步骤如下:
①将圆规两脚分开一小段距离,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圆规两脚间距离,如图1;
②曲线可以看成是由许多段小线段组成,记录用圆规量取小线段的数量,如图2。
(1)步骤①中测得每段小线段的长度为 cm;
(2)步骤②中得到曲线的小线段数恰好为15段,则曲线长度为 cm;
(3)此方法测出的曲线长度比实际长度偏 (选填“大”或“小”)。
【答案】 1.00 15.00 小
【详解】(1)[1]由图1可知,刻度尺的1cm之间有10小格,分度值为1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圆规左脚与3.00cm对齐,右脚与4.00cm对齐,圆规测出的1小段的长度为
4.00cm-3.00cm=1.00cm
(2)[2]步骤②中得到曲线的小线段数恰好为15段,则曲线长度为
(3)[3]因为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小于每段曲线的长度,因此此方法测出的曲线长度比实际长度偏小。
24.学生如何买一辆大小合适的自行车呢?自行车有24英寸的,也有26英寸的,还有28英寸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如果自己身体又瘦又矮的话,买个大的车腿都够不到脚蹬子,就买一辆24英寸的就可以。自行车的型号是按车轮直径的尺寸命名的,如“24”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24英寸,1英寸=2.45cm。
(1)“24”型号车轮的直径是 cm。
(2)给你一把量程为2m的卷尺和一辆“24”型自行车,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请你写出测量步骤,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你测得的物理量:
①用卷尺测出直径D,算出车轮的周长为 ;
②用红布条在自行车车轮上做一个记号(或用气门芯做记号),让记号与跑道的起点重合,推着自行车沿跑道移动一圈,记下 ;
③跑道长度的表达式为: (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 58.8 πD 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n s=nπD
【详解】(1)[1]由题意知道“24”型号车直径即为24英寸,英寸与cm的换算关系是
1英寸=2.45cm
所以“24”型号车的车轮直径
d=24×2.45cm=58.8cm
(2)①[2]学校跑道的长度比较大,无法直接测量,可以借助自行车进行测量;用卷尺测量出自行车轮的直径,记为D,算出车轮的周长
C=πD
②[3]在自行车上绑一个红布条,在自行车车轮上做一个记号,推着自行车,数出绕操场一圈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n;
③[4]跑道长度为
s=nπD
25.图甲是公园里两个绳长不同的秋千。某同学荡秋千时发现这两个秋千往返一次的时间不同。该同学猜想:秋千往返一次的时间是否与绳长有关?
【证据】该同学用细线系上一个小球模拟秋千,如图乙,悬点O到小球重心的距离简称摆长。每次让小球由静止释放,只改变摆长,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进行探究,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摆长L/cm 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t总/s
1 60 15.8
2 80 18.1
3 100 20
【解释】同一小球由静止释放,且保持释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 不变,摆长越长,小球往返一次的时间越 。由此可知,秋千未坐人时(如图甲)往返一次的时间与绳长 。
【交流】
(1)该探究所需的测量工具有量角器、 和 。
(2)该同学发现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不易测准,于是他测出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再算出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
①生活中有一些物理量的测量也可采用类似方法,如: (举一例)
②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的 。
(3)该同学联想到杂技演员荡秋千,有时站着,有时坐着。由此合理猜想,演员改变重心的位置相当于改变了摆长,该演员在秋千上从同一起点由静止往下荡时,坐着比站着往返一次的时间更 。(温馨提示:杂技动作,请勿模仿)
【答案】 夹角 长 有关 刻度尺 秒表 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误差 长
【详解】[1]在探究摆长对小球往返一次时间的影响时,根据控制变量法,要保持除摆长外的其他因素不变,这里释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需保持不变,这样才能准确探究摆长的影响。
[2]从实验数据看,摆长为60cm时,往返摆动十次总时间15.8s;摆长80cm时,总时间18.1s;摆长100cm时,总时间20s 。摆长越长,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越长,那么小球往返一次的时间也就越长。
[3]因为摆长改变时,小球往返一次的时间发生了变化,所以可以得出秋千未坐人时,往返一次的时间与绳长有关。
[4]实验中需要测量摆长(悬点O到小球重心的距离),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5]要记录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 。
[6]生活中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由于一张纸太薄,直接测量误差大,可测量50张(或更多)纸的总厚度,再除以纸张数得到一张纸的厚度;还可以是测量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通过测量脉搏跳动30次的总时间,再除以30得到单次时间等,这些都是把不易测量的小量转化为易测量的大量,再求平均值的方法。
[7]单次测量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于时间短,测量误差大。测出十次的总时间再除以十,属于累积法,相当于把测量的误差分摊到了多次时间上,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 ,让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8]演员坐着时,重心位置低,相当于摆长L变长(对比站着时重心高,摆长短 )。根据前面探究的结论,摆长越长,小球往返一次的时间越长,所以坐着比站着往返一次的时间更长。
作图题(26题2分,27题2分,28题2分,共6分)
26、请在图中画出5分30秒时的分针和秒针。
【答案】
【详解】秒表的小表盘是分针盘,分度值为1min,5分30秒时,分针指在“5”和“6”正中间,大表盘为秒针盘,分度值为0.5s,秒钟对应刻度为“30”,作图如下:
27.借助一个直角三角板,较准确地测出该同学的身高。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在图中画出直角三角板。(用直角三角形表示三角板即可)
【答案】
【详解】为了使直尺三角板稳定,因此使三角板的直角边分别与同学的头顶和刻度尺对齐,如下图所示:
28.用刻度尺测铅笔长度时,请选择一条正确的视线并用虚线延长。
【答案】
【详解】用刻度尺测铅笔长度,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垂直;铅笔左侧与刻度尺的0.00cm刻度尺对齐,与铅笔尖处刻度线垂直的视线如图所示:
五、阅读题(29题4分)
29、请阅读《科学重器一原子钟》并回答问题。
科学重器﹣原子钟
星空浩瀚,地球章动,四季更替,草木枯荣。从人类意识觉醒开始,“时间”便如影随形。从太阳升落、日晷、沙漏、水钟、机械钟、石英钟到目前最准确的计时工具原子钟,这些计时方法与工具的发展体现了不同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计时工具大多是以某种规则运动的周期(完成一次规则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基准计时的,比如日晷以日地相对运动的周期为基准;机械摆钟以摆的振荡周期为基准;石英钟以石英晶体有规则的振荡周期为基准。选作时钟基准的运动周期越稳定,测量时间的精准度就越高,基于此科学家制造出了原子钟(如图所示)它以原子释放能量时发出电磁波的振荡周期为基准,由于电磁波的振荡周期很稳定,使得原子钟的计时精准度可达每百万年才差1秒。
人们通常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事物作为测量标准。正是由于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高稳定性,适合作为时间的测量标准,于是在1967年,国际计量大会将“1秒”重新定义为铯133原子辐射电磁波荡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时间单位“秒”作为国际通用的测量语言,是人类描述和定义时空的标尺。
计时工具的演变,展现了人类“时间文化”的进程更彰显出人类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钟可以作为时间同步的基准钟,依据的是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 ;
(2)下列物体相比较,最适合提供计时基准的是: ;
A.摆动的小球
B.沿直线运动的汽车
C.静止的书本
(3)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各种“标准”。请你结合对文中时间“标准”的理解,文中提到的实例外,再列举一个“标准”: ,并说明该“标准”在具体实例中是如何应用的: 。
【答案】 高稳定性 A 骑自行车的年龄限制为必须年满12岁 年满12岁才能骑自行车
【详解】(1)[1]由材料可知,原子钟可以作为时间同步的基准钟,由于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高稳定性。
(2)[2]由材料可知,以某种规则运动的周期(完成一次规则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基准计时;
A.以摆动的小球振荡周期为基准计时,故A符合题意;
BC.沿直线运动的汽车和静止的书不能完成一次规则的运动,不能作为计时基准,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3][4]实际生活中会出现各种“标准”,比如:骑自行车的年龄限制为必须年满12岁,即年满12岁才能骑自行车。
六、综合应用题(30题5分,31题6分,共11分)
30、小明同学用同一刻度尺对同一本作业的宽度进行了六次测量,记录数据分别为13.91cm、13.92cm、13.923cm、13.93cm、13.84cm、13.91cm。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请指出六次测量记录中错误的数据;
(2)该作业本的宽度应该记录为多少?
【答案】(1)0.1cm,见解析
(2)13.92
【详解】(1)分析数据可知,分度值0.1cm(1mm) ; 13.9cm是准确值,故第3次13.923cm是错误数据;13.84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3.84cm是错误的,因此第5次13.84cm是错误数据。
(2)该作业本的宽度应该记录为
31.学习了长度测量知识后,小徽进行以下两个测量,请你通过计算得出测量结果。
(1)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然后用标准的刻度尺来进行相关的测量,如图所示,则细铜丝的直径是多少cm?(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用柔软棉线测出地图上长江长63.00cm,北京至郑州铁路线长6.95cm。长江实际长度为6300km,则北京至郑州实际铁路长为多少千米?
【答案】(1)0.16cm
(2)695km
【详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15.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
L=15.00cm-10.00cm=5.00cm
细铜丝的直径为
(2)因
1km=105cm
地图的比例尺是
63.00cm∶6300km=1∶107
北京至郑州实际铁路线长
L=6.95cm×107=695000m=695k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一、 选择题(每题 3分,共 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在古代,把成年男子的“一拃长”称作尺。李白《夜宿山寺》中写道:“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根据学过的知识,估测这座“危楼”对应的实际高度,最接近的是( )
A.5米 B.10米 C.20米 D.50米
2、如图为“神舟十九号”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顺利会师后,两位指令长交
接太空站钥匙的情景。该钥匙的长度 l 最接近( )
A.50cm B.50mm
C.10cm D.10mm 2题图
3、(2025山西)如图所示,小明家装修新房时想为落地窗安装一整块玻璃,需测量窗户的高度和
宽度。下列是小明准备的四种测量工具,从测量的需要和操作简便性考虑,其中最合适的是( )
A. 分度值为1mm、测量范围为3m的钢卷尺
B. 分度值为1cm、测量范围为50cm的三角尺
C. 分度值为1mm、测量范围为15cm的钢直尺 3题图
D. 分度值为1cm、测量范围为1.5m的软尺
4、利用以下提供的器材组合,不.能.较准确测量出一节干电池的长度和直径的是( )
①一把刻度尺 ②无弹性的软棉线 ③一把三角板 ④白纸
A.①② B.①③
B.C.②③ D.②④
5.如图所示,下列测量玻璃球的直径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4题图
A. B. C. D.
6.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测量跑道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橡皮筋和跑道重合来测量
B.用毫米刻度尺多次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求平均值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 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 L
D.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了
7、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合理”的是( )
A.如图甲中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路线重合,测出重合的棉线长度,再乘以比例尺得到实际线路长

S
B.如图乙中把长为 S 的金属丝密绕 N 圈在铅笔上,测出密绕的线圈长度 L,则金属丝直径 D
N
C.如图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 2.00cm
D.如图丁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 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 L
8、下列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法错误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并消除误差
B.记录测量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C.在长度测量时,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也可以进行测量
D.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9.小明利用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35cm、2.36cm、2.46cm、2.36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8cm D.2.3825cm
10、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丽同学的身高是 1.657m,她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B.测量小辉实心球的成绩时,杨老师选择长 15m,分度值为 1m的卷尺
C.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若铜丝在笔杆上缠的太松,测量的结果会偏大
D.多次测量长度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时,
平均值的取值可以任意四舍五入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1分)
11、 (2025 江苏连云港)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
“咫”,男子一拃长称为“尺”,“近在咫尺”形容距
离很近。图甲中比例尺为 1∶10,图乙是实际的刻度尺。 11题图
图甲中“咫”与“尺”的长度相差约为___________mm。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约为___________cm。
12、下列两只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
如图所示:
(1)被测木块的长度为 ___
cm;
(2)停表的测量结果为 _____
12题图
s。
1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该物体的长度是 cm,请指出
图中操作的错误:
13题图
14、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 刻度尺
测量较准确(选填“甲”或“乙”),用该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cm。
15.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 14题图
L1 18.82cm,L2 18.83cm,L3 17.82cm ,L4 18.81cm,L5 18.80cm,这本
作业本的长度应记为 cm。
16.在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则正确读数方法应如图
的方式(选填“甲”“乙”或“丙”),如果按图甲的方式读数数值会 。(选
填“偏大”或“偏小”)
16题图
17.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mL。若读数时仰视读数,则得到的测量值与真
实值相比将 。
18.填上合适的单位及换算:
(1)一名初中生的身高约 165 ;
(2)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 14.2 ; 17题图
(3)3.5×10-3m= dm。
19.小明新买了一双鞋,发现鞋盒上“鞋码(标准脚长)”的标注方式如图所示,
那么“245”对应的单位应是 。医学研究发现,人的身高约是脚长的 7倍,
则小明的身高约为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9题图
20.单位换算:
(1)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8 10 5m μm。
(2)一节课45min h。
三、实验探究题(21题 5分,22题 6分,23题 3分,24题 6分,25题 8分,共 28分)
21、商丘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l51l年)。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
十分独特。现商丘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若想知道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请你根据如图的地图(若地图比例尺是 l∶k),估
测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 s。
(1)操作器材:—根足够长的细棉线、 (写—测量器材);
(2)测量步骤:
①用细线沿着地图上城墙的边缘绕一圈,标出起点和终点位置,将细
线 。
21题图
②用刻度尺测量此细线起点和终点间的长度 L。
(3)测量结果 s= (用测量物理量及已知条件,写出表达式)。
(4)小明在测量时不慎看错了刻度,这样的测量结果属于 (选填“误差”或“错误”)。
(5)假如你去商丘古城旅游,在现场不借助其他任何测量工具,怎样用一把米尺估测出商丘古城城墙的周长,写出测
量的方法: 。
22.在物理课上,老师请同学们设计合理的方案测量 1元硬币的直径 d 和周长 C,活动小组的同学纷纷提出了自己
的方案。
(1)小华:①如题 16图所示选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硬币直径,下列方法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②多次测得同一枚硬币的直径分别为:1.85cm、1.86cm、1.85cm、1.84cm、1.35cm,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
了 ,则这枚硬币的直径为 cm;
③测得硬币直径为 d,在运用公式 C=dπ,计算硬币的周长;
(2)小红:①先用长纸条绕硬币一周,在交叠处用大头针钻一个孔,展开细纸条,用刻度尺测量出两个小孔之间的距
离便可以得到硬币周长为 C;
②再运用公式 d= ,计算出硬币的直径;
(3)小芳:用橡皮筋在硬币上绕一周,在橡皮筋上做标记,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这种测量方法 (选
填“可行”或“不可行”);
(4)下列是小组四位同学的刻度尺,不能准确读数的刻度尺是________。
A.小红的分度值为 1cm的刻度尺 B.小芳的 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小华的量程只有 10cm的刻度尺 D.小明的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23.如图,这是一种测量曲线长度的方法,测量步骤
如下:
①将圆规两脚分开一小段距离,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圆
规两脚间距离,如图 1;
②曲线可以看成是由许多段小线段组成,记录用圆规
量取小线段的数量,如图 2。
(1)步骤①中测得每段小线段的长度为 cm;
23题图
(2)步骤②中得到曲线的小线段数恰好为 15段,则
曲线长度为 cm;
(3)此方法测出的曲线长度比实际长度偏 (选填“大”或“小”)。
24.学生如何买一辆大小合适的自行车呢?自行车有 24英寸的,也有 26英寸的,还有 28英寸的。要根据自己的
情况选择。如果自己身体又瘦又矮的话,买个大的车腿都够不到脚蹬子,就买一辆 24英寸的就可以。自行车的型
号是按车轮直径的尺寸命名的,如“24”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 24英寸,1英寸=2.45cm。
(1)“24”型号车轮的直径是 cm。
(2)给你一把量程为 2m的卷尺和一辆“24”型自行车,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请你写出测
量步骤,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你测得的物理量:
①用卷尺测出直径 D,算出车轮的周长为 ;
②用红布条在自行车车轮上做一个记号(或用气门芯做记号),让记号与跑道的起点重合,推着自行车沿跑道移动
一圈,记下 ;
③跑道长度的表达式为: (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5.图甲是公园里两个绳长不同的秋千。某同学荡秋千时发现这两个秋千往返一次的时间不同。该同学猜想:秋千
往返一次的时间是否与绳长有关?
【证据】该同学用细线系上一个小球模拟秋千,如图乙,悬点 O到小球重心的距离简称摆长。每次让小球由静止释
放,只改变摆长,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进行探究,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摆长 L/cm 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 t 总/s
1 60 15.8
2 80 18.1
3 100 20
【解释】同一小球由静止释放,且保持释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 不变,摆长越长,小球往返一次的时
间越 。由此可知,秋千未坐人时(如图甲)往返一次的时间与绳长 。
【交流】
(1)该探究所需的测量工具有量角器、 和 。
(2)该同学发现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不易测准,于是他测出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再算出往返摆动一
次的时间。
①生活中有一些物理量的测量也可采用类似方法,如: (举一例)
②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的 。
(3)该同学联想到杂技演员荡秋千,有时站着,有时坐着。由此合理猜想,演员改变重心的位置相当于改变了摆
长,该演员在秋千上从同一起点由静止往下荡时,坐着比站着往返一次的时间更 。(温馨提示:杂技
动作,请勿模仿)
四、作图题(26题 2分,27题 2分,28题 2分,共 6分)
26、请在图中画出 5分 30秒时的分针和秒针。
27.借助一个直角三角板,较准确地测出该同学的身高。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在图中画出直角三角板。(用直角
三角形表示三角板即可)
28.用刻度尺测铅笔长度时,请选择一条正确的视线并用虚线延长。
五、阅读题(29题 4分)
29、请阅读《科学重器一原子钟》并回答问题。
科学重器﹣原子钟
星空浩瀚,地球章动,四季更替,草木枯荣。从人类意识觉醒开始,“时间”便如影随形。从太阳升落、日晷、沙漏、
水钟、机械钟、石英钟到目前最准确的计时工具原子钟,这些计时方法与工具的发展体现了不同时代劳动人民的智
慧。计时工具大多是以某种规则运动的周期(完成一次规则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基准计时的,比如日晷以日地相对
运动的周期为基准;机械摆钟以摆的振荡周期为基准;石英钟以石英晶体有规则的振荡周期为基准。选作时钟基准
的运动周期越稳定,测量时间的精准度就越高,基于此科学家制造出了原子钟(如图所示)它以原子释放能量时发
出电磁波的振荡周期为基准,由于电磁波的振荡周期很稳定,使得原子钟的计时精准度可达每百万年才差 1秒。
人们通常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事物作为测量标准。正是由于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高
稳定性,适合作为时间的测量标准,于是在 1967年,国际计量大会将“1秒”重新定义为铯 133原子辐射电磁波荡
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时间单位“秒”作为国际通用的测量语言,是人类描述和定义时空的标尺。
计时工具的演变,展现了人类“时间文化”的进程更彰显出人类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钟可以作为时间同步的基准钟,依据的是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 ;
(2)下列物体相比较,最适合提供计时基准的是: ;
A.摆动的小球
B.沿直线运动的汽车
C.静止的书本
(3)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各种“标准”。请你结合对文中时间“标准”的理解,文中提到的实例外,再列举一个“标
准”: ,并说明该“标准”在具体实例中是如何应用的: 。
六、综合应用题(30题 5分,31题 6分,共 11分)
30、小明同学用同一刻度尺对同一本作业的宽度进行了六次测量,记录数据分别为 13.91cm、13.92cm、13.923cm、
13.93cm、13.84cm、13.91cm。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请指出六次测量记录中错误的数据;
(2)该作业本的宽度应该记录为多少?
31.学习了长度测量知识后,小徽进行以下两个测量,请你通过计算得出测量结果。
(1)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32圈,然后用标准的刻度尺来进行相关的测量,如图所示,则细铜丝的直径是多少
cm?(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用柔软棉线测出地图上长江长 63.00cm,北京至郑州铁路线长 6.95cm。长江实际长度为 6300km,则北京至郑州
实际铁路长为多少千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