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对光的探索贯穿了整个文明史。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这一概念不再局限于光学仪器的制造,而是以光子为核心,深度融合能源、信息,生物,量子等前沿领域,成为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关键力量。
光经济的崛起,本质上是三次光学革命的积累与质变。17世纪到19世纪期间,人类建立折射定律与衍射理论,首次系统掌控光的传播规律。20世纪中叶,激光与光纤的发明,催生了信息社会的底层架构;而当下,光子与纳米技术、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正推动光经济进入“3.0时代”。在这一阶段,光子既是能量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媒介,更是生命的探针。可以说,光经济正在突破物理与想象的边界,引领时代的发展方向。
在能源领域,光子正在改写人类获取与利用能量的规则。2022年12月,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装置”通过192束高能激光轰击氘氚靶丸,首次实现核聚变净能量增益。这一突破标志着“人造太阳”从科幻迈向现实,为商业核聚变发电铺平道路,另一项颠覆性技术是辐射制冷,利用多级孔、多层膜或者超表面结构,实现太阳光高反射,同时将地表热量以8~13微米红外波段辐射至太空,夏季可使建筑表面温度降低15℃。若全球10%的建筑采用该技术,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亿吨以上。
信息传输是光经济的传统优势领域,但其边界仍在不断扩展。我国FAST射电望远镜利用4450块主动反射面板实时调整形状,观测灵敏度比德国波思100米望远镜提高约10倍,比美国阿雷西博300米射电望远镜提高约2.25倍。而在微观尺度,硅光技术将光子与电子集成于同一芯片,使数据中心的数据传输速率提升百倍,能耗降低90%。英特尔推出的1.6Tbps硅光引擎,可在1秒内传输2部4K电影,为ChatGPT等大模型训练提供底层支撑。
光子的生物医学应用,让人类得以窥见生命的本质。光遗传学通过向神经元植入光敏蛋白,用蓝光精准控制脑区活动,来改善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障碍。在临床诊断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生成视网膜的微米级三维影像,精度媲美组织切片,全球每年有超过3000万例眼科疾病依赖该技术确诊。此外,我国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数约3.3亿,造成的死亡率占居民疾病死亡的40%以上,OCT、荧光成像、光声成像等技术有望在心血管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光子还可带来精密制造领域的变革。通过激发光子和电子的强耦合体,可将光子在材料中的等效波长缩短为原来的十分之一。超隐形切割技术利用激光——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非线性反馈,可在透明材料中实现横向精度10纳米、深宽比超15000的纳米深加工。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可将传统焊接工艺制造的数十个部件整合为单一整体结构,耐温性能达1300℃,在极端振动条件下的疲劳寿命比传统部件延长300%。
量子科技与光子更是天生盟友。例如,激光冷却技术将铷原子温度降至1微开尔文(接近绝对零度),使原子钟的精度提升至百亿年误差不超过1秒,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时间基准。2023年,美国哈佛大学团队在基于光镊阵列的中性原子阵列量子计算平台上,用量子纠错码编码了48个逻辑比特,迈出了容错量子计算的关键一步。
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催生了光子计算革命,传统电子芯片受限于发热与带宽,而光子芯片通过波导与谐振腔实现光信号处理,能效比提升千倍,美国Lightmatter公司研发的Envise光子处理器,在1平方厘米芯片上集成2000万个光学元件,专为神经网络优化设计,其矩阵乘法速度较英伟达A100GPU提升1.5到10倍。未来,光子—电子异构计算架构或将成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基本形态——光子负责大规模并行计算,电子专精逻辑控制,两者协同突破“冯 诺依曼瓶颈①”。
中国的光经济版图,沿着长江经济带和东部沿海展开了一幅特色鲜明的产业画卷。但在“一大一小”两个极端领域——空间引力波探测需实现300万公里距离以上皮米级位移测量,极紫外光刻却要求在米级大小的镜面上实现20皮米级表面精度(原子级平整度),我国仍处于追赶阶段。例如,“太极计划”的激光干涉测距精度需达到1皮米,相当于在地球与月球之间测量出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变化,其核心弱光锁相技术已通过“天琴一号”卫星验证,但工程化应用仍需十年左右。此外,高端光学玻璃市场被美国康宁、德国肖特、日本HOYA等垄断,我国许多特殊玻璃仍需进口。
破解困局需多维度发力,国家可将光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设立千亿级光子产业基金,专项支持激光、精密光学和光电装备、光子芯片等“硬科技”,在成都、武汉、合肥等地建设光经济创新特区,试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数据跨境流动等政策,技术上,可借鉴国外一些先进模式,整合东部沿海—长江经济带—西部战略腹地的创新资源要素,打造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国际合作亦不可或缺,可通过共建光技术交易平台、推动光子新产业的标准互认,形成光经济“战略腹地”“前沿高地”“技术高原”等形态的有机结合。
(摘编自罗先刚《光经济:智能时代的“心脏”》)
【注】①冯 诺依曼瓶颈:指在冯 诺依曼架构中,CPU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限制整体计算性能的现象。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燧人取火的神话,还是牛顿分解白光的实验,抑或是“人造太阳”“辐射制冷”等技术的研制,都体现了人类对光的探索。
B.辐射制冷技术既能实现太阳光高反射,又能将一部分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为我们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案。
C.光子正在生物医学领域大展身手,向神经元植入光敏蛋白、再通过蓝光控制脑区的实验,或为治疗帕金森疾病提供巨大助力。
D.相较于传统电子芯片,光子芯片的能效比大幅提升,目前光子负责大规模并行计算,电子专精逻辑控制,满足了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四段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如4450块、10倍、2.25倍等说明了FAST先进的观测能力,1.6Tbps、1秒、2部等表现了硅光引擎出色的传输速率。
B.“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突破衍射极限,使科学家首次观察到HIV病毒表面GP120蛋白与CD4受体结合的动态过程”可作为第五段的论据。
C.原文将量子科技和光子比作天生盟友,揭示出二者在实际应用中的共生关系,哈佛大学团队首创的容错量子计算正是这一关系的典型体现。
D.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内容均是对前文专业概念的进一步说明,这不仅体现出科学的严谨性,还凸显了这些技术的高难度。
3.根据第一、二段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类与光的互动史,是一部技术革命的编年史。17世纪到19世纪,斯涅耳、牛顿等人的探索催生了经典光学理论体系。 ,不仅让人类首次系统理解光的传输行为,也进一步推动了玻璃研磨,透镜制造等技术的突破。20世纪中叶, 催生了信息社会的底层架构,进入21世纪,光技术开始与能源、信息、生物、纳米、量子、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交织, 。光经济至此完成了从辅助工具到独立经济形态的蝶变。
4.在读专业性强的文章时,应把握整体思路,体会其中严密的逻辑。请据此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5.“光经济”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时代的“心脏”?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雪
沈从文
天气变到出人意外。晚上同叔远分别时,还约到明早同到去看栎树林里捕野狸机关。把身子钻到新的山花絮里呼呼地睡去。人还梦到狸子兔子对我作揖,心情非常的愉快,因为是最新习惯,头是为棉被蒙着,不知道天亮已多久,待到为一个人摇着醒来时,掀开被罩,已经满房光辉了。
叔远就站在我面前笑。
因为是纸窗,我还不知道外面情形,以为是有了大黄太阳,时候太晏了,捉狸子去不成了,就懊丧我醒来得太晚,又怪叔远不早催我醒。
“我刚从老屋过来,院中的雪总有五六寸,瓦上全成了白颜色,你还不知吗?”
“落雪?”
“给你打开窗子看,”叔远就到窗边去,把两扇窗子打开,“还在大落特落呢,会要有一尺,真有趣极了。”
叔远以为我怕冷,旋即又把窗关上。我说不,落了雪,天气倒并不很冷。于是就尽它开着。
雪是落得怪热闹,像一些大小不等的蝶蛾在飞,并且打着旋。
房中矮脚火盆中的炭火炽爆着火星,叔远在那盆边钩下身子用火箸尽搅。
“我想我得起来了。”
“不,早得很。今天我们的机关必全已埋葬在雪里,不中用,不去看了。呆会儿,我们到外踏雪去。”
“下了雪不成,那我们见到玛加尔先生他捕狐不就正是在雪中么?”
“那是书上的事情,并且是俄国,我的天,你为了想捉一匹狸子,也许昨天晚上就曾做过那个可怜玛加尔捉狐的梦了!”
听到叔远的话我有些忸怩起来。我还不曾见过活的狸子在木下挣扎情形。只是从那本书上,我的确明明白白梦过多次狐狸亮亮的眼睛在林中闪烁的模样了。
叔远在炭盆的热灰里煨了一大捧栗子,我说得先漱漱口,再吃这东西。
“真是城里人呵,”叔远是因为我习惯洗脸以后才吃东西揶揄我,“我告你,乡巴佬有些地方也很好受用的,若不是我娘说今天要为你炒鹌鹑吃,在这时节我们还可以拿猪肠到火上来烤吃呢。”
“那以后我简直无从再能取笑乡下人了。这里太享福,我想我这个冬天,真过一个好运的年了。
一竹筒栗子,我们不知不觉就已吃完了。望到窗边雪还是不止。
叔远突然说他要出去一会,接着我耳朵听到他的脚步踏在雪里沙沙的声音渐远去了。我侧面睡下,望到那窗外雪片的飘扬。等一会,叔远还不来。雪是像落得更大。听到比邻人家妇人开门对雪惊诧的声音,又听到屋后树枝积雪卸下的声音,又听到远远的鸡叫。
火盆中新加的白炭,为其他的炽炭所炙着,剥剥爆着响,像是在催我,我决定要起床了。
然而听到远远院子的那端,有着板鞋踏雪的声音,益近到我住的这房子。掀开帘子是一个女人,叔远的母亲。我笑了,赶忙要起床,这老伯娘就用手止住。老人一进房,就用手去弹那蓝布包头上的雪。
到这老伯娘把手来炭盆边交互捏着烘着时,我们适间所吃的栗子,剥到地下盆边的栗壳,已为老太太见到了。老太太笑。我记起叔远说的,娘是不准拿东西到早上吃,担心这时叔远不知道他娘在此,恰巧这时高高兴兴捧了一堆果子从外面进来,又无从起来止住叔远,就很急。
叔远的娘似乎看出我的神气了,就微笑解释似的说:“我告了他今天早饭我们炒辣子鹌鹑不准多吃别的零东西,这孩子又骗我!栗子吃熟的还不要紧,不过像我们老人吃多了就不成。
我答应她的话是:“不,我并不想吃。”我一面在心中划算,“今天吃早饭我若不再多吃两碗来表明我栗子吃得并不多,真是不配在此受人款待了。”
听到院中有人踹雪的声音,我断定这真是叔远了,老太也听到,就从窗口望出去。
“又不怕冷呀。你瞧手都冻红了,还不开烤烘!”
叔远即刻负着一身雪片进房了,我因他妈望别处,就怒目示意,告他栗子事已为老人发觉。
叔远装作不在意那样,走近炉边去,说:“娘,我先还以为挂在那檐下的棕袋里栗子不干,谁知甜极了。
“你是又忘娘的话,同从文吃烧栗子了。”
“并不多,只几颗儿。”
娘望到地下那一些空亮,听到“几颗儿”的话,就不信任似的抿嘴笑。我也不得不笑了,叔远坐在火边反复烤着那些肿成小胡萝卜似的手指,娘就怜惜十分为纳到自己暖和的掌中捏着。叔远一到他娘的面前,至少就小了五岁。
我是非得起床不可了。叔远说是为到东院去叫人送洗脸水,他娘就说让她过去顺便叫声,娘于是走了。
我站到床上,一面扣衣一面说,“我问你,你拿的耙同腊肉?”
叔远把头摇,知道是母亲已告了我,然而又狡猾地笑。
“怎么?还有什么罢?”我看叔远那身上,必定还有脏。
“瞧,”果不出所料,叔远从抱兜里把雪枣坯子抓出七八条,“小有所获,君,仍然可以!”接着叔远说是只怪娘为人太好。所以有些地方真像是不应当的顽皮。
“还说!你真不孝!”
洗脸水还不见来,我们二人又把放在灰里捞好的东西平分吃完了。”
一九二七年十月作(有删改)
文本二:
阿Q正传(节选)
鲁迅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了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啪啪的响了之后更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啼哭的声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写出了冬日乡村生活闲适而自由的状态。《边城》中爷爷因为喝酒而忘记来接翠翠,体现的也是这样的生活状态。
B.叔远娘不让叔远早上吃零东西,虽是出于对他生活方面的严格要求,但与《边城》中爷爷对翠翠的关怀爱护实质相同。
C.文中多次写到“我”打算起床,却一直迟迟未起,在叙事上产生了延宕的艺术效果,突出了“我”在乡下生活的闲散自在。
D.文中划波浪线处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雪下得更紧了。均为环境描写,都对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中划横线句子写妇人之声、树枝之声、鸡叫声,烘托出“我”的内心,使叙事节奏更为舒缓。
B.文本一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不注重情节的紧凑,笔调舒缀,呈现出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C.与文本一的叙事语言不同,文本二叙事语言幽默风趣,人物形象在极具个性化的语言中得以彰显。
D.文本二中,看客们的“九分得意”和阿Q的“十分得意”共同凸显了“未庄”人们的精神状态。
8.文本一和文本二分别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这样写各有什么好处?
9.鲁迅的“改造国民性”与沈从文的“重塑民族品格”有着大体一致的目标,但他们作品的呈现方式却不尽相同,请结合选文,完成下方表格。
材料一 材料二
人物 ① 通过欺负小尼姑的动作描写,刻画出阿Q欺软怕硬、哗众取宠的无赖霸道形象,众人的欢笑使得阿Q的欺负更加有力,体现了人们的冷漠、自私、麻木。
环境 小说创设“雪”这个环境背景,下大雪时,叔远细心照料“我”,叔远娘关心“我”,大雪带给“我”的是温暖,以“雪”为背景,营造了小说的抒情氛围。 ②
主题 ③ 饱含对民族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焦虑,通过对国民的“劣根性”的冷静批判,希望“引起疗救的注意”,实现民族强盛。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①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②为之废乐。谥曰敬侯。
(节选自《后汉书》)
材料二: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遗骑迎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度袁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曹操)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袁绍从太祖。太祖大悦,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
(节选自《三国志》)
材料三:
董昭建九锡之议,文若不欲曹公心不能平以致其死君子惜之。或以为文若先知之未究,或以为文若欲终致节于汉氏。二者皆非文若之心也,文若始从曹公于东郡,致其算略,以摧灭群雄,固以帝王之业许之矣,岂其晚节复疑而不予哉!方是时,中原略定,中外之望属于曹公矣,虽不加九锡,天下不归曹氏而将安往?文若之意,以为劫而取之,则我有力争之嫌,人怀不忍之志;徐而俟之,我则无嫌而人亦无憾。要之,必得而免争夺之累,此文若之本心也。惜乎曹公志于速得,不忍数年之顷,以致文若之死。九锡虽至。而禅代之事,至于乃遂,此则曹公之陋,而非文若之过也。
(节选自苏辙《历代论》)
[注]①九锡: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②祖日:祭祀祖先神之日。
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文若A不欲B曹公C心不能D平E以致F其G死H君子I惜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卒,最终,与《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卒’意思相同。
B.将,带领,与《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的“将”意思相同。
C.去,离开,与《岳阳楼记》“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去”意思相同。
D.致,献上,与《屈原列传》“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的“致”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昭等人提议曹操进爵国公、受九锡之礼,并征询荀彧的意见,荀彧明确反对,曹操对此不满,借南征孙权之机让其到前线劳军。
B.荀彧认为颍川是四战之地,在董卓之乱时很容易受到哉争的危害,恰好韩馥亲自前来迎接他们,但乡人多恋故土,不愿跟随他走。
C.虽然袁绍对荀彧非常好,但荀彧预料袁绍最终不会成就大业,于是离开袁绍追随曹操,曹操非常高兴,任命荀彧为司马。
D.曹操急于求成,并因此导致了荀彧的死亡,虽然得到了九锡之礼,最终自己也没能实现帝王之业。这是曹操短视之所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2)中原略定,中外之望属于曹公矣,虽不加九锡,天下不归曹氏而将安往?
14.对于荀彧不同意曹操“加九锡”的本心,人们都抱有什么观点?苏辙又是什么看法?请依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①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②,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③是弟梅是兄④。
坐对真成⑤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①黄庭坚因卷入新旧党争被贬谪,冬天,当时在荆州做官的朋友王充道给作者送来水仙花,于是作者写了四首有关水仙花的诗,这是其中一首。②该句化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③山矾,一种春天开的极香的白花。④钱锺书评价道:“为卉植叙彝伦,乃古修词中一法。”⑤真成:真个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欣然会心”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在诗句中,但内容上有所暗示。
B.诗人从姿态、香气、颜色等方面鉴赏水仙,水仙的气质也契合诗人心境。
C.水仙、山矾和梅花开放顺序有先后,品格却很相似,诗人无意比较高下。
D.整首诗情感曲折起伏,前后意境不一致,这些不同于《登快阁》的呈现。
16.尾联中诗人为什么先“恼”后“笑”?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班级诗词大会上,明明分享了他最喜欢的诗歌《书愤》。他点评“ , ”一句巧妙运用列锦手法描绘出了开阔壮观的战场画卷,令人热血沸腾。
(2)小刚的爸爸总是为如何教育孩子发愁。而育人如种树,老师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面对他人请教时,谦虚地总结自己种树经验的名言:“ , ”为他指明了方向。
(3)与下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和朋友线上聊天时,一个“哈哈”好像有点冷漠,要一长串“哈哈哈哈哈”才行;回复“OK”生怕显得不够友善热情,要膨胀到“OKKKKK”——“文字讨好症”是数字时代越来越常见的一种社交现象,它的出现和传播媒介的变化息息相关。在互联网没有出现之前,①人与人的交流常常是面对面进行的,②我们的语气、表情乃至肢体动作都是情绪表达的一部分。③可以精准而直观地向对方传递情感。④到了数字时代,⑤不论是和朋友还是素未谋面的网友,⑥许多交流都以文字形式在线上产生。在无法得知对方表情和语气的情况下,对语言的修饰成了表达友善的关键方式,于是人们常常给文字加上各种“外挂”。
也有人不赞同这种说法,语气夸张只是为了弥补线上交流肢体,表情语言的欠缺,说“讨好”就( )了。语言就其呈现形式来说,就是对字词的排列组合。在互联网场域内,除了字与词之外,符号、表情、网图等元素也都成了要考量和调用的工具。其实,倘若稍微回顾人类漫长的交流史,不难发现,此类现象绝非网络文化所独有。比如,鸿雁传书的时代,写作者对遣词造句的百般纠结,很多时候同样到了搜索枯肠的程度——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文字讨好”呢?
18.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夸夸其谈 B.莫名其妙 C.过犹不及 D.夸大其词
19.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梳理文中引号的用法。
引号的作用 举例
一 ① “文字讨好”
二 表示特定称谓 ②
三 表示特殊含义 ③
四 ④ “哈哈”
20.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梨也属于蔷薇科这个被人类训化,为人类奉献花果最多的大家族。梨花当然也有这个科的共同特征:五出的花瓣,但比樱、比桃、比梅的花朵都大出许多,高原上的雪梨花更是如此,花瓣质地厚实,便有了如象牙或玉石般的肥闰感。梨树都很高大,不像在内地看过的梨园。这些梨树几乎没有修剪。树干粗大苍老,分枝遒劲,生机勃勃,每一条枝上,都辍满繁密的花朵。
深入研究过植物演化的科学家说,人工诱导了进化的植物,当它们开出比野生原种更多的花朵时,也有损失,那就是香气不再那么浓烈。我没见过野梨树,却知道,梨花香也是淡的。但现在,因为树大花繁,加上强烈的日光下,气温上升蒸腾,梨花香也变得浓烈,仿佛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这花香又似乎是梨花的白光从密集的花团中飘逸而出,形成了隐约的光雾——花团上的白实在是太浓重了。现在,阳光来帮忙,让它们逸出一些,飘荡在空中,形成了迷离的香雾。
21.文中第一段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22.文中画线句对梨花香的描写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西方谚语
“我想无论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余华
读了上述名言,作为胸怀梦想、复习迎考的高三学子,你有怎样的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 折射定律与衍射理论的建立 激光与光纤的发明 催生出光经济“3.0时代” 4.①文章首先从人类对光的探索引出光经济概念,阐述其源于三次光学革命;
②接着分析光经济在能源、信息传输、生物医学等六大领域的应用价值;
③然后指出中国光经济发展当下仍有不足;
④最后从国家战略、技术整合、国际合作等角度提出破局对策,逻辑层层递进。 5.①光经济与能源、信息、量子等前沿领域深度融合,助力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②光经济驱动多领域技术革新,如在能源领域推动辐射制冷技术,在精密制造领域催生超隐形切割技术、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等,为智能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③光经济正在突破物理与想象的边界,有助于重新定义智能时代的发展方向。
6.B 7.C 8.①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更能体现故事的真实性,便于抒发“我”在乡下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受,表达对人情美、人性美的赞美。
②文本二采用第三人称来叙事,便于作者对当时国民生存状态进行一种冷静客观的观察与记录,隐含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9. ①通过对“吃栗子”“吃早饭”的描写,塑造了天真顽皮的叔远和淳朴善良的叔远母亲的形象,表现人性美、人情美。 隐去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突出未庄酒店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使未庄人的麻木、冷漠、愚昧更具典型性和普遍性。 小说通过对“我”到乡下,与叔远和他娘之间发生的琐事的叙述,饱含对乡下人纯朴与善良的赞美,希望通过实现人与人关系的重造来抵御现代文明的精神污染。
10.BEH 11.A 12.B 13.(1)趁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应万民心愿,秉持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招揽英才。
(2)中原大致平定,朝廷内外的期望都寄托在曹操身上,即使不加九锡,天下不归曹氏又能归谁呢? 14.①有人认为,荀彧未能预见事情的发展。
②也有人认为荀彧想为汉室尽忠效节。
③苏辙则认为荀彧期望曹操应当慢慢等待有利时机,以避免强行夺取的嫌疑和众人的怨恨。
15.C 16.①“恼”:诗人恼的是自己独坐对花,欣赏太久而感到寂寞哀愁,将政治失意寄托于方寸天地,既有对水仙花的喜爱,也有仕途不得志的惆怅。
②“笑”:由室内到室外,大江浩瀚横亘于诗人眼前,诗人从狭小天地中醒悟,境界豁然开朗,借大江映照出个人荣辱的渺小。诗人的大笑,表达了作者对命运坎坷和仕途不顺的看淡与释然。
17.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8.D 19. 表示着重强调 “文字讨好症” “外挂” 表示直接引用 20.序号⑤,修改为“不论是和朋友还是和素未谋面的网友”。
序号⑥,修改为“许多交流都以文字形式在线上进行”。
21.(1)“训”改为“驯”、
(2)“闰”改为“润”、
(3)“辍”改为“缀” 22.①运用通感修辞,将嗅觉的“花香”转化为视觉的“白光”“光雾”,使无形香气具象化,表现高原梨树花香的浓烈。
②运用“逸出”“飘荡”等动词,化静为动,生动地描绘了花香弥漫、升腾的动态过程,营造出一种迷离朦胧、无处不在的香氛氛围。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