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春》 重音和停连讲解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春》 重音和停连讲解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9 16:3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春》 重音和停连讲解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重音答题模板
1.通用模板:文中加点词“X”(引用加点字词)要重读,因为它突出强调了……(具体强调的内容,如:事物特点/重要性/某种状态),表达了作者/人物……(具体的强烈情感,如:喜悦/悲愤/坚定/无奈),或揭示了……(某种深层含义/言外之意),使得文章更富有感染力/表现力。
2.示例模板(根据情况灵活调整):
(1)考查强调内容/事物特点:“X”(加点词语,如:“只”)要重读。因为它突出强调了……(如:数量的稀少/范围的限定),表明了……(具体情况,如:事物仅限于此/别无选择),使语义更明确,表达更精准。
(2)考查表达强烈情感(喜悦/赞美):“X”(加点词语,如:“真美啊”)要重读。因为它强烈地表达了作者/人物对……(对象)由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流露出内心的巨大惊喜,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3)考查表达强烈情感(悲愤/无奈):“X”(加点词语,如:“竟然”)要重读。因为它突出强调了事态的出乎意料和严重性,表达了作者/人物对……(某种不公/无奈)的震惊、愤怒和深切的痛惜之情,极具冲击力。
(4)考查揭示深层含义/讽刺意味:“X”(加点词语,如:“聪明”)要重读。因为它在语境中并非褒义,而是带有反讽意味,揭示了该人物实际上自作聪明、愚蠢虚伪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讽刺和批判。
(5)考查体现人物心理/状态:“X”(加点词语,如:“犹豫”)要重读。因为它准确地体现了人物在做决定时内心的纠结、矛盾和迟疑,暗示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考量,使得人物形象更真实立体。
针对练习
1.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拓展练习
贺兰山凝眸
乔洪涛
①一座山,横亘在偌大的西北戈壁,用宽厚坚实的臂膀,为一座银光闪闪的平原之城阻隔风沙,成为族群繁衍生息的地理依赖,成为远古文明传承的活化石,甚至是西北精神的某种象征——这就是贺兰山。
②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让我看到了与东部山脉、南部山脉不一样的山貌。
③这是一座坚硬之山。南北绵延二百多公里的长度,东西四十多公里的厚度,最高处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度,在这茫茫戈壁,怎么不成为一处坚硬的风景?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直到走近了,仰首瞻看,才发现山石之间,峭拔的巨石罅隙,有更为倔强的植物,在岩峰中成为更为坚硬的风景。荆棘、沙柳、低矮的蕨类……在干燥的沙砾中,它们是如何扎根的?它们是如何在烈日下生长的?它们是如何不被风沙吹折而顽强存活的?
批注:第③段写作者俯瞰贺兰山,看不到生命的痕迹。走近时,却被巨石罅隙间倔强的植物所震惊,发出了它们如何扎根、生长、存活的思考和感叹。
④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之”字形的路线,闪电般的速度,像鹰隼,像精灵,蹄子踩踏过处,溅起迸泄的沙砾,啊,是岩羊!我还以为这是一座沉寂之山,死亡之山,但一队岩羊瞬间改变了我的看法,这矫健的山中尤物,如履平地的奔跑姿势,让自以为擅长奔跑的人类相形见绌。我们停下车,它们在车边停下,抬头看我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与一只岩羊对视,它圆圆的眼球中,我可以看到孱弱的我,以及我背后巍峨的贺兰山脉。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
批注:第④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抵达山门,我们下车,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深入腹地,去探寻贺兰山岩画。贺兰山脉是一个山群,每一座山之间,相连而又彼此独立。沿着一条有柳树绿迹的小路,向里面走去。一条小沟渠里清澈的山泉奔腾而下。两侧峭壁罗列,奇形怪状的山石,悬在头顶,摇摇欲坠;黑褐色的巨石,仿佛排兵布阵的怒目金刚。抬头所见的天空,越来越逼仄,越来越促狭,我这是自投罗网,成为山石困兽了。幸亏脚下有一脉水,捎带着两岸的绿树青草,向远处,更深处蜿蜒而去,让我心悸稍安。
⑥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粗粝的笔画,看似单调的线条,形成一只羊、一只鹰,一个劳动的场景,一个铭记的事件……试想,几万年前,一群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捕猎、生火、繁衍……不仅如此他们用手中的坚硬的石头,在另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刻下委屈、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用手触摸着这些隐隐约约的线条,我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那一只手的温度。圆圆的太阳,四射的光芒,峭壁之上,那些历经岁月淘洗而不磨灭的线条,放射着灼热的光,照耀着循迹而来的后人的眼睛,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
批注:第⑥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起风了,凝眸贺兰山,心旗烈烈。
⑧“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塞北绿洲因一座山而成;“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鼙鼓声声,古战场雄风犹在;“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山势险峻,又温柔可亲……贺兰山,贺兰山,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平川耸立的雕塑,既沉稳坚硬,又灵动高拔,凝结成一种高古的西北精神。
(选自《经典美文》2023年第3期)
3.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请从重音、语调等角度任选其一,设计朗读,并阐明理由。)
核桃树
李汉荣
①秋天来到我们家院子。
②爹爹指着院子里这棵茂盛的老核桃树,说,核桃熟了,想吃,就用竹竿打吧。
③爹爹还示范了一下,举起手中的竹竿,用力打树枝上的核桃。核桃就噼噼啪啪落到地上。
④爹爹下地去了,我一个人待在院子里,举起竹竿练习打核桃。
⑤核桃三三两两落下来,有一颗掉在我头上,好疼。
⑥我停下竹竿,拾起地上的核桃,皮都破了,我们对它,又是打,又是摔,它们一定是很疼很疼的。
⑦难怪,它们都藏在树叶后面,躲避着恶狠狠的竹竿。
⑧我就想,它们一生出来就高高地站在树上,站在生活的头顶,它们把地上的事情看得很清楚,对人,对生活,它们一定有点害怕。
⑨难怪,它们都藏在树叶后面。
⑩仰起头,我看见,站在枝头上的那些核桃,好像也仰望着天空,它们是不是想逃到天上去?
当然这是不会的,没有听说也没有见过它们逃走过。去年冬天我就看见,那几颗站在最高枝头上的核桃,在下雪的时候,最终还是随着雪花落在了地上。
除了土地,核桃是无处可去的,人也是这样。
一次次举起的竹竿,一次次垂下来,认错似的停在我的手上。
我觉得很对不起核桃树,它为我们结果子,我们却打它。
我心里想,我若是核桃树,就不结果子,或者不做核桃树,变成别的树,也就不会挨打了吧。
后来听我妈说,这棵核桃树已经有一百多岁了,春来发芽,夏来遮阴,秋来就捧出满树核桃。
一百多年了,它一直陪伴着一个家族,它目睹了多少往事,忍受了多少屈辱,它给了人们多大的恩泽,然而,不幸的是,它挨了多少打啊!
再后来,我上学了,学了很多词语和成语,有不少词我不大理解,想想我家院子里的核桃树,我就有点明白了,比如这几个词——
“A”,核桃树不正是用它的一生,注解着这个词吗?
“恩深仇重”,恩深的却似乎反而成了仇重的,结果子的反而要挨打,我们不就是这样对待自然万物、对待我们的恩人吗?
“B”,我们不就是这样对待核桃树,对待许多事情吗?
那么,核桃树为什么从古至今总是这样,而且有可能永是这样——庇护着人又总是受着人的反复伤害,恩泽着岁月却总是遭到岁月有意无意的虐待和打击?
直到有一天我理解了这个古老成语,我才终于理解了核桃树,以及类似核桃树的许多事物。
是哪个成语呢?
“厚德载物”——就是这个古色古香温柔敦厚的词。
以浑厚深沉的道德,负载和养育万事万物,自己则甘于无名无功无我的境界。
大地是这样,大地上的众多事物,不都是这样的吗?
圣人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四时无私行。是为圣德。
去年夏天回老家,看望老娘,当然也看望了比我老娘更老的老核桃树。坐在它的浓荫下,依稀看见它老枝新叶里密密的嫩果。
我想起它一百多年的年轮里记录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往事,记录着多少念想、喜悦、疼痛、委屈和辛酸,我想起从它的浓荫里走过了多少先人们的背影。
这是一棵伤痕累累的老树,这是一棵静默无言的老树,这是一棵厚德载物的老树,是的,这是一棵厚德载物的圣树。
于是,我用小刀子在树身上恭恭敬敬刻上“厚德载物”四个字,以礼赞它的大恩大德。
刻完,细看那字,笔笔画画都是伤痕。
我忽然悟到,即使我赞美它的时候,也依然在伤害它。
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厚德载物。
我能做到吗?你能做到吗?我们能做到吗?
哪怕我们德也不厚,载物也不多,就用一点点德,载一点点物,我们能做到吗?
苍天不语,厚土无言,核桃树不说话。
它们厚德,它们载物,它们顾不得说什么。
天地有大美不言。天地有大善不言。天地有大德不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生天地间,我也是被至大至深的天地厚德所载之物,那么,我也该载点什么吧?
我立正站在核桃树面前,恭恭敬敬,深深鞠躬。
刀痕里的四个字看着我。
厚德载物,静静地看着我……
(原文有改动)
4.请你为文章第 段设计朗读的重音或停连(一处即可),并陈述你的设计理由。
一次次举起的竹竿,一次次垂下来,认错似的停在我的手上。
停连答题模板
1.模板示例(针对“停顿”)
通用模板:在“X”(句子内容)中,可以在“Y”(具体字词)后作短暂的停顿。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它能够让读者/听众在此时稍作停留,思考/体会……(具体思考或体会的内容,如:作者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复杂情感/上文的深层含义/某个转折点),从而为下文……(引出新内容/情感转折/深入思考)做铺垫,使情感表达更含蓄/真挚/有力,或增强了文章的……(期待感/感染力/思想深度)。
2.模板示例(针对“连读”或“语音延长”)
通用模板:在“X”(句子内容)中,可以将“Y”(具体字词)作连读/语音延长处理。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它能够使语句更加流畅自然,避免了语义的割裂,强调了……(具体的特点,如:事物的广阔/漫长/困难/宏大气势/某种状态的延续),或突出表现了作者/人物……(具体的强烈情感的连贯性或饱满度),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画面感/感染力/冲击力)。
针对练习
5.“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6.“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拓展练习
大河出深山
汤素兰
①山里人见的山多了,走的山路多了,便有了关于山的智慧。“望山跑死马”,意思是你虽然望见了前面的山,但若想到那山上去,把马跑到累死也不一定能到达。你若身在山中,朝着山走,是走不出大山的。只有沿着水走,才能走出大山去。
②两山之间必有涧,涧中一线泉水,数线这样的洞泉从四围大山中滑流而出,慢慢朝盆地中汇聚,盆地里就出现了一条清亮的小溪。
③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得整个村庄昏昏欲睡,蝉在树上大声喊热啊热啊,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热。我赤脚,拎着小桶和撮箕,跳进小溪,将撮箕伸进水草中撮鱼虾泥鳅,翻开小石头捉螃蟹。
④小溪蜿蜒流过村庄。村路像飘带似的,沿着小溪往村口飘去。温柔的小溪来到村口的山嘴处,突然变得大胆起来,以决绝的姿态跳下悬崖,纵身跃入山下峡谷中的大河。村路则在这里犹豫一下,转了个弯,绕过山嘴去寻找大河,然后沿着大河飘向山外。
⑤我不能跟小溪一起跃进大河,也不能跟着村路走去山外。我童年的世界只有头顶那一方蓝天和蓝天下的村庄。但我的脚步没有停歇。河岸边的山坡上开凿了层层梯田,我赤脚跳跃在梯田窄窄的田塍上。沿着那些高高低低的田塍,我终于也像小溪一样,走进峡谷中的大河,去继续我的渔获。
⑥说是大河,其实河里的水不多,也不深,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涉水过河。但大河曾经也是大的。从夹岸耸峙的高山、刀砍斧削般深切的河床和河床里大如茅屋的乱石,都能感受到大河当年奔腾的气势。但如今,它只能在乱石间穿行,沿着曾经的巨大河床,执拗地爬向山外。
⑦芙蓉山下有一个水库,是在我童年时代修建起来的,水库的大坝就建在大河上。也因为修建这座水库,才使大河失去了奔腾的气势。随着水库一起修建的,还有两条渠道。其中一条渠道通过隧道,将水库的水送到我们村庄。这渠清水在流过我们村庄后,又通过一条架在盆地中间的高高渡槽和另一个隧洞,流向我所不知道的远方。
⑧渠道不像溪流和大河那般弯弯曲曲,渠道里的水也不像溪流和大河里的水可以随心所欲。溪流像调皮的孩子,整天叮叮咚咚唱歌,有时贪玩,改了道,弯进圳沟,忘记了再回小溪,就聚成山塘。大河里的水常在窄处湍急,而在一些大石头下又沉静为深潭。渠道却规定了水的来路和去处,让水流得规规矩矩、明明白白。途经村庄的渠道虽然不长,却有明渠、隧道和渡槽。明渠有一个梯形的底座,渠道送水的时候,渠水在梯形的渠道里平缓无声地流动,没有波澜,也看不见底。隧道和渡槽的内壁都是陡直的,里面没有可供抓握的水草或者杂树。所以在渠道过水的时节,父母每天都要叮嘱孩子们不要去渠道里玩水,以免发生危险。我们简直对它又爱又怕。
⑨对于农人们来说,这渠道真是太重要了。记得渠道第一次送水时,正是一个干旱的夏天。满渠清澈的河水流过村庄,不仅带来缕缕凉风,也通过渠底的孔洞,流进两旁的田野,让久旱的禾苗得到灌溉,让农人们的脸上荡漾开水波纹似的微笑。
⑩少年时代,我沿着大河走出山村,到镇上读高中时,才发现家乡的大河在镇上有一个名字,叫流沙河。大河到了流沙河段,已经没有了夹岸耸峙的高山和河床里嶙峋的乱石。河道变得宽阔,流水变得平缓,河床铺满金黄的流沙,流沙河也因此得名。那时候沿河正在搞建设、盖房子,于是,流沙河里的沙子被广泛用到建筑工地上去,而那原本开阔平缓的河床,被掏得尽是窟窿。大河因此遍体鳞伤。
后来,我沿着大河再往外走,到省城读大学,才知道大河的书名叫楚江。楚江从我的故乡发源,全长48千米,沿途又汇入20多条支流,然后入沩水、进湘江,直通大海。
读大学后,我弄明白了,正因为在大河上修建了大坝,调节了山洪,才保了我们一方平安。我还知道,那通过水渠引出来的水,后来走得很远。在缺水的年份,它甚至被调往邻县,为那儿的禾苗解渴。
我故乡的这条大河,虽然在我的童年时代就被截断了,但不管是水库里的水还是渠道里的水,它依然以水的形态,滋养着大地上的万物。如今,楚江之源的水库被命名为青山湖,是下游多个乡镇的饮用水源。经过近十年的治理,楚江已经是水清岸绿,时有白鹭、野鸭在水中嬉戏。
“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这是我年轻时一篇小说的题记。而关于河的这种印象,是童年时代故乡的大河带给我的。
当日子流水似的远去,我在回忆故乡和故乡的大河时,也重新理解了河的意义。河水走出大山,其实最终又会回到大山。因为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被蒸发成水汽,飘入天空,聚成云彩。总有一片云会飘回故乡,变成雨,又落入故乡的大河。
7.请你为文章中画线句子设计朗读,并阐述理由。(可从重音、停连等角度设计)
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
昆仑飞瀑
李若冰
①我曾经漫游过不少名山大川,但不知为什么那巍然屹立于祖国西部的昆仑山,总也牵挂在我的心头,使我时常想着要回到它的身边。昆仑山呵,是大戈壁生命的渊薮!
②我回想26年前,当我第一次和野外勘探者,踏入人迹罕至的柴达木,远远看到昆仑山的时候,它整个儿被飘流的云雾萦绕着,带着莫测高深的神秘风韵,只有绵绵蜿蜒而时隐时现的峦峰,在天空勾勒出了一线伟丽磅礴的轮廓。其实,等你靠近了才会发现,它是那么眨巴着乌黑晶亮的眼睛,袒露着宽阔丰润的胸脯,以其坚韧刚健的风姿,挺立在荒古大漠上。
③这次,我来到这里,高原八月。我和旅伴心情兴奋,一出格尔木城,就往前面走去。沿途,我看到这荒凉无边的大戈壁,已有新开垦的黑沃沃的农田,和将要收割的金黄小麦。那自然生成的柽柳,舒展着颀长嫩绿的枝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乖巧的云雀群,鼓翅在高空上下扑旋,唱着自由快乐的歌。
④我们越往山上走,越觉得呼吸急促,气不够用。等爬上深谷里的水电站营地,才算缓了口气。我们遇见两个工作人员,他俩脸庞都像久经酷风寒霜洗炼过,闪射着褐红透亮的色泽,并肩站在昆仑狂风中,犹如两根铁柱子似的。我开口便说:“你们这里的风可真够厉害!”老郝嗬嗬笑着说:“如果你们赶冬月或春上来,那才真叫飞砂走石,风刮得人连路也看不见,身子也站不定,栽楞爬坡的。这里是昆仑山的风洞嘛!”
⑤我这才察觉到,我们已置身于昆仑山一条罕见的幽深的大峡谷中,抬眼回望,两边石山高高耸立,直插云天。周围悬崖倒挂,绝壁陡峭,俨然是条深奥狭长的天然风道。简直难以想象,人们怎样在这陡壁险境里造就了这座水电站?难道他们是倒栽葱式的在空中施工么?据说,那些来自青藏高原的汉、回、撒拉族兄弟和支边青年们,正像山鹰般飞身登上悬崖,用绳子把自己吊起,在峭壁上勘察测量,正是在半空中搭起脚手架,一步步攀援而上,给大坝喷水灌浆。他们就是这样在无比艰险的峡谷里,在不同的窄狭的工作面上,一任狂风飞砂的扑打,一任严寒酷暑的煎熬,开挖着导流、冲刷洞,搬运着笨重的闸门机件,安装着电器仪表……
⑥过一阵儿,我们已走上48米高的薄拱坝。有种扣人心扉的声音,一直在我耳边鸣响。这时,我惊疑地掉转身,循声望去,蓦地只见在宽阔的大坝前面,深谷里白云翻卷,水烟升腾。一条飞银吐珠似的瀑布,发出喧响,豪迈奔放、铿锵有力,急速地翻卷滚动,直落万丈谷底。飞流荡漾的瀑布,仿佛拨弄着巨大雪白的竖琴,悠然在水云浪花中旋舞,欢奏着喷薄激情的英雄交响乐。起初,我们进山时,远远看不到瀑布,只听见隐约的哗哗声,而此刻身在瀑布面前,它的声韵是这般豪迈奔放,这般壮怀激烈,好像昆仑山里埋伏着千军万马,正在浩浩荡荡地疾行,向着广袤的大漠挺进似的。多么宏伟壮观的昆仑飞瀑,多么摄人魂魄的昆仑飞瀑呵!
⑦我们在欢腾的飞瀑声中,走进靠山的电气运行控制室。这里管水管电,牵扯着水电站的生计,关乎着山下格尔木城的命脉,而且维系着戈壁农田、工矿和草原的兴衰。我看见立在操纵台前,掌握水电命运的人,多是支边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他们毅然摆脱世俗的羁绊,长年在昆仑高山上生活,在荒寂的峡谷中战斗,使巍巍昆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新的血液,新的光华。我想,应该称颂他们是昆仑勇士,是可爱的昆仑山人!
⑧这飞瀑,无疑是永恒的自然,执著的爱恋,生命的元素,它是这般源远流长,无穷无尽,飞载千古。此时,我从飞腾不息的瀑布声中,倾听到了祖国大地心脏的激跳,也触摸到了中华民族向前奋进的脉搏!
⑨我站在昆仑飞瀑面前,思绪驰骋。我清醒地意识到,我是这样无限热爱着自然的创造,然而也无比热爱着创造的自然。此时此刻,我怎能不惦念这昆仑山英勇的开拓者,和那荒古大漠艰苦的勘探者。这犹如搏击长空的海燕般的昆仑瀑布,正以无与伦比的滚滚洪流,穿过千沟万壑,跨越千难万险,向生活的大海奔去,向历史的未来奔去。
朗读这篇文章时,老师将下面的句子标记了停顿、连读和重音,请你分别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注:∨代表停顿,∧代表连读,·代表重音)
其实,等你靠近了才会发现,∨它是那么眨巴着乌黑晶亮的眼睛,∧袒露着宽阔丰润的胸脯,以其坚韧刚健的风姿,挺立在荒古大漠上。
答案
“像眼睛,像星星”这两个比喻词组要重读。它们生动地将野花比作明亮、闪烁的眼睛和星星,突出了野花的小巧、明艳和繁多,营造出一种充满童趣和活泼的画面;“眨呀眨的”这个拟人化的词要重读。它赋予野花以人的神态,使其显得俏皮可爱、活泼灵动,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和趣味性,仿佛野花也在与人互动。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词组要重读。它们精准地描绘出春雨的细小、轻柔和绵密,通过排比的句式,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春雨的温柔与滋润,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细密的雨丝。
重读“灵动的符号”和“山之子”,旨在强调岩羊作为贺兰山生命力和独特精神的核心象征。它们不仅打破了作者对贺兰山“沉寂、死亡”的初印象,更强调了这片粗犷山地孕育出的非凡生机与顽强品格。通过这两个词组,使读者感受到贺兰山粗犷外表下蕴藏的生命诗意和精神内涵。
重读“认错似的”旨在突出“我”在意识到核桃树的疼痛后,内心产生的愧疚与反思。这个词语生动地揭示了“我”对核桃树从“打”到“停止”的行为转变,暗示了“我”内心深处萌生的同情与共情。重读此处能增强文章的情感深度,展现了“我”对生命个体尊重的觉醒,为后文对“厚德载物”的理解埋下伏笔。
5.“盼望着∨,盼望着∨”:在“盼望着”之后作短暂的停顿。这样设计的原因是:通过重复和停顿,能够让读者在此时稍作停留,体会作者对春天来临的急切期盼和强烈渴望,这种情感是连续且深沉的,为下文描绘春景做铺垫,使情感表达更真挚有力,增强了文章的期待感。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来了”和“近了”之后作短暂的停顿。这样设计的原因是:能够让读者在此时稍作停留,思考和体会春天到来不可阻挡、悄然临近的确定性,这种停顿营造了一种充满生机的气息,使情感表达更富有感染力。
6.“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将“偷偷地”和“从土里钻”作连读处理,并在“钻”之后作短暂的停顿。这样设计的原因是:连读能够使语句更加流畅自然,强调了小草破土而出过程的轻微和隐蔽;而停顿则能够让读者在此时稍作停留,体会小草完成生命萌发瞬间的喜悦与力量,突出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生动性。
“嫩嫩的∨,绿绿的∨”:在“嫩嫩的”和“绿绿的”之后作短暂的停顿。这样设计的原因是:能够让读者在此时稍作停留,体会小草刚生长出的鲜嫩与饱满的色彩,这种停顿营造了一种温柔、充满生机的氛围,使情感表达更细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7.停连设计:对“重重叠叠”进行声音延长,并在“一马平川”处作声音延长。
理由:“重重叠叠”声音延长,强调山体的广阔与艰难;“一马平川”声音延长,突出视野豁然开朗。这种对比停连,生动展现河流冲破阻碍的强大力量和获得的自由,强化了克服困难、走向希望的主题。
8.停顿(∨)在“发现”后:营造期待感,暗示视角从远观到近察的转换,为后面昆仑山拟人化、具体化的形象描写蓄势,引导读者感受其震撼;连读(∧)将“眼睛”与“袒露着宽阔丰润的胸脯”连读:使语流流畅自然,强调昆仑山拟人化形象的整体连贯性与雄伟丰润,突出其坚韧刚健的磅礴气势,增强画面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