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5四上·朝天期末)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A.伽利略 B.牛顿 C.爱迪生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2.(2025四上·朝天期末)尺子振动的频率和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 )有关。
A.高度 B.长度 C.刻度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尺子振动的频率和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有关。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速度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速度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3.(2025四上·朝天期末)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 )从话筒传递到听筒。
A.棉线 B.空气 C.话筒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A:“土电话” 中,声音使话筒振动,振动通过紧绷的棉线传到听筒,棉线是主要传递介质;棉线松弛则无法有效传声,是关键路径。
B:声音虽能通过空气传播,但 “土电话” 靠棉线传声,无需空气为主要路径,且空气传声更微弱模糊,故不是主要途径。
C:话筒仅接收声音并转化为振动,是传递起点,并非传递介质,无法完成传递过程。
故选A。
4.(2025四上·朝天期末)如图,这是一个用相同租细和厚薄的钢片做成的小乐器,分别击打其中的a、b、c三条钢片,发出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__。
A.A B.B C.c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描述,音高与物体振动快慢相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在击打 a、b、c 三条钢片时,发出音调最低的是 c 位置。因为钢片越长,振动越慢,音调也就越低。故选C。
5.(2025四上·朝天期末)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要求,小学四年级女生的肺活量应该在( )毫升之间。
A.1100-200 B.800-1900 C.900-2000
【答案】C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能反映潜在呼吸功能与健康状况。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为 1100 毫升~2600 毫升,女生为 900 毫升~2000 毫升,因此 C 符合题意。
6.(2025四上·朝天期末)在食物中,用量小的食物一般都在“平衡膳食宝塔”的( )部位。
A.塔底 B.塔中 C.塔尖
【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由中国营养学会推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便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实行。
7.(2025四上·朝天期末)用来撕碎食物的牙齿是( )。
A.门齿 B.犬齿 C.臼齿
【答案】B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牙齿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工具,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它们形状不同,功能各异。门齿能切断食物;犬齿形状呈圆锥形、带尖端,可撕碎食物;臼齿形如臼,能磨碎食物。故选B。
8.(2025四上·朝天期末)制作小车时,车子不走直线,可能的原因是( )。
A.车子太重 B.车轮太多 C.车轴没有固定好
【答案】C
【知识点】小车的制作与评估
【解析】【分析】制作小车时,车子不走直线通常与受力平衡或车轮、车轴的安装状态相关。A :“车子太重” 主要影响小车的行驶阻力和载重能力,与行驶方向是否直线无关。
B :“车轮太多” 并非导致不走直线的原因,多车轮设计合理时仍可直线行驶。
C : “车轴没有固定好” 会使车轮受力不均,或两侧车轮不在同一直线方向,进而导致小车行驶时偏离直线,这是常见原因。
9.(2025四上·朝天期末)小明设计了小车不同坡度撞击实验进行研究,如图所示。这个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坡度大小 B.小车释放位置 C.木块大小
【答案】A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解析】【分析】要使静止物体运动、让运动物体提速,都需对物体用力,且拉力越大,静止小车运动越快。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对比实验,需改变的条件是斜面坡度大小,其他条件,如小车质量、斜面光滑度等保持一致,通过木块被撞距离探究坡度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
10.(2025四上·朝天期末)古人搬运巨石建造雄伟的建筑时,在巨石下垫上滚水,主要是为了( )。
A.搬运方便 B.减小摩擦力 C.增加摩擦力
【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发生相对运动时,存在滑动和滚动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其中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要大于滚动时的摩擦力。在古代,人们搬运沉重的巨石来建造宏伟的建筑时,会在巨石下方垫上滚木,这样就把原本巨石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了滚木的滚动摩擦,通过这种方式能显著减小摩擦力,让搬运过程更加省力。这一做法的原理在于滚动摩擦的特性:滚动时,物体与接触面的接触点不断变化,接触面积相对较小,且接触面之间的摩擦主要是滚动体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阻力远小于滑动时物体表面直接摩擦产生的阻力。类似的应用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行李箱底部安装轮子,就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方便人们拖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2025四上·朝天期末)我们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是 。
【答案】声带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我们喉咙里能发出声音且控制声音的器官是声带。声带位于喉部,当气流从肺部呼出,振动声带时,就会产生声音。同时,通过调节声带的松紧程度等,还能控制声音的高低、强弱等。
12.(2025四上·朝天期末)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 。
【答案】鼓膜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听觉神经和耳蜗,耳郭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外耳道把声音传入中耳;鼓膜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听小骨把声音传入内耳。人的外耳道就你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3.(2025四上·朝天期末)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答案】固体;液体;气体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14.(2025四上·朝天期末)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 ,使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
【答案】气体交换;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的呼吸本质上是气体的交换,我们吸进去氧气,排出来二氧化碳。
15.(2025四上·朝天期末)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我们应该 、 。
【答案】不挑食;不偏食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要让身体长期保持营养均衡,我们应做到不挑食和不偏食。
不挑食:不因为个人喜好而拒绝食用某些食物,避免因单一饮食导致特定营养素摄入不足。不偏食:保证饮食种类丰富,涵盖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等多种食物,从而全面获取各类必需营养。
16.(2025四上·朝天期末)力的单位是 ,简称 ,用符号 表示。
【答案】牛顿;牛;N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力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形变的根本原因。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N)。
17.(2025四上·朝天期末)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是 , , , 。
【答案】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并改进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可为:明确问题:确定要制作的动力小车类型,明确核心目标与需求。
制订方案:围绕目标设计小车结构,并规划所需材料。
实施方案:按设计寻找材料,动手制作出小车实体。
评估与改进:通过实验观察小车运动状态,找出存在的问题后,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制作。
18.(2025四上·朝天期末)充气多少对小车行驶远近有影响,充气越 ,小车行驶距离越 。
【答案】多;远
【知识点】喷气小车
【解析】【分析】气球内气体喷出时产生的反向推力叫反冲力,气球小车靠反冲力运动。气球吹得越大,反冲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行驶越远;吹得越小,反冲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行驶越近。
19.(2025四上·朝天期末)在“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中,气球喷气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 。
【答案】相反
【知识点】喷气小车
【解析】【分析】气球内气体喷出时产生的反向推力叫反冲力。气球驱动小车运动利用了反冲原理,此时气球喷气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相反。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20.(2025四上·朝天期末)停止对钢条进行弹拨后,钢条仍有余音,这是因为钢条仍在振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停止对钢条弹拨后,钢条的振动并未立即停止,仍在继续振动,因此会有余音。当钢条的振动完全停止时,声音也会随之消失。故说法正确。
21.(2025四上·朝天期末)音乐课上小科弹奏尤克里里,如果发现音高偏低,我们需要将弦调紧一些。(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音高与物体振动快慢相关,振动越快,音高越高。尤克里里的弦调紧后,弦的振动频率会加快,发出的声音音高会升高,因此当音高偏低时,调紧弦可解决问题。
22.(2025四上·朝天期末)小科回到家中,用自己的水杯奏乐,一边慢慢倒水,一边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低。(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当往水杯中慢慢倒水时,杯子里的水逐渐增多,水和杯子组成的整体振动部分的质量变大。在敲击杯壁时,振动会变慢。而音高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低,音高越低,所以杯子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低。
23.(2025四上·朝天期末)小科在米饭上滴加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米饭中富含脂肪。(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淀粉遇碘酒会变蓝色,这是检验淀粉的常用方法。米饭中滴加碘酒后变蓝,说明米饭中富含的是淀粉,而非脂肪。脂肪的检验通常可通过苏丹染液等方法。
24.(2025四上·朝天期末)口腔中舌头的主要功能是搅拌和运送食物。(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舌头的功能不止搅拌和运送食物,还包括感知味道,舌面上的味蕾能辨别酸、甜、苦、咸等味道、辅助发音等。题干说法错误。
25.(2025四上·朝天期末)塑料袋里放人食物加上水,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样可以模拟的器官是小肠。(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塑料袋中放入食物和水后反复揉挤,主要模拟的是胃的功能。胃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蠕动对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就像揉挤袋子一样将食物与消化液混合、研磨。而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同时也有进一步的消化作用,但该操作更接近胃的机械消化过程,并非小肠。
26.(2025四上·朝天期末)在人体的器官中,气体交换的中转站是肺。(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肺泡中的氧气会扩散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扩散进入肺泡,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因此,肺起到了气体交换中转站的作用。
27.(2025四上·朝天期末)晴天的时候,天空中一定有云。(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气象学上晴天指总云量≤3 成也就云覆盖面积不足 30%,可能有少量云,也可能无云。故 说法错误。
28.(2025四上·朝天期末)小车运动得更快后,会引发的变化是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变小。(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小车在接触面粗糙程度、小车对接触面压力不变时,小车运动速度加快,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摩擦力与运动速度无关,故 “小车运动更快后摩擦力变小” 的说法不正确。
29.(2025四上·朝天期末)清清在制作小车过程中,遭遇了好几次的失败,这时他应该加以反思,不断总结经验。(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小车的制作与评估
【解析】【分析】在制作小车等实践过程中,遭遇失败是常见的。通过反思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能够针对性地改进方法、调整设计,从而逐步解决问题、提升制作效果,这是科学且合理的做法,故说法正确。
四、连线题。(共10分)
30.(2025四上·朝天期末)连线
【答案】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摩擦力有弊有利,生活中常按需增减小。增大有利摩擦的有鞋底花纹、防滑链通过增糙表面;矿泉水瓶盖竖纹方便拧动;筷子提米靠挤压增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有磁悬浮列车磁力悬浮减接触;液态镁粉、机油作润滑;旱冰鞋轮子、滑轮、滚珠轴通过滚动或结构设计减摩擦。
五、实验探究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8分,第3小题14分)
(2025四上·朝天期末)同学们用竹管和活塞自制了一个拉笛,如下图,向吹气孔吹气,竹管里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通过活塞的移动可以调试音高。
31.如果要让拉笛发出的声音弱一些,应该( )。
A.用力吹 B.轻轻吹
32.向吹气孔吹气,拉笛发出的声音较低,说明此时竹管里的空气振动速度( )。
A.较快 B.较慢
33.如果想让拉笛发出一个更高的音,应该把活塞( )。
A.往吹气口方向推一点 B.往竹管外拉一点
34.拉笛的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到观众耳朵里的。
A.气流 B.波 C.直线
【答案】31.B
32.B
33.A
34.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轻轻吹,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用力吹,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向吹气孔吹气,拉笛发出的声音较低,说明此时竹管里的空气振动速度较慢;如果想让拉笛发出一个更高的音,应该把活塞往吹气口方向推一点,竹管里的空气振动较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往竹管外拉一点,竹管里的空气振动较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拉笛的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到观众耳朵里的。
31.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在拉笛中,吹气的力度直接影响空气柱的振动幅度。轻轻吹,空气柱振动幅度减小,声音变弱。
32.声音的高低(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而频率与振动速度直接相关,振动速度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速度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题目中拉笛发出的声音较低(音调低),说明此时竹管内空气柱的振动速度较慢。
33.若想让拉笛发出更高的音(音调升高),需缩短空气柱长度。将活塞往吹气口方向推一点,会减少竹管内空气柱的有效长度,从而提高振动频率和音调。
3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且是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的振动传递能量,使耳膜振动从而被人耳感知。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B正确。
(2025四上·朝天期末)幼儿园的小明在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种子在小明的体内经历了一次惊险的旅程。它首先遇到了两排白白的、坚硬的“怪物”,差点儿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咕噜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进入了一个会蠕动的“大口袋”。后来,它又钻进了一条曲曲折折、又长又窄的“迷宫”,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好不容易走出“迷宫”,没想到又被推到了一个更大的弯曲管道,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小明上厕所时这粒种子才和很臭的东西一起离开了小明的身体。
35.这粒种子在小明的( )中遇到了白白的、坚硬的“怪物”。
A.食道 B.胃 C.口腔
36.“万丈深渊”是指消化器官中的( )。
A.胃 B.食道 C.小肠
37.把一个塑料袋装上水,一小块馒头和煮熟的蔬菜,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是模拟( )消化器官。
A.小肠 B.大肠 C.胃
38.一条曲曲折折、又长又窄的“迷宫”是指( )。
A.食道 B.大肠 C.小肠
【答案】35.C
36.B
37.C
38.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消化器官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功能各异。口腔摄入食物,牙齿咀嚼、舌头搅拌,唾液初步消化淀粉;食道通过蠕动推送食物入胃;胃暂存食物并进一步消化;小肠是吸收主要场所,绝大部分营养在此消化吸收;剩余残渣入大肠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
(1) 因为口腔里有牙齿,它们白白的、硬硬的,会对食物进行咀嚼,种子就是在这里遇到了文中说的 “怪物”。
(2) “万丈深渊” 指的是食道,它一头连着口腔,一头通向胃,种子从口腔往下掉,进入的就是这条通道。
(3) 胃的工作方式之一是通过蠕动来搅拌食物,就像揉挤装了水和食物的塑料袋一样,所以这个操作模拟的是胃。
(4) 小肠的特点就是又长又窄、弯弯曲曲,就像 “迷宫” 一样,而且它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地方,和文中描述相符。
35.因为口腔里有牙齿,它们白白的、硬硬的,会对食物进行咀嚼,种子就是在这里遇到了文中说的 “怪物”
36.“万丈深渊” 指的是食道,它一头连着口腔,一头通向胃,种子从口腔往下掉,进入的就是这条通道。
37.胃的工作方式之一是通过蠕动来搅拌食物,就像揉挤装了水和食物的塑料袋一样,所以这个操作模拟的是胃。
38.小肠的特点就是又长又窄、弯弯曲曲,就像 “迷宫” 一样,而且它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地方,和文中描述相符。
39.(2025四上·朝天期末)物体运动研究
同学们做了一组与众不同的小车撞木块实验:在其中一辆小车上加了一个铁块,让它们从相同的坡度和高度自由向下滑行。连续几次实验发现,撞击后木块移动的距离也不一样。下面是他们绘制的示意图:
实验一:如图1
实验二:如图2
撞击实验记录表
实验 木块滑行距离(厘米) 平均距离(厘米)
实验一 第一次 2.5 2.6
第二次 2.6
第三次 2.7
实验二 第一次 5.3 5.3
第二次 5.2
第三次 5.4
(1)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不变的条件是:B、D、E、 (可多选)。A.小车的重量 B.小车的起始位置 C.木块放置位置
D.木块的质量 E.斜坡光滑程度 F.坡道的长度
(2)观察发现,小车越 (选填轻/重),下滑后撞击木块移动距离越 ,所具有的能量也越 。
(3)小车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受到 的作用。(选填重力/摩擦力)
(4)大货车的司机,在某段山路行驶,即将行驶一段比较陡峭下坡路时,司机应该_______。
A.从坡顶向下行驶时就开始轻踩刹车
B.快到坡底时猛踩刹车
C.不踩刹车,省油
D.到达平路才踩刹车
【答案】(1)A;F
(2)重;远;大
(3)摩擦力
(4)A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起始位置、木块放置位置、木块的质量、斜坡光滑程度、坡道的大小。
(2)实验中加铁块的小车(更重)撞击木块后,木块滑行平均距离(5.3 厘米)远大于未加铁块的小车(2.6 厘米)。根据能量转化原理,小车从斜坡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撞击时传递给木块的能量越多,木块移动距离越远,体现了物体质量对动能大小的影响。
(3)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并不直接阻碍水平运动;而摩擦力是小车与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其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当小车撞击木块后继续滑动时,地面和空气对小车的摩擦力不断消耗其动能,直至动能耗尽而停止,体现了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作用。
(4)大货车质量大,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会不断增加,若不提前控制车速,猛踩刹车易因惯性导致刹车过热、车辆失控。从坡顶轻踩刹车可逐步消耗动能,维持可控速度;而 B(快到坡底猛踩刹车)会因高速产生巨大惯性,C(不踩刹车)和 D(到平路才刹车)则会使车速在下坡时持续飙升,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1)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起始位置、木块放置位置、木块的质量、斜坡光滑程度、坡道的大小。
(2)观察发现,小车越重,下滑后撞击木块移动距离越远,所具有的能量也越大,说明物体质量影响它运动产生的能量。
(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小车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4)大货车的司机,在某段山路行驶,即将行驶一段比较陡峭下坡路时,司机应该从坡顶向下行驶时就开始轻踩刹车,防止车速越来越快刹不住车。
1 / 1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5四上·朝天期末)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A.伽利略 B.牛顿 C.爱迪生
2.(2025四上·朝天期末)尺子振动的频率和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 )有关。
A.高度 B.长度 C.刻度
3.(2025四上·朝天期末)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 )从话筒传递到听筒。
A.棉线 B.空气 C.话筒
4.(2025四上·朝天期末)如图,这是一个用相同租细和厚薄的钢片做成的小乐器,分别击打其中的a、b、c三条钢片,发出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__。
A.A B.B C.c
5.(2025四上·朝天期末)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要求,小学四年级女生的肺活量应该在( )毫升之间。
A.1100-200 B.800-1900 C.900-2000
6.(2025四上·朝天期末)在食物中,用量小的食物一般都在“平衡膳食宝塔”的( )部位。
A.塔底 B.塔中 C.塔尖
7.(2025四上·朝天期末)用来撕碎食物的牙齿是( )。
A.门齿 B.犬齿 C.臼齿
8.(2025四上·朝天期末)制作小车时,车子不走直线,可能的原因是( )。
A.车子太重 B.车轮太多 C.车轴没有固定好
9.(2025四上·朝天期末)小明设计了小车不同坡度撞击实验进行研究,如图所示。这个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坡度大小 B.小车释放位置 C.木块大小
10.(2025四上·朝天期末)古人搬运巨石建造雄伟的建筑时,在巨石下垫上滚水,主要是为了( )。
A.搬运方便 B.减小摩擦力 C.增加摩擦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2025四上·朝天期末)我们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是 。
12.(2025四上·朝天期末)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 。
13.(2025四上·朝天期末)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14.(2025四上·朝天期末)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 ,使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
15.(2025四上·朝天期末)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我们应该 、 。
16.(2025四上·朝天期末)力的单位是 ,简称 ,用符号 表示。
17.(2025四上·朝天期末)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是 , , , 。
18.(2025四上·朝天期末)充气多少对小车行驶远近有影响,充气越 ,小车行驶距离越 。
19.(2025四上·朝天期末)在“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中,气球喷气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 。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20.(2025四上·朝天期末)停止对钢条进行弹拨后,钢条仍有余音,这是因为钢条仍在振动。( )
21.(2025四上·朝天期末)音乐课上小科弹奏尤克里里,如果发现音高偏低,我们需要将弦调紧一些。( )
22.(2025四上·朝天期末)小科回到家中,用自己的水杯奏乐,一边慢慢倒水,一边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低。( )
23.(2025四上·朝天期末)小科在米饭上滴加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米饭中富含脂肪。( )
24.(2025四上·朝天期末)口腔中舌头的主要功能是搅拌和运送食物。( )
25.(2025四上·朝天期末)塑料袋里放人食物加上水,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样可以模拟的器官是小肠。( )
26.(2025四上·朝天期末)在人体的器官中,气体交换的中转站是肺。( )
27.(2025四上·朝天期末)晴天的时候,天空中一定有云。( )
28.(2025四上·朝天期末)小车运动得更快后,会引发的变化是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变小。( )
29.(2025四上·朝天期末)清清在制作小车过程中,遭遇了好几次的失败,这时他应该加以反思,不断总结经验。( )
四、连线题。(共10分)
30.(2025四上·朝天期末)连线
五、实验探究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8分,第3小题14分)
(2025四上·朝天期末)同学们用竹管和活塞自制了一个拉笛,如下图,向吹气孔吹气,竹管里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通过活塞的移动可以调试音高。
31.如果要让拉笛发出的声音弱一些,应该( )。
A.用力吹 B.轻轻吹
32.向吹气孔吹气,拉笛发出的声音较低,说明此时竹管里的空气振动速度( )。
A.较快 B.较慢
33.如果想让拉笛发出一个更高的音,应该把活塞( )。
A.往吹气口方向推一点 B.往竹管外拉一点
34.拉笛的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到观众耳朵里的。
A.气流 B.波 C.直线
(2025四上·朝天期末)幼儿园的小明在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种子在小明的体内经历了一次惊险的旅程。它首先遇到了两排白白的、坚硬的“怪物”,差点儿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咕噜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进入了一个会蠕动的“大口袋”。后来,它又钻进了一条曲曲折折、又长又窄的“迷宫”,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好不容易走出“迷宫”,没想到又被推到了一个更大的弯曲管道,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小明上厕所时这粒种子才和很臭的东西一起离开了小明的身体。
35.这粒种子在小明的( )中遇到了白白的、坚硬的“怪物”。
A.食道 B.胃 C.口腔
36.“万丈深渊”是指消化器官中的( )。
A.胃 B.食道 C.小肠
37.把一个塑料袋装上水,一小块馒头和煮熟的蔬菜,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是模拟( )消化器官。
A.小肠 B.大肠 C.胃
38.一条曲曲折折、又长又窄的“迷宫”是指( )。
A.食道 B.大肠 C.小肠
39.(2025四上·朝天期末)物体运动研究
同学们做了一组与众不同的小车撞木块实验:在其中一辆小车上加了一个铁块,让它们从相同的坡度和高度自由向下滑行。连续几次实验发现,撞击后木块移动的距离也不一样。下面是他们绘制的示意图:
实验一:如图1
实验二:如图2
撞击实验记录表
实验 木块滑行距离(厘米) 平均距离(厘米)
实验一 第一次 2.5 2.6
第二次 2.6
第三次 2.7
实验二 第一次 5.3 5.3
第二次 5.2
第三次 5.4
(1)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不变的条件是:B、D、E、 (可多选)。A.小车的重量 B.小车的起始位置 C.木块放置位置
D.木块的质量 E.斜坡光滑程度 F.坡道的长度
(2)观察发现,小车越 (选填轻/重),下滑后撞击木块移动距离越 ,所具有的能量也越 。
(3)小车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受到 的作用。(选填重力/摩擦力)
(4)大货车的司机,在某段山路行驶,即将行驶一段比较陡峭下坡路时,司机应该_______。
A.从坡顶向下行驶时就开始轻踩刹车
B.快到坡底时猛踩刹车
C.不踩刹车,省油
D.到达平路才踩刹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2.【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尺子振动的频率和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有关。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速度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速度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3.【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A:“土电话” 中,声音使话筒振动,振动通过紧绷的棉线传到听筒,棉线是主要传递介质;棉线松弛则无法有效传声,是关键路径。
B:声音虽能通过空气传播,但 “土电话” 靠棉线传声,无需空气为主要路径,且空气传声更微弱模糊,故不是主要途径。
C:话筒仅接收声音并转化为振动,是传递起点,并非传递介质,无法完成传递过程。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描述,音高与物体振动快慢相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在击打 a、b、c 三条钢片时,发出音调最低的是 c 位置。因为钢片越长,振动越慢,音调也就越低。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能反映潜在呼吸功能与健康状况。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为 1100 毫升~2600 毫升,女生为 900 毫升~2000 毫升,因此 C 符合题意。
6.【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由中国营养学会推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便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实行。
7.【答案】B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牙齿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工具,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它们形状不同,功能各异。门齿能切断食物;犬齿形状呈圆锥形、带尖端,可撕碎食物;臼齿形如臼,能磨碎食物。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小车的制作与评估
【解析】【分析】制作小车时,车子不走直线通常与受力平衡或车轮、车轴的安装状态相关。A :“车子太重” 主要影响小车的行驶阻力和载重能力,与行驶方向是否直线无关。
B :“车轮太多” 并非导致不走直线的原因,多车轮设计合理时仍可直线行驶。
C : “车轴没有固定好” 会使车轮受力不均,或两侧车轮不在同一直线方向,进而导致小车行驶时偏离直线,这是常见原因。
9.【答案】A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解析】【分析】要使静止物体运动、让运动物体提速,都需对物体用力,且拉力越大,静止小车运动越快。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对比实验,需改变的条件是斜面坡度大小,其他条件,如小车质量、斜面光滑度等保持一致,通过木块被撞距离探究坡度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
10.【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发生相对运动时,存在滑动和滚动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其中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要大于滚动时的摩擦力。在古代,人们搬运沉重的巨石来建造宏伟的建筑时,会在巨石下方垫上滚木,这样就把原本巨石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了滚木的滚动摩擦,通过这种方式能显著减小摩擦力,让搬运过程更加省力。这一做法的原理在于滚动摩擦的特性:滚动时,物体与接触面的接触点不断变化,接触面积相对较小,且接触面之间的摩擦主要是滚动体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阻力远小于滑动时物体表面直接摩擦产生的阻力。类似的应用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行李箱底部安装轮子,就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方便人们拖动。
11.【答案】声带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我们喉咙里能发出声音且控制声音的器官是声带。声带位于喉部,当气流从肺部呼出,振动声带时,就会产生声音。同时,通过调节声带的松紧程度等,还能控制声音的高低、强弱等。
12.【答案】鼓膜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听觉神经和耳蜗,耳郭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外耳道把声音传入中耳;鼓膜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听小骨把声音传入内耳。人的外耳道就你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3.【答案】固体;液体;气体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14.【答案】气体交换;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的呼吸本质上是气体的交换,我们吸进去氧气,排出来二氧化碳。
15.【答案】不挑食;不偏食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要让身体长期保持营养均衡,我们应做到不挑食和不偏食。
不挑食:不因为个人喜好而拒绝食用某些食物,避免因单一饮食导致特定营养素摄入不足。不偏食:保证饮食种类丰富,涵盖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等多种食物,从而全面获取各类必需营养。
16.【答案】牛顿;牛;N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力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形变的根本原因。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N)。
17.【答案】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并改进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可为:明确问题:确定要制作的动力小车类型,明确核心目标与需求。
制订方案:围绕目标设计小车结构,并规划所需材料。
实施方案:按设计寻找材料,动手制作出小车实体。
评估与改进:通过实验观察小车运动状态,找出存在的问题后,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制作。
18.【答案】多;远
【知识点】喷气小车
【解析】【分析】气球内气体喷出时产生的反向推力叫反冲力,气球小车靠反冲力运动。气球吹得越大,反冲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行驶越远;吹得越小,反冲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行驶越近。
19.【答案】相反
【知识点】喷气小车
【解析】【分析】气球内气体喷出时产生的反向推力叫反冲力。气球驱动小车运动利用了反冲原理,此时气球喷气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相反。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停止对钢条弹拨后,钢条的振动并未立即停止,仍在继续振动,因此会有余音。当钢条的振动完全停止时,声音也会随之消失。故说法正确。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音高与物体振动快慢相关,振动越快,音高越高。尤克里里的弦调紧后,弦的振动频率会加快,发出的声音音高会升高,因此当音高偏低时,调紧弦可解决问题。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当往水杯中慢慢倒水时,杯子里的水逐渐增多,水和杯子组成的整体振动部分的质量变大。在敲击杯壁时,振动会变慢。而音高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低,音高越低,所以杯子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低。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淀粉遇碘酒会变蓝色,这是检验淀粉的常用方法。米饭中滴加碘酒后变蓝,说明米饭中富含的是淀粉,而非脂肪。脂肪的检验通常可通过苏丹染液等方法。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舌头的功能不止搅拌和运送食物,还包括感知味道,舌面上的味蕾能辨别酸、甜、苦、咸等味道、辅助发音等。题干说法错误。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塑料袋中放入食物和水后反复揉挤,主要模拟的是胃的功能。胃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蠕动对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就像揉挤袋子一样将食物与消化液混合、研磨。而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同时也有进一步的消化作用,但该操作更接近胃的机械消化过程,并非小肠。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肺泡中的氧气会扩散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扩散进入肺泡,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因此,肺起到了气体交换中转站的作用。
27.【答案】错误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气象学上晴天指总云量≤3 成也就云覆盖面积不足 30%,可能有少量云,也可能无云。故 说法错误。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小车在接触面粗糙程度、小车对接触面压力不变时,小车运动速度加快,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摩擦力与运动速度无关,故 “小车运动更快后摩擦力变小” 的说法不正确。
29.【答案】正确
【知识点】小车的制作与评估
【解析】【分析】在制作小车等实践过程中,遭遇失败是常见的。通过反思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能够针对性地改进方法、调整设计,从而逐步解决问题、提升制作效果,这是科学且合理的做法,故说法正确。
30.【答案】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摩擦力有弊有利,生活中常按需增减小。增大有利摩擦的有鞋底花纹、防滑链通过增糙表面;矿泉水瓶盖竖纹方便拧动;筷子提米靠挤压增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有磁悬浮列车磁力悬浮减接触;液态镁粉、机油作润滑;旱冰鞋轮子、滑轮、滚珠轴通过滚动或结构设计减摩擦。
【答案】31.B
32.B
33.A
34.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轻轻吹,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用力吹,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向吹气孔吹气,拉笛发出的声音较低,说明此时竹管里的空气振动速度较慢;如果想让拉笛发出一个更高的音,应该把活塞往吹气口方向推一点,竹管里的空气振动较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往竹管外拉一点,竹管里的空气振动较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拉笛的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到观众耳朵里的。
31.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在拉笛中,吹气的力度直接影响空气柱的振动幅度。轻轻吹,空气柱振动幅度减小,声音变弱。
32.声音的高低(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而频率与振动速度直接相关,振动速度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速度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题目中拉笛发出的声音较低(音调低),说明此时竹管内空气柱的振动速度较慢。
33.若想让拉笛发出更高的音(音调升高),需缩短空气柱长度。将活塞往吹气口方向推一点,会减少竹管内空气柱的有效长度,从而提高振动频率和音调。
3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且是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的振动传递能量,使耳膜振动从而被人耳感知。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B正确。
【答案】35.C
36.B
37.C
38.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消化器官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功能各异。口腔摄入食物,牙齿咀嚼、舌头搅拌,唾液初步消化淀粉;食道通过蠕动推送食物入胃;胃暂存食物并进一步消化;小肠是吸收主要场所,绝大部分营养在此消化吸收;剩余残渣入大肠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
(1) 因为口腔里有牙齿,它们白白的、硬硬的,会对食物进行咀嚼,种子就是在这里遇到了文中说的 “怪物”。
(2) “万丈深渊” 指的是食道,它一头连着口腔,一头通向胃,种子从口腔往下掉,进入的就是这条通道。
(3) 胃的工作方式之一是通过蠕动来搅拌食物,就像揉挤装了水和食物的塑料袋一样,所以这个操作模拟的是胃。
(4) 小肠的特点就是又长又窄、弯弯曲曲,就像 “迷宫” 一样,而且它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地方,和文中描述相符。
35.因为口腔里有牙齿,它们白白的、硬硬的,会对食物进行咀嚼,种子就是在这里遇到了文中说的 “怪物”
36.“万丈深渊” 指的是食道,它一头连着口腔,一头通向胃,种子从口腔往下掉,进入的就是这条通道。
37.胃的工作方式之一是通过蠕动来搅拌食物,就像揉挤装了水和食物的塑料袋一样,所以这个操作模拟的是胃。
38.小肠的特点就是又长又窄、弯弯曲曲,就像 “迷宫” 一样,而且它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地方,和文中描述相符。
39.【答案】(1)A;F
(2)重;远;大
(3)摩擦力
(4)A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起始位置、木块放置位置、木块的质量、斜坡光滑程度、坡道的大小。
(2)实验中加铁块的小车(更重)撞击木块后,木块滑行平均距离(5.3 厘米)远大于未加铁块的小车(2.6 厘米)。根据能量转化原理,小车从斜坡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撞击时传递给木块的能量越多,木块移动距离越远,体现了物体质量对动能大小的影响。
(3)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并不直接阻碍水平运动;而摩擦力是小车与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其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当小车撞击木块后继续滑动时,地面和空气对小车的摩擦力不断消耗其动能,直至动能耗尽而停止,体现了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作用。
(4)大货车质量大,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会不断增加,若不提前控制车速,猛踩刹车易因惯性导致刹车过热、车辆失控。从坡顶轻踩刹车可逐步消耗动能,维持可控速度;而 B(快到坡底猛踩刹车)会因高速产生巨大惯性,C(不踩刹车)和 D(到平路才刹车)则会使车速在下坡时持续飙升,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1)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起始位置、木块放置位置、木块的质量、斜坡光滑程度、坡道的大小。
(2)观察发现,小车越重,下滑后撞击木块移动距离越远,所具有的能量也越大,说明物体质量影响它运动产生的能量。
(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小车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4)大货车的司机,在某段山路行驶,即将行驶一段比较陡峭下坡路时,司机应该从坡顶向下行驶时就开始轻踩刹车,防止车速越来越快刹不住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