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3.3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第1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
情 境 导 入
通过前面学习,我们认识了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我们研究三角形,除了线段,还有角!你知道关于三角形的角的那些知识?
A
B
C
新 课 探 究
问题1 在小学我们已经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
和等于180°,你还记得是怎么发现这个结论的吗?
请大家利用手中的三角形纸片进行探究.
方法:度量、剪拼图、折叠
B
B
C
C
A
A
A
B
B
C
A
B
B
C
C
A
B
C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将它的内角剪下拼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 平角.从这个操作过程中,你能发现证明的思路吗?
探究
问题2 在下图中,∠B 和∠C 分别拼在∠A 的左右,三个角合起来形成一个平角,出现了一条过点A 的直线l,直线l 与边BC 有什么位置关系?
直线l 与边BC 平行.
B
B
C
C
A
l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B
B
C
C
A
l
问题3 在操作过程中, 我们发现了与边BC 平行的直线l,由此,你又能受到什么启发?你能发现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思路吗?
通过添加与边BC
平行的辅助线l,利用
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角
的定义即可证明结论.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问题4 结合下图,你能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吗?
已知:△ABC . 求证:∠A+∠B+∠C=180°.
A
B
C
2
4
1
5
3
l
证明: 如图, 过点A作直线l,使l //BC. ∵ l//BC,
∴ ∠2= ∠4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理 ∠3= ∠5.
∵ ∠1 ,∠4, ∠ 5组成平角,
∴ ∠1 + ∠4+ ∠5=180° (平角定义).
∴ ∠1 + ∠2+ ∠3=180° (等量代换).
以上我们就证明了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得到如下定理: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归纳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在这里,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在平面几何里,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2.思路总结
为了证明三个角的和为180°,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等,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
1.做辅助线
总结归纳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例1 如图,在△ABC中, ∠BAC=40 °, ∠B=75 °,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A
B
C
D
解:由∠BAC=40 °, AD是△ABC的角平分线,得
∠BAD= ∠BAC=20 °.
在△ABD中,
∠ADB=180°-∠B-∠BAD
=180°-75°-20°
=85°.
典例精析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例2 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 °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 °方向.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多少度?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典例精析
解: ∠CAB= ∠BAD- ∠CAD=80 °-50°=30°.
由AD//BE,得∠BAD+ ∠ABE=180 °.
所以∠ABE=180 °- ∠BAD=180°-80°=100°,
∠ABC= ∠ABE- ∠EBC=100°-40°=60°.
在△ABC中,∠ACB=180 °- ∠ABC- ∠ CAB=180°-60°-30° =90°.
答: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60 °,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90°.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求出下列各图中的x值.
x=70
x=60
x=30
x=50
练习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如图,一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对称的四边形ABCD,其中∠A = 150°,∠B= ∠D=40°.求∠C的度数.
解:∠C=180°×2-(40°+40°+150°)=130°.
2.在△ABC中,∠B=40°,∠C=80°,则∠A的度数为( )
A.30° B.40° C.50° D.60°
D
3.在△ABC中,已知∠B是∠A的2倍,∠C比∠A大20°,则∠A等于( )
A.40° B.60° C.80° D.90°
A
练习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5.如图,在△ABC中,∠B=42°,∠C=78°,AD平分∠BAC.求∠ADC的度数.
解:∵∠B=42°,∠C=78°,
∴∠BAC=180°-∠B-∠C=60°.
∵AD平分∠BAC,
∴∠CAD= ∠BAC=30°.
∴∠ADC=180°-∠C-∠CAD=72°.
练习
课 堂 小 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2.你学会了哪些解题方法?
3.你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
4.你总结了哪些学习经验?
5.还有什么感悟和思考?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新课探究
三角形的内角和
定理
证明
应用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做平行线为辅助线
利用转化思想
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
求角的大小
1.如图,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55°和75°,则它的第三个内角的度数是( )
A.70° B.60°
C.50° D.40°
C
课后练习
2.(人教8上P16、北师7下P84改编)如图,该图形中的x的值为( )
A.60 B.65
C.70 D.75
3.(2024遂宁)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直角
A
4.(人教8上P12、北师8上P179)如图,在△ABC中,∠BAC=40°,∠B=75°,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DB的度数为 .
85°
5.(跨学科融合)如图,甲船在A处测得灯塔B的方向是北偏东54°,再沿正东方向行驶到C处,在C处测得灯塔B的方向是北偏东18°,则∠B的度数是 .
36°
6.(北师8上P179改编)如图,在△ABC中,∠B=55°,∠C=63°,DE∥AB,则∠DEC等于( )
A.63° B.113°
C.55° D.62°
小结: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将三个角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D
7.(2024徐州)如图,在△ABC中,若DE∥BC,FG∥AC,∠BDE=120°,∠DFG=115°,则∠C= °.
55
8.(2024东莞期末)在△ABC中,∠A∶∠B∶∠C=2∶3∶4,则∠A的度数为( )
A.35° B.40°
C.70° D.110°
B
9.如图,在△ABC中,AD,BE分别是∠BAC,∠ABC的平分线.
(1)若∠C=70°,∠BAC=60°,则∠BED的度数是 ;
55°
(2)探究∠BED与∠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2)结论:∠BED=90°-∠C,证明如下:
∵AD,BE分别是∠BAC,∠ABC的平分线,
∴∠ABE=∠ABC,∠BAE=∠BAC,
∴∠BEA=180°-(∠ABE+∠BAE)=180°-(∠ABC+∠BAC)=180°-(180°-∠C)=90°+∠C,
∴∠BED=180°-∠BEA=180°-=90°-∠C.
★10. (人教8上P17、北师8上P187)(1)如图1,BD平分∠ABC,CD平分∠ACB.
①当∠A=60°时,∠D的度数是 ;
②猜想∠A与∠D有什么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2,BD平分∠CBP,CD平分∠BCQ,(1)中②的猜想还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你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不用写出证明过程).
120°
0.50
解:(1)②∠D=90°+∠A,
证明如下:
∵∠DBC=∠ABC,∠DCB=∠ACB,
∴∠DBC+∠DCB=(∠ABC+∠ACB)=(180°-∠A)=90°-∠A,∴∠D=180°-=90°+∠A.
(2)不正确.结论:∠D=90°-∠A.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