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教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教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08:35:5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4.1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教案
一、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
1.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重安全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学习兴趣的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情感价值观的体悟、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
2.理清历史发展的大致线索,掌握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原则。
3
.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学生已学习过较多相关知识,而且,孙中山的事迹大多耳熟能详,具备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条件。
4.注重体悟的方式。让学生置身历史场景,真情体验、感悟。
历史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能力,我
认为最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的是要让学生穿越历史的时空,置身历史场景去真情体验历史的演进。这样,学生才会有更真切的感受,才会产生盎然兴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亚洲觉醒”的时代背景,理解“亚洲觉醒”时期的革命性质及其必然性。
(2)理清孙中山先生革命斗争的几个重要阶段的主要史实及其特点,从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的大背景中感知这场革命斗争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小组学习的基本运作方式,提高分工、合作、协调的能力。
(2)掌握“宏观把握”(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
http:
/
/
www.21cnjy.com
)——“微观突破”(难点剖析、观点论证)——“意义建构”(思维习惯、公民意识、道德意识等的养成)的历史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教师的角色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虚心的探究者、有效的协调者、热情的帮助者,以身示范,感染学生。
(2)站在历史的角度,体会历史人物的坎坷悲歌和心路历程;站在今天的视角,辩证地审视历史人物的功过。
(3)以史为鉴,提升历史素养,继承革命先辈锲而不舍、与时俱进的斗争精神,树立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孙中山革命斗争大事年表;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中华民国的建立。
2.难点:辛亥革命的性质与必然性、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
四、教学评价
1.过程性。应更多地关注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合作、探究的过程,相对淡化研究的结果。因为结果并不一定是唯一的,也不一定是永恒的,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研究精神。
2.及时性。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予以反馈、协调,以适时地指导学生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
3.肯定性。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以更多的评价尺度,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激励学生的研究热情。
五、教学过程
1.确定研究小组。根据本节内容,初步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为“背景组”、“孙中山成长组”、“早期斗争组(1894—1911)”、“中华民国组”、“革命余波组”、“新三民主义组”、“大事年表组”等。要求每一个研究小组进一步分工,推举组长,明确每一个成员的主要任务(查阅资料、分析论证、总结陈词等)。
2.确定每一个研究小组的主要课题。
(1)“背景组”:“觉醒”的含义是什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亚洲觉醒”有何必然性?
“觉醒”:不再是本能的反抗(民族独立),而是有着鲜明的时代方向——发展资本主义!
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必然性: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孙中山成长组”:孙中山的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思想为何会超越同时代的很多仁人志士?孙中山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你能说出一两个与孙中山有同样心路历程的人吗?为何会有这种种相似经历?
超越:与其成长环境有关。接受传统教育少,西方思想影响深厚。
历程:接受西方教育——学医——从医——弃医从政——改良——革命。
“同志者”:鲁迅等。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大背景。
(3)“早期斗争组”:为什么说兴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的成立是孙中山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标志?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查一查武昌起义前,孙中山直接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你有何感想?
民主革命:武装斗争而非改良;斗争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原因:斗争由各地团体各自为政走向统一领导,统一纲领,统一旗帜。
起义: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等10次,均失败。
感想:冒着生命危险,屡败屡战,百折不挠,令人钦佩!
(4)“中华民国组”:孙中山并未领导武昌起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何却能当选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是“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匆匆过客”吗?
原因:武昌起义的成功是以孙为首的革命派长期抛头颅、洒热血斗争的大势所趋;孙的顽强斗志令人折服。
意义归纳:政: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思: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经: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5)“革命余波组”:“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于袁”、“倾心实业”能说明孙中山是“不谙中国国情”的“老玩童”吗?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又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些斗争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孙中山该何去何从?
“幼稚性”:企图争取帝国主义支持;对军阀本质认识不清。
革命余波: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和第二次护法运动。(讨逆运动)
结果及方向:屡败屡战,屡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屡败。说明孙的斗争已“山穷水尽疑无路”。只有改弦易辙(斗争纲领、斗争方式、力量依靠等),才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6)“国共合作组”:从祈求列强援助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坚决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孙中山为何能老而弥坚、“牛气冲天”,走向其人生的辉煌顶点?与以前的斗争相比,孙中山这一时期的斗争又何特点?
原因
:孙中山坚持真理、坚持斗争的精神;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伟大力量的突显;中共的帮助;共产国际的促成。
特点:纲领:新三民主义(由软弱妥协到彻底反帝反封建);力量:依靠军阀到“三大政策”;方式:创办军校,创建军队。
(7)“大事年表组”:制作孙中山先生的大事年表。纵览孙中山一生的奋斗历程,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归纳“孙中山精神”)
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③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④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3.成果展示。每个研究小组向全班交流本组的研究成果。
4.评价与讨论。学生对本组及他组的成果进行互动评价,教师适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5.总结升华。学习了这一节后,你认为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党和国家将孙中山列为“中国20世纪三大伟人中的第一位”?孙中山先生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光大?
名人眼中的孙中山
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
——列宁
他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鲁迅
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向全人类指明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条自由之路,我们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们的国父圣雄·甘地一般。
——贾卡尔(印度国大党领袖)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胡锦涛
六、拓展延伸
孙中山与祖国统一
1922年8月,孙中山在《统一宣言》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地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它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孙中山曾先后3次抵达尚在日本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下的台湾活动。1912年5月,他对赴台湾组织光复起义的同盟会员罗福星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要决心收复”;1925年2月11日,他在重病中仍惦记着台湾,要求“日本须放弃……与中国所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将台湾归还中国。
相关资料
李敖.孙中山研究[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2006
(美)韦慕廷
著,杨慎之

.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M].新星出版社,
2006
李菁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M].华文出版社,2006
孙中山:六集电视文献纪录片(2DVD),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罗炳良
.孙中山:建国方略[M].华夏出版社,2002
陈锡祺
.孙中山年谱长编[M].中华书局,1991
茅家琦
.孙中山评传
[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孙中山纪念馆
http:///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http://www.sunyat-sen.org/
教学组织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真正成为一个好的导演。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的核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全面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厌恶学习、拒绝学习,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参与、探究、合作;哪怕有最高明的教师,也无济于事。所以,新课改的最佳契入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一种探索某种事物的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持有的愿意接近、乐于探索或实践的情感状态。它能形成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激发人的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不断追求未知的世界,不断获取新的成功。所以,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
3.一定的提前量。根据“教学指导意见”,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为两课时。但是,学生确立研究小组,查找资料、分析概括、总结展示等学习过程所需的时间是两个课时无法完成的。实际上,占用学生太多的课外时间,也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这就需要有一个提前量。在正式授课之前,应先组建学习小组,并明确各组的研究主题,便于学生安排适当时间去查找资料。
4.精选学生研究小组组长。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人选的选择,是能否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新课程注重的是学生全员参与,人人动手。组长的组织、协调不力,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最终是虚与敷衍,草草收兵,不能达成新课改所预期的效果。二是大量的工作落在某个别同学身上,其他人则乐得逍遥,极少甚至不参与,做一个纯粹的听众。
5.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创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全的、合作的课堂氛围。教育教学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人际关系上,以真诚、平等、民主的态度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让学生在一个安全的、舒适的、被无条件接纳的环境中建立学习信任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是新课改背景下每个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主动监控与调节自身的态度,放下“师道尊严”,要有包容的雅量,坦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或不懂的问题,虚心接受学生的“否定”,
履行公平与积极的课堂行为,尊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对学生不正确的行为及时做出反应,提供各种积极强化手段鼓励学生,安排学生同伴共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彼此熟悉及其互相认同,帮助学生运用自身的努力与优势,建立与交流课堂常规与程序,引入“脚手架”,制止在课堂上恶意取笑、攻击他人的行为。
6.要有强烈的档案意识,注重成果资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累。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包括资料、讨论稿、发言稿等必须很好保管、积累,放入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下学生成长的每一个坚实的脚印。
7.教师要有宽容的雅量。教师的备课一定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苦功夫,广泛寻找材料,做好细致周密的准备。然而,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有超出教师预料的见解,甚至与教师发生观点上的冲突。虽然有的并不一定十分合理,甚至是不成立的,但教师还是要肯定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否则将抹杀学生的积极性。
8.主题(问题)的设计要相对科学、合理。问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巧妙,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梯度合理,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思考的余地,有话可说,让他们能充分体验成功的情绪,爱学乐学;适时深入,将学生的思维从现象引向探究事物的本质。
9.概括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本册为历史人物专题,情趣并茂,学生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喜爱。我认为,其核心任务是要让学生学会理性地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理解“时势造英雄”的必然性,又不能落入“英雄主义”、“个人主义”的窠臼。对于孙中山先生,既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到其百折不挠、与时俱进的一面,又能发现其局限性,但同时又不能以今人的视野来苛求“古人”。
10.“热闹”与深度的关系
对于新课程,一直有这么一种看法:学生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热闹闹地去“探究”,关注学习过程即可,至于掌握了多少知识,可以相对淡化。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面对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史籍与信息,必须要有鉴别与概括提炼的能力,能高屋建瓴地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否则,将湮没其中,迷失方向。历史往往有惊人相似之处,甄别真伪,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而历史意识、公民意识的养成,更需含英咀华、如琢如磨、反复锤炼。所以,历史新课程仅有“热闹”是不够的,还要进行“精加工”、“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