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09:10: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教案
课程目标: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孙中山探索革命真理、创建中国同盟会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史实,体会孙中山追寻救国之路的艰辛历程及其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了解孙中山在缔造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过程中的历史功绩,探讨孙中山在推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了解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斗争及领导护法运动的历程;探讨孙中山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的历史过程及其重要历史意义,对孙中山的先驱作用做出客观独立的历史评价。
2、过程与方法
在了解孙中山前期革命经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代发展和人物心路历程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建构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再造共和、组织护法运动、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的历史轮廓的同时,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革命的活动与革命理论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孙中山组建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举行广州起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活动,展示了一个革命先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通过学习,应积极继承和弘扬这种民族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为民族的复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孙中山先生革命斗争的大事记
难点:感受孙中山先生的精神、评价孙中山先生
教学过程
名人眼中的孙中山:
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
——列宁
他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鲁迅
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向全人类指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条自由之路,我们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们的国父圣雄·甘地一般。
——贾卡尔(印度国大党领袖)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胡锦涛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上的讲话
一、弃医从政图谋救国
1.出身:
孙中山名文,字逸仙,1
( http: / / www.21cnjy.com )866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他后来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名孙中山。
孙中山使用过不少名字,多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
( http: / / www.21cnjy.com )脱通缉而取的,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期望。孙中山还用过陈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达生、吴仲等化名,以及杞忧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学生、南洋一学生等笔名。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
不再面临满清的追捕,其本人之所有公私档案均以本名“孙文”署名。 
此外,孙中山曾自称为洪秀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并认为洪氏为“反清英雄第一人”。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认为这是由于孙接受西式教育,不受传统忠君观念束缚,才敢如此自称。
至于“孙大炮”这个当时政治对手揶揄孙文的外号,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文言辞夸大不实。
清政府官方文件中,皆在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字“文”上作文章,加上三点水部首,贬称其为孙汶。“汶汶”一词,出自《史记·屈原列传》:“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注解此文的人,或说“汶汶,犹昏暗不明也”,或说“蒙垢尘也”,或说“玷污也”。
2.求学
(1)早年人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先后在檀香山、香港和广州等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眼界大开。
(2)2l岁时进入香港两医书院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博览群书,手不释卷,五年后以全校最优的成绩毕业。
3.从政:在澳门和广州等地行医期间,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开始从事政治活动。
4.革命: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孙中山上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清政府要员李鸿章,提出自己富强中国、发展生产的系统主张。但是,他既没有得到答复,也没能见到李鸿章。孙中山意识到,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的政治是行不通的。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学思之窗】:你怎样看待孙中山对职业选择的认识?
答案提示:孙中山弃医从政,充分体现了个人职业选择以国家前途、民族未来为重。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个人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
二、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兴中会
(1)背景:上书受挫使孙中山抛弃改良幻想,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2)成立: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3)宗旨:“振兴中华”。
(4)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5)评价: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团体,其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兴中会的建立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2.中国同盟会
(1)背景: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
(2)成立:1905年8月,孙中山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部分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3)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纲领:翠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后来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5)评价
积极性:三民主义比兴中会纲领有了进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发展,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局限性:同盟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都存在缺陷。
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领导辛亥革命
(1)准备:同保皇派论战;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中国同盟会建立以后,一方面,在思想上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展开针锋相对的论战;另一方面,策划、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武装起义。这些起义因为缺乏群众基础和条件不成熟而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为辛亥革命的到来作了重要准备。
(2)革命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清王朝土崩瓦解。
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正在美国的孙中山听到消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取道欧洲于年底回到国内。经宣布独立的17省代表投票选举,孙中山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他在南京宣誓就职,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宣告诞生。
(2)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皇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2)内容: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同。
(3)意义:它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君权,赋予国民自由权利,这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4.辞职: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仅仅三个月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在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于1912年4月1日宣布辞职,将临时大总统职务让给旧势力的代表人物袁世凯。从此,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5.辛亥革命的意义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这是一个伟大创举,也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四、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
1.致力于民生主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就可以一心一意地致力于民生主义了。而实现民生主义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孙中山对此满怀信心。他把实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他还亲自担任全国铁路督办,到处发表演讲,表示自己计划在十年之内,修建二十万里铁路,使中国早日富强。
实现了“民族主义”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辛亥革命仅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
实现了“民权主义”
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通过了宪法,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有名无实。
2.二次革命
(1)背景:袁世凯在接替孙中山担任临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总统之前,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要忠于共和。但是在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后,很快便撕下了民主共和的伪装,向革命党人举起屠刀。1913年3月,袁世凯在上海制造血案,派人刺杀了主张议会政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宋教仁。随后,又与西方财团签订了2
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合同,用来购买军械,扩大军队,准备镇压革命力量。
(2)概况:残酷的事实使孙中山等革命派从陶醉中清醒过来,再次举起斗争旗帜。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但很快失败。
3.护国运动
(1)背景: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2)概况: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发了全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孙中山等革命派积极参加了这场运动。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并在人民的唾骂声中,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4.第一次护法运动
(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
( http: / / www.21cnjy.com )、奉三大派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把持中央政权,不仅出卖国家主权,还拒绝恢复象征民主共和制度的《临时约法》和国会。
(2)概况:为反对段祺瑞的卖国独裁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维护《临时约法》,孙中山于1917年发起了第一次护法运动,并在广州召集非常国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他担任大元帅。由于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护法运动很快失败。
5.第二次护法运动
(1)概况:孙中山没有气馁,继续探索中国的出路。1920年底,他返回广州,重新组织军政府,发动了第二次护法运动。
(2)结果:两年后,由于陈炯明发动叛乱而失败。
五、促成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
(1)条件:孙中山的伟大转变。
①孙中山因捍卫共和斗争屡败而困惑。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孙中山受到很大的鼓舞和启发。
③中共的真诚帮助使孙中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是革命的坚定力量。
④孙中山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扰,适时作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政策转变。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
( http: / / www.21cnjy.com )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孙中山
(2)标志:国民党一大。
①召开: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
②内容:孙中山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为什么说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
(2)中共在现阶段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基本内涵是“三大政策”,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建的基本主张相一致。
2.北上宣言
(1)原因
①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②为谋求国家的和平统一,孙中山抱病北上。
(2)内容:宣传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
3.逝世: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
1925年3月,59岁的孙中山因为肝癌晚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在北京去世。临终前,孙中山留下了人所共知的《总理遗嘱》,第一段是这样说的:“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救中国“和平,奋斗,救中国”。也正由于此,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移葬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各国使节、各界群众前往送殡,队伍长达3公里。59岁本应是一个政治人物的黄金年代,但天不假年。尽管孙氏已死,但他的精神永存人间,这就是“浩气长存”。他最终留给人们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名言。
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于北京中央公园社稷坛举行公祭时,豫军总司令樊钟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横额(阔丈余,高四、五尺),当中大书“国父”二字,他的唁电挽幛,均称“国父”,这是孙中山在公开场合被尊称为“国父”之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孙中山的伟大历史功绩与斗争精神
1.历史功绩: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伟大先行者,是中国民主革命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地提出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爵了统治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2
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两次护法运动等。
(3)顺应历史潮流,实现了伟大转变,改组国民党,制定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
2.斗争精神
(1)为了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而不断进取的民主革命的精神。
(2)一生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3)“振兴中华”,为民族、为革命贡献毕生精力的爱国精神。
孙中山一生经历哪几次转变?
①从“医人”到“医国”;
②从“改良”到“革命”;
③从“旧民主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④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
⑤从“依靠军阀打军阀”到“建立革命武装”;
⑥从“以美为师”到学习俄国。
本课测评
1.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的先行者,为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精力,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引发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对中国和世界革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是亚洲觉醒的先驱。
学习延绅
1.探究活动
提示:可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辛亥革命的具体特征分析历史影响。
2.阅读与思考
材料(1)认为中国之大患是军阀混战,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2)认为中国之大患是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奴役。进步:由最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要使中国独立富强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奴役与统治。
附:孙中山先生(1894——1925年)大事年表
1、1866年,出生。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贫苦农民家庭;
2、1876——1892年,求学。接受各种思想的洗礼;
3、1892,从医。是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试成绩为“最优异”,是年秋,到澳门镜湖医院当西医师,并开设中西药局,“声名鹊起……户限为穿”。
4、1894年,革命。建立兴中会;
5、1895年准备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开始长期的海外流亡生活;
6、1905年成立同盟会;阐述三民主义;传播民主革命思想,与保皇派论战;筹划、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
7、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制定一系列法令措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1912年辞去临时大总统,致力于实业救国;
9、1913年发动和领导了二次革命,武力讨袁;
10、1915年,积极参加反袁护国运动;
11、1917年,第一次护法运动;
12、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13、1924年初,孙中山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发展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4、为争取国内和平统一,孙中山于1924年北上,倡导国民会议运动;
15、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经典语录
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2、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3、讲到国家的政治,根本上要人民有权。
4、政治良否,视人与法。
5、顺天意,应潮流,合人情。
6、民生是社会进化的重心。
7、感化人最要紧的就是诚。
8、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当有能力为千万人服务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要为千万人服务,当有能力为千百人服务时,就为千百人服务,只有能力为一二人服务,就尽力为一二人服务。
9、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10、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
11、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
12、不断地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13、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
14、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15、努力向学,尉为国用。
16、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
17、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
18、所谓人能尽其才者,在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有道,致励有方,任使得法也。夫人不能生而知之,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为学,必持教而后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之也。
19、我的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20、惟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盖学生之学识,恒视教师以为进退,故教师之责任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