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 (2)(3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 (2)(3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08:29:4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7张PPT。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程标准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内容解读
1.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主要史实。
2.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一、弃医从政 图谋救国
1.他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开始从事 活动。
2. 前夕,上书李鸿章,提出富强中国、发展生产的系统主张,结果失败。政治中日甲午战争二、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兴中会
(1)时间与地点: 年成立于檀香山。
(2)纲领: ,恢复中华,创立 。
(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894驱逐鞑虏合众政府2.中国同盟会
(1)时间与地点: 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2)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 ,平均 。不久,孙中山把它归结为 、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3)评价: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同盟会都存在缺陷,但它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1905民国地权民族三民主义名师点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并试图以革命手段解决这些矛盾。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2.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成立,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同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性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 性质的成文法。
(2)基本精神:按照西方资产阶级“ ”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 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3)意义:体现了中国 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资产阶级宪法4.结果和影响:1912年4月1日, 窃取革命果实, 名存实亡。
(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 。
(3)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这是一个伟大创举,也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名师点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袁世凯共和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四、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
1.致力于民生主义:发展实业,重点放在 上。
2.二次革命
(1)背景: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刺杀了主张议会政治的宋教仁,随后对外“善后大借款”,准备武力镇压革命力量。
(2)概况: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讨袁的“二次革命”,但很快失败。
3.护国运动: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并同日本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反袁护国运动,孙中山等革命派积极参加了这场运动。最后,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交通运输业4.第一次护法运动:为反对段祺瑞卖国独裁统治,维护《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在 年发起第一次护法运动,但很快失败。
5.第二次护法运动: 年底,孙中山重返广州发动了第二次护法运动,但由于陈炯明发动叛乱,也很快失败。
名师点拨:这一阶段斗争的实质是维护共和与反对共和的斗争。19171920五、促成国共合作
1.条件
(1)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给孙中山带来极大困惑。
(2)俄国 的成功, 的爆发,使孙中山受到鼓舞和启发。
(3) 给予孙中山真诚帮助。
(4)孙中山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扰,作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政策转变。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与地点:1924年1月,广州。
(2)内容: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北京政变: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 趁机发动北京政变,并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共商国是。
4.孙中山北上
(1)目的:为了谋求国家的和平统一。
(2)主张:宣传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 的政治主张。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冯玉祥不平等条约5.孙中山逝世: 年3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名师点拨:发展后的新三民主义包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指导思想。1925拓展1
1889年,孙中山写了《致郑藻如书》,提出了改造乡村的三点意见:一是鼓励农民,发展农桑;二是立会设局,劝戒吸食鸦片;三是办学校、兴教育。试图通过在家乡试行乡村改革,进而推向全国,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1894年,他又写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一整套经济改革的方案。
(1)孙中山上述努力的结果怎样?
(2)对他有什么触动?
答案 (1)上书毫无结果。
(2)认识到改良道路行不通,走上武装反清的革命道路。拓展2
下图为反映辛亥革命的一幅漫画。“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下图中却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1)这副漫画表达的思想观念是什么?
(2)请解释该思想观念形成的社会原因。
答案 (1)五色旗体现了各民族和平共处的观念;“民囻”体现了反专制、主权在民的观念;中华民囻屹立于地球,体现了民族独立自强的观念。
(2)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阶级关系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③思想上,西方民主共和等进步思想的传播;④政治上,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华民国的成立等。拓展3
为什么孙中山坚持捍卫《临时约法》的权威?
答案 《临时约法》用法律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是民主共和的象征,是当时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所换来的革命成果,也是孙中山追求的目标,因此孙中山要极力捍卫它的权威。拓展4
为维护共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拓展5
读下图
孙中山晚年思想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答案 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角度1】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之间的关系及评价。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提示 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革命学说的核心,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国家富强的共同愿望,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斗争纲领,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也决定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角度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请回答:
(1)这体现了《临时约法》的什么思想?
(2)它的进步意义是什么?
答案 (1)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君主至上的专制思想。
(2)“人民一律平等”否定了封建贵族的政治特权。【角度1】孙中山实现人生第二次伟大转变的原因。
提示 (1)内因:孙中山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救国救民的崇高责任感。
(2)外因:护法运动的失败深深刺激了孙中山,使他感到国民党的失败在于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革命力量。俄国革命的胜利使他看到了中国革命成功的希望,五四运动和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更使他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动力所在。孙中山晚年转变与中国革命 【角度2】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 (1)民族主义:新的民族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旧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满清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纲领。
(2)民权主义:新的民权主义主张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及团体,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旧的民权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3)民生主义:新的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又提出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要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4)二者联系:新旧三民主义立足于民主革命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但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决定二者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扬弃与发展。2.孙中山先生在晚年实现了其人生思想的第二次伟大转变。
(1)孙中山为什么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这种转变对中国民主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他对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力量有了新的认识。
(2)积极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特别提醒
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他将永远为人们所怀念。学思之窗
1.你怎样看待孙中山对职业选择的认识?
答案提示 孙中山弃医从政,充分体现了个人职业选择以国家前途、民族未来为重。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个人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
2.你认为上述表现是不是社会的进步?
答案提示 是。因为变革了旧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和社会丑恶现象。3.在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下,孙中山的这个计划有没有实施的可能?为什么?
答案提示 没有实施的可能。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势力横行,封建势力强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如故。不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无法实现中国的富强,中国的社会经济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获得大发展。资料回放
在这段话中,可看出孙中山的理想是什么?你有何感想?
答案提示 追求民族独立和富强。感想:作为青年学生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孙中山对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提示 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兴起和发展。2.如何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答案提示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引发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对中国和世界革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是亚洲觉醒的先驱。二、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查找资料,看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在衣、食、住、行及思想观念等方面有哪些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提示 辛亥革命带来的变化,不仅是在政治上颠覆了皇权,更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为之改变。(1)衣服最为明显,不仅仅是马褂到中山装的变化,更重要的,以前穿衣戴帽都有森严的等级制度,但辛亥革命之后,等级制度被打破,由此换来了服装的自由。(2)在交通方面,虽然在辛亥革命之前也有汽车火车的引入,但是大力发展推广却是在辛亥革命之后,由此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是促进了商品的流通,经济的发展。
(3)在饮食方面,西餐引入,咖啡也渐渐进入人们生活,餐桌文化渐渐多姿多彩。在住的方面,小洋楼开始从大都市逐渐走向周边城市,宽敞明亮的西式建筑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切都慢慢变得美妙起来。2.阅读与思考:在以上材料中,孙中山认为中国之大患各是什么?将材料(2)与材料(1)对比,可以看出孙中山在思想认识上有哪些进步?
答案提示 材料(1)认为中国之大患是军阀混战,材料(2)认为中国之大患是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奴役。
其进步:由最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要使中国独立富强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