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艾奇逊在致杜鲁门总统的信中曾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应当记得,苏维埃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原则,尤其是经济方面和党组织方面,有相当的影响。”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所说的影响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中共在国民党组织中占优势
C.提出“耕者有其田”
D.推动国共党内合作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因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3.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曾在上海设立铁路公司,兼任铁路协会名誉会长、中华银行总董事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这反映了孙中山( )
A.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殷切愿望
B.放弃了对民主事业的追求
C.由工业资本家演变成金融资本家
D.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4.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
①都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 ②都由孙中山号召或领导 ③都以武装斗争形式进行 ④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D.确立了“联俄”政策
6.毛泽东曾说过:“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
A.首先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首先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C.首先发动了反清的武装起义
D.首先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7.1912年,孙中山辞去大总统时表示将致力于“社会革命”。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
8.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
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C.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窃尝深闻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
( http: / / www.21cnjy.com )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若人心日醒,发奋为雄,大举革命,一起而倒此残腐将死之满清政府,则列国钦我敬我之不暇,尚何有窥伺瓜分之事哉?
——孙中山《驳保皇报书》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在辛亥革命前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4分)
(3)
根据材料三、四回答,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8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 ……宣布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
(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孙中山因何未能建立“至完美的国家”?
(4)从材料四反映出的孙中山主张看,有哪些新的发展?
第10课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一、选择题
1.B
2.
A
3.A:
4.C:5.B:
6.D:7.
C
8.D:
二、非选择题
9.
(1)“本”是进行全面的维新变法。“末”是引进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
(2)组织上是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了三民主义。
(3)理论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策。原因有:孙中山在一系列捍卫共和运动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10
(1)贫富悬殊,阶级分化和对立,社会矛盾加剧。
(2)活动:致力于宣传实现民生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社会革命);呼吁优先发展交通业,修筑铁路。评价:注意吸取欧美国家的教训,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错误地认为民族、民权革命已经成功;民生设想基本停留于演讲和规划层面,实际进展不大,在当时的中国难以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