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练】
1.“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析】选A。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戊戌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辛亥革命的目的是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张謇选择实业是为了救国。三人共同目标都是挽救民族危亡,只是方式手段不同,故答案选择A。
【特别提醒】孙中山一生的四次转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
2.(2015·郑州高二检测)1912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变局”和“创举”是指 (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王朝的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解析】选C。在中国历史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曾经有无数次革命,有很多封建王朝被推翻,所以A、B都不符合“有史以来所未有”“破天荒之创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符合“变局”。中华民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民国”,开创了共和政体。因此,C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3.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对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此对联针对的最有可能是 ( )
A.孙中山
B.袁世凯
C.段祺瑞
D.黎元洪
【解析】选B。从题干可以判断此对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讽刺民国总统不是东西。由“民国建立之初”可以排除C、D。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受到海内外人民的欢迎,由此排除A。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很快撕下民主共和的伪装,向革命党人举起屠刀,刺杀宋教仁、镇压国民党。因此被骂“不是东西”。B正确。
4.“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孙中山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你应该怎样回答他 ( )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倾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解析】选D。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失败后,深深感到国民党内的人员过于复杂,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改组国民党。经过苏俄和中共的帮助,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
【特别提醒】尽管孙中山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张,但是他领导的革命活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反帝反封建的目的是建立独立自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非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能力提升练】
1.孙中山说:“所以倡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法……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他的民生主义反对 ( )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解析】选A。依据材料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因贫富不均”“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法”“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等信息分析可知,孙中山的土地政策是为了减轻贫富分化,一定程度上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本题选A。
2.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确定“三大政策”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间为1912年,孙中山没有领导北伐战争,排除含有②和⑤的选项即可。
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孙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主题。”最能代表孙中山两度掌握时代主题的革命活动分别是 ( )
A.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C.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D.辛亥革命、国共合作
【解析】选D。19世纪末20世纪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要求开辟独立发展道路,孙中山顺应中国社会发展要求,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20世纪初期,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潮流,孙中山顺应这一趋势,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所以选D。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所以主义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后完全成立,何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呢?因为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所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
——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二 1940年3月21日,中国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本党总理为国父,以表尊崇。根据中常会的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同年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百度百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中促进政治地位平等和经济地位平等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被尊称为“国父”的原因。这在当时有何意义?
【解析】第(1)题在设问中给出了两个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方向:一个是结合材料一,一个是结合所学知识,但材料是起一个引子的作用,因此答题的主要方向是从三民主义的内容出发,组织答案。第(2)题中第一问从材料中给出的信息回答,但要注意提炼;第二问从“1940年”的时代背景出发,考虑其实际意义。
答案:(1)政治地位平等是指建立民主共和国,人民享有国家主权和政治权利;经济地位平等是指平均地权。
(2)原因:他倡导民主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意义:缅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有利于促进国共之间的合作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