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09:1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孙中山在谈论自己弃医从政时说:“全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现在都已经知道了困扰中国的弊端所在。但是,使我们受苦的主要祸根是愚昧。”据此,孙中山弃医从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救亡运动的高涨
D.国人的愚昧麻木
解析:题目中四个选项都是孙中山弃医从政的原因,但依据题干材料“但是,使我们受苦的主要祸根是愚昧”,可知孙中山侧重于国人的愚昧麻木。
答案:D
2.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说:“方今强邻……
( http: / / www.21cnjy.com )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由此分析,孙中山成立兴中会的历史使命是(  )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救亡图存
D.反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
解析:由材料中“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可知,孙中山成立的兴中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救亡图存。
答案:C
3.“何谓三民主义呢 简单地说,便是民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因此,孙中山的讲话主要体现出以民为本的主要思想。故选C项。
答案:C
4.辛亥革命后,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  )
A.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B.被帝国主义扼杀了
C.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
D.领导人软弱、妥协
解析: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君主专制制度,A项错。“购得假共和”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相对应;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并没有实现,故选C项。
答案:C
5.孙中山说:“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这段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
①受到十月革命影响 ②完成了从民主革命思想向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转变 ③把不同性质的革命混为一谈 ④对俄国革命成功原因有正确认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解析:解答本题,一要理解材料,二要根据孙中山的阶级属性来思考。根据史实和选项的设置情况,排除②④即可获得正确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6.孙中山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充分体现了其高尚的革命品质和人格魅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的作风令人费解,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是个勉为其难的革命家。在致力革命时,他宁愿选择最少使用武力的措施达其目的。这是环境及其气质使然。外国人造成的恐惧,使他阻止与帝国主义直接对抗。只是到了最后,他才支持这种对抗。他反对鼓励阶级斗争,也不愿用暴力手段去消除本国的不公正根源。简言之,他宁愿谈判而不从事杀伐,求和解而不想进行旷日持久的斗争。这些品质使他看起来仿佛是唐·吉诃德式的而不是革命家式的奇怪人物,但更显出他是个纯粹的人。
——[美]史扶邻著,丘权政、符致兴译《孙中山:勉为其难的革命家》(后记)
材料二 1915年12月,袁世凯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宣布恢复君主制度,自称“皇帝”。此举遭到全国上下一片声讨。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揭露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并联络各方力量进行武装讨袁。随即爆发了反袁运动,也就是“护国运动”。在全国人民热烈支持下,护国军和各地反袁军经过艰苦战斗,击败了北洋军。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四川、陕西等省相继响应,纷纷起义,参加护国讨袁。海外华侨也纷纷发表宣言、通电,进行声讨。在这种形势下,袁世凯的心腹将领也开始分裂。被迫无奈下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在众叛亲离、楚歌四起的情况下结束了他可耻的一生。护国运动取得了胜利。
——尚明轩《孙中山传》
请完成:
(1)怎样的“环境”将孙中山造就成为一位“勉为其难的革命家”
(2)什么原因“迫使”孙中山武力讨袁 讨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作为一位“纯粹的人”,孙中山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1)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清政府的腐败;西方革命思想的传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袁世凯破坏共和,恢复帝制。原因: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袁世凯逆潮流而动;孙中山等革命力量的讨伐。
(3)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矢志不渝的爱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
7.(2014江苏单科)1
( http: / / www.21cnjy.com )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族主义 观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 民权主义……余游欧美,深究其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 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因袭
规抚(汲取)
创获
民族主义
① ▲
② ▲
民权主义
③ ▲
④ ▲
⑤ ▲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1)问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关键词:因袭即继承,规抚即吸收,创获即创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既有中国传统的思想内容,也有西方先进思想,还有其个人的创新,这与他个人接受传统教育和游学欧美的经历有关。
参考答案:(1)主张:①民族独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平共处。②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③考试、监察(纠察)二权。④三权分立原则。⑤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
(2)原因: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