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
教案
【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要求]
了解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
[课标解读]
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领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耳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现了由一个封建没落的帝国走向现代化新兴国家迈进的历史变迁,对当时世界上反帝反封建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了解凯末尔在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中的活动,依据其活动对其做出恰当的评价。考查的重点是他自身的活动和与同类人物进行比较。
【情境激趣诱思】
真正的开始
右图是庆祝土耳其凯末尔革命胜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的情景。奥斯曼土耳其这个老大帝国的国势自16世纪苏莱曼大帝以来一直延续着下滑的漫长过程,直至被讥笑为“西亚病夫”。到了一战结束之时,它的国势终于达到了千年的底点,分崩离析,任人宰割。在这亡国的危急时刻,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扛起了即将倒塌的柱梁,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但在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当一位记者向凯末尔提出“你已经拯救了祖国的命运,现在你准备干什么呢?”的问题凯末尔却回答说:“战争结束了,人们以为我们已经达到目的。其实,这才是开始。现在,我们真正的工作开始了!”
【诱思探究】你怎样理解凯末尔所说的“我们真正的工作开始了”?
【教材内容详解】
一、独立走路
1.成长之路
(1)出生:1881年,凯末尔出生在巴尔干半岛萨洛尼卡,生活在奥斯曼帝国封建专制统治之下。
(2)求学生涯:先由父亲将他送入新式小学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凯末尔从小酷爱军事,12岁考入萨洛尼卡的一所军事学校,接受职业的军事教育。直到24岁时从伊斯坦布尔的陆军大学毕业。他关心祖国命运,逐步形成了反对专制的新思想。
(3)军界暂露头角:一战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率军取得达达尼尔海峡战役胜利,使首都伊斯坦布尔免遭不幸,为奥斯曼帝国赢得了唯一的胜利,获得“伊斯坦布尔大救星”的美称。一战结束前,凯末尔已升至军长、集团军司令。
凯末尔的思想进步历程:十二岁的他考入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萨洛尼卡军事学校,开始了他向往已久的军旅生涯。他聪慧勤奋,为人正派,很受老师的喜欢。有一位数学老师干脆不叫他的本名穆斯塔法,而是称呼他“凯末尔”
(土耳其语“正义”的意思)。十八岁时,他又考进伊斯坦布尔军事学院深造。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已经日薄西山,沦落为西方列强欺凌争夺的半殖民地。青年凯末尔的爱国主义意识被唤醒。在军校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法国启蒙学者的著作和土耳其大诗人凯马尔的爱国诗篇,进一步认识到封建领主的贪婪残暴、民族压迫的深重与苏丹
(奥斯曼君主)专制制度的野蛮落后。
2.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革命
(1)背景:
①土耳其在一战中战败,被迫签订屈辱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凯末尔号召人民用一切代价来捍卫民族的尊严和荣誉。
土耳其的兴起和衰落:土耳其,有着6
( http: / / www.21cnjy.com )500年的悠久历史。土耳其民族,公元8世纪时从阿尔泰山地域的突厥民族迁徙而来,他们所定居的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东部,先后成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中心,拥有十三种不同文明的历史遗产,被称为“文明的摇篮”。建立于13世纪的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军事封建帝国,素丹不仅是这个国家的君主,还是作为国家的伊斯兰教教主“哈里发”。16世纪,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臻于鼎盛。16世纪末开始,帝国迅速衰落下去,17-18世纪帝国日见瓦解。在19世纪,原属帝国版图的欧洲国家,如希腊、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纷纷独立或自治,有的地区为俄、奥、英所占有。一战前,土耳其日益衰落。一战中,参加同盟国作战。1918年10月,奥斯曼帝国与协约国签订城下之盟《摩德洛斯停战协定》。
⑨1920年协约国又把《色佛尔和约》强加给土耳其,对奥斯曼帝国加以分割,除首都外土耳其仅保留小亚细亚中部一块不大的领土。一战后土耳其人民的迫切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推翻苏丹封建君主制。
(2)经过:
①召开大国民会议:1920年,凯末尔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并当选为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
②击败希腊入侵:凯末尔亲自指挥战斗,击败协约国支持的希腊武装入侵。
③签订《洛桑和约》:1923年,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了一个较为有利的新和平条约――《洛桑和约》,土耳其的国家独立和基本主权得到承认。
④建国:1923年10月,大国民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定都安卡拉,凯末尔当选首任总统,兼议会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现代土耳其国家从此诞生。
(3)意义:为土耳其的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及取胜原因:①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事斗争与外交努力相结合。②取胜原因:土耳其军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凯末尔等人的英明领导和出色指挥。军事斗争和外交努力相结合的方针,加速了胜利进程。土耳其面对现实,在主权上做了一些必要的让步,扫除了一些阻碍因素。协约国集团内部矛盾重重、苏俄的军事援助在客观上有利于土耳其民族运动的发展。
[学思同步探究]
图文探究:P71图片
1
( http: / / www.21cnjy.com )922年,凯末尔在战斗前检阅他的部队、1922年10月,土耳其人围着一面巨幅国旗庆祝胜利。这两幅图片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提示:凯末尔重视军队的管理,突出鼓舞士气的重要性;土耳其人们赢得了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土耳其国旗的图案;土耳其人民对成功的喜悦。
问题探究:P71
资料回放。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表达了凯末尔及其土耳其人民坚决争取民族独立、誓死捍卫国家的爱国情感。
例题探究
例题1
阅读下列材料:
民族主义者战胜了似乎是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挡的对手。一个原因是凯末尔勇敢而又富有灵感的领导。另一个原因是广大土耳其人民忠实的支持,他们由于协约国在君士坦丁堡的横暴行径,尤其是由于1919年春希腊军队在士麦拿的登陆而空前团结。最后一个原因是,凯末尔利用协约国之间的严重分歧与它们分别缔结条约,从而孤立了士麦拿的希腊人,为打败他们铺平了道路。协约国之间的不和起因于这一事实,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都有充分理由认为,英国人以及受他们保护的希腊人得到了中东战利品的绝大部分。因此,意大利人于1921年3月13日自愿缔结了一个条约,按照该条约,作为得到小亚细亚东南部某些经济特许权的回报,意大利人同意从该地区撤走他们的军队,并在外交上支持土耳其人努力夺回士麦拿和东色雷斯。法国人很快仿效了意大利人。1921年10月20日,他们同土耳其人签订了一个协定,协定规定了叙利亚和土耳其之间的边界,并解决了铁路和其他经济方面的各种争端。
新土耳其《洛桑和约》意味着凯末尔个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巨大成功。衰朽的奥斯曼帝国在经历了500年盛衰无常的历史之后终于灭亡了。1923年10月29日,以凯末尔为总统的土耳其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在创立了新土耳其之后,凯末尔又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1921年,他提出了生存斗争中的指导原则:就我们这场运动的哲学观来说,我们的眼光要转向西方。我们将把西方的制度移植在亚洲的土壤上。我们将按西方的模式改造我们的学校。亚洲的新口号不再是泛伊斯兰教主义,而是民族主义。……我们希望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我们的头脑愿意接受现时代思想,但我们仍得保持自身不变。我们并不希望被看作是一个渴望孤立在道德屏障背后的亚洲民族。
按照这些观点,凯末尔无情地清除了过去那些陈旧的制度。在变革的巨大洪流中进行了一个又一个的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归纳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原因。
(2)据材料,凯末尔是怎样一步步实现土耳其的民主复兴的?
(3)据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凯末尔?
解析:注意认真阅读材料,根据设问角度进行概括。
答案:
(1)凯末尔的杰出领导;人民的支持;协约国的分歧。
(2)首先领导土耳其人民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民族独立;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把西方的制度移植到亚洲的土壤上,努力把土耳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家。
(3)凯末尔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袖,他在领导土耳其人民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艺术;他建立了新型的土耳其国家,是土耳其当之无愧的国父,他为实现土耳其的现代化作出了重大努力。
二、凯末尔改革
1.道路选择: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
2.改革内容:
(1)政治改革:
①政教分离:把素丹和哈里发两个职位分开,并相继废除两个职位,将土耳其的封建君权和神权政体变成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法制改革:宣布传统的伊斯兰教法无效,采用瑞士民法、意大利模式的刑法和以德国、意大利为榜样的商法。
(2)社会习俗改革:颁布改革服饰和其他传统象征物的法令。废除多妻制和休妻行为,建立男女平等的结婚与离婚制度。
(3)宗教和文化教育改革:实行政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离,设立宗教事务局,关闭教会学校,教育机构隶属国家。废止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亲自教人民书写新文字。
(4)经济改革:
①内容:以俄为师,在社会经济领域推行国家主义,即国家干预经济,将资金用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②结果:一方面土耳其成为世界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忽视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暴露出其局限性。
凯末尔改革的性质、意义和特点:①性质: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尔推动和引导的改革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促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②意义:凯末尔改革是同时代亚非国家中唯一取得成功的一次改革。在政治方面,政权、法律同宗教的分离,有助于巩固民族独立和共和制度;经济方面,基本上摆脱了封建的半殖民地的生产方式,初步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的改革,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民族自信心。③特点:以世俗化为核心,向西方学习,迈向现代文明。
3.凯末尔病逝:1938年11月10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病逝,政府发表讣告说:“土耳其国家失去了他的缔造者,土耳其民族失去了他非凡的领袖,人类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儿子。”
凯末尔改革成功的原因:国家的独立是改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功的前提条件;
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对西方先进国家及苏联的经验的借鉴是重要条件;凯末尔主义对指导革命和改革起了关键作用;采取了比较彻底的不妥协的态度;反封建斗争较为彻底。
[学思同步探究]
图文探究:P72图片
身着西装的凯末尔、凯末尔亲自授课,推动文字改革。两幅图片体现了哪些改革内容?显示了凯末尔怎样的改革风范?
提示:社会风俗和文字改革。体现了凯末尔带头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
问题探究:P72
历史纵横。凯末尔在妇女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提示:废除多妻制和休妻行为,妇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取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妇女地位得以提高,但当时自由部分妇女适应了新的社会角色,大多数城镇和农村妇女并未改变她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例题探究
例题2
以下关于凯末尔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是在维持原有社会、宗教格局的前提下进行的
B.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方面
C.改革建立了现代的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D.改革使土耳其一举成为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解析:改革是在对原有社会、宗教格局根本变革的前提下进行的,故A不正确。
答案:A
【综合探究提升】
[知识结构]
[知能整合]
1.凯末尔主义的突出特征
(1)共和主义或民主共和主义——反对君主专制主义,坚持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原则。
(2)民族主义——保卫土耳其的领土完整、民族独立和国际上应有的地位的原则。
(3)平民主义——公民主权,即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和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4)国家主义——以国营经济为基础、同时鼓励私人工商业和坚持经济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则。
(5)世俗主义或反对教权主义——反对伊斯兰封建神权势力干预国家政权、法律、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原则。
(6)改革主义——反对满足现状、盲目保守和听天命的思想,体现坚持不懈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原则。
例1
有人说:“凯末尔革命开创了现代民族解放运动,是这一类型的先声。”这里所说的“这一类型”是指(
)
A.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B.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民族民主革命
C.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的民族民主革命
D.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解析:凯末尔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典型。
答案:A
点评: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进入资产阶级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2.凯末尔的民主化改革及影响
领域
措施
特点
影响
政治
政体
废除苏丹制度,实行政教分离
以“世俗化”为核心的资产阶级现代化改革
推动国家由封建神权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有利于国家的民主建设和发展
宪法
制定第一部宪法等法律
经济
以苏俄为师,实行国有化;长期忽视农业
20世纪30年代工业增长速度世界最快
文化教育
建立各级学校,改用拉丁文字
提高了国民文化水平,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以后融入西方社会准备了条件
社会习俗
废除种种陈规陋习
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走向世俗化和现代化
外交政策
奉行和平主义
赢得很多国家尊敬
例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2年初,土耳其一位美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选为欧洲小姐。1933年,土耳其具有13名妇女当上了法官。1934年,在土耳其大城市中的电车上,为妇女专设的头两排座椅不了。1935年,有17名妇女当选为议员。
材料二
1965年发生了一件事――必须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这纯属罕见,但值得深思。在伊兹密尔地区的一个农村,有几位受过教育的新上层分子教员遭到一群居民的殴打,起因是这几位教员打算在学生中发起一场足球赛。时间正好是斋月。一位被居民们请来主持斋月的伊斯兰教士鼓动居民们去清真寺,教士向他们宣布,足球比赛是不虔诚的。一位教员因此差一点被杀死。当地行政官员无法平息这场骚动,当局不得不出动警察和部队前去镇压。这件事经报刊广泛报道后,引起土耳其人的深思:怎么可能在1965年的共和国发生这类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凯末尔改革的认识。
解析:(1)要结合凯末尔改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措施分析土耳其妇女地位得到提高的原因。(2)要从材料二归纳出宗教神权势力在土耳其的影响力
。(3)要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一方面说明改革对土耳其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说明改革的艰巨性和不彻底性。
答案:
(1)现象:妇女得到解放,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原因:凯末尔改革打破了原有的陋习,为妇女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土耳其的宗教神权势力强大且根深蒂固。
(3)凯末尔改革使土耳其的社会风尚为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新,促进了土耳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凯末尔的社会改革并不十分彻底,未能从人们的灵魂深处彻底消灭旧有的思想。
点评:对历史现象的评价要一分为二,从正反两方面进行。
3.向现代社会迈进的土耳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
例3
凯末尔就任总统以后说:“战争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束了,人们以为我们已经达到目的,其实,这才是开始。现在,我们真正的工作开始了。”他所说的“真正的工作”是指(
)
A.废除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B.彻底收回被列强窃取的国家权益
C.为国家建设赢得稳定的环境
D.采取措施将国家引入现代化轨道
解析:外国干涉军被驱逐出国境后,新生的土耳其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全方面的社会改革,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答案:D
点评:经过凯末尔改革,土耳其成为一个屹立在欧、亚之间的新国家,经济和文化上一派繁荣,国际地位日益重要,同所有的邻国保持着和睦关系。
【本课综合演练】
1.《洛桑和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使土耳其获得民族独立
B.废除外国的领事裁判权
C.废除外国在土耳其的特权
D.使土耳其沦为半殖民地
A
解析:《洛桑和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使土耳其获得民族独立。
2.土耳其共和国民主化的首要措施是(
)
A.实行政教分离
B.制定民主宪法
C.推行文字改革
D.废除陈规陋习
A
解析:帝国时期的土耳其实行的政教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政体,素丹既是国家的君主,又是伊斯兰的教主,利用政权和教权对人民实行统治,废除素丹制度和哈里发制度是一切民主改革的前提。
3.凯末尔执政不久,就发起了一次“帽子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土耳其男子都戴这种红色圆筒毡帽,叫做“费兹帽”,具有宗教意义。凯末尔下令,国民要改戴欧式礼帽。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推动社会向世俗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B.彻底消灭宗教在土耳其社会中的影响
C.改革传统服饰以消除封建思想的影响
D.废除土耳其的陈规陋习以便迅速欧化
A
解析:废除具有宗教意义的帽子是为了推进土耳其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改戴欧式礼帽是为了推动土耳其社会生活向现代化发展。
4.凯末尔领导的经济体制改革(
)
A.以苏俄为师,推行国家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优先发展农业,导致农业发展迅速
C.协调工农比例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国家干预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A
解析:凯末尔领导的经济体制改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苏俄为师,推行国家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但不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因为长期忽视农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暴露其局限性。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凯末尔逝世后,土耳其人民从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各地赶来,悼念他们的国父;世界许多国家也派出了代表团。伊朗宣布随后的1个月为哀悼月,许多伊斯兰国家的民众聚集在清真寺中,为凯末尔祈祷。
凯末尔的葬礼按最高规格的军事葬礼进行,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12位将军把他的灵柩抬上炮车,从伊斯坦布尔运往安卡拉。在安卡拉,他的灵柩被暂放在人类学博物馆的一个临时墓地,直到15年后的1953年,才被移入永久性的国父陵园安葬。
材料二
尽管时光流逝,但凯末尔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被人们忘记。1981年是凯末尔诞辰1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年定为“阿塔图尔克(意为土耳其之父)年”,让后人缅怀和追思这位伟人。
请回答:
(1)据材料说明凯末尔的历史地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地位的成因。
解析:(1)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凯末尔在土耳其历史上及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2)一方面要说明他对土耳其作出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要说明他在土耳其的活动所产生的世界影响。
答案:
(1)是受土耳其人尊崇的国父;是受世界人民尊敬的伟人。
(2)凯末尔领导了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他领导土耳其人民缔造了新型的土耳其国家,为土耳其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为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课后习题解答】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 (1)土耳其在一战中遭到惨败,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迫接受屈辱的停战协定与和平条约。面对领土被肢解的状态,土耳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凯末尔号召人民捍卫民族的尊严和荣誉。(2)凯末尔领导了土耳其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1920年4月,凯末尔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当选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他亲临战场指挥,击败协约国支持的希腊武装入侵。(3)签订了对土耳其较为有利的《洛桑和约》。(4)在1923年10月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首都设在安卡拉。
2.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尔政府的改革,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它代表了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中心内容是反帝反封建,而反神权是反封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政治方面,政权、社会同宗教的分离,有助于巩固民族独立和共和制度,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在经济方面,基本上改变了封建的、半殖民地的生产方式,使土耳其基本上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帝国主义的奴役,初步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的改革,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人们的民族自信心。
二.学习延伸
1.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形式(服饰变化)与内容(资本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分析探讨。
2.土耳其的封建宗教神权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有长达600多年的历史,其势力强大而根深蒂固。凯末尔的改革又存在不彻底性,未能从人们的灵魂深处彻底消灭封建思想,以至于1965年,共和国成立40多年后,封建势力仍残渣泛起,并且参与人数多、势力大、影响恶劣。
单元学习总结
[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知能整合]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发展
(1)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逐步掌握运动的领导权,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开展民族民主运动。如印度国大党和中国同盟会。
(2)无产阶级也开始行动起来,在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孟买工人的政治大罢工。
(3)亚洲人民面临的革命任务除反帝反封建以外,还开始要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发展资本主义。
例1
伟大的政治家,往往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和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时代的前进。结合孙中山、甘地、凯末尔的政治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曾对蔡元培说:“我不善处成功,而善处失败;愈失败,我的精神愈焕发。”试举例说明孙中山的“不善处成功,而善处失败”。
(2)孙中山和凯末尔都为各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两人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3)爱因斯坦在评价“圣雄”甘地时说过“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的子孙将无法相信,世界上曾经活生生地出现过这样的人物”。甘地为印度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哪些感人的品质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孙中山、甘地、凯末尔三个历史人物。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就可。
答案:
(1)“不善处成功”:
孙中山被迫辞去中华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或答孙中山组建军政府,前后两次发动护法战争,均因军阀的排挤或叛乱而遭致失败)。
“善处失败”:孙中山吸取革命斗争失败教训,1924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新局面。
(2)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贡献: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和决心。
品质:大公无私;意志坚定。
点评: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回答,突出三人最主要的贡献。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比较
(1)相同点:受十月革命影响;一战后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的结果;资产阶级政党或组织领导;都给殖民统治以沉重打击。
(2)不同点:斗争方式——印度是非暴力不合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耳其是暴力革命。斗争对象和侧重点——印度反对英国殖民当局,争取民族独立;土耳其反对协约国瓜分和素丹统治。结果——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因群众斗争超出非暴力范围曾经中止,但最终使印度获得独立;土耳其赶走外国侵略军,推翻素丹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进行一系列改革,实现了民族复兴。
例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无疑是战后这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英运动中最杰出的人物。成立于1885年的印度国民大会党在1914年以前并没有对英国人构成严重的威胁。它实质上仍是一个极少得到乡村民众支持的中产阶级运动。而甘地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设法来到村民中间,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使他们参加为独立而进行的斗争。
材料二
他(凯末尔)因在战争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功地保卫了达达尼尔海峡而成名。停战之后他带头反对《色夫尔条约》,完全乐意放弃旧帝国的阿拉伯诸省,但却坚决拒绝割让东色雷斯,拒绝接受有关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峡的条款。在1919年10月的选举中,凯末尔的支持者赢得了多数席位。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甘地、凯末尔领导本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背景是什么?其相同影响有哪些?
(2)甘地、凯末尔领导本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4分)
解析:本题考查甘地和凯末尔两个人物,注意比较两人的异同点。题目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就可。
答案:
(1)背景:一战激化了本国的民族矛盾;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政党的出现和发展。
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甘地:提出甘地主义;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印度独立。
凯末尔:领导土尔其赢得民族独立;在政治、经济、文教、外交方面推动土尔其近代化。
点评:掌握甘地和凯末尔领导本国革命的史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出他们对于本国革命所做的贡献,真正从中理解作为伟大人物的博大胸怀、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意志等优良的品质。
【高考典题赏析】
例1
(2009年文综宁夏、辽宁,44)(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
——摘编自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材料二
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竭力排挤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29日)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7分)
(2)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8分)
解析:第一问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可得出“强调中俄地缘关系”;材料二由“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得出“认为苏俄同情国民党,有必要联俄”由“
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可得出“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相通”的信息;第二问应从联系与区别以及目的方面分析。
答案:
(1)1922年通过对比强调中俄地缘关系;1923年认为苏俄同情国民党,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相通,有必要联俄。
(2)为联俄联共提供根据;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区别;孙中山的观点有历史局限性。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孙中山思想的变化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例2
(2009年福建文综,41C)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有幸在总统的位置上尽全力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织并管理政府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民族英雄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
(1912年)2月13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纪录》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些事。
――《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9分)
解析:(1)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和归纳;(2)对华盛顿的评价基本没有多大歧义,对孙中山辞职历来史学界分歧很大,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但要言之有理。另外,孙中山辞职后,看清了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真实面目,为捍卫共和制度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答案:
(1)华盛顿:推行行政首长定期更替;回归私人生活。孙中山: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
(2)对他们辞职的评价:
华盛顿:不贪恋权位,在防止独裁、促进国家民主建设起了表率作用。
孙中山:
观点一:以大局为重,不贪恋权位,光明磊落。
观点二:对袁世凯的政治面目认识不清,给民主共和造成损失,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观点三:因内外形势所近,他只能选择辞职,不必苛求。
对孙中山重新投身政治活动的评价:捍卫民主共和,推动民主革命。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华盛顿和孙中山两个历史人物,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例3
(2009年江苏,25B)(1
( http: / / www.21cnjy.com )0分)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英国把印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甘地还把纺车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敷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3分)
(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3分)
解析:(1)第一层注意阅读材料,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高度概括;第二层要结合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分析。(2)要注意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3)第一层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局限性上回答;第二层要注意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答案:
(1)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
(2)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3)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甘地的思想、活动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例4
(2008海南高考,29)阅读下列材料: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礼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礼帽。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4分)
(2)分析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6分)
解析:回答第⑴问,必须说明服饰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社会变革之间的相互推动的关系;即服饰变革推动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又推动服饰变革。回答第⑵问,要说明二者在变革背景、手段及内容方面的相同点,也要从二者发生的社会环境的不同分析二者侧重点的不同。
答案:
(1)服饰变化反映了社会变革,有助于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带动服饰变化。
(2)同:发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辫子和礼拜帽都被视为旧时代的象征;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意在加速社会变革。
异:前者侧重于改变传统习俗以利于学习西方;二者主要针对国内民族压迫。
命题立意:本题体现了跳出教材知识,只考查其理念,考查运用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