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观看视频,了解夏商周三朝更替的概况
学习目标
1.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家天下”局面的形成;了解夏朝国家机器的设置,认识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自主探究、识图及史料解析等方式掌握知道商汤灭夏、商朝的建立与统治、牧野之战等史实;知道夏商周的更替。西周分封制的基本概况及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通过对比夏、商、西周建国与亡国统治者的行为,认识国家的衰亡与民心向背的关系。(家国情怀)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财产出现
贫
富
分
化
氏族贵族
战俘、罪犯和平民
早期奴隶主
早期奴隶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阶级阶层分化较明显,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任务:根据课本P22,自主填写关于夏朝的内容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夏朝地位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工作,劳力活动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一个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这样的社会,称之为奴隶社会。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世袭制
(1)含义
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想传位给
伯益
禹死后,启夺取王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凭借势力继承了王位
启
启继承王位影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
铜鼎
镶嵌十字纹方钺
铜铃
铜爵
青铜盉
玉璋
玉器
陶鼎
二里头夏都遗址出土的这些文物,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3.走进二里头遗址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4.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二里头遗址是一个经过严格规划而表现出某些规律性模式的大都邑,层次清晰,秩序井然,处处体现着等级结构的存在。
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随葬绿松石龙的大墓
绿松石铜牌
青铜爵
二里头墓葬大致可以分成王墓、贵族墓、平民墓和乱葬墓四个等级。
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复原图
等级分化明显
夏朝时期已有阶级的存在且文明发展水平较高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4.依据下列文献史料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文献史料 历史信息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乃召六卿(官吏)申之。……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史记·夏本纪》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乃召汤而囚困之夏台(牢狱),已而释之。
——《史记·夏本纪》
制定刑法
建立军队
设置官职
设置监狱
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5.仔细观察左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夏桀是个什么样的统治者?
我是太阳
你这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愿和你一起灭亡
不修德行、不爱惜人民、统治残暴
二、商朝的统治
(1).背景:夏朝衰败的时候,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起来。商国的国君汤,任用贤相伊尹,团结周围的小国,趁桀失去民心,起兵攻夏。
1.商朝的建立
夏桀为虐政淫荒,……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史记 殷本纪》
(2)商朝建立:
①建立时间:
②建立人物:
③都城:
④末代国君:
⑤治国措施: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汤
亳
商纣王
→殷(盘庚迁殷)
任用贤才,发展经济,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控制。
二、商朝的统治
②嚣
商朝定都顺序
①亳
⑦殷
……
观察左边夏商形势图,指出商朝的都城;并说说商朝相比于夏朝有何变化。
商朝控制范围不断拓展
盘庚迁殷(此后商朝保持相对稳定)
(1)原因: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2)代表: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3)措施:
①对外 商朝长期对外征战,控制的范围不断拓展。
②对内 商朝为巩固统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3.盘庚迁殷与商朝的统治:
(4).商的势力:商朝对方国的统治取决于商朝的实力,一旦国势衰微,对诸侯的控制力则会下降,地方的自主性较强,统治不稳定。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礼记》
二、商朝的统治
王畿地区(内服)
战争征服
订立盟约
商王直接控制王畿地区,间接控制方国和部族。
朝贡、纳税、随商王出征
方国
(外服)
内外服制度
戴枷奴隶陶俑
殉葬奴隶墓葬
河南安阳殷墟
妇好墓出土的玉凤
妇好墓出土的征战甲骨
妇好是有据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还是王后、大祭司。
二、商朝的统治
二、商朝的统治
灭亡
商纣荒淫无度,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且刑罚严酷,设置了炮烙等酷刑。 ——《史记˙殷本纪》
(一座商王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
炮烙之刑
商纣王与妲己
修建宫殿
殉葬奴隶墓葬
4.商朝的衰亡
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末代商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助纣为虐
四 西周的分封制
1.欣赏视频《分封制》、观看《西周分封形势图》和《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教材知识,列表归纳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指出当时大多数重要诸侯国分布的流域:
黄河流域
西周分封等级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奴隶
平民
统治
阶级
(贵族)
被统治
阶级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史料实证】
四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
依据
对象
权力
义务
实质
影响
分封制--地方政治制度(制度创新)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宗亲和功臣等
受封者被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有较强的的独立性;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受封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赋,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
确立了周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等级,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积极影响)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消极影响)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坐大
合作探究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国人暴动
2.观察下面漫画,结合教材知识,概述西周灭亡的过程和根本原因。
过程:
根本原因:
实行暴政
周厉王在位期间,曾命虢仲征伐淮夷,又伐戎,均应对无力,致使“周邦骤有祸”。在内政治理上,周厉王贪财好利,引起政局动荡。推行“专利”(垄断山林川泽物产)政策,“国人”谤议蜂起。面对危机,不听召公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劝谏,反而启用卫巫监谤,残民以逞,杀死持反对意见者,国人“道路以目”,人人自危。
①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②周幽王时,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烽火戏诸侯”)
③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灭亡。
四 西周的分封制
拓展探究
夏、商、西周的兴亡有什么共同之处?最深刻的启示是什么?
启示:
统治者的暴政。
兴:
亡:
重视生产,关心百姓,重用贤才。
得民心者得天下,暴政必然导致灭亡
课堂小结
1.建立的时间前2070年、建立者禹及统治中心阳城
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3.政治和经济
夏朝的建立与
“家天下”
1.夏桀王的残暴统治及夏朝的灭亡
2.建立的时间前1600年和建立者汤
3.盘庚迁殷
4.周武王灭商
5.西周的建立及都城镐京
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
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2.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晋燕
3.诸侯国的权力和义务
4.分封制的利弊
夏
商西
周王朝
的
更
替
随堂训练
1.西周时期,周公主持制定了一套严格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尊卑上下的礼仪体系。西周推行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增强对诸侯的号召力 B.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C.彰显西周的文明礼仪 D.拉拢诸侯为天子效命
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一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
C.礼乐制度的瓦解 D.战争导致的消极影响
3.小麦起源于西亚地区,西周前期传入中国。我国古代禾谷类作物都从禾旁,唯麦从来旁。“麦”最早叫“来”。“来”字下加足,“麥”作为小麦的名称。这表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呈现( )
A.多元性 B.同一性 C.包容性 D.统一性
B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