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雨的四季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 娇媚(mèi) 诱惑(huò) 彩棱镜(lèng)
B.睫毛(jié) 掩饰(shì) 高邈(miǎo) 绿茵茵(yīn)
C.莅临(lì) 吝啬(lìn) 干涩(sè) 淅淅沥沥(xī)
D.粗犷(guǎng) 静谧(mì) 晒干(shài) 咄咄逼人(duō)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荫荫的波浪。
B.打伞、戴斗莅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C.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D.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装,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3.下面句子语序排列连贯的一项是( )
①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②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③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④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⑤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
A.④①③②⑤ B.④①⑤③② C.②⑤③①④ D.②①③⑤④
4.对下列语句修辞手法判断及赏析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赏析:本句运用了排比、夸张手法,“朗润、涨、脸红“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新气象,表达了作者越来越欢喜的情绪。
B.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赏析:这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以及降临时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C.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赏析: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复苏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赏析:本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形象地写出山腰薄雪在夕阳下的颜色特点,表达出作者对薄雪下小山的喜爱之情。
5.朗读下列句子,重音和停连的处理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雨的四季》)
(标注符号:重音“·”、停顿“∨”、连接“∧”)
A.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B.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C.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D.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6.下列对课文《雨的四季》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对四季中雨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本文中的雨有多重意义:一是自然形态的雨;二是作者带着有情的眼光来观照,赋予了灵性和情感的雨。
C.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活泼。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以对雨的爱恋为线索,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二、填空题
7.文学常识填空。
(1)《雨的四季》的作者是 ,当代著名诗人。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 ”。他的诗集《 》曾获中国新诗奖。
(2)《雨的四季》是一篇优美的 散文,作者抓住了 的不同特征进行具体描绘。
8.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在下面画横线,并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的字。
(1)斗茎 草垛 端庄 绿茵茵 ( )
(2)浇罐 化妆 铃铛 毫不掩饰 ( )
(3)萌发 屋檐 衣裳 迫不急待 ( )
(4)冷冽 睫毛 干躁 绵绵如丝 ( )
9.解释词语或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静谧:
(2)高邈:
(3) :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舍不得给别人,也舍不得自己用。
(4) :来到,来临(用作敬辞)。多用于书面语。
(5) :粗野;粗鲁。粗豪;豪放。
(6)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7) :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10.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
(2)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
(3)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
(4)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
三、语言表达
11.仿写句子,并通过句子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也不是屈身于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一:
仿句二:
12.2024年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其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下图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字。
四、综合性学习
13.学习了《雨的四季》一文,班级拟开展以“走进雨的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释“雨”义】刘明同学找到了以下有关“雨”字的演变过程的图片,请你推断“雨”字的基本含义。
(2)【品“雨”韵】陶兰同学准备为主题为“秋诵”的手抄报插入两句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
D.离披衰柳已无蝉,黄叶闭门风雨天。
(3)【抒“雨”情】仔细观察下面的“小雨滴微公益”图标,描述图标的构图要素并写出其寓意。
小雨滴微公益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回答文后问题。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④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⑤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⑥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⑦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4.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 。
15.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 ;夏雨的特点: 。
秋雨的特点: ;冬雨的特点: 。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选自朱自清《春》)
【乙】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选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丙】
雨点像棉花般地软,像面粉般地细,下在你身上是绝不会觉得湿的,只微微地感觉到一点儿凉。树叶上,花草上,都聚成露珠般一滴滴地。风是静得几乎没有;“晴落”中每隔好久才有“滴!”的一声,很清脆地;野外的风景全被雨点遮得迷迷糊糊地,连天空也是一样;在这时候你才会相信“碧水春山野外昏”的诗句了。这时候,一切都静得像睡着了一般,静得像一幅图画。可是雨过后,大地上的一切都现出了新绿色,一切都饱含着蓬勃的生意。
(选自叶至善《喜雨》)
16.上面三段文字对春雨的描绘各有侧重:春雨笼罩,让城乡① ;春雨洗淋,让世界改变姿容;春雨滋润,让雨后的大地② 。(每空限4字)
17.结合上面三段文字,补全下表中的内容。
角度 例句 感受
视觉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形态①
嗅觉 ② 气味清新香甜
触觉 雨点像棉花般地软,像面粉般地细,下在你身上是绝不会觉得湿的,只微微地感觉到一点儿凉。 触感③
听觉 “晴落”中每隔好久才有“滴!”的一声,很清脆地。 声音清脆悦耳
18.在文段画线句中选择一句,从后面括号中给出的角度体会其遣词造句的妙处。
(1)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运用匀称整齐或错落有致的句子)
(2)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选择巧妙贴切、富有意蕴的词语)
(3)这时候,一切都静得像睡着了一般,静得像一幅图画。(运用修辞手法)
《3 雨的四季》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C C B A C
1.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彩棱镜”中的“棱”应读“léng”。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绿荫荫——绿茵茵;
B.斗莅——斗笠;
D.化了装——化了妆;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通读所有句子可知,本文段主要讲的是夏天的雨的特点;②句为总括句,概括夏天雨的特点,点明写作对象;⑤句“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写夏雨来得快,雨点大,承接②句中“热烈而又粗犷”雨的特点;③句中“这时”指代的是⑤句雨突然来临时;①句“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写如何对待“这时”的雨,承接③句;④句“这时”指代的是③句中“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淋雨时;故排为:②⑤③①④;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有误,“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了排比与拟人的修辞;
C.有误,“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有误,本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山腰薄雪在夕阳下的颜色变化,表达出作者对小雪的喜爱之情;
故选B。
5.A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朗读。
A.这句话中,将“只有、才、才使”设为重音是合理的。“只有”和两个“才”形成一种条件关系的强调,突出了这场雨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即唯有这场雨能够达成驱走冬天、改变世界姿容的效果,所以这些词作为重音能够准确地表达句子的语义重点。因为“真的”与后面的句子在语义上联系紧密,是一种强调后的顺承关系,中间不停顿直接连接更能体现语义的连贯性。而句子整体的停顿和连接处理,有助于在朗读时将句子的逻辑关系和情感准确地传达出来,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B.重音“只有、才、才使”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在停连处理上存在问题。“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这里的停顿破坏了句子的连贯性,使得“才使世界”与“改变了姿容”之间的逻辑联系被不恰当的切断,影响了句子语义的完整表达;
C.重音设置为“只有、完全、改变”不太恰当。“完全”在这里并不是句子语义表达的核心强调点,相比之下,原句更侧重于表达这场雨的唯一性以及其对驱走冬天和改变世界姿容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只有、才、才使”作为重音更能体现句子的本意。同B选项一样,“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的停顿破坏了句子连贯性;
D.重音设置为“完全、改变”是不准确的,这种设置无法突出句子中这场雨的特殊意义以及它与驱走冬天、改变世界姿容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只有、才、才使”作为重音更符合句子的语义逻辑。虽然在停连符号上与选项A相同,但由于重音设置错误,整体也是不正确的。
故选A。
6.C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的赏析。
C.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四季雨的描绘,主要表达的是对雨的喜爱和情感,而不是表达具体的志向或意志。因此,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不是“托物言志”。
故选C。
7. 刘湛秋 抒情诗之王 无题抒情诗 抒情 四季的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雨的四季》是刘湛秋于1982年6月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首段开篇点题,直抒胸臆,写对雨的喜爱,领起下文;中间二至五段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六至七段收束全文,抒发对雨的爱恋,先后描画了春雨的清新甜美,夏雨的热烈奔放,秋雨的端庄深情,冬雨的平静纯洁,记叙、描写、抒情熔化于一炉,展现了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刘湛秋(1935年-2023年2月20日),出生于安徽芜湖,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原《诗刊》社副主编。刘湛秋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的诗集《无题抒情诗》获得中国新诗奖。
8. 苙——笠 罐——灌 急——及 躁——燥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1)斗茎——斗笠: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
(2)浇罐——浇灌:浇水,灌溉;把液体倒进模子里。
(3)迫不急待——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4)干躁——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9. 安静。 高而远。 吝啬 莅临 粗犷 咄咄逼人 淅淅沥沥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
(1)“静谧”中“静”与“谧”均有安静、平静的意思;
(2)“高邈”由“高”(高处)及“邈”(遥远)合成,表示高远的意思;
(3)“吝啬”描述了极端节俭和自私的用钱态度;
(4)“莅临”指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5)“粗犷”由“粗(粗野;粗鲁)”与“犷(粗野;粗豪)”,表达一种豪放不羁的性格;
(6)“咄咄逼人”形容一种咄咄逼迫、气势压倒他人的态度;咄咄:表示呵叱。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7)“淅淅沥沥”是一个拟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
10. 比喻 拟人,比喻 拟人 比喻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句中把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句中的“争先恐后”赋予杂草以人的动作情态,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数不清的杂草”比作“一片绿的海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句中的“化了妆”赋予雨以人的动作情态,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句中把水雾比作“丝帘”,把阳光比作“彩棱镜”,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1. 仿句一:我不是高大挺拔的高山,也不是供人玩赏的奇石,而是普通平凡的小石头——为造桥铺路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仿句二:我不是驰骋疆场的骏马,也不是搏击长空的雄鹰,而是沙漠中的骆驼——驮载着探险的人们走向绿洲。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时,注意句式一致,修辞一致,内容相关。
本题仿写的句式为“我不是……,也不是……,而是……——为……”,把“我”比喻为自然界的某一微小事物,写出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即可。
示例:仿句一:我不是令人炫目的星月,也不是华堂丽室中的红烛,而是广阔原野中的一点萤火——为沉默的大地带来一点亮色。
仿句二:我不是汹涌大海中的巨浪,也不是安静湖泊中的波纹,而是无边沙漠中的一颗沙砾——为辽阔的大地贡献一份金黄。
12.示例:标志由水滴、手和圆形组成。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手托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河流,象征着滴水成河。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作答时,应首先根据漫画构成要素,联系现实,展开合理的联想,组织答案。通过观察漫画可知,漫画由三部分构成:作为背景的黑色圆形图案,我们可以想象为地球;圆形图案中间的白色区域由两部分——水滴和手掌构成,其寓意应是用我们的双手节约每一滴水。整幅画面,黑白对比鲜明,也预示着只有珍惜水资源,地球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光明的未来。而“手掌”的图案,又可引发我们的其他联想,如一条大河,喻示积少成多,也只有从每个人做起,才能形成合力。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13.(1)(示例)雨是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2)D
(3)图标主体部分是由站在地球上的两个人手拉手组成的一颗爱心,爱心中间是一滴正在下落的雨滴。图标下部写有“小雨滴微公益”及其英文。这幅图的寓意是:在公益的海洋里,每一滴雨都是一份力量,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积少成多,为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个人的爱心汇聚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详解】(1)本题考查字义和图文转换能力。图一中,水从云层中降向地面。图二、三是甲骨文和金文的“雨”字,像从云层降落水滴的样子。图四、五是篆书和隶书的“雨”字,也是雨在云层之下。因此,结合“雨”字的演变过程可知,“雨”字的基本含义: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运用。
A.夏季。此句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
B.春季。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C.冬季。寒冷的冬季,楚地的河流却结冰很薄,云朵成云布雨,降下点点滴滴的冬雨;
D.秋季。枯萎的柳树上已经没有了蝉鸣,黄叶飘落,关上门窗,外面是风雨交加的天气;
故选D。
(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对“小雨滴微公益”图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进行说明。介绍时既要从整体的角度来描述,直接说出画面的情境或事件,抓住能反映画面寓意的特征来进行详细的说明。
构图要素:两个相互连接的人形图案,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强调了公益活动中人们团结一心、共同付出的精神。水滴形状的空隙:这个空隙位于两个人形图案之间,形状如同一个水滴,象征着微小的力量,也寓意着每一份微小的贡献都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地球形状的圆形图案:这个圆形图案象征着地球,代表着我们的家园,提醒我们要关爱地球,保护环境。文字元素:“小雨滴微公益”和“RAIN DROP WELFARE”这两行文字是图标的点睛之笔,直接点明了图标的主题和寓意。寓意:这个图标通过简洁的构图和生动的形象,传达出了微公益的核心理念。它告诉我们,每一份微小的贡献都如同水滴一般,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当我们团结一心,共同付出时,这些微小的力量就能汇聚成巨大的洪流,为公益事业带来无限可能。同时,图标中的地球元素也提醒我们,公益事业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人,更是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地球充满光明和希望。整个图标设计简洁大方,色彩搭配得当,既具有现代感,又不失深刻寓意,很好地传达了“小雨滴微公益”的精神内涵。
示例:构图要素:图标主体部分是由两个手牵手的人,他们的姿势组成的一颗爱心;爱心中间是一颗雨滴,正在下落;经纬线形成地球图案;图标下部写有“小雨滴微公益”的汉字及其英文。
寓意:这个图标通过简洁的构图和生动的形象,传达出了微公益的核心理念。它告诉我们,每一份微小的贡献都如同水滴一般,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当我们团结一心,共同付出时,这些微小的力量就能汇聚成巨大的洪流,为公益事业带来无限可能。
14.对雨的爱恋 15. 春雨:温柔、绵密 夏雨:热烈粗犷 秋雨:端庄、沉思 冬雨:自然平静
【导语】这篇散文以“雨”为抒情载体,通过四季更迭展现雨的不同美学形态。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雨以生命质感:春雨娇媚如少女唤醒万物,夏雨热烈似交响乐章,秋雨沉静若哲人低语,冬雨含蓄像年终馈赠。篇末直抒胸臆的咏叹调,将自然现象升华为生命滋养的象征,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美学追求。全文以“爱恋”为情感基调,完成从物象到心象的诗意转化。
1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线索。
由第①段“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第⑥段“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第⑦段“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可知,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我”对雨的爱恋,或是“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15.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第一空:由第②段“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可知,春雨使树枝柔软,使花朵娇媚,使空中总挂着水帘,显出绵密的特点;据此可知春雨的特点是温柔、绵密、美丽、娇媚;
第二空:由第③段“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可知,夏雨的特点是热烈、粗犷;
第三空:由第④段“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可知,秋雨的特点是端庄、沉思;
第四空:由第⑤段“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可知,冬雨的特点是自然、平静。
16. 安静和平 饱含生意 17.(1)细密轻柔 (2)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3)柔软细腻、清凉宜人 18.(1)此句运用错落有致的句子,描绘了不同场景下的人物,有在小路上、石桥边行走的人,有地里工作的农夫,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展现出春雨中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2)“闪出”一词用得巧妙贴切,生动地写出树叶在春天刚开始时那种若隐若现的黄青颜色,富有生机与变化,表现出春天的清新与灵动。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后安静的大地比作睡着的人和一幅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雨后大地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导语】这三段描绘春雨的文字各具特色,共同创造了一种和谐静美的氛围。甲段透过细腻的视觉描绘,展现出江南雨景的柔美,营造出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乙段通过不同感官的感受,尤其是通过色彩和嗅觉,将春雨描绘成大地的化妆师,唤醒生机;丙段则以轻柔的触感及静谧的氛围,表现出雨后自然焕发生命力的景象。三段文字通过细腻的词语运用与生动的感官描写,引领读者领略春雨的细致与魅力。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①在甲文中,“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通过对乡村在春雨笼罩下的这些场景描写,如灯光烘托出的安静夜、人们安静地行走、草屋静默等,整体营造出一种安静平和的氛围,所以此处填“安静平和”,概括了春雨给城乡带来的这种整体状态。
②丙文中提到“可是雨过后,大地上的一切都现出了新绿色,一切都饱含着蓬勃的生意”,明确展现出春雨滋润后,大地呈现出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的样子,可以用“生机勃勃”或“饱含生意”来概括春雨滋润让雨后大地呈现的状态,体现了春雨对大地焕发生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①从“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句来看,“像牛毛”体现了春雨的细密,“像花针”凸显其细且有一定的力度感,“像细丝”再次强调细和轻柔,整体“密密地斜织着”又给人一种轻柔、绵密的感觉,所以综合起来能让读者感受到春雨形态上是细密轻柔的,这是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所传达出的视觉感受。
②根据“嗅觉”这一角度提示以及要体现“气味清新香甜”的感受,在给定文段中“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这句,通过把空气里的味道比喻成有芳甜的果子,生动形象地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清新香甜的气味,仿佛能闻到春天空气中弥漫的美好味道,所以选择这句来体现嗅觉方面的感受。
③“雨点像棉花般地软,像面粉般地细,下在你身上是绝不会觉得湿的,只微微地感觉到一点儿凉”,“像棉花般地软”直接体现出雨点触感的柔软,“像面粉般地细”进一步强调其细腻,“绝不会觉得湿的,只微微地感觉到一点儿凉”又突出了落在身上那种清凉宜人的感觉,所以综合起来能让人体会到春雨在触感上是柔软细腻、清凉宜人的特点。
1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①对于“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这句话。错落有致的特点阐述:先是列举“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这三个地点,是按照范围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呈现,层次分明,让读者能清晰地在脑海中构建出空间场景的变化。接着描述不同地点对应的人物活动,句式上先是“有……的人”这样相对简洁的表述,后面“还有……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则稍详细地描述了农夫的装扮,句式长短不一,错落变化。这种错落有致的写法避免了语句的单调,使整个描写更加灵活多样,富有节奏感,能够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在春雨笼罩下不同地点、不同人物的生活画面,就像一幅展开的乡村春雨生活画卷,将那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很好地烘托了出来,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真切地感受到乡村春雨中的独特韵味。
②针对“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里的“闪出”一词。词语本意角度:“闪”字常见的意思有突然出现、闪耀、闪烁等,本身带有一种瞬间、灵动的感觉,能给人视觉上较强的冲击力。在句中的表意及效果角度:在这句话中,用“闪出”来描述树叶在春天呈现出黄青颜色的状态,非常巧妙地传达出树叶颜色变化的那种突然性和生动感。在经历了冬天的相对黯淡后,随着春天的到来,尤其是春雨即将来临或刚来临之时,树叶好像一下子从原来的状态中挣脱出来,焕发出了新的光彩,那种黄青的颜色就如同突然闪现出来一样,这个词精准地抓住了树叶颜色变化的这一微妙瞬间,把春雨对树叶催发使其焕发生机的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通过这个词深切感受到春天在春雨滋润下悄悄来临、万物开始复苏变化的细腻过程,使文字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对于“这时候,一切都静得像睡着了一般,静得像一幅图画”这句话。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角度: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后安静的一切分别比作“睡着了一般”和“一幅图画”。“睡着了一般”这个比喻,以人睡着时那种极度安静、没有声响和动静的状态来形容此时周围环境的静谧,让读者很容易就能想象出那种安静到极致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种安静之中,没有丝毫的嘈杂。而“像一幅图画”的比喻,则从视觉角度强调了此时景象的静态美,一幅图画是静止的、定格的,把雨后的场景比作图画,就凸显出那种如同画面般的美好、宁静,所有的事物都像是被精心安排在画面里一样,和谐而静谧。通过这两个比喻,从不同角度增强了画面感,更加生动形象地为读者营造出了那种宁静祥和、优美的意境,使读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雨后那种独特的氛围,仿佛亲眼看到了那如诗如画的安静场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