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济南的冬天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藻(zǎo) 晒着(sài) 贮蓄(zhù) 摇蓝(lán)
B.准保(zhǔn) 镶上(xiāng) 澄清(chéng) 水墨画(mè)
C.发髻(jì) 秀气(xiù) 着落(zháo) 温晴(wēn)
D.响晴(xiǎng) 济南(jǐ) 看护(kān) 着急(zháo)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意思是阳光和煦,气候温暖宜人。)
B.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的淘气。)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照应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出了小村庄和雪的情态。)
D.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小山的喜爱。)
3.老舍除了《济南的冬天》,还创作了众多经典作品,以下哪部作品不是老舍所著?( )
A.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B.话剧《雷雨》
C.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D.话剧《茶馆》
4.《济南的冬天》属于以下哪种文学体裁?( )
A.叙事散文,侧重于讲述济南冬天发生的故事
B.抒情散文,借描绘济南冬天景色抒发情感
C.哲理散文,主要阐述对冬天的哲学思考
D.散文诗,兼具诗歌与散文的特点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着点儿热气。
(2)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_____________________个影儿呢。
(3)因为有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4)就是这点儿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
A.喷 照 慈祥 幻想 B.冒 照 慈善 幻想
C.冒 留 慈善 想法 D.喷 留 善意 想法
6.请选出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⑤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⑥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⑦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A.②①⑥⑤③④⑦ B.②①⑤⑥④③⑦ C.⑦①⑤⑥③④② D.⑦①④⑤②③⑥
7.活动中,小天从课文中摘录了四个句子,并标出了重音(用着重号“.”标示)和停连(停顿用“^”标示,连接用“”标示),请你选出下列句子中重音和停连标示准确的一项( )
A.
B.
C.
D.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B.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老舍的代表作。
C.《济南的冬天》一文,重点写了冬天里人们的活动。
D.《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动人图景。
9.同学们学完《济南的冬天》后,想拟写两副对联来表现文中所写的美景。下列填入对联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暖风暖阳恰似春 ②绿萍水中绿
B.①无风无寒暖似春 ②绿萍映水绿
C.①无风无寒暖似春 ②绿萍水中绿
D.①暖风暖阳恰似春 ②绿萍映水绿
10.活动中,小文搜集整理了一些比喻、拟人句,并对修辞手法做出了判断,但有一项判断错误,请你帮小文找出来。( )
A.蝴蝶穿着雪白的晚礼服,在大地上翩翩起舞,仿佛在诉说着她的欢乐。(比喻)
B.天上的云彩,有的像山峰,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形态万千!(比喻、排比)
C.春尚浅,山脚下的桃花却已经耐不住寂寞,挣扎着吐出些红苞来。(拟人)
D.他肚子里有墨水儿,脑瓜儿又灵活,看个文件什么的,都比别人理解快。(比喻)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一句属于近景描写,突出颜色的黑白对比。
C.作者在描绘济南的冬天时,选取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即阳光、小山、小雪、绿水等。
D.文章的叙述语调是生动活泼的,语言是凝练亲切的,用词是准确生动的。
二、填空题
1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原名 ,字舍予,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 》《 》,话剧《 》《 》等。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髻( ) 宽敞( ) 水藻( ) 垂柳( )
xiāng( )边 xiá( )窄 伦dūn( ) kān( )护
安shì( ) 害xiū( ) 地tǎn( ) 摇lán( )
14.解释词语或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响晴:
(2)澄清:
(3)温晴:
(4) :储存,积聚。
(5) :地势优越或物资丰富的地方。
(6) :安静而舒适。
(7) :灵活而不可捉摸,文中是透明的意思。
(8) :清秀、文雅,文中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三、语言表达
15.小文想用一组排比句表达对四季美景的赞美之情,请帮其完善下面的仿写,使之与画线的句子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阴凉;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 。
16.在“雪之韵”趣知中,小豫为大家出了这样一道趣味题目。
“雪”是会意字,下图显示的是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字体下的形象,请参照示例,在比较鉴赏的基础上,对该字的构思进行简要说明。
(示例)“采”是会意字,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为“爪”,表示“手”的意思,下半部为“木”,表示“树木”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17.学完《济南的冬天》,七年级(3)班开展了“走进美丽的冬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冬之诗】古诗词中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不胜枚举,请结合自己的积累,写出完整的一句。
(2)【冬之韵】不仅描写冬天的诗多,歌唱冬天的歌曲也很多,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歌词。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
(《塞北的雪》歌词)
(3)【冬之游】学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后,语文老师开展了一次语文活动,要求你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济南的旅客写一段导游词,字数在100字以上。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④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8.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①段的内容。
19.选文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有什么作用?
20.阅读散文要学会朗读。朗读时要注意重音和停连的处理,把握感情基调,读出语气语调,读出蕴含的情感。请你仿照示例,进行朗读设计。
知识卡片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注意。一般用着重号“ ”标示在词语下面。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时标点处也不停顿。
示例 我会设计
句子 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句子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朗读 设计 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朗读设计 ①
依据 “也许”重读,“明天”和“也许”间稍作停顿,“也许”和“就是”间连起来读,读出期待的感情基调,语速稍慢,语气轻柔,这是作者的猜测,突出人们因济南冬日的温暖产生了春天即将到来的欣喜之情。 依据 ②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甲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节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乙
①不知它是想依恋天空,还是想委身大地。它忽上忽下,是那样的轻盈而自由啊!忽然,它落进了我的颈脖,像个小绒毛,却又摸不到它,产生了甜甜的微痒。我伸出手来,它会安静地落到我的掌心,在我的钟情的眼睛里,慢慢地消失了它的身影。有时候,真愿意伸出舌头,希望能接到一片雪花,那淘气的愉快里绽开了多少天真的梦。
②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③忽然,我像一下子变成熟了,往往放弃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却愿意宁静地默默地走去,翻过废弃的铁路线,来到郊外,默视着广袤的天空和田野。所有的污秽和荒凉全遮掩了,只有雪,白花花的、纯净的雪。这大自然创造的最精美的白色拥抱了田野、山岗、房屋和树林。偶尔由于风的吹动,越冬的树和菜斑斑点点闪着一点新绿。
(节选自刘湛秋《雪》)
21.甲、乙两个文段都围绕“雪”而写,甲文按照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写出了薄雪覆盖下小山 的特点,而乙文则从视觉、触觉、味觉等多感官的角度,写出了雪 的特点。
22.我们在朗读时,把握好重音、停连,能感受汉语声韵之美;注意语气、节奏,可以体会文章的感情。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写的是雪后初晴的美景,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朗读时整体节奏是欢快而热烈的。
B.甲文中“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朗读时可以重读“全”,表示山尖“白”的范围之广。
C.乙文中“那淘气的愉快里绽开了多少天真的梦”,写出了作者的童心未泯,要用愉悦的语气去朗读。
D.乙文中“越冬的树和菜斑斑点点闪着一点新绿”,“越冬的树和菜”明确了作者要描绘的对象,朗读时此处要稍作停顿。
23.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化平淡为生动,突出景物的特点,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请你从甲、乙文段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1)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2)这大自然创造的最精美的白色拥抱了田野、山岗、房屋和树林。
《2.济南的冬天》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B B B B C C A
题号 11
答案 B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晒着(sài)——shài,摇蓝——摇篮;
B.水墨画(mè)——mò;
C.着落(zháo)——zhuó;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B.“不忍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水人的情感,写出水的温暖;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茶馆》是其经典话剧作品。而《雷雨》是曹禺创作的话剧,并非老舍作品,所以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济南的冬天》紧紧围绕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细腻描绘济南的山、水等景色,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属于抒情散文,并非叙事散文、哲理散文、散文诗,所以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1)喷:液体、气体等急遽涌射。
冒:往外透;往上升。
根据语境,可知是水中的热气往上升,因此用“冒”;
(2)照:用镜子等反映。
留:保存;蓄住。
本处运用拟人手法,把垂柳映照在水中比拟为照镜子,因此用“照”;
(3)慈善:指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本处指济南的冬天对人仁慈而善良,因此用“慈善”;
(4)幻想: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想法:思索所得的结果。
本处指人们对明天就是春天,山草一夜变绿的想象,因此用“幻想”;
故选B。
6.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排序能力。
解题时,要在对文段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顺序加以排列。通读语句可知,本题的排序出自课文《济南的冬天》,写出了小雪后济南小山的情状,故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可作为首句,之后按照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加以描写。①句先写山上的矮松;⑤句描写山尖;⑥句描写山坡,④句是由⑥句“花衣”产生的想象;③句描写山腰的景色。所以,顺序为①⑤⑥④③,最后⑦“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做总结,故顺序为②①⑤⑥④③⑦;
故选B。
7.B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A.有误,“一个”不应重读,只是单纯陈述事实;
C.有误,“有了着落”和“有了依靠”之间应连贯地读下去,进而体现出济南小山带给人们的真切感受;
D.有误,“因为”和“有”之间应停顿。“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是对“因为”的具体解释;
故选B。
8.C
【详解】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
C.《济南的冬天》一文重点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展现了济南冬天的独特景色,而不是冬天里人们的活动,表述有误;
故选C。
9.C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
首先对联的规则是“仄起平收”,上联尾字应该为“三、四声”,下联的尾字应该为“一、二声”,其次对联的规则是词性相对,名词“山尖”对“水中”,颜色“白”对“绿”。“美”对“暖”,都是形容词。
故对联一为:无风无寒暖似春,有山有水美如画。
对联二为:白雪山尖白,绿藻水中绿。
故选C。
10.A
【详解】本题考查判断句子修辞手法的能力。
A.句中的“穿着”“翩翩起舞”“诉说”等将蝴蝶人格化,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A。
11.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相关知识的掌握。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不是“近景描写”应为“远景描写”,“卧”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小村庄和雪在山坡上的状态,给人一种安闲、舒适的感觉。从远处看,山坡、小村庄和雪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重点不在颜色的黑白对比上;
故选B。
12. 老舍 舒庆春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茶馆 龙须沟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作家、语言大师,他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的北京为背景,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一心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经过三年的奋斗,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不久后车子就被军阀抢走。后来,他在曹先生家拉包月车时,积攒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在与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结婚后,祥子用虎妞的私房钱买了一辆车,但虎妞却因难产去世,祥子不得不卖掉车子料理丧事。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打击后,祥子从一个勤劳、善良、有梦想的农村青年逐渐堕落为一个自私、懒惰、狡猾的行尸走肉。通过祥子的故事,老舍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四世同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是一部反映北平沦陷区人民生活与抗争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祁家、钱家、冠家等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反映了北平沦陷区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所遭受的苦难,以及他们在民族危亡时刻逐渐觉醒、奋起反抗的过程。作品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深刻地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汉奸的丑恶嘴脸,同时也歌颂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龙须沟》:该剧以北京龙须沟的变迁为背景,描写了生活在龙须沟两岸的人民在解放前后的不同生活状况。解放前,龙须沟是一条臭水沟,周围环境恶劣,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解放后,人民政府对龙须沟进行了改造,修了暗沟,铺了马路,使龙须沟两岸的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剧中通过程疯子、丁四、赵大爷等人物的形象塑造,生动地展现了龙须沟人民在新旧社会的不同命运,歌颂了人民政府为人民谋福利的伟大功绩,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
《茶馆》:被公认为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剧作以北京一家名为裕泰的大茶馆为背景,通过茶馆掌柜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众多人物在茶馆中的活动和命运,展现了从戊戌变法失败后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茶馆作为一个社会的缩影,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腐朽、混乱以及人民的苦难生活。剧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幽默,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描写,老舍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同时也表达了对旧时代的批判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13. jì chǎng zǎo chuí 镶 狭 敦 看 适 羞 毯 篮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髻:jì,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
宽敞:kuān chang,房屋或场地等宽大开阔。
水藻:shuǐ zǎo,水生藻类植物名。
垂柳:chuí liǔ,是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因其枝条细长、柔软下垂而得名。
镶边:xiāng biān,将一种东西镶嵌在另一种物体的边缘。
狭窄:xiá zhǎi,宽度小。
伦敦:lún dūn,国首都,多雾。
看护:kān hù,1. 护理照料;2. 夜间不睡以照顾病人;3. 旧指护士
安适:ān shì,安静而舒适。
害羞:hài xiū,因胆小、怯生或怕受人嗤笑而心中不安。
地毯:dì tǎn,一种装饰地面的厚实织物。
摇篮:yáo lán,①婴儿卧具,形状略像篮子,多用藤、竹制成,摇动时可使婴儿悠然入睡。②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14. 晴朗无云 形容(水、天空)清亮 温暖晴朗 贮蓄 宝地 安适 空灵 秀气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响晴:晴朗无云,通常用来形容天空非常晴朗,阳光充足。
(2)澄清:形容(水、天空)清亮,没有杂质或浑浊物,非常清澈透明。
(3)温晴:温暖晴朗,通常用来形容气候宜人,既温暖又晴朗。
(4)贮蓄:储存、积聚,指将物品、钱财等保存起来以备后用。
(5)宝地:地势优越或物资丰富的地方,常用来形容某个地方具有特殊的优势或资源。
(6)安适:安静而舒适,通常用来形容环境或心境的宁静与舒适。
(7)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文中常用来形容透明、清澈或虚幻缥缈的状态。
(8)秀气:清秀、文雅,文中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或人的外貌、气质等秀美小巧、精致可爱。
15.(示例)雪从冬走过,留下点点希望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
我们先来看给出的三个句子:“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阴凉”“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可以发现其句式结构为:“[具体事物(单字)] 从 [对应季节] 走过,留下 [叠词+对应季节美好事物]”。整体通过这样的排比句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不同季节里典型事物所留下的独特印记,表达出对四季不同美好的赞美之情。从题干看,题干写了春夏秋三个季节,最后一个应该写冬季的相关内容。
示例:霜从冬走过,留下层层银装。
16.(示例)“雪”字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为雨,一横代表天,点和竖代表从天上下的雨点和大雨。下半部分为扫帚,表示虽然都是从天上下来的,但雨扫不起来,雪却可以。
【详解】本题考查书法字体识别、鉴赏。
汉字是表意文字,要先分析示例,得出鉴赏汉字的方法、步骤;再通过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得出对字的含义的理解。首先仔细观察三个“雪”字,认清其上下结构,然后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上下两部分的意义以及“雪”的内涵。
从结构上看,示例呈现了先点明字的类型(会意字),再具体描述字的组成部分(上、下两部分分别是什么),接着解释各部分单独的含义(“爪”表示“手”,“木”表示“树木”),最后阐述组合后的表意(“手在树上采摘东西”)这样一个完整的分析流程。
示例:“雪”是会意字,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为“雨”,一横代表天,点和竖象征着天空中水汽的凝结和落下。下半部分为扫帚,雨扫不起来,雪却可以,合起来表示从天空中以独特的轻盈姿态飘落下来的雪这种自然现象。
17.(1)示例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示例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示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示例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歌词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塞北的雪轻盈、洁白的特点,赞美了她是春天的使者,给人带来希望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塞北雪的喜爱之情。
(3)示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济南,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降水的60%集中在夏季。济南是一座气候宜人的城市,历代文人多有诗词文章歌颂。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当代著名文人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其实他还写了《济南的春天》和《济南的秋天》,都对济南这座城市的气候和天气赞不绝口。济南也有个别称,叫“泉城”。因为济南泉水众多而得名。据统计,只济南市区就有泉100多处。这些泉大都分布在济南老城区。古人就有“齐多甘泉,甲于天下”“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赞誉。济南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文物古迹众多。希望大家能够玩得快乐!
【详解】(1)(1)本题考查默写诗句,根据要求写出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字。如: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本题考查学生歌词赏析。
结合“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可以看出,“舞姿”“心地”等是赋予了塞北的雪以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的轻盈、纯洁等特点,结合“我爱你,塞北的雪”可以看出,它表达了作者对塞北雪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导游词。导游词是引导旅游者进行游览观光的讲解词。要写好导游词,最重要的是掌握丰富的资料,包括现实的、历史的。只有在拥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导游员才能整理加工、去粗存精,进行再创造,编写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导游词。此题要根据《济南的冬天》的内容来选择景点,再根据景点的特点来写导游词。注意抓住济南景点的独特之处来写,这样才能吸引游客。
示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济南。济南,因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而更加出名。这座城市因其众多的天然涌泉而闻名,被誉为“泉城”。 济南拥有大大小小700多处天然涌泉,其中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和五龙潭四大泉群尤为著名,共有133处泉水。这些泉水汇流到风景秀丽的大明湖,形成了济南独特的泉水景观。济南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还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游览济南,你可以感受到“潇洒似江南”的美誉,体验到自然与文化的和谐融合。在济南,每一处泉水都是一个故事,等待着游客们去探寻和体验。欢迎来到这座泉的世界,让济南的泉水洗涤你的心灵,带你进入一个神奇的泉的世界 。
18.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或:薄雪后小山的美景)。 19.①照应了原文的标题——《济南的冬天》;
②抒发了作者对特定季节下济南特有的美景的热爱与赞美,简洁有力,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导语】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季济南的景色。作者以小雪、山、水为主题,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结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冬日图景。通过拟人化的语言和色彩对比,作者传递出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和韵味。文章充满诗意,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还体现了人在自然中的静谧与和谐。尤其是通过细节刻画,让读者感受到济南冬日的温暖与秀美,体现了对古城的深厚情感。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①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可知,这段主要描写了济南下小雪时,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以及快日落时山腰的景色,突出了薄雪覆盖下小山的美丽秀气。概括为: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或:薄雪后小山的美景)。
19.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首先,文章开头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结尾这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开头相呼应。在开头,作者总体评价济南是宝地,引发读者的好奇与期待。而在结尾,通过对济南冬天的山、水、雪等景色的细致描写后,再次强调这是冬天的济南,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济南在冬天确实如作者所说的是个宝地,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其次,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这句话明确指出“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它直接点明了文章所描写的对象是冬天的济南,让读者更加明确文章的主题。
从情感表达方面,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重点写了山和水两种景物。山包括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的远山;围绕水写了水中的绿萍、水藻,岸边的垂柳以及天光、水色等。最后用这句话进行总结,简洁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景的由衷赞叹,让读者在阅读完文章后,依然能沉浸在济南冬天的美景之中,回味无穷。
20.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妙”(或小雪)读重音。“妙”是全段强调的重点,下面都围绕“妙”字来写。(“小雪”是营造美妙感觉的原因。因为小雪的降临,济南的小山才这样秀丽、美妙。)
【导语】《济南的冬天》是中国现代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散文,曾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设计。重音,是指朗读、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读得很重的现象,要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去判断。
停连:在这句话中,“最妙的”是句子的主语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某种事物的赞美和肯定,因此可以在“的”字后稍作停顿,以突出这一赞美之情。接着,“下点儿小雪”是句子的宾语部分,具体描述了被赞美的对象,即小雪。为了强调这一对象,在“下点儿”后,连贯地读出“小雪”,以突出小雪的轻盈和细腻。
重音:“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妙”字可谓点睛之笔,只一字点出下文主题,总起本段,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妙”作为重音朗读。
下文描写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无论从山上,山尖还是山坡,山腰都突出了山秀美的景色和娇美的情态。“小雪”作为重音朗读。
21. 示例:秀气(秀美) 轻盈自由(松软美丽) 22.A 23.示例:甲句:这句中“忽然害了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夕阳照射下薄雪的娇美,表达了作者对济南雪后小山的喜爱之情。
乙句:这句中“拥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雪覆盖大地时的美丽、纯净,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导语】本文围绕“雪”展开描写,甲文以济南的小雪为描写对象,通过空间顺序展现山中薄雪的秀气与温晴之美,语言生动形象,充满对自然的喜爱。乙文则回忆了南国雪景的感触,从多感官的角度描绘雪的轻盈与纯净,既展现童真的趣味,又蕴含成熟的感悟。两文都巧用修辞,甲文拟人化突出小雪的生机,乙文比喻传达对雪的深情,洋溢着浓厚的自然情感与生命体验之美。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第一空,结合甲文“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可知,文章结尾直接点明小山“秀气”的特点。前文对雪后小山的描写,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将雪后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展现出一种小巧、秀丽之感;“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镶”字体现出雪后小山线条的精致;“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描绘出的画面如同精心雕琢的美景;“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赋予薄雪以人的娇羞之态,更增添了小山的柔美。由此可知,甲文写出了薄雪覆盖下小山秀气(秀美)的特点。
第二空,结合乙文第①段“它忽上忽下,是那样的轻盈而自由啊!”可知,直接表明雪具有轻盈自由的特点。“它落进了我的颈脖,像个小绒毛,却又摸不到它,产生了甜甜的微痒”,从触觉角度,将雪比作小绒毛,体现出雪的轻柔,进一步印证其轻盈的特点;“我伸出手来,它会安静地落到我的掌心,在我的钟情的眼睛里,慢慢地消失了它的身影”,从视觉角度,看到雪在掌心慢慢消失,展现雪的轻柔与自由。结合第②段“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可知,直接点明雪松软美丽的特点。由此可知,乙文从多感官角度,写出了雪轻盈自由(松软美丽)的特点。
2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A.有误,甲文写的是雪后初晴的美景,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但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雪后的小山“秀气”,整体营造出的是一种温和、宁静、秀美的氛围。朗读时整体节奏应是舒缓、轻柔的,而非欢快而热烈。欢快热烈的节奏不符合文章所营造的氛围;
故选A。
2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结合甲文“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可知,“忽然害了羞”将薄雪赋予了人的神态和情感,把薄雪当作害羞的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夕阳的斜射下,薄雪呈现出粉色,仿佛是因为害羞而微微泛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薄雪在夕阳余晖映照下的娇美姿态。这种描写不仅突出了薄雪的特点,更融入了作者对济南雪后小山的喜爱之情,作者通过对薄雪的拟人化描写,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作者对这一美景的欣赏与赞美。由此可知,这句中“忽然害了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夕阳照射下薄雪的娇美,表达了作者对济南雪后小山的喜爱之情。
(2)结合乙文“这大自然创造的最精美的白色拥抱了田野、山岗、房屋和树林”可知,“拥抱”一词将“白色”(即雪)当作人来写,赋予雪以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拥抱”生动地描绘出雪覆盖田野、山岗、房屋和树林的情景,仿佛雪温柔地将这些景物揽入怀中,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突出了白雪覆盖大地时的美丽与纯净。从这样的描写中,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作者用“拥抱”这一拟人化的动作,使雪的形象更加生动,情感表达更加真挚。由此可知,这句中“拥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雪覆盖大地时的美丽、纯净,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