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仿真卷(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仿真卷(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30 15:56:51

文档简介

仿真卷(三)
1.C 选项说法有误。原文是“诗歌并没有创造出自己独有的文字和语言,它和非诗语言的不同在于它的组合,所谓组合就是音韵和节奏感,这是诗歌最古老的元素,它使日常化的语言得到了提升”。
2.B “最终脱离了现实生活”于文无据。原文第4段是“也就相对和现实生活拉开了
距离”。
3.(1)因前面向新媳妇借被子时碰了壁,受了气,心里有些不满和别扭,勉强接过被子。(2)听了旁人介绍了被子的来历,明白了新媳妇对被子的珍惜,联系新媳妇终于肯借出被子的深明大义,感到内疚,觉得借得有些不妥当。
4.(示例)(1)通讯员。理由:他为保护担架队员而英勇牺牲。他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我非常钦佩。
(2)新媳妇。理由:明知通讯员牺牲了,却仍给他缝衣服上的破洞,最后用自己唯一的嫁妆——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为通讯员入殓。这种善良高洁的优秀品格和对子弟兵的由衷的热爱值得我们学习。
5.C 从《乡土中国》的内容来看,我们的籍贯源于我们的父亲,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是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
投影”。
6.D 
7.B 知,同“智”,见识。
8.C 例句:代词。A项,助词,宾语前置标志;B项,助词,定语后置标志;C项,代词;D项,结构助词,的。
9.A A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陈述句。
10.B A项,博学,古义指广泛地学习;C项,天理,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D项,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11.D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劣马拉车走十天,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12.A 《论语》是语录体,采用问答式来阐明观点,而《孟子》和所选文言文不是语录体,所以不是采用问答式来阐明观点。
13.D “原写周公为贤才设宴”错误。应为“周公吃饭时,听到门外有士子求见,来不及咽下嘴里的食物,把食物一吐就赶紧去接见”。
14.(1)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5.B “剥”读bāo时,意思是去掉外面的皮或壳。读bō时,专用于合成词或成语。“退”和“褪”都可以用于表示脱了色。“亘”只有一个音gèn。
16.D “炫耀”,义项①照耀,义项②夸耀。选文前句用了“浮夸”一词,后句选用“炫耀”与其对应,合适。“苍白”指白而略微发青或灰白;“苍幽”指苍翠深幽。形容四周的老柏树,用“苍幽”合适。“魂飞魄散”形容非常惊恐;“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选文第三空选“失魂落魄”合适。
17.D 画波浪线句:拟人。A项,夸张;B项,排比;C项,比喻;D项,拟人。
18.C 第③句和第①句分别说明手段及内容,第②句指出后果。
19.A “点赞”与“扩散”有先后关系,先“点赞”后“扩散”;“任由负能量蔓延的后果就是造成混淆视听、扰乱思想”结构混乱,“的后果”应为“造成”的宾语,置于句尾,“任由负能量蔓延”与“造成混淆视听、扰乱思想的后果”之间应是假设关系,且这两个分句的主语应是省略掉的“人们”,不是“负能量”,所以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前面。综上,完全改正确的只有A项。
20.[写作指导]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是介绍袁隆平的两个梦想,第二句话是讲袁隆平不断勇攀高峰,第三句话的中心是“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根据三句话可以提炼出实现自我价值、造福苍生需要有不断钻研、勇攀高峰的精神。年轻人应当不忘初心、坚定理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上,不为外物所动,以本真而质朴的心追求自己的梦想。
[参考立意]
(1)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2)勇攀高峰,实现中国梦。(3)为了梦想,努力拼搏。(4)奋斗的人生最美丽。(5)梦想不息,奋斗不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卷(三)
本试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阅读与鉴赏(共14小题,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给诗下定义是很难的,如果一定下一个的话,就是诗是心灵的产物。诗难写就难在这儿。为什么说诗是属于年轻人的 因为年轻人涉世未深,还保留着“赤子之心”,王国维在谈到古代诗人李煜时,特别强调这个“赤子之心”。也许,对一个诗人的基本判断就是他是否还保留着“赤子之心”。
诗歌具有的恰恰是其他文学形式没有的。比如,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诗歌诗歌,所谓歌就是音乐。最初的诗歌是唱给人听的,所以决定了它的语言必须是简洁的;音乐性还体现在押韵上,但一篇故事怎么能一直押韵呢 随着书面阅读的发达,音乐性逐渐弱化了,诗与歌分离了。还有其他叙事艺术的出现,诗歌的叙事功能也退化了,因为叙事从来不是诗歌的长处。
但是不管它怎么变,诗歌最古老的元素还在,诗这种分行的形式就是节奏,就是音乐和旋律,所以不能小看诗歌的分行。
诗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弱化了叙事,也就相对和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因为它不注重描述了;诗的音乐性弱了,它的理性色彩变得浓了,变得复杂化了,之前因为有押韵等限制,不可能写得太复杂;继而增强的是,诗歌转向了诗人内部,它更像是心灵的产物,更注重于抒情,甚至是幻觉、是梦;同时也改变了创作者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眼光。
一个小说家看待事物、观察世界,即使没有看到世界的隐喻层面,仍然可以不失为一个好的叙事作家。但是诗人如果只看到生活的表层,而对它的隐喻层面无所察觉的话,那他就不可能写出好诗来。这也造成诗人和小说家表达上的不同。诗歌最终依赖的是语言,如果语言出了问题,一切都将无以表达。诗歌的语言很多人有误解,以为应该是华丽的、优美的,其实不是。诗歌并没有创造出自己独有的文字和语言,它和非诗语言的不同在于它的组合,所谓组合就是音韵和节奏感,这是诗歌最古老的元素,它使日常化的语言得到了提升。
(摘编自潞潞《诗是最先锋的也是最古老的》)
1.下列关于“诗是最先锋的也是最古老的”一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自从产生以来,虽然它的音乐性逐渐弱化了,诗与歌也分离了,但诗歌的最古老的元素却依然还在。
B.年轻人虽然经验不足,但他们涉世未深,还保留着“赤子之心”,从这一点来说,诗是最先锋的,是属于年轻人的。
C.诗歌创造的语言富有音韵和节奏感,它使日常化的语言得到了提升,这是诗歌最古老的元素。
D.诗在它的演变过程中,不仅改变了创作者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眼光,同时它也转向了诗人内部,更像是心灵的产物。
2.下列关于诗的叙事性,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伴随着其他叙事艺术的出现,诗歌的叙事功能也退化了,它更注重抒情,甚至是幻觉、是梦。
B.叙事从来不是诗歌的长处,因此诗歌在其演变过程中,也就自然地和现实生活拉开了差距,最终脱离了现实生活。
C.诗歌在其产生初期注重描述,是有叙事功能的,但因为诗歌有押韵等限制,又不可能写得太复杂。
D.诗人和小说家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诗人如果只看到生活的表层而不察觉隐喻层面的话,那他就写不出好诗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
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儿,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儿,说:
“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
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节选自《百合花》)
3.结合下列语句分析人物心理。(4分)
(1)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
(2)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
4.这篇小说塑造了两个艺术形象:通讯员和新媳妇。你更喜欢哪一个 说说你的理由。(4分)
5.下列对《乡土中国》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社会实际上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江西医生在南极种菜”“中国维和部队在非洲种菜”,中国人喜欢种菜是因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深层次上也可看出“以土为生”是中国精神之“根”。
C.我们的籍贯不是源于我们的父亲的,而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没有受到血缘的影响。
D.中国古代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为中心,周围画出一个“圈子”,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有钱的地主可以大到像个小国。其根源是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
6.《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么,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  )(3分)
A.贾母 B.王夫人
C.林黛玉 D.王熙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劝 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识
C.非能水也 水:游泳
D.无以至千里 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
8.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句读之不知
B.苟以天下之大
C.奈何取之尽锱铢
D.月出于东山之上
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客有吹洞箫者 B.以其无礼于晋
C.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哀吾生之须臾
C.依乎天理
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11.文中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木直中绳,以为轮——木材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用的工艺把它做成轮子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有学问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学问的人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劣马拉车走十里,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文章在文体上,和《论语》《孟子》有相似之处,都采用问答式来阐明观点。
B.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C.第3段中作者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说明君子的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D.第4段中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来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短歌行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两句是说人生犹如朝露一样短暂,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感慨人生短暂之意。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形容渴望得到有才识的人。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两句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意思是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体现求贤若渴。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两句原写周公为贤才设宴,这里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任选2题,如全选,则取前2题评分)
(1)《赤壁赋》中,苏轼用“        ,        ”八个字,展现了夜游赤壁风轻水静的景象。
(2)《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        ”两句,写出了李白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精神追求。
(3)“长江”作为一个形象,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        ”。
二、表达与交流(共6小题,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bō/bāo)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退)了门壁上    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    ,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    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gèn/gèng)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15.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剥(bō)    退   亘(gèng)
B.剥(bō) 褪 亘(gèn)
C.剥(bāo) 褪 亘(gèn)
D.剥(bāo) 退 亘(gèng)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炫耀 苍白 魂飞魄散
B.照耀 苍幽 失魂落魄
C.照耀 苍白 魂飞魄散
D.炫耀 苍幽 失魂落魄
17.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B.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C.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D.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其中固然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血腥。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用户的关注和转发,不惜剑走偏锋,(    )。有人认为,这样的视频,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应该无伤大雅。其实不然,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难免带来不良影响,任由负能量蔓延的后果就是造成混淆视听、扰乱思想。实际上,这些“非主流”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增加。有人效仿“恶搞”视频,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用整蛊小道具惊吓孩子。类似事件层出不穷,使得逾越底线的娱乐陷入伤己伤人的
境地。
18.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
②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③以声光电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点赞与扩散,难免带来不良影响,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就会造成混淆视听、扰乱思想的后果。
B.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难免带来不良影响,负能量如果任意蔓延,就会造成混淆视听、扰乱思想的后果。
C.不经意地对消极内容的点赞与扩散,难免带来不良影响,负能量如果任意蔓延,就会造成混淆视听、扰乱思想。
D.不经意地对消极内容的扩散与点赞,难免带来不良影响,任由负能量蔓延的后果就是由混淆视听、扰乱思想造成的。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①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②我总是感到不满足。搞科学研究,不断地想攀高峰。
③年轻人要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不要被不好的现象影响。
国士无双,袁隆平先生已逝,当我们回想起他说的那些话,可以从中看到一个伟大的灵魂。请结合上述袁隆平的名言,提炼观点,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