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
1.判读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判读我国年降水量图,归纳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知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特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我国气候类型,归纳我国气候特征、成因及其影响。
5.能够识别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掌握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及降水时空分布的基本规律;理解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及其对我国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
难点:准确理解季风的形成机制及其对降水和气温格局的决定性作用;理解复杂地形(如青藏高原、山脉走向)对局部气候的显著影响;运用气候知识综合分析其对农业类型、河流水文、民居等具体方面的影响逻辑。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阅读教材,完成下题。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活动积温为主要指标,从北到南,我们习惯上将我国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五个温度带。此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台湾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可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四类干湿地区。
我国东部有世界典型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我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习惯上以大兴安岭一阴山山脉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脉一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夏季风的影响是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陆地面积广阔,因而季风气候的大陆性特征较强,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气温明显偏低,夏季气温明显偏高。
1月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着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中国温度带划分与农业生产
温度带 活动积温范围(≥10℃) 作物熟制 代表性农作物
热带 >8000℃ 一年三熟 橡胶、椰子、水稻(粮食作物)
亚热带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油菜、甘薯、茶叶
暖温带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苹果、棉花
中温带 1600℃~3400℃ 一年一熟 春小麦、甜菜、玉米、大豆
寒温带 <1600℃ 一年一熟 马铃薯、春小麦
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是活动积温。
探究二:中国干湿地区与自然景观
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范围 典型地形区(举例) 天然植被类型
湿润区 >800mm 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山地、青藏高原东南、云贵高原等 森林
半湿润区 400~800mm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等 森林草原
半干旱区 200~400mm 内蒙古高原东部、黄土高原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天山山地等 草原
干旱区 <200mm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西部、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等 荒漠、荒漠草原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解密中国季风“威力”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一阴山山脉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脉一冈底斯山脉以东。
影响我国的季风有哪些?成因是什么?
冬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是偏北风,源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冷干燥。夏季影响我国的是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
夏季风进退的“失常”会带来什么影响?
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随堂检测】
图1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示意图,图2为某城市立秋至大寒的气温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在立秋至大寒之间( )
A.昼长夜短,昼变短 B.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往南移动
C.昼先变短又变长 D.正午时刻旗杆影子逐渐变长
2.该城市可能是( )
A.成都 B.拉萨 C.济南 D.海口
3.该城市出现的现象与节气对应正确的是( )
A.立秋——昼夜等长 B.秋分——草长莺飞
C.立冬——稻花飘香 D.大寒——冰封雪盖
【答案】1.C 2.C 3.D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立秋到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短;秋分后到冬至,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昼继续渐短;冬至到大寒,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C正确,AB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立秋到冬至逐渐变小,旗杆影子渐长;冬至到大寒,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大,旗杆影子渐短,不是一直变长,D错误。故选C。
2.读图,立秋气温21.2℃,立冬过后气温开始0℃以下,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应该是济南,C正确;拉萨由于海拔比较高,冬季气温会很低;成都位于南方地区,海口位于热带,冬季气温不会低于0℃;排除ABD。故选C。
3.立秋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昼长夜短,A错误;秋分在秋季,草长莺飞多形容春季,B错误;立冬在冬季,稻花飘香是夏季,C错误;大寒是冬季最寒冷的时候,冰封雪盖符合冬季特征,D正确。故选D。
下表是我国某地的地理信息,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经纬度 海拔(米) 7月平均气温(℃) 1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30°N,103°E附近 505 25.8 5.6 976
4.该地位于( )
A.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B.亚热带干旱、半干旱地区
C.亚热带湿润地区 D.热带湿润地区
5.该地所在地形区( )
A.紫色盆地,天府之国 B.牧场广阔,畜牧业发达
C.沙漠广布,油气丰富 D.矿产丰富,“聚宝盆”美誉
6.该地与上海(30°N,120°E)相比,冬季更不易下雪,主要原因是( )
A.北部有山脉屏障 B.受台风影响大 C.海拔较低 D.人口众多
【答案】4.C 5.A 6.A
【解析】4.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量看,该地夏季(7月)高温,一月(1月)温暖,年降水量976mm,在800mm以上,地处湿润区;从纬度(30°N)看,位于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C正确;我国温带气候1月均温低于0°C,排除A;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远低于 976mm,排除B;热带气候1月均温高于15°C,排除D。故选C。
5.根据表格中经纬度(30°N,103°E)看,该地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盆地内的成都平原物产丰富,被称为“天府之国”,A正确;牧场广阔,畜牧业发达描述的是内蒙古高原等牧区,排除B;沙漠广布,油气丰富描述的是塔里木盆地等,排除C;“聚宝盆”指柴达木盆地,排除D。故选A。
6.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等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北方地区的冷空气,冬季气温较高,不易下雪;上海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无高大地形阻挡冷空气,上海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更明显,A正确;台风主要影响夏季,与冬季降雪无关,排除B;四川盆地海拔505米,上海海拔更低,排除C;人口与降雪条件无关,排除D。故选A。
【点睛】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盆地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又称紫色盆地。它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中国腹心地带和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武汉市正全面贯彻落实《武汉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海绵城市系统为城市提供了防洪和供水保障。我国有多个城市入选了海绵试点城市。下图为我国部分试点“海绵城市”分布示意图和武汉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试点“海绵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 )
A.干旱地区 B.东部季风区 C.地势第一级阶梯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8.武汉海绵城市系统在夏季的主要功能是( )
A.防涝 B.抗寒潮 C.防风沙 D.抗地震
9.根据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判断出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是( )
A.夏秋多,冬春少 B.内陆多,沿海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东北多,西南少
10.图中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分布,这条地理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一线 B.南岭——珠江一线
C.昆仑山——祁连山一线 D.秦岭——淮河一线
【答案】7.B 8.A 9.C 10.D
【解析】7.读图可知,图中“海绵城市”试点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以季风气候为主,属于地势第三级阶梯,地处湿润、半湿润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6月份,武汉进入了雨季,海绵城市系统的主要的功能是防涝。抗寒、防风沙、抗地震不是六月份海绵城市系统的主要功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东南沿海地区距海近,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远,降水少。夏秋多、冬春少属于时间分布特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分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解答题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5 6 7 8 9
气温/℃ 22 26 29 27 23
降水量/毫米 170 210 150 120 80
(1)图中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反映了中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
(2)图中的降水量柱状图,反映了中国雨季多集中在 季,南方比北方雨季开始得 ,结束得 。因此,南方的河流汛期比北方河流的汛期时间 。
(3)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从图中可以看出,季风气候区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是 ,对农业生产的好处是 。
【答案】(1) 南北温差很大 全国普遍高温
(2) 夏 早 晚 长
(3) 雨热同期 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都十分有利。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部季风区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材料,涉及我国的气候特征、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冬季,哈尔滨气温远低于0℃,广州气温在10℃以上,因此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夏季,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气温都较高,都在20℃以上,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2)从降水量柱状图看,四城市降水较多的月份主要集中在6-8月,所以中国雨季多集中在夏季;南方的武汉、广州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北方的哈尔滨、北京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所以南方比北方雨季开始得早,结束得晚;由于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时间长,河流受降水补给,所以南方的河流汛期比北方河流的汛期时间长。
(3)读图可知,季风气候区降水多的月份,气温也高,因此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是雨热同期;这种雨热同期的特点,能为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利于其在生长旺盛期获得良好的水热条件,促进农作物生长。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
1.判读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判读我国年降水量图,归纳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知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特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我国气候类型,归纳我国气候特征、成因及其影响。
5.能够识别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掌握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及降水时空分布的基本规律;理解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及其对我国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
难点:准确理解季风的形成机制及其对降水和气温格局的决定性作用;理解复杂地形(如青藏高原、山脉走向)对局部气候的显著影响;运用气候知识综合分析其对农业类型、河流水文、民居等具体方面的影响逻辑。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阅读教材,完成下题。
气候 ,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冬季 ,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 为主要指标,从北到南,我们习惯上将我国划分为 、 、暖温带、 和热带五个温度带。此外,还有一个 、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自 逐渐递减。 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台湾东北部的 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 ,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可将我国划分为 、半湿润、 和干旱四类干湿地区。
我国东部有世界典型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 气候、 气候、 气候。西北部大多为 气候。青藏高原为独特的 气候。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 气候特征。
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我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习惯上以 一阴山山脉一 一 一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 风,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 风。 的影响是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 。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 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陆地面积广阔,因而季风气候的 特征较强,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气温明显 ,夏季气温明显 。
1月 等温线和 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着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中国温度带划分与农业生产
温度带 活动积温范围(≥10℃) 作物熟制 代表性农作物
热带 >8000℃ 橡胶、椰子、 (粮食作物)
亚热带 4500℃~8000℃ 、油菜、甘薯、茶叶
暖温带 3400℃~4500℃ 、苹果、棉花
中温带 1600℃~3400℃ 、甜菜、玉米、大豆
寒温带 <1600℃ 马铃薯、
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是活动积温。
探究二:中国干湿地区与自然景观
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范围 典型地形区(举例) 天然植被类型
湿润区 > mm 东南丘陵、 平原、东北山地、青藏高原东南、云贵高原等
半湿润区 mm 华北平原、 平原、 高原大部分等
半干旱区 mm 内蒙古高原东部、黄土高原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 山地等
干旱区 < mm 盆地、柴达木盆地、 高原西部、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等 荒漠、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解密中国季风“威力”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
影响我国的季风有哪些?成因是什么?
夏季风进退的“失常”会带来什么影响?
【随堂检测】
图1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示意图,图2为某城市立秋至大寒的气温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在立秋至大寒之间( )
A.昼长夜短,昼变短 B.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往南移动
C.昼先变短又变长 D.正午时刻旗杆影子逐渐变长
2.该城市可能是( )
A.成都 B.拉萨 C.济南 D.海口
3.该城市出现的现象与节气对应正确的是( )
A.立秋——昼夜等长 B.秋分——草长莺飞
C.立冬——稻花飘香 D.大寒——冰封雪盖
下表是我国某地的地理信息,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经纬度 海拔(米) 7月平均气温(℃) 1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30°N,103°E附近 505 25.8 5.6 976
4.该地位于( )
A.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B.亚热带干旱、半干旱地区
C.亚热带湿润地区 D.热带湿润地区
5.该地所在地形区( )
A.紫色盆地,天府之国 B.牧场广阔,畜牧业发达
C.沙漠广布,油气丰富 D.矿产丰富,“聚宝盆”美誉
6.该地与上海(30°N,120°E)相比,冬季更不易下雪,主要原因是( )
A.北部有山脉屏障 B.受台风影响大 C.海拔较低 D.人口众多
武汉市正全面贯彻落实《武汉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海绵城市系统为城市提供了防洪和供水保障。我国有多个城市入选了海绵试点城市。下图为我国部分试点“海绵城市”分布示意图和武汉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试点“海绵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 )
A.干旱地区 B.东部季风区 C.地势第一级阶梯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8.武汉海绵城市系统在夏季的主要功能是( )
A.防涝 B.抗寒潮 C.防风沙 D.抗地震
9.根据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判断出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是( )
A.夏秋多,冬春少 B.内陆多,沿海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东北多,西南少
10.图中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分布,这条地理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一线 B.南岭——珠江一线
C.昆仑山——祁连山一线 D.秦岭——淮河一线
二、解答题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5 6 7 8 9
气温/℃ 22 26 29 27 23
降水量/毫米 170 210 150 120 80
(1)图中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反映了中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
(2)图中的降水量柱状图,反映了中国雨季多集中在 季,南方比北方雨季开始得 ,结束得 。因此,南方的河流汛期比北方河流的汛期时间 。
(3)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从图中可以看出,季风气候区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是 ,对农业生产的好处是 。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