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2.3《中国的河流》(分层作业含答案)-新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2.3《中国的河流》(分层作业含答案)-新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1 11:38:34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分层作业)
使用导航
知识挖空练:要点全梳理,课前预习
新情境命题练:T1-9(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
重难探究专练:T1-10(建议用时:15-20分钟)课下练习使用
知识挖空练
知识点一:外流区为主
结合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我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 ,外流河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5%。
我国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是 。这与 年等降水量线最为接近。
人们通常将河流流量、 、水位、 、含沙量、 、水能资源等,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 气候影响。 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随着夏季风的加强,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 ,形成 。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 。
以秦岭一淮河线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 地区,水量丰富,汛期 ,含沙量 ,冬季河流 。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 或 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 ,且冬季河流有 现象。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水 很大。
我国最大内流河是 。内流河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 。夏季,随着冰雪融化,河流水量增多;夏季过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所以,内流河大部分属于 河流。
我国湖泊分布广泛,东部平原和 高原相对集中。 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属咸水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知识点二 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结合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长江发源于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 、四川、西藏等 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 。
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约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以上,是我国长度 、水量 、流域面积 的河流。
长江从源头到湖北 为上游。源头地区 ,冰塔林立,冰水汇流。通天河流淌于地势和缓的青藏高原上,曲流发育,流速和缓,两岸多 。金沙江奔流在山高谷深的 ,总落差达3300米,水流湍急。长江进入 ,沿途接纳了众多支流,江面展宽,流量大增。
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 阶梯,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有丰富的 资源,被誉为“ ”。
长江三峡段有两个大型水利枢纽一一 和三峡。三峡水利枢纽现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具有 、发电、航运、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长江从宜昌到江西 为中游。长江出三峡后进入平原地区,在920多千米的流程中,落差约40米,流速锐减,加之众多支流汇入,形成曲折的河道,沿江两侧湖泊星罗棋布。这一河段中的 曲流甚多,素有“ ”之称,由于水流不畅,历史上 频发。
长江从湖口到 为下游。这一江段流程超过840千米,落差不足20米, ,江面开阔,不少河段江面宽度超过10千米。
长江是我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享有“ ”之盛誉。
知识点三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
黄河发源于 北麓,干流先后流经 、甘肃、四川等 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 。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 长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 为上游。青海龙羊峡以上为河源段,大部分流经 ,河道迁回曲折,两岸多湖泊沼泽,河水清浅稳定。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地形险峻, ,峡谷绵延,水流湍急,总落差1300多米,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
黄河出青铜峡后,流经宁夏和内蒙古,地势和缓,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了 平原和 平原。由于当地气候 ,黄河较少支流汇入,加之平原地区人口 ,引黄灌溉,生产生活用水增加,河流量逐渐 。
黄河从河口到河南 为中游。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 ,侵蚀出壮观的峡谷地貌。从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到山西河津市禹门口之间的黄河谷地,被称为 ,其中的壶口瀑布撼人心魄,蔚为壮观。
黄河出普陕大峡谷,河面豁然开阔,水流平缓;过潼关后转向东流,形成雄奇的 景观。黄河中游有 、汾河、渭河等支流汇人,流量不断增加,河水 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 。
黄河从桃花峪到入海口为下游。黄河进入 ,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 ”。历史上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泛滥,导致水系乱,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 地区,大力开展 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 ,加固 ,提高御洪能力。这样,对确保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新情境命题练
一、选择题
(新情境·探究实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长江和黄河沿线考察调研。他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读图“长江和黄河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长江和黄河水文特征的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下游地区有结冰期 B.中游地区含沙量大
C.上游地区流速快 D.流程长且流量大
2.A河段在冬季多发自然灾害的原因是( )
A.河流由高纬流向低纬 B.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C.河流位于高纬度地区 D.河流位于低纬度地区
3.B省针对本省黄河的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 )
A.城市建设 B.绿水青山 C.开垦耕地 D.工矿建设
4.从西藏到四川成都,沿着318国道依次可以看到( )
A.河谷农业、高寒牧业、林业、水田农业 B.旱作农业、渔业、灌溉农业、水田农业
C.河谷农业、渔业、林业、旱作农业 D.山地牧业、灌溉农业、林业、旱作农业
5.“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区别,表现为( )
A.北侧地域的传统民居多以竹木为原料,通风性好
B.南侧一些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实,防寒保暖
C.南侧地域的人们传统出行以马车为主
D.北侧地域的人们喜欢吃面食
(新情境·探究实践)构皮滩水电站位于乌江干流“V”形峡谷处,大坝高232.5米。2021年建成的三级“超级电梯”使船只成功跨越高坝,呈现“水往高处走,船在天上行”的神奇景观,让断航近20年的乌江水运全线恢复通航,该工程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水电站选址构皮滩“V”形峡谷河段的主要原因是( )
A.支流众多 B.降水量大 C.径流量大 D.落差较大
7.实现“水往高处走,船在天上行”这一神奇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资金 C.技术 D.政策
8.“超级电梯”给乌江航运业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降低航运成本②改善航运条件③提高航运效率④缩短航运距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重难探究练
(新情境·探究实践)内蒙古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处于外流区包围的孤立的内流区,这里气候干旱,地形封闭;流沙分布广泛,水源下渗,地下水水位较高,微量的地表径流都以星罗棋布的内陆湖盆作为归宿。读鄂尔多斯内流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鄂尔多斯内流区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集中 B.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
C.地下水丰富,地表径流少 D.地势外高内低,多内陆湖盆
2.鄂尔多斯内流区主要的生活用水来自( )
A.冰川水 B.黄河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3.距离黄河仅十几千米的郑州却不属于黄河流域,是因为( )
A.郑州降水少 B.郑州用水多 C.郑州河流少 D.黄河河床高
(新情境·探究实践)我国正在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经济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其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多种功能并兼顾环境效益,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下图为三峡水库上游地区月平均降水量和三峡水库月平均水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三峡水库水位和上游降水量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水位最低 B.春季水位最高 C.夏季降水量最大 D.秋季降水量最少
5.三峡水库每年保持一段时间的低水位,主要是为了( )
A.防洪 B.发电 C.航运 D.供水
6.三峡水库水位最低时( )
①水库库容达到最大②上游来水量增加
③流域内水土流失减轻④排放的泥沙最少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新情境·探究实践)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8.下列关于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
A.河套平原农业以水产养殖为主 B.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C.上游河段进行水能开发 D.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分层作业)
使用导航
知识挖空练:要点全梳理,课前预习
新情境命题练:T1-9(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
重难探究专练:T1-10(建议用时:15-20分钟)课下练习使用
知识挖空练
知识点一:外流区为主
结合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我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外流河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5%。
我国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最为接近。
人们通常将河流流量、流速、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资源等,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风带来的雨水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随着夏季风的加强,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
以秦岭一淮河线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很大。
我国最大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内流河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随着冰雪融化,河流水量增多;夏季过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所以,内流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
我国湖泊分布广泛,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相对集中。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青海湖属咸水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知识点二 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结合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四川、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约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以上,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长江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源头地区冰川高悬,冰塔林立,冰水汇流。通天河流淌于地势和缓的青藏高原上,曲流发育,流速和缓,两岸多湖泊沼泽。金沙江奔流在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总落差达3300米,水流湍急。长江进入四川盆地,沿途接纳了众多支流,江面展宽,流量大增。
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被誉为“水能宝库”。
长江三峡段有两个大型水利枢纽一一葛洲坝和三峡。三峡水利枢纽现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长江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出三峡后进入平原地区,在920多千米的流程中,落差约40米,流速锐减,加之众多支流汇入,形成曲折的河道,沿江两侧湖泊星罗棋布。这一河段中的荆江曲流甚多,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由于水流不畅,历史上水患频发。
长江从湖口到入海口为下游。这一江段流程超过840千米,落差不足20米,水流平稳,江面开阔,不少河段江面宽度超过10千米。
长江是我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享有“黄金水道”之盛誉。
知识点三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干流先后流经青海、甘肃、四川等9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渤海。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为上游。青海龙羊峡以上为河源段,大部分流经青藏高原,河道迁回曲折,两岸多湖泊沼泽,河水清浅稳定。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地形险峻,山势陡峭,峡谷绵延,水流湍急,总落差1300多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黄河出青铜峡后,流经宁夏和内蒙古,地势和缓,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由于当地气候干旱,黄河较少支流汇入,加之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引黄灌溉,生产生活用水增加,河流量逐渐减少。
黄河从河口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侵蚀出壮观的峡谷地貌。从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到山西河津市禹门口之间的黄河谷地,被称为普陕大峡谷,其中的壶口瀑布撼人心魄,蔚为壮观。
黄河出普陕大峡谷,河面豁然开阔,水流平缓;过潼关后转向东流,形成雄奇的三门峡景观。黄河中游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人,流量不断增加,河水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中游。
黄河从桃花峪到入海口为下游。黄河进入华北平原,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历史上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泛滥,导致水系乱,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提高御洪能力。这样,对确保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新情境命题练
一、选择题
(新情境·探究实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长江和黄河沿线考察调研。他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读图“长江和黄河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长江和黄河水文特征的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下游地区有结冰期 B.中游地区含沙量大
C.上游地区流速快 D.流程长且流量大
2.A河段在冬季多发自然灾害的原因是( )
A.河流由高纬流向低纬 B.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C.河流位于高纬度地区 D.河流位于低纬度地区
3.B省针对本省黄河的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 )
A.城市建设 B.绿水青山 C.开垦耕地 D.工矿建设
4.从西藏到四川成都,沿着318国道依次可以看到( )
A.河谷农业、高寒牧业、林业、水田农业 B.旱作农业、渔业、灌溉农业、水田农业
C.河谷农业、渔业、林业、旱作农业 D.山地牧业、灌溉农业、林业、旱作农业
5.“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区别,表现为( )
A.北侧地域的传统民居多以竹木为原料,通风性好
B.南侧一些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实,防寒保暖
C.南侧地域的人们传统出行以马车为主
D.北侧地域的人们喜欢吃面食
【答案】1.C 2.B 3.B 4.A 5.D
【解析】1.长江位于南方地区,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没有结冰期,A错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长江中游地区含沙量不大,B错误;长江和黄河上游地区发源于我国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C正确;黄河的流量小,不到长江的6%,D错误。故选C。
2.黄河A河段位于中纬度地区,CD错误;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容易发生凌汛,A错误,B正确。故选B。
3.由图可知,B是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针对本省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绿水青山,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上。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发展水田农业,横断山区山高谷深,适宜林业发展,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因高原热量不足,主要发展河谷农业,A正确;"灌溉农业"应出现在河西走廊,"高寒牧业"应位于藏北高原,与铁路沿线不符;B选项"灌溉农业"应出现在河西走廊,"高牧业"应位于藏北高原,与铁路沿线不符,B错误;"旱作农业"应位于北方,"渔业"在题干区域无对应分布,C错误;"旱作农业"不符合成都平原实际,且排序错误,D错误。故选A。
5.秦岭—淮河线南侧地域的传统民居多以竹木为原料,通风性好;北侧一些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实,防寒保暖,AB错误;秦岭—淮河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秦岭—淮河线以南耕地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人们喜食米食,D正确;秦岭—淮河线以北交通以陆运为主,C错误。故选D。
【点睛】受纬度因素和地形地势影响,秦岭与淮河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
(新情境·探究实践)构皮滩水电站位于乌江干流“V”形峡谷处,大坝高232.5米。2021年建成的三级“超级电梯”使船只成功跨越高坝,呈现“水往高处走,船在天上行”的神奇景观,让断航近20年的乌江水运全线恢复通航,该工程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水电站选址构皮滩“V”形峡谷河段的主要原因是( )
A.支流众多 B.降水量大 C.径流量大 D.落差较大
7.实现“水往高处走,船在天上行”这一神奇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资金 C.技术 D.政策
8.“超级电梯”给乌江航运业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降低航运成本②改善航运条件③提高航运效率④缩短航运距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6.D 7.C 8.A
【解析】6.“V”形峡谷河段通常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建设水电站,D正确;与河流落差相比,降水量大、支流众多、河流径流量大都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排除ABC。故选D。
7.三级“超级电梯”需复杂技术支撑,技术是实现“水往高处走,船在天上行”的主导因素,C正确;市场需求可能推动工程,但非技术实现的关键,A错误;资金是基础条件,但要实现“船在天上行”,关键是“超级电梯”的技术突破,B错误;政策支持是背景,但非直接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C。
8.“超级电梯”使船只成功跨越坝顶,减少了船只绕行等成本,降低航运成本,①正确;恢复通航并提升通航能力,改善航运条件,②正确;快速过坝减少耗时,提高航运效率,③正确;“超级电梯”未改变河流实际长度,航运距离未缩短,④错误。综上,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 ,古称延江、黔江,是贵州的“母亲河” ,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历来是贵州最重要的水上通道之一,其流量充沛,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
重难探究练
(新情境·探究实践)内蒙古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处于外流区包围的孤立的内流区,这里气候干旱,地形封闭;流沙分布广泛,水源下渗,地下水水位较高,微量的地表径流都以星罗棋布的内陆湖盆作为归宿。读鄂尔多斯内流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鄂尔多斯内流区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集中 B.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
C.地下水丰富,地表径流少 D.地势外高内低,多内陆湖盆
2.鄂尔多斯内流区主要的生活用水来自( )
A.冰川水 B.黄河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3.距离黄河仅十几千米的郑州却不属于黄河流域,是因为( )
A.郑州降水少 B.郑州用水多 C.郑州河流少 D.黄河河床高
【答案】1.D 2.C 3.D
【分析】1.读材料可知,鄂尔多斯内流区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微量的地表径流都以星罗棋布的内陆湖盆作为归宿”,因此D项是内流区形成的主要原因;鄂尔多斯内流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上,地形以高原为主,B项错误;地下水丰富是因为水源下渗,不是其原因,C项错误。故选D。
2.该区没有高达山川,也就没有冰雪融水,A项错误;本区为内流区,不属于黄河流域,B项错误;内流区内湖泊多为内陆盐湖,不宜饮用,D项错误;该地区水源下渗形成丰富的地下水,因此当地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C项正确。故选C。
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流入华北平原后,河床抬升,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泥,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使下游地区的河水很难汇入黄河,这就造成了距离黄河仅十几千米的郑州却不属于黄河流域。故选D。
(新情境·探究实践)我国正在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经济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其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多种功能并兼顾环境效益,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下图为三峡水库上游地区月平均降水量和三峡水库月平均水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三峡水库水位和上游降水量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水位最低 B.春季水位最高 C.夏季降水量最大 D.秋季降水量最少
5.三峡水库每年保持一段时间的低水位,主要是为了( )
A.防洪 B.发电 C.航运 D.供水
6.三峡水库水位最低时( )
①水库库容达到最大②上游来水量增加
③流域内水土流失减轻④排放的泥沙最少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4.C 5.A 6.A
【解析】4.从图中可以看到,三峡水库水位在5-6月左右相对较低,并不是冬季水位最低,A错误;春季(3-5月)水位也不是最高的,从图中可知,水位较高的时期主要在10-11月等时段,B错误;观察图中降水量柱状图,夏季(6-8月)降水量的柱状图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所以夏季降水量最大,C正确;秋季(9-11月)降水量并不是最少,冬季降水量相对较少,D错误。故选C。
5.长江流域的雨季主要在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三峡水库在雨季来临前(5-6月左右)保持低水位,是为了腾出库容,以便在洪水到来时能够容纳更多的洪水,从而起到防洪的作用,A正确;发电需要有一定的水位落差和水量,低水位不利于发电,保持低水位不是为了发电,B错误;航运需要一定的水深,低水位会影响航运条件,不是为了航运,C错误;供水需要有一定的水量储备,低水位不利于供水,不是为了供水,D错误。故选A。
6.水库水位最低时,意味着水库里储存的水相对最少,而水库的库容是指水库能够容纳的最大水量。当水位最低,此时水库还未被大量蓄水,所以水库库容达到最大 ,①正确;三峡水库水位低时,一般不是因为上游来水量增加,②错误;三峡水库水位最低与流域内水土流失情况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③错误;三峡水库在低水位运行时,水库的水动力条件等会发生变化;水位低,水流速度等相对变化,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同时水库的调水调沙等作用也会使得排放的泥沙最少,④正确。综上,A①④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为了充分发挥着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多种功能以及环境效益,三峡水库人为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5~9月长江流域降水量大,处于主汛期,库区来水量大、含沙量大;在每年5~9月排出“浑水”,保持145m的低水位,目的是为了腾出库容防洪;为了减少水库的淤积。
(新情境·探究实践)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8.下列关于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
A.河套平原农业以水产养殖为主 B.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C.上游河段进行水能开发 D.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答案】7.C 8.C
【解析】7.“大量脱发”是在描述荒漠化,主要是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应减少植被的破坏,A错误。‘动脉阻塞”描述凌汛现象,应当疏浚河道,B错误。“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主要是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因此要加强退耕还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C正确。“脚肿” 是指地上河的发生也和上游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有关,应加高、加固堤坝,疏浚河道等,D错误。故选C。
8.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资源开发;生态(恢复) 建设; (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对河流污染的治理,对生物资源破坏的治理措施)。结合区域背景分析,河套平原农业生产以灌溉农业为主,A错误。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落差大,河流流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故不利于发展航运,B错误。兰州以上的.上游河段,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量大,故水能资源丰富,C正确。黄河下游为华北平原,流域内降水少,热量较少,大力发展水稻种植,D错误。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