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学案
【学习目标】
课标:了解印巴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1.知识与能力:印巴分治;三次印巴战争及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宗教、领土争端引发地区战争。
【重难点】
1.重点:印巴分治。
2.难点:印巴战争的原因。
【学法指导】
1.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
2.A层全部完成;B层完成1-4、9题和8题;C层完成1-4、9题。
3.学科组长督促全组及时完成1-4、9题,并予以批改,随时接受老师抽查。
【预习案】
1.列举印巴分治的原因和标志。
1】原因。宗教信仰不同,国大党信仰印度教,穆斯林联盟信仰伊斯兰教;社会文化差异。
2】标志。1947年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
2.列举三次印巴战争。
1】1947-1949年第一次印巴战争,争夺克什米尔控制权。
2】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仍是争夺克什米尔控制权。
3】1971-1972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印度肢解了巴基斯坦。
3.列举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1】英国分而治之殖民政策导致的恶果。
2】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宗教对立的结果。
3】边界和领土归属不能确定引发争议而导致战争。
4】美苏插手起了助长战争的作用。
5】印度地区霸权主义。
4.阅读地图册《印巴分治》找出两个巴基斯坦,找出克什米尔、新德里、卡拉奇。阅读地图册《第三次印巴战争》,找出伊斯兰堡、东巴基斯坦。
【知识链接】
5.印度教。印度教形成于8世纪,它综合婆罗门教和佛教,得到当时印度王孙贵族的支持,继承婆罗门教教义,仍信仰梵,发挥造业、果报和轮回的观点,以梵天、毗湿拏、湿婆三神为主神,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毗湿拏是主管维持世界之神;湿婆是主管破坏世界之神,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欲的主张,并把释迦牟尼吸收为其主神的化身之一,也普遍建立起僧团和寺庙。在哲学上,认为除宇宙精神梵以外没有任何真实的物,梵和个人精神是同一的、“不二”的,鼓吹解脱之道是在心智上进行多方面的修养,逐步做到能区分永恒的东西和无常的东西,控制自己的感官,放弃对于世间物质的执著,热心向往与梵的结合,通过冥想梵我如一的真理获得坚定的信仰。教义主要有:多神崇拜,印度教号称有3300万个神灵,但多数印度教徒只崇拜一个天神;四种姓分立,教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认为每一种生命都有灵魂,会再生或转世,善恶将得到报应,要得解脱必须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灵魂与神合而为一;祭祀万能与崇尚苦行;承认吠陀的权威,吠陀经典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一切文化的渊源。
6.联系必修二6、7、8课和选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第二单元第2课、第三单元第8课和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殖民体系的建立、演变、瓦解过程。
1】建立。新航路开辟后组织东印度公司在侵略北美和印度;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航海条例》发动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殖民优势夺取纽约以及好望角、马六甲等地;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夺取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加强对世界市场的占领,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克里米亚战争等,将中国、土耳其等国沦为半殖民地,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抢占世界市场进行资本输出,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加紧瓜分世界,以英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演变。18世纪后期美国独立,英国的殖民体系开始受到打击;一战中,英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发展和参战,民族日益觉醒,战后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地分离运动此起彼伏,英国被迫调整殖民政策,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成为自治领;战后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国获得德国在非洲和太平地区的殖民地委任统治权。
3】瓦解。二战沉重打击了英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突出的有印巴、巴以分治,埃及独立、收回苏伊士运河等,英国殖民体系瓦解。
【探究案】
1971年12月,东巴基斯坦(后改称孟加拉国)的危机导致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战争。中苏双方对此采取了相互敌对的立场。这从苏印、中巴之间长期的密切关系中可以得到证明。自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爆发前后,两国的关系就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中方一直对印度政府扶持潜藏在西藏的敌对势力心存疑虑。苏方则认为,印度是它在南亚地区强有力的支持者。与此同时,中国与巴基斯坦保持友好关系,以加强其在南亚地区的影响。——王奇《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发展》
7.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列举中苏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立场及其原因。
1】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原因是:印度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印度干涉中国内政,支持西藏达赖喇嘛分裂活动;印度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1962年中印发生边界战争,一直敌对;加强在南亚影响;与苏联存在意识形态分歧,中苏关系破裂。
2】苏联支持印度。原因是:赫鲁晓夫制订了南下战略;印度实行公营私营并重的混合经济,和苏联关系友好;同美国争夺中间地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