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印巴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知识清单.TIF"
\
MERGEFORMAT
一、印巴分治
1.背景
(1)在英国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的过程中,它根据印度教、伊斯兰教两大教派在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上的差异,实行“__________”的政策。
(2)19世纪晚期出现了印度国民大会党和______________但宗教文化传统的差异使他们存在着明显的政见分歧。二战后,在印度独立后如何组成新国家的问题上,前者不同意与后者分享权力,后者要求建立独立的“____________”,与印度并立;在政府组成上,后者要求实行“对等原则”,遭到了前者的反对。
2.过程
(1)1947年6月,英国驻印度总督__________制定方案,决定在孟加拉、旁遮普等地,由穆斯林占多数的县和其他的县分别组成两个会议,单独投票决定是否实行分治,结果穆斯林代表赞成分治,建立独立的巴基斯坦国。
(2)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同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实行分立。
3.影响
(1)随着两个具有明显________特征的国家出现,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之间的摩擦和对立日益严重。
(2)国家的分立带来了一股强大的____________浪潮,在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中深深地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二、印巴战争
1.引发的因素
(1)殖民主义者推行的“__________”政策,其政治导向会造成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居民之间的隔阂与敌视,一旦变为国家间关系中经常存在的因素,就会引发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
(2)将__________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极易导致宗教排斥和对立,加剧居民之间的不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__________;不同信仰的国家之间占有的____________也很难相同,这成为引发印巴冲突的又一诱因。
(3)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是引起两国纠纷和冲突的重要原因。__________问题是引发双方战争的“火药桶”。
(4)________两个大国不断向印巴出售武器,在事实上推动了印巴两国一次次走向战争。
2.三次印巴战争
(1)第一次
①目的: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____________。
②起因:克什米尔地区的______是印度教徒,希望加入印度,但遭到了穆斯林的强烈反对。
③概况:1947年秋,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印度政府派军队进入克什米尔;巴基斯坦政府号召穆斯林进行“________”,并投入正规军与印军作战。在__________的干预下,1949年1月宣布停火,双方经过谈判确定了停火线。
④结果:根据停火线,印度占有克什米尔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停火线两侧变成双方的______________,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并未解决。
(2)第二次
①1965年8月,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______率先发动进攻,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9月下旬,双方宣布停火。
②经过国际社会的调停,1966年1月,印巴双方宣布两国将用________手段解决彼此间的争端,并限期撤军。但克什米尔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3)第三次
①起因:1971年,针对东巴基斯坦的__________,巴基斯坦政府实行军事镇压,造成严峻局势;印度支持东巴基斯坦独立,并组织了“______________”,与西巴基斯坦对抗。
②经过:1971年11月,印军进入东巴基斯坦;12月,印军在________地区向巴基斯坦军队发动进攻,战争爆发。12月,双方宣布停火。
③结果:在印度支持下,一个新的国家__________于1972年1月宣告成立。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对点训练.TIF"
\
MERGEFORMAT
知识点一 “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
1.1947年英国公布的《印度独立法案》的主要内容有( )
①把印度分为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并分别向两国移交政权 ②印度原有的土邦可以自行选择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 ③英国逐渐从印度撤军并最终实现印度独立 ④在印度的部分地区通过投票决定是否实行分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2.当代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不断的根源在于( )
A.民族和宗教矛盾
B.国家利益的驱使
C.经济利益的纠纷
D.殖民主义“分而治之”的后患
3.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标准,这一做法( )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C.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知识点二 三次印巴战争
4.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与冲突的焦点是( )
A.克什米尔问题
B.在阿富汗建立新政府的分歧
C.宗教矛盾尖锐化
D.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的分歧
5.下列关于克什米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巴基斯坦东北部和印度北部
B.居民中有穆斯林,也有印度教徒
C.穆斯林在居民中占少数
D.印巴分立前该地是印度的一个土邦
知识点三 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6.南亚地区与中东地区时常出现紧张局面,共同的历史根源在于( )
A.争夺自然资源的斗争异常激烈
B.宗教问题和民族冲突错综复杂
C.始终没有解决边界划分问题
D.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7.下图为印巴战争中双方使用的武器,由此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63A.TIF"
\
MERGEFORMAT
印巴双方都曾使用的苏制PT-76坦克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63.TIF"
\
MERGEFORMAT
巴基斯坦使用的美制“巴顿”式坦克
A.国际社会始终在调停
B.联合国对印巴战争进行了干预
C.战争到了激烈的程度
D.美苏等大国势力推动了印巴战争
8.印度总理尼赫鲁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位置。”同样,巴基斯坦总督真纳也曾说:“克什米尔就像巴基斯坦头顶上的帽子,如果我们容忍印度摘走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印巴两国把克什米尔当作双方争夺的外交砝码 ②印巴两国都十分重视克什米尔的战略位置 ③克什米尔问题是美国蓄意制造的 ④印巴两国都力图把克什米尔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综合运用.TIF"
\
MERGEFORMAT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特仑纳起义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使英国统治者感到恐惧。当时的印度好似一艘载满弹药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对英国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
材料二 艾德礼说:“把过去的公式应用到目前的形势是行不通的。”
——《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艾德礼所说的“过去的公式”指什么?他为什么说“把过去的公式应用到目前的形势是行不通的”?
(2)为了应付新情况英国采用了什么样的新公式?其实质是什么?
10.下面是亚洲局部地区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64.TIF"
\
MERGEFORMAT
(1)A、B两国的分治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2)分析制约B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C地区争端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假设你是某国的外交部门发言人,就该地区的争议,阐明你们国家在解决国与国之间遗留历史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立场。
【答案解析】
知识清单
一、1.(1)分而治之 (2)穆斯林联盟 清真国家
2.(1)蒙巴顿 (2)印度独立法案
3.(1)宗教 (2)居民迁徙
二、1.(1)分而治之 (2)宗教信仰 民族团结 自然资源
(3)克什米尔 (4)美苏
2.(1)①所有权 ②王公 ③圣战 联合国 ④实际控制区 (2)①巴军 ②和平 (3)①自治运动 孟加拉解放军 ②克什米尔 ③孟加拉国
对点训练
1.A [《印度独立法案》规定新成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为英国两个独立的自治领;部分地区通过投票决定是否分治则是法案制定的过程,与法案内容无关。]
2.D [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印巴冲突的根源,印巴分治时期遗留的一些问题导致民族和宗教纠纷不断,在一些地区存在经济纠纷,影响了双方的利益。]
3.B [根据宗教原则来划分统治区域,在一个宗教比较复杂的地区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不同宗教信仰的区域占有的自然资源不同,这样容易导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斗争。]
4.A [由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至今未能解决,一再成为双方冲突的导火线。]
5.C [克什米尔地区的居民中,穆斯林占多数。]
6.D [“贝尔福宣言”和《印度独立法案》都贯穿了印度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
7.D [从图中提供的信息表明,美、苏向战争双方提供了武器,这说明大国势力插手了印巴冲突。]
8.C [克什米尔问题是英国蓄意制造的,因此,③的叙述与史实不符。]
综合运用
9.(1)指英国传统的镇压政策。镇压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次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镇压会引起更强烈的反抗;同时,二战使英国的实力受到很大削弱,它也难以抽出足够的兵力进行镇压。
(2)“分而治之”的政策。反映了英国企图继续控制印度的野心。
解析 二战以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作为英国殖民者来说,要想用原来的统治方式继续统治印度平息日益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无疑是火上添油,因此必须调整殖民政策。“分而治之”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英国的殖民势力,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其实质就是想继续控制这一地区。
10.(1)二战后,印度人民的独立运动高涨,英国政府被迫改变殖民政策,1947年公布《印度独立法案》,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
(2)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
(3)根源:英国殖民统治的后遗症。基本原则和立场:应该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宗旨与原则。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要平等协商、互相谅解、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应当在国与国之间协商解决或在地区范围内解决,反对大国武力介入。
解析 本题以地图材料方式引入,解题首先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明确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其次,还要知道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若干因素。第三,要从历史上把握印巴冲突出现的历史根源。第四,要知道在当今形势下处理国与国之间争端的一些基本原则。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结合课文想一想,造成印巴之间长期对立和战争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印巴冲突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要点 (1)原因:同一地区生活着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殖民统治者“分而治之”的政策起到的挑拨作用;以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唯一原则的弊端;领土边界长期不确定归属,酝酿矛盾与冲突;大国的介入与出售武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启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尊重;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遵循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能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边界和领土的归属尽早确定;对大国的干涉提高警惕,独立自主解决内政问题。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试分析二战以后印巴长期尖锐对立乃至三次爆发战争的背景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要点 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实际状况;“分而治之”的政策的恶劣结果;分立后遗留的领土、边界等严重问题。
2.列举大国插手印巴事务的典型事例,分析其与冷战的关系。
答案要点 美苏两国向印巴双方出售武器,美国把巴基斯坦拉入针对苏联的条约体系。冷战对抗主轴——遏制与反遏制;在亚洲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
二、学习延伸
1.英国把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简要经过。
答案要点 1600年12月31日,英国成立英国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于1698年和1765年先后取得了加尔各答和孟加拉的收税权。这一时期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主要是为建立政权准备条件。
18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迅猛发展。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成为英国在印度扩张领土最突出的时期。到1818年除个别邦外,英国已控制了整个印度,印度成了英属印度帝国。
在镇压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过程中,英国女王宣布直接管理印度。
2.印度民族独立简史。
答案要点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905~1908年印度反英起义。
1919~1922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8~1930年印度独立运动。
1945~1946年第四次印度独立运动。
1947年印巴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