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0:4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教案
课程标准:了解印巴战争,分析印巴冲突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
印度国民大会党;穆斯林联盟;1947年6月蒙巴顿方案;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立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建国上的分歧;英的“脱身”之策;国家分立带来的混乱
分析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的政策以及造成的影响
归纳分析问题探究
在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不同的居民中,出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单靠战争这一种方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印巴之间从战争走向和平符合时代潮流
三次印巴战争
第一次:947年10月~1949年1月的;第二次:965年8月~9月;第三次:1971年;孟加拉国的建立
克什米尔问题在引发第一和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的作用;巴基斯坦内政问题如何引发了新的战争
克什米尔的地理位置、人口构成、宗教冲突、殖民者的遗留问题等方面有什么特点;东、西巴基斯坦有什么特点
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1954年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克什米尔的特殊性
印巴并立对殖民统治者有何益处;为何不能以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惟一原则
以印巴分立及其产生的后果为例,指出在实行分立过程中哪些措施被历史证明是不正确的
重点:印巴冲突的原因
难点:印巴分立为什么会激化两国矛盾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归纳概括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知识结构
导入:谁知道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哪里?那里在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国家?
南亚地区,和我们之前讲过的朝鲜半岛、越南的情况有些类似,在二战时,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日本在亚洲各国的殖民统治崩溃,但英、法、荷、美等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企图恢复它们过去的殖民统治,南亚各国人民便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便是其突出事例。
英国把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简要经过
1600年,英国入侵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
1833年,英国政府取代东印度公司直接参与了对印度殖民管理
1858年,英国议会通过《印度法案》,宣布英国女皇为印度最高统治者,并在内阁中设立印度缅甸事务大臣。这标志着印度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
印度民族独立简史
1858—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905—1908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
1919—1922年,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8—1930年,印度独立运动。
1945—1946年,印度第四次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1947年,印巴分治。
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
1.
印度的特点
(1)印度自18C成为英国殖民地(18世纪中期,印度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是英国在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殖民地。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自近代以来,印度人民曾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斗争怒潮。19世纪,印度知识分子掀起革命的启蒙运动,主张改革印度教,提倡民主和科学,要求印度独立。1885年,革命领袖甘地成立国民大会党,进行不合作运动。英国的对策是“分而治之”。1906年,英国怂恿成立穆斯林联盟。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全印穆斯林联盟曾与印度国大党携手合作,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两党虽有合作,但宗教文化上存在差异使它们存在明显的政见分歧。)
(2)存在两大教派(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两大政党(国大党、穆斯林联盟)
“分而治之”政策
原因:二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
内容:1947年6月,制定“蒙巴顿”方案;1947年7月,通过“印度独立法案”1947年8月,成立印、巴两个国家。
目的:设法使印度仍留在英帝国范围内,以便保持其影响力。
评价:一方面印巴分立,标志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结束。
另一方面,造成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居民之间的隔阂与敌视。埋下冲突与战争的祸根。
2.“蒙巴顿方案”1947.6
(1)提出背景
①英国实力下降,想从印度“脱身”
②印度人民要求独立
③两大政党在立国问题上存在分歧
(2)主要内容:“印度独立法案”(即“蒙巴顿方案”),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同年8月15日,印、巴正式实行分治,分别独立。后来,它们又先后成立了共和国。
(3)影响:
印巴的独立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终结
但这种根据宗教原则的分治,却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了严重后果:
A印巴居民间摩擦对立严重
a在分治过程中,带来一股居民迁徙浪潮,两种教徒的迁徙和仇杀,造成了大批的难民;
b两国在土邦归属问题上冲突激烈,造成长期不和
B原来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从而造成两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另外,印度民族领袖甘地因谴责教派仇杀,呼吁教派团结,竟于1948年1月30日被印度教狂热分子刺杀,造成了悲剧。这种不利影响延续至令,成为南亚次大陆局势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二、三次印巴战争(利用表格,让学生自主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
战争
起因
时间
结果
影响
第一次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位置、居民成分、法案规定、王公顾虑)
1947.10-1949.1
划定停火线,克的归属未解决
第二次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
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
第三次印巴战争
印介入东巴基斯坦自治运动
孟加拉国成立
1972.1
1.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10-1949.1
①导火索: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位置、居民成分、法案规定、王公顾虑)
②过程:地区冲突
1947秋
克王公求助印度
巴基斯坦“圣战”
联合国干预下停火
③结果:划定停火线,克的归属未解决
2.第二次印巴战争
①原因: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
②过程:巴军进攻
1965.8
③结果:印巴宣布将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克问题仍未解决
3.第三次印巴战争
①起因:印介入东巴基斯坦自治运动
东、西巴划分→东巴自治运动→印度介入
②过程:
③结果:孟加拉国成立
1972.1
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1、英国殖民统治者推行“分而治之”造成冲突(印巴并立有利于英对其控制)
2、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之间的隔阂与敌视
3、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
4、美苏两个大国的不断插手
【合作探究】1998年5月,印巴相继进行核试验,南亚局势一度紧张。1999年2月,应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邀请,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乘车抵达巴基斯坦城市拉合尔,对巴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了《拉合尔宣言》,印巴关系一度趋向缓和。2005年4月17日至18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对印度进行为期两天的非正式访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访问期间穆沙拉夫还与印度总理辛格在新德里的体育馆观看了印巴两国间的一场板球赛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双方同意共建贸易协会促进经贸合作,克什米尔分离组织将纳入和谈进程。印巴两国发表联合声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强调印巴和平进程“不可逆转”。
从印巴关系长期紧张对峙冲突到最近一度趋向缓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思路:和则两利,战则两伤。三次印巴战争表明,使用武力不能解决争端,只能使两国间的积怨雪上加霜。冲突无助于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合乎情理、切实可行和切合实际的办法才能解决两国间存在的一切问题。印巴之间的冲突不符合印、巴本身的利益,这不仅会给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也会给人民带来灾难。古往今来的无数历史事实印证了这一道理。事实证明,印巴和解道路虽然曲折而艰辛,但只要坚持和平对话,前途将充满希望。从当今的世界总趋势来看,和平和发展乃世界主流。只有顺应这一主流才能更加符合本国的利益。
【板书结构】
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
1.
印巴分立的原因
2.“蒙巴顿方案”
二、三次印巴战争
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1、殖民主义的推行的“分而治之”政策
2、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之间的隔阂与敌视
3、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
4、美苏两个大国的不断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