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两伊战争 课件 (1)(2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两伊战争 课件 (1)(2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0:3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精品课件第6课 两伊战争课程标准了解两伊战争
分析两伊战争的原因和教训两伊战争 伊朗和伊拉克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期以来两国就存在着边界争端并经常发生武装冲突。1980年9月22日,两国爆发了长达8年的局部性战争,历史上称为“两伊战争”。
第6课 两伊战争伊朗国旗伊拉克国旗
1、两伊战争的特点
2、两伊战争发生的原因
3、两伊战争的经过(三个阶段)
4、两伊战争的影响
5、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时间较长、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战争一、两伊战争的特点1.领土争端: 阿拉伯河主权之争2.宗教矛盾:什叶派:拥护宗教领袖⑵ 具有宗教背景的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恩怨⑴ 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分歧⑶伊朗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激化矛盾逊尼派:更服从政府二、两伊战争的原因霍梅尼的泛伊斯兰主义思想
①主张全世界的穆斯林民族应当联合起来,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伊斯兰国家
②通过向外输出革命建立伊斯兰世界;
③强烈地反帝、反西方化,对外抵制西方的一切影响;3.地区霸权政策:(最主要原因) 萨达姆推行地区霸权主义,谋求阿拉伯世界盟主和海湾霸主地位4.民族纠纷:⑵ 伊拉克支持伊朗境内的部分阿拉伯人自治(胡齐斯坦省)⑴ 波斯人(伊朗)与阿拉伯人(伊拉克)的冲突⑶两伊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人自治阿拉伯民族主义 主张在“民族”的旗帜下实现所有阿拉伯人的统一,他们不仅要统一现存的阿拉伯各国,而且还要解放他们认为应该属于阿拉伯人的领土,这其中就包括对伊朗利益攸关的伊朗胡齐斯坦省。5.大国介入: 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这就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时间:1980年9月—1988年8月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阶段; 战争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阶段; 边境地区互有攻守阶段“袭船战”、
“袭城城”、
甚至使用化学武器三、两伊战争的经过(1980—1988)战争结束:1987年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1988年8月,两伊宣布停战。伊拉克发动的袭船战两伊战争中的袭城战战争中的幸存者『资料回放』教材133:我记得那是1984年2月27日早上,在我们听到一阵战机轰隆飞过上空,不久后,我们手上的枪与其他武器的表面就沾上了一层黑色物质。然后,我就感觉身体发烫,鼻孔很疼痒。接着……不……是马上感觉呼吸困难,像是窒息一样。6个小时后,眼睛发炎、视力减退,身体的许多部分更是疼痛不己。化学武器这是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伊朗和伊拉克实现停火1.给双方带来巨大损失,造成国民经济的全面倒退2.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3.造成中东国家的分裂,形成更为复杂的矛盾,增添新的紧张因素4.导致中东新一轮军备竞赛5.美苏介入加剧了地区矛盾四、两伊战争的影响 伊朗伤亡和被俘10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石油产量由战前的600万桶下降到战后的200万桶。
伊拉克也损失惨重,伤亡和被俘人员48万人,损失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石油产量由战前的360万桶降到战后的260万桶,石油收入不及战前的20%,战争给伊拉克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00多亿美元,使伊拉克的经济发展至少推迟了20到30年。战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在两伊战争结束后,一名获释的伊朗战俘与家人拥抱痛哭。2002年7月21日,伊拉克和伊朗交换了两伊战争中两国死去士兵的1736具遗骨后,一名伊拉克妇女伏在丈夫的棺材上痛哭。两 伊 战 争①殖民主义政策的产物②领土(能源)争端③宗教冲突⑤国家领导人的地区霸权主义1.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 ⑥大国力量的介入④民族矛盾五、地区冲突的原因与教训(以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为例)2.地区冲突产生的教训:①残酷的战争不仅制约本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世界经济;
②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心灵投下了阴影,不利于世界和平;
③地区冲突为大国插手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往往加剧冲突升级;
④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材料一 印度以它所处的位置,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满足我们,我也相信中间地位是不可能的。
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却不可避免的将在那里发挥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必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尼赫鲁材料二 伊拉克文明是阿拉伯文明中最优秀的文明。伊拉克军队不仅是伊拉克国家的军队,而且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军队,它必须对阿拉伯世界面对的危险作出反映,统一有不道德想法的阿拉伯民族,是英雄的伊拉克军队必须完成的使命。我们的雄心甚至超出阿拉伯民族广阔的地平线,伊拉克将用自己的经验和地位影响世界。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尼赫鲁和萨达姆思想的共同处?地区霸权需要;大国文明的优越感;称雄世界的野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巴战争、两伊战争造成地区灾难的共同原因: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地区霸权主义;领土争端;大国干预;亚洲局部战争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反思?和则两利,战则两损,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珍惜和平,睦邻友好,合作交流才是发展国家之道1、两伊战争爆发,两国争执的焦点问题:
A、领土 B、民族 C、宗教 D、经济
2、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②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
③美国侵略越南 ④两伊战争爆发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④②③ D ②③①④
3、两伊战争对中东局势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给两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B、中东阿拉伯国家进一步结盟
C、造成中东国家进一步分裂
D、使伊朗和伊拉克长期对峙
4、两伊战争期间,美国的立场是
A、支持伊朗 B、全面支持伊拉克
C、中立 D、以上都不对随堂练习 ????????????????????? 萨达姆·侯赛因 1937年4月出生在萨拉赫丁省提克里特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丧父,靠叔父抚养成人。萨达姆18岁就积极投身政治运动,20岁加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并很快跻身复兴社会党领导人之列。 1960年萨达姆在开罗大学攻读法律。此后,他在复兴社会党内的职务迅速提升。1969年,他当选为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成为伊第二号人物。
1979年,萨达姆登上总统宝座,同时还担任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总理和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地区领导机构总书记的职务,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8年的战争使伊拉克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1990年,萨达姆派军队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战争爆发后,联合国随即对伊拉克采取全面制裁。
萨达姆一直严密地控制着政权。美军2003年4月9日占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后,包括萨达姆父子在内的伊拉克前高官突然集体“蒸发”。 4月11日,美军发布“扑克牌通缉令”,55名伊拉克前政府高官榜上有名。在美军和伊各政治派别的合力围捕下,萨达姆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7月22日被美军打死。“扑克牌通缉令”上的大部分伊前政府高官已先后被捕、自首或被打死。驻伊美军曾悬赏2500万美元抓捕萨达姆。2003年12月14日,萨达姆在家乡提克里特被捕。2006年被处以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