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矛盾重重的邻国
(1)领土问题:焦点集中在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上。
(2)宗教问题:什叶派、逊尼派的矛盾加剧了两个国家的紧张。
(3)民族矛盾:双方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人进行反政府活动。
(4)大国插手: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受到大国的关注。
(5)个人因素:萨达姆和霍梅尼的个人恩怨。
二、两伊战争的经过
1.爆发
1980年9月,伊拉克首先对伊朗发动大规模进攻,两伊战争爆发。
2.经过
(1)相持阶段:
①时间:1980年底到1981年9月。
②特点:拉锯战。
③结果:伊朗军队在顶住伊拉克的攻势后,发动反攻,逐渐收复了失地。
(2)伊朗反攻阶段:
①伊朗:1982年7月,伊朗军队突破伊拉克防线,进入伊拉克境内,占领了伊拉克领土。
②伊拉克:发动了“袭船战”,并在地面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
3.结束
(1)大国干预:苏、美等国相继以油轮护航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
(2)联合国调停: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通过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
(3)停火:1988年8月,伊朗接受联合国决议,两伊终于实现停火。
[知识点拨]
伊拉克在交战初期占据优势的原因
作战准备充分;美国的支持;伊朗新政权刚成立,政局不太稳定,作战准备不如伊拉克充分。
三、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
1.对交战国
(1)影响了两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经济的全面倒退。
(2)战争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的阴影,短时间难以抹去。
2.对地区局势
造成了中东国家分成支持伊朗的国家、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和中立国三个阵营,并导致了新一轮军备竞赛。
3.对国际关系
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
一、两伊战争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1.原因
(1)领土争端:矛盾主要集中在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上。
(2)宗教纠纷: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伊朗90%以上的居民是什叶派,而伊拉克境内虽有什叶派,却是由逊尼派掌权的国家,两国存在尖锐的教派分歧。
(3)由宗教纠纷和领土争端引起的民族矛盾。
(4)两国领导人个人的恩怨,尤其是伊拉克的执政者萨达姆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他们都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互不相让,激化了两国的历史矛盾和怨恨。
2.影响
(1)两伊战争给双方造成巨大损失。近八年的战争使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两伊约有200万人伤亡,两国石油收入锐减,生产设施遭受的破坏损失超过5 400多亿美元。估计两伊在这场战争中至少损失9 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至少推迟20年。
(2)两伊战争造成中东国家的分裂。对交战双方的不同态度,使中东国家分成支持伊朗的国家、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和中立国三个阵营。中东地区的矛盾变得更为复杂,增添了新的紧张因素。
(3)两伊战争为苏美等国插手中东事务创造了条件。战争期间,美苏等国向两伊提供大量武器,并把军舰直接派到波斯湾,为以后插手中东事务打下基础。
1.两伊战争加剧了中东局势的动荡,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中东各国分裂为( )
①亲美国家 ②支持伊朗的国家 ③支持伊拉克的国家 ④中立国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中东国家在两伊战争中的分裂,是指针对两伊各国的态度、立场,故排除①。
答案:D
二、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有哪些?
1.原因
(1)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或领土、边界纠纷。其中有一些矛盾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二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因素。
(2)从现实情况看,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训
(1)国与国之间应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对于领土争端应协商解决,本着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和平解决,不应诉诸武力。
(2)对于宗教派别问题,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不应使之成为冲突的原因。
(3)对于国家内与国家间的民族问题,应平等相处、一视同仁。
(4)同时反对大国插手地区事务。
总之,和则两利,战则两伤。
2.两伊战争的教训主要有( )
①应妥善处理边境争端 ②要相互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
③应避免大国势力的介入 ④要妥善处理国内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④与两伊战争没有关系,①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B
高频考点
考查两伊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两伊宿怨很深。两国共同边界1 280公里,南段以阿拉伯河为界,两岸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两国的重要石油基地和油港都集中于此。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也是伊朗油船的通道。长期以来,两国一直在争夺这一水道。在阿拉伯河伊朗一侧的胡齐斯坦省居住着200多万阿拉伯人,他们争取民族平等和自治的斗争得到伊拉克的支持。而在伊拉克一侧与伊朗交界的各省聚居着什叶派穆斯林,他们又得到伊朗的支持。在北部地区,两伊境内都有库尔德人,他们的反政府活动又分别受到对方政府的支持,这也加剧了两伊的对立。
材料二 在双方“袭船战”中,航行于海湾的各国油轮共546艘被击中,420名船员丧生。战争使双方的综合国力受到很大削弱,客观上削弱了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势头,推迟了中东地区主要热点问题——阿以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刺激了中东地区各国对地地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伊拉克在这场竞赛中略占上风,以至很快忘却战争教训,停火两年后贸然武装入侵科威特,酿成规模空前、给伊拉克带来灾难性打击的海湾战争。
两伊战争开始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美国一些报刊曾发表评论说,如果战争再拖下去“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明亮”。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给中东地区局势和世界带来的消极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两伊战争的原因和影响。第(1)问,从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两个角度分析两伊战争的原因;第(2)问,从对中东地区和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回答,答案来源包括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两个方面。
[答案] (1)宗教教派分歧;民族问题;经济利益(石油资源);大国干预。
(2)中东:中东国家分裂,阿拉伯国家矛盾激化,给这一地区增加了新的不稳定因素;推迟了中东和平进程。
世界:大国趁机插手中东事务,令中东地区更加动荡不安;石油价格上涨,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图文探究
考查对亚洲局部战争的反思
探究目的
(1)知识层面:考查印巴战争、两伊战争造成灾难的原因及亚洲局部战争留给我们的反思
(2)能力层面: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探究示例]
材料一 小的民族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它可以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地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满足我们,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必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尼赫鲁
材料二 伊拉克文明是阿拉伯文明中“最优美”的部分。(伊拉克军队不仅是伊拉克国家的军队,而且)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后代,是阿拉伯民族的军队,它必须对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危险作出反应……统一有不道德想法的阿拉 伯民族,是英雄的伊拉克军队必须完成的使命。我们的雄心甚至超出阿拉伯民族广阔的地平线。……(伊拉克)将用自己的经验和地位影响世界。
——萨达姆
[问题生成]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尼赫鲁、萨达姆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巴战争、两伊战争造成地区灾难的共同原因。
(3)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频发的亚洲局部战争留给我们什么反思?
[探究思路]
第(1)问逐一分析材料,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即可;第(2)问迁移教材中关于印巴战争、两伊战争的原因和目的,如都是为了争夺领土资源、都有西方国家的干预等;第(3)问从两场战争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应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这一主题来谈反思。
[尝试解答]
(1)地区霸权主义;大国(或文明)的优越感;称雄世界的野心。
(2)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导人的野心;领土争端、大国的干预;长期依赖武力手段。
(3)战争不是解决矛盾的手段,它带来的是两败俱伤;珍爱和平、睦邻友好、合作交流才是国家发展之道。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两伊战争之前,两国的民族纠纷严重。下列属于民族纠纷的是( )
①两伊境内的库尔德族人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人进行反政府活动 ②伊朗境内的阿拉伯人进行反对政府的活动,要求取得平等和自治 ③伊朗境内的波斯人进行反对政府的活动,要求取得平等和自治 ④伊拉克境内的阿拉伯人进行反对政府的活动,要求取得平等和自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伊朗境内的居民大部分是波斯人,进行反政府活动的主要是阿拉伯人而不是波斯人;伊拉克境内的居民基本上都是阿拉伯人,他们不会进行反政府活动。
答案:C
2.两伊发动“袭船战”后,美苏两国同意了其他国家提出的为油轮护航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 )
A.发扬国际人道主义
B.保护油轮和石油资源
C.防止环境污染
D.趁机派军舰控制中东地区
解析:两伊发动的“袭船战”一再升级,影响到了非交战国的利益,一些国家向联合国提出了护航要求,苏美相继同意为油轮护航,其目的就是借机向海湾地区派遣军舰,增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实力。
答案:D
3.为制止两伊战争,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通过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决议通过后( )
A.伊拉克拒绝接受,继续发动进攻
B.伊朗军队再次攻入伊拉克境内
C.两伊实现停火,进行直接谈判
D.伊朗拒绝接受,伊拉克军队再次攻入伊朗境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伊朗拒绝接受安理会的决议,伊拉克军队再次攻入伊朗境内。
答案:D
4.两伊战争被称为一场没有胜者的战争,主要是因为( )
A.战争使交战双方两败俱伤
B.战争最后以停火告终
C.战争使美苏等国从中渔利
D.战争造成中东国家分裂
解析:中东战争持续八年之久,交战双方死伤惨重,经济发展受到阻碍,都蒙受了重大损失。因此,这场战争是一场没有胜者的战争。
答案:A
5.两伊战争对中东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加快了阿以矛盾的解决进程
B.使中东阿拉伯国家进一步结盟
C.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
D.使伊朗和伊拉克长期对峙
解析:对交战双方的不同态度,导致中东国家分为支持伊朗的国家、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和中立国家三个阵营,使本来不稳定的中东局势又增添了新的紧张因素。
答案:C
6.两伊战争为美苏等国插手中东事务创造了条件。它们插手这一地区事务的主要手段包括( )
①直接颠覆敌对国家的政权 ②向相关交战国提供大量武器 ③派遣军舰到海湾地区 ④借口人权问题干涉相关国家的内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两伊战争期间,美苏等国向两伊提供了大量武器,并把军舰派到波斯湾,但它们还没有直接颠覆两伊政权,也没有涉及人权问题。
答案:B
二、非选择题(第7题8分,第8题12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记得那是1984年2月27日的早上,在我们听见一阵战机轰隆飞过上空,不久后,我们手上的枪与其他武器的表面就沾上了一层黑色物质。然后,我就感觉身体火烫,鼻孔很疼痒。接着……不……是马上感觉呼吸困难,像是窒息一样。6个小时后,眼睛发炎、视力减退,身体的许多部分更是疼痛不已。
——一位遭到化学武器袭击的伊朗士兵的回忆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三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8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伊战争的影响及危害。可从造成环境污染、给人民带来伤害及经济受到损失等方面分析,然后结合史实进一步分析原因。
答案:问题:两伊战争使海湾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人民受到极大伤害,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原因:主要是由于战争中化学武器的使用、“袭船战”、对对方石油设施和基地进行攻击等造成的。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美国《时代》周刊提供的数据,日本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消费量的64%,法国占35%,美国占21%,意大利占32%,英国占14%,德国占15%。两伊战争开始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特别是在双方展开“袭船战”“袭城战”后。在纽约,美国中质石油每桶上涨近3美元;在欧洲,原油每桶上涨近5美元,涨幅最高时,一周之内,每桶油价就上涨了3.5~9美元。
材料二 两伊战争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为使这场战争早日结束,联合国、伊斯兰国家、不结盟运动及有关大国对两伊进行了大量调解工作。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结束两伊战争的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后,两伊同意从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战。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两伊战争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2)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两伊战争停战的依据及实质内容。(4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解决两国矛盾的正确途径是什么?(4分)
解析:本题第(1)问考查两伊战争的影响,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2)问应注意“用一句话概括”;第(3)问应注意是“正确途径”。
答案:(1)战争摧毁了两个国家的大量石油设施,造成国际油价飞涨。
(2)依据: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598号决议。内容: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
(3)解决两国之间的矛盾,必须走和平对话之路,遵循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要求。
一、本课测评
1.两伊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是什么?交战双方各自有哪些有利条件?
提示:背景原因:两伊之间在领土、宗教、民族和领导人个人恩怨等问题上存在矛盾,另外石油资源丰富和大国的插手等都是其原因。有利条件:伊拉克准备相对充分,武器先进;而伊朗面积较大。
2.试分析两伊战争给中东地区局势和世界和平带来的负面影响。
提示:两伊战争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使中东国家分成支持伊朗的国家、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和中立国三个阵营。在两伊矛盾的背后,又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矛盾,给本来就不稳定的中东局势,增添了新的紧张因素;有些中东国家开始谋求引入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致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两伊战争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
二、学习延伸
尽可能多地在互联网或图书馆找到以下推荐的文章,阅读之后综合各种不同的观点,就两伊战争造成的严重损失写一篇调查报告。
提示:可找到《可喜的开端》《两伊战争:回顾与前瞻》等文章,阅读时注意结合两伊战争的过程,尤其是战争中化学武器的运用、“袭船战”的进行、石油等设备的大量破坏等等进行分析。
课件35张PPT。第五单元第6课新知预习·巧设计名师课堂·一点通高频考点·巧解密创新演练·大冲关课后习题解答一、矛盾重重的邻国
(1)领土问题:焦点集中在_______河的主权归属问题上。
(2)宗教问题:什叶派、逊尼派的矛盾加剧了两个国家的紧张。
(3)民族矛盾:双方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人进行反政府活动。
(4)大国插手: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_____资源受到大国的关注。
(5)个人因素:萨达姆和霍梅尼的个人恩怨。阿拉伯石油二、两伊战争的经过
1.爆发
1980年9月,伊拉克首先对伊朗发动大规模进攻,两伊战争爆发。
2.经过
(1)相持阶段:
①时间:1980年底到1981年9月。
②特点:拉锯战。
③结果:伊朗军队在顶住伊拉克的攻势后,发动反攻,逐渐收复了失地。(2)伊朗反攻阶段:
①伊朗:1982年7月,伊朗军队突破伊拉克防线,进入伊拉克境内,占领了伊拉克领土。
②伊拉克:发动了“__________”,并在地面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袭船战3.结束
(1)大国干预:苏、美等国相继以油轮护航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
(2)联合国调停:_______________于1987年7月通过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
(3)停火:1988年8月,伊朗接受联合国决议,两伊终于实现停火。联合国安理会[知识点拨]
伊拉克在交战初期占据优势的原因
作战准备充分;美国的支持;伊朗新政权刚成立,政局不太稳定,作战准备不如伊拉克充分。三、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
1.对交战国
(1)影响了两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经济的全面倒退。
(2)战争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的阴影,短时间难以抹去。
2.对地区局势
造成了_____国家分成支持伊朗的国家、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和中立国三个阵营,并导致了新一轮军备竞赛。
3.对国际关系
为_____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中东美苏一、两伊战争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1.原因
(1)领土争端:矛盾主要集中在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上。
(2)宗教纠纷: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伊朗90%以上的居民是什叶派,而伊拉克境内虽有什叶派,却是由逊尼派掌权的国家,两国存在尖锐的教派分歧。
(3)由宗教纠纷和领土争端引起的民族矛盾。(4)两国领导人个人的恩怨,尤其是伊拉克的执政者萨达姆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他们都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互不相让,激化了两国的历史矛盾和怨恨。
2.影响
(1)两伊战争给双方造成巨大损失。近八年的战争使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两伊约有200万人伤亡,两国石油收入锐减,生产设施遭受的破坏损失超过5 400多亿美元。估计两伊在这场战争中至少损失9 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至少推迟20年。(2)两伊战争造成中东国家的分裂。对交战双方的不同态度,使中东国家分成支持伊朗的国家、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和中立国三个阵营。中东地区的矛盾变得更为复杂,增添了新的紧张因素。
(3)两伊战争为苏美等国插手中东事务创造了条件。战争期间,美苏等国向两伊提供大量武器,并把军舰直接派到波斯湾,为以后插手中东事务打下基础。1.两伊战争加剧了中东局势的动荡,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中东各国分裂为 ( )
①亲美国家 ②支持伊朗的国家 ③支持伊拉克的国家 ④中立国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中东国家在两伊战争中的分裂,是指针对两伊各国的态度、立场,故排除①。
答案:D二、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有哪些?
1.原因
(1)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或领土、边界纠纷。其中有一些矛盾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二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因素。
(2)从现实情况看,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2.教训
(1)国与国之间应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对于领土争端应协商解决,本着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和平解决,不应诉诸武力。
(2)对于宗教派别问题,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不应使之成为冲突的原因。
(3)对于国家内与国家间的民族问题,应平等相处、一视同仁。
(4)同时反对大国插手地区事务。
总之,和则两利,战则两伤。2.两伊战争的教训主要有 ( )
①应妥善处理边境争端 ②要相互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
③应避免大国势力的介入 ④要妥善处理国内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④与两伊战争没有关系,①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B[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两伊宿怨很深。两国共同边界1 280公里,南段以阿拉伯河为界,两岸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两国的重要石油基地和油港都集中于此。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也是伊朗油船的通道。长期以来,两国一直在争夺这一水道。在阿拉伯河伊朗一侧的胡齐斯坦省居住着200多万阿拉伯人,他们争取民族平等和自治的斗争得到伊拉克的支持。而在伊拉克一侧与伊朗交界的各省聚居着什叶派穆斯林,他们又得到伊朗的支持。在北部地区,两伊境内都有库尔德人,他们的反政府活动又分别受到对方政府的支持,这也加剧了两伊的对立。材料二 在双方“袭船战”中,航行于海湾的各国油轮共546艘被击中,420名船员丧生。战争使双方的综合国力受到很大削弱,客观上削弱了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势头,推迟了中东地区主要热点问题——阿以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刺激了中东地区各国对地地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伊拉克在这场竞赛中略占上风,以至很快忘却战争教训,停火两年后贸然武装入侵科威特,酿成规模空前、给伊拉克带来灾难性打击的海湾战争。两伊战争开始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美国一些报刊曾发表评论说,如果战争再拖下去“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明亮”。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给中东地区局势和世界带来的消极影响。[解析] 本题考查两伊战争的原因和影响。第(1)问,从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两个角度分析两伊战争的原因;第(2)问,从对中东地区和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回答,答案来源包括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两个方面。
[答案] (1)宗教教派分歧;民族问题;经济利益(石油资源);大国干预。
(2)中东:中东国家分裂,阿拉伯国家矛盾激化,给这一地区增加了新的不稳定因素;推迟了中东和平进程。
世界:大国趁机插手中东事务,令中东地区更加动荡不安;石油价格上涨,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探究示例]
材料一 小的民族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它可以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地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满足我们,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必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尼赫鲁材料二 伊拉克文明是阿拉伯文明中“最优美”的部分。(伊拉克军队不仅是伊拉克国家的军队,而且)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后代,是阿拉伯民族的军队,它必须对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危险作出反应……统一有不道德想法的阿拉 伯民族,是英雄的伊拉克军队必须完成的使命。我们的雄心甚至超出阿拉伯民族广阔的地平线。……(伊拉克)将用自己的经验和地位影响世界。
——萨达姆[问题生成]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尼赫鲁、萨达姆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巴战争、两伊战争造成地区灾难的共同原因。
(3)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频发的亚洲局部战争留给我们什么反思?[探究思路]
第(1)问逐一分析材料,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即可;第(2)问迁移教材中关于印巴战争、两伊战争的原因和目的,如都是为了争夺领土资源、都有西方国家的干预等;第(3)问从两场战争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应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这一主题来谈反思。[尝试解答]
(1)地区霸权主义;大国(或文明)的优越感;称雄世界的野心。
(2)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导人的野心;领土争端、大国的干预;长期依赖武力手段。
(3)战争不是解决矛盾的手段,它带来的是两败俱伤;珍爱和平、睦邻友好、合作交流才是国家发展之道。点击下图片进入“创新演练·大冲关”一、本课测评
1.两伊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是什么?交战双方各自有哪些有利条件?
提示:背景原因:两伊之间在领土、宗教、民族和领导人个人恩怨等问题上存在矛盾,另外石油资源丰富和大国的插手等都是其原因。有利条件:伊拉克准备相对充分,武器先进;而伊朗面积较大。2.试分析两伊战争给中东地区局势和世界和平带来的负面影响。
提示:两伊战争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使中东国家分成支持伊朗的国家、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和中立国三个阵营。在两伊矛盾的背后,又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矛盾,给本来就不稳定的中东局势,增添了新的紧张因素;有些中东国家开始谋求引入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致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两伊战争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二、学习延伸
尽可能多地在互联网或图书馆找到以下推荐的文章,阅读之后综合各种不同的观点,就两伊战争造成的严重损失写一篇调查报告。
提示:可找到《可喜的开端》《两伊战争:回顾与前瞻》等文章,阅读时注意结合两伊战争的过程,尤其是战争中化学武器的运用、“袭船战”的进行、石油等设备的大量破坏等等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