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两伊战争
学案
【学习目标】
课标:了解两伊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1.知识与能力:两伊战争的背景、经过、影响;两伊战争与冷战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战争不能真正解决两国之间的宗教、领土等方面的矛盾。
【重难点】
1.重点:两伊战争的背景和影响。
2.难点:两伊战争与冷战的关系。
【学法指导】
1.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
2.A层全部完成;B层完成1-4、9题和5-7之一;C层完成1-4题。
3.学科组长督促全组及时完成1-4题,并予以批改,随时接受老师抽查。
【预习案】
1.列举两伊的相同点和矛盾。
1】相同点。都是阿拉伯国家;都信仰伊斯兰教;都是第三世界国家;都是能源大国。
2】矛盾。阿拉伯河领土归属矛盾;伊朗什叶派掌权与伊拉克逊尼派掌权相互争夺对阿拉伯世界领导权;霍梅尼与萨达姆个人恩怨;民族矛盾-双方都支持对方境内反政府活动。
2.列举两伊战争的大体经过。
1】1980年伊拉克进攻伊朗,两伊战争全面爆发。
2】1982年伊朗攻入伊拉克。3】1984年伊拉克发动袭船战,美苏护航干预两伊战争。
4】1988年两伊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战争结束。
3.列举两伊战争影响。
1】对两伊。损失巨大,经济全面倒退;两国矛盾加深。
2】对阿拉伯世界。造成阿拉伯世界分裂成支持伊拉克、伊朗、中立三个阵营;军备竞赛加剧;加深什叶派和逊尼派矛盾。
3】对世界。美苏插手使两伊战争变成争霸的场所。
4.阅读地图册《两伊战争》,找出巴格达、伊拉克出海口。
【知识链接】
5.必修二:回顾第2、3课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和两伊的关系。
1】西汉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开始同安息即伊朗有经济文化交流;东汉中国出使大秦帝国的使节曾经到过波斯湾。
2】唐朝时候,波斯即伊朗亡国后大量波斯人来中国定居,波斯商人活动频繁,波斯织法、图案融入纺织技术;阿拉伯商人在华活动频繁,伊斯兰教传入中国。
3】元朝时候,伊斯兰教徒与本土居民通婚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6.必修二:回顾第7、8课和选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第二单元第2课、第三单元第7课、第四单元第2课和所学知识归纳,两伊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关系。
1】成为殖民地或势力范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法通过克里米亚战争把土耳其沦为其市场,伊拉克当时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部分;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向伊朗进行殖民扩张,同俄国进行争夺。
2】两伊半殖民化加强。英国为了对付主要敌人德国,1907年同俄国签订协约,协调两国在伊朗的矛盾,北部是俄国势力范围,南部是英国势力范围。一战摧垮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920年签订《色佛尔条约》,英国获得对伊拉克的委任统治权。
3】两伊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1943年11-12月,苏美英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协调反法西斯活动,伊朗做出了贡献;伊拉克是英国势力范围,也支持了英国的反法西斯活动。
4】二战后两国独立发展,形成民族独立国家,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探究案】
里根政府外交政策包括4个方面:一是决心重振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二是加强美国与西欧、日本的传统联盟;三是促进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四是在节制的基础上对苏强硬,遏制苏联的扩张以夺取世界霸权。这是一种介乎杜鲁门的冷战政策与尼克松的缓和政策之间的外交政策,也可称为以冷战为主缓和为辅的政策。——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第六卷
7.联系必修和所学知识理解里根政府的外交政策。
1】重振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70年代在越南战争和1973-1975年经济危机打击下美国经济和军事力量都有所衰落;里根上台后通过减少干预、扩大军备采购、向外倾销发展经济和军事。
2】加强美国与西欧、日本的传统联盟。60-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开始实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冲击了美国的霸权;里根上台后经济恢复,着手修复同西欧和日本的联盟关系。
3】促进同发展中国家关系。60年代第三世界登上世界政治舞台,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致力于国内经济的整顿,暂时放松对第三世界的争夺;里根上台后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活动,打击发展中国家的亲苏势力。
4】在节制的基础上对苏强硬,遏制苏联的扩张以夺取世界霸权。70年代美苏争霸形成苏攻美守局面;里根上台后对苏重新采取强硬立场,提出星球大战计划,通过发展高科技军备增强美国实力,拖垮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