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海湾战争 学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海湾战争 学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0:5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海湾战争
学案
【学习目标】
课标: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1.知识与能力:海湾战争的背景、经过、影响。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高科技将在战争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重难点】
1.重点:海湾战争的背景和影响。
2.难点:海湾战争的特点。
【学法指导】
1.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
2.A层全部完成;B层完成1-4、9题和5-7之一;C层完成1-4题。
3.学科组长督促全组及时完成1-4题,并予以批改,随时接受老师抽查。
【预习案】
1.列举海湾战争的背景。
1】两伊战争结束。
2】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3】东欧剧变,苏联面临解体。
4】美国、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发展。
2.简要解释“沙漠盾牌”“沙漠风暴”“沙漠军刀”。
1】沙漠盾牌。1990年8月美国阻止38国军队进驻海湾阻止伊拉克扩大侵略的计划。
2】沙漠风暴。美国组织多国部队解放科威特的军事行动。
3】沙漠军刀。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的地面进攻。
3.简要列举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高科技(电子战、精确制导、高技术兵器);二战后参战国最多的局部战争。
2】影响。伊拉克受到严厉制裁,萨达姆政权濒临奔溃;海湾石油开采和化工受到沉重打击;美国加强了对海湾地区的控制;阿拉伯世界分裂加重。
4.阅读地图册《海湾战争》,找出巴格达、科威特。
【知识链接】
【探究案】
扭转美苏在地区争夺中对美国的不利形势,是里根政府对苏政策的另一主要课题。如前所说,60年代后期以来,苏联利用美国战略收缩和战后世界上第三次民族独立高潮,实现了大范围扩张。到70年代末,除东欧、占巴外,它又控制了安哥拉、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利比亚、南也门、尼加拉瓜、越南等国,1979年末侵入阿富汗达到顶点。里根在竟选时就声称要扭转这一趋势,上台后不久就批给中央情报局1950万美元去组织尼加拉瓜的第一支反政府军,同时增加对阿富汗抵抗力量的援助。后来,这种支持和援助亲苏国家中的反抗力量致力于推翻亲苏政权,把苏联势力逐渐推回到苏联本土去的地区争夺政策逐渐形成,被人称为“里根主义”。1983年,里根政府对利比亚进行神经战,在黎巴嫩增兵并轰炸叙利亚在黎巴嫩阵地,甚至出兵干涉格林纳达,从而把70年代苏攻美守的局面转变为美苏互有攻守的局面。
冷战后,布什在中东地区要建立什么样的新秩序呢 以海湾战争为例,布什说是为了国际理想主义而不是为了美国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一再将萨达姆与希特勒相比,并认为科威特危机与1938年捷克一慕尼黑危机相似,因此他在联合国支持下组织国际部队向伊拉克作战,是保卫科威特的国家主权和停止伊拉克赤裸裸的侵略。——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第六卷
5.根据材料概括70年代和80年代美苏争霸的特点,并以史实加以说明。
1】70年代。苏攻美守。苏联控制了安哥拉等亚非拉国家,1979年入侵阿富汗达到定点;美国从越南撤军。
2】80年代。美苏互有攻守。美国进攻利比亚、叙利亚等苏联势力范围。
6.解释里根主义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1】解释。支持亲苏国家中的反抗力量致力于推翻亲苏政权的地区争夺政策。
2】说明。如支持尼加拉瓜、阿富汗反政府军对苏军或亲苏政府作战。
7.布什的外交政策和里根主义是什么关系?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1】关系。布什继承了里根的外交政策。
2】说明。萨达姆政权由亲美转向反美,不利于美国控制海湾地区,因此,布什政府组织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