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课件(43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课件(43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1:07:58

文档简介


[主旨概括]20世纪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世界以更快的速度,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尽管这100年间,有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诸多的局部战争,但人类始终没有放弃争取和平与自身发展的努力。联合国的成立及维护和平的活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反对战争的运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世界和平起到的促进作用,都是这种努力的体现。日益紧密联系的世界各国,要求和平与发展,也为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世纪后半期,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是,和平与发展正成为当今带有全球性的两个战略主题。
[学法指导]
1.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提供的鲜活实例,加深对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理解和认识。
2.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片、材料,加深对联合国所起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有关问题。
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注意总结分析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4.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一、联合国的成立
1.背景
酝酿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映了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共同心声。
2.成立过程
(1)1941年8月,美英签署的《大西洋宪章》第一次提出建立新的国际性组织的设想。
(2)1942年1月,由26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了“联合国家”一词。
(3)1943年10月,《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第一次宣告建立一个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4)1945年,通过《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纽约。
3.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
4.遵循的原则
会员国主权平等;善意履行宪章义务;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禁止会员国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侵害他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等。
5.机构及职能
(1)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
(2)安全理事会由11个成员国组成,其中美、英、苏、法、中五国为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这个机构的主要责任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推荐委派。
[知识点拨] 
为什么说联合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
(1)二战使世界人民饱受战争摧残,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
(2)是反法西斯同盟合作的成果,为了把战时的合作关系延续下去,反法西斯国家积极努力,酝酿成立联合国。
(3)是战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力量对比的产物。
二、20世纪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1.出兵朝鲜
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控制和操纵,美国打着“集体安全”的幌子操纵联大通过出兵朝鲜的决议。
2.维和行动
(1)第一次维和行动: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在巴勒斯坦建立停战监督组织。
(2)第一支维和部队: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联合国向中东地区派出第一支维和部队。
(3)1987年在两伊战争中安理会第一次强制性通过决议,要求两伊交战双方立即停火。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已经遍及亚、非、欧、拉丁美洲。
(5)1998年2月,最终化解了可能爆发的又一次海湾战争。
3.裁军工作
(1)50年代初成立联合国裁军委员会,讨论常规裁军和核裁军问题。
(2)1978年召开了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
(3)设立了帮助管制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机构。
(4)成员国达成了众多裁军协议。
三、人权宣言和推动非殖民化
1.保护人权
(1)《世界人权宣言》:
①时间:194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
②内容: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见解,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
(2)人道主义援助:
①目的:为保证一些国家和地区和平居民的正常生活。
②措施: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安置世界各地的难民。
(3)保护妇女、儿童权益:通过了一系列宣言、公约,如《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宣言》等,敦促各国政府尽最大努力保证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
2.推动非殖民化
(1)背景: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
(2)表现:
①发表宣言:通过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的宣言。
②成立组织:成立非殖民化特委会。
③通过裁决:1974年联大通过“拒绝南非代表参加大会工作”的裁决。
[特别提醒]
1948年12月联大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见解,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人权宣言有利于推动各国尊重和维护基本人权。但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宣称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不干涉内政原则不适用于人权问题,以此作为干涉他国内政乃至发动战争的借口,造成了消极影响。
四、发展中的联合国
1.积极作用
(1)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在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在裁军和防止核扩散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在推动地区性和平方面,联合国也力促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5)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局限及目标
(1)局限:它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力机构,而是国家间的协调机构,有时协调冲突时无能为力。
(2)目标:成为一个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及全人类的真正幸福不遗余力的、公正的全球性组织。
3.地位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如何理解“五大国一致”原则?
1.表现
(1)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在实质性问题上实行“五大国一致”的原则,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态度一致。
(2)大国一致性集中体现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上。当然,大国不会任意行使否决权干扰安理会的活动,否决权不得用于阻止对争端的自由讨论,而当安理会有所行动时,就要运用“五大国一致”原则,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2.评价
(1)“五大国一致”原则吸取了国联因大国间的矛盾无法解决而导致崩溃的教训,大国间的合作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基础。
(2)“五大国一致”原则有利于保障联合国的权威性,有利于解决一些国际争端与地区冲突。但也因为不利于中小国家的利益而多受批评。
 
1.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集中体现为(  )
A.常任理事国固定不变
B.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C.非常任理事国定期选举更换
D.常任理事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理解能力。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有效地保持了大国间的政治平衡,维护了大国一致原则。
答案:B
二、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不同作用及原因是什么?
1.不同作用
(1)国际联盟是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孕育了新的大战;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国联反共反民族独立,对苏俄等国无产阶级革命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横加干涉;联合国则将两种社会制度都纳入国际体系。
(3)国联一直为大国操纵,无视弱小民族利益;20世纪70年代后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原因
(1)建立基础不同:国联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一战的产物;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2)组织方式不同:国联排除苏俄,为帝国主义大国操纵;联合国具有广泛性,容纳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
(3)国际形势不同:二战后共产主义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拉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2.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  )
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
B.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
C.成员国都包括所有大国
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解析:二战的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以A项不正确;美国在一战后倡议建立国联但没有参加,所以B、C两项不正确。
答案:D
高频考点
考查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示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
(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解析] 本题考查国联和联合国两个国际组织的异同。比较型试题分为有项比较和无项比较两类,本题属于前者,因为试题明确给出了比较项“共同追求”“建立基础”“成员国构成”,因此应紧扣这些给定的比较项作答,也就是紧扣题意。审题是非常重要的。
[答案] (1)和平与安全。国际联盟建立在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上;联合国建立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
(2)联合国成员国多,世界主要大国都参加了联合国。国际联盟主要被少数西方大国所控制,而在联合国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图文探究
考查联合国维和行动
探究目的
(1)知识层面:考查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基本原则及维和行动
(2)能力层面:考查学生归纳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探究示例]
材料一 维和行动……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冲突各方一致同意并达成协议予以配合;(2)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安理会和秘书长在此发挥着重要作用);(3)维和行动所需要的作战部队、军事观察员、民事警察及其他人员和装备完全是由联合国成员国自愿提供;(4)整个维和行动必须在秘书长的全权领导下实施,秘书长本人对安理会负责。所有维和人员在行动上只能接受秘书长或上级维和官员的命令,而不得按照本国政府当局指令行事;(5)维和行动的任务、使命应尽量明确,保证体现安理会的决议精神;(6)在冲突各方中保持绝对中立,不干涉或不偏向任何一方……
——《联合国维和行动》
材料二 联合国维和部门指出,2006年10月31日,联合国派驻全球各地的维和部队人数超过八万人。
材料三 从2000年1月起,中国应联合国的请求开始向东帝汶派驻维和警察。……截至2010年1月,中国向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七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 569人次。
——《联合国维和警察的由来》
[问题生成]
(1)据材料一,简析“基本原则”的意义。
(2)材料二、三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探究思路]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不难看出“基本原则”的意义,包括尊重主权、自愿性、权威性、公正性等;第(2)问材料二说明的是世界局势的动荡和联合国作用的增强,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在维和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尝试解答]
(1)有利于尊重当事国的主权;尊重成员国的自愿性;有利于维护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的权威地位;保持维和行动的公平、公正。
(2)国际局势仍动荡不安;联合国越来越受到信赖和肯定;中国在维和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第一次向世界宣告要建立一个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是在1943年10月苏、中、美、英四国共同签署的(  )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D.《联合国宪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要注意题干“宣告”“1943年”“苏、中、美、英四国”等限制条件。A项为1941年,B项为1942年,D项为1945年。
答案:C
2.(2011·四川高考)下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战争与和平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材料反映了人类约束战争、维护和平的不懈努力,②表述不符合史实,一战、二战就是证明,排除②。故C项正确。
答案:C
3.在现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及民间团体之间,通过签订正式条约或协议的方式,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国际组织,如欧盟、非盟、东盟、联合国、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奥委会等。其中联合国是(  )
A.参加国家和地区数量最多的国际组织
B.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C.负责处理各国经济危机的国际组织
D.解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政治纠纷的国际组织
解析: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地区组织是不能加入联合国的。
答案:B
4.联合国成立后,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主要有(  )
①操纵联大通过出兵朝鲜决议
②在巴勒斯坦建立停战监督组织
③1956年向中东地区派出第一支维和部队
④1987年安理会第一次强制性通过决议,要求两伊交战双方立即停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①不属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因为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没有取得“大国一致”的情况下,操纵联大通过出兵朝鲜的决议,组成“联合国军”出兵朝鲜,这是一场侵略战争。②③④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故选D。
答案:D
5.1999年8月,东帝汶在联合国主持下就独立问题举行了全民公投。这表明联合国在哪些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
A.提供经济援助
B.促进民主发展
C.协调国际关系
D.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解析:联合国主持东帝汶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投说明联合国在促进民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答案:B
6.1974年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拒绝南非代表参加大会工作”的裁决,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联合国是大国控制下的压制第三世界的工具
B.联合国是西方大国为所欲为的场所
C.联合国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
D.联合国是反对种族歧视的世界领导
解析:联合国大会作出“拒绝南非代表参加大会工作”裁决的理由是南非当局在国内实施种族隔离政策。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7题9分,第8题11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徽标(下图):
材料二 “冷战”的结束给国际关系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改变了赖以运作的权力基础。世界各国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不断呼吁着手进行联合国改革,并为此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建议和设想。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安理会改组问题的讨论。
1992年,日本分担的联合国经费已仅次于美国而居第二位,其对联合国活动的扩展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2004年59届联大上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认为日本已经发挥的作用为它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则反对单方面依据经济实力扩大安理会。主张按照地域平衡、人口比例、民族代表性等原则,增选新的常任理事国,即将新的理事国席位给予亚非拉国家。
(1)从联合国的徽标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结合有关史实说明联合国建立初期其理念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改革问题为什么引起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3分)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人类世界反对、争取和平的活动。第(1)问,图片的关键信息是“地球”(代表全球)和“橄榄枝”(代表和平),“体现”注意结合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局势回答;第(2)问,注意从联合国的作用、国际格局的变化等角度归纳。
答案:(1)信息:橄榄枝围绕地球,说明联合国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
否。联合国建立初期被大国操纵,没有很好地维护其和平与平等的理念,如美国操纵安理会组织“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
(2)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日益扩大;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各国力量对比改变,利益冲突加剧等。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早在20世纪60年代,非洲与亚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的历史》下册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威尔逊的理想是否征服了美国?为什么?(3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的作用有何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国联、联合国为什么没有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3分)
(4)根据材料三图示回答,你怎样看待今后联合国的作用?当前,八国角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反映了联合国在发展中的什么问题?(3分)
解析:第(1)问需认真阅读材料,弄清威尔逊的“理想”是什么,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亚、非成员国在联合国中占有多数,并反对美国的霸权政策,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回答第(2)问。第(3)问应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第(4)问应联系时政回答。
答案:(1)没有。美国妄图利用控制国联特别是联合各小国与英法抗衡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但由于英法的联合反对,遭到失败 。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国联盟约》,反对加入国联。
(2)变化:成为发展中国家伸张正义的讲坛。原因: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取得多数席位,联合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
(3)国联、联合国在制止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因为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无视有关国际公约和国际法准则。
(4)看待: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推行国际间合作,解决地区冲突,协调国际关系以及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等方面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问题: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联合国面临着重大改革。
一、本课测评
1.简述联合国成立的经过。
提示:1941年8月,美英签署的《大西洋宪章》第一次提出建立新的国际性组织的设想。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了“联合国家”一词。1943年10月,苏、中、美、英四国共同签署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第一次向世界宣告要建立一个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5年,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51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2.以你喜欢的形式(如图示、表格、卡通形象等)制作一张联合国机构及主要职能的示意图。
提示: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各个机构行使的职能
联合国大会
享有广泛的职权,可以就宪章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问题及联合国任何机构的职权问题进行讨论;向会员国或安理会提出建议;接受并审议安理会及其他机构的报告;选举各理事会的理事国等
安全理事会
是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的机构,对国际问题的调停和裁决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负责联合国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活动
托管理事会
负责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尚未独立的领土或割自敌国的领土,促进托管领土自治或向独立的方向发展
国际法院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为了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司法机构,负责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
秘书处
联合国各机构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二、学习延伸
(一)探究活动
查阅《世界人权宣言》中关于基本人权的内容,任选其一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提示:《世界人权宣言》第1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富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人人生而自由”、权利平等,实际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是“天赋人权”论的反映。在当时,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尚处于殖民统治下,倡导资产阶级人权具有进步意义。
(二)阅读与思考
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都为维持和平建立了国际性组织。你能否对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进行比较?
提示:相同点:①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②都是较为普遍性的国际机构。③都声称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④成立之初都被大国所操纵。
不同点:①国联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成果。②国际联盟是英法操纵下的国际机构;联合国成立之初为美国所控制和操纵。③国联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其维护和平始终是一句空话;联合国则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课件43张PPT。第六单元第
1
课新知预习·巧设计名师课堂·一点通高频考点·巧解密创新演练·大冲关课后习题解答[主旨概括]20世纪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世界以更快的速度,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尽管这100年间,有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诸多的局部战争,但人类始终没有放弃争取和平与自身发展的努力。联合国的成立及维护和平的活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反对战争的运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世界和平起到的促进作用,都是这种努力的体现。日益紧密联系的世界各国,要求和平与发展,也为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世纪后半期,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是,和平与发展正成为当今带有全球性的两个战略主题。[学法指导]
1.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提供的鲜活实例,加深对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理解和认识。
2.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片、材料,加深对联合国所起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有关问题。
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注意总结分析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4.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一、联合国的成立
1.背景
酝酿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映了世界人民向往______的共同心声。
2.成立过程
(1)1941年8月,美英签署的《____________》第一次提出建立新的国际性组织的设想。
(2)1942年1月,由26国签署的《_______________》,第一次使用了“联合国家”一词。和平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3)1943年10月,《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第一次宣告建立一个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4)1945年,通过《___________》,10月24日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纽约。
3.宗旨
维护_________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联合国宪章国际和平4.遵循的原则
会员国主权平等;善意履行宪章义务;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禁止会员国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_______侵害他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等。
5.机构及职能
(1)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
(2)安全理事会由11个成员国组成,其中美、英、苏、法、中五国为常任理事国,拥有“__________”,这个机构的主要责任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推荐委派。武力否决权[知识点拨] 
为什么说联合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
(1)二战使世界人民饱受战争摧残,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
(2)是反法西斯同盟合作的成果,为了把战时的合作关系延续下去,反法西斯国家积极努力,酝酿成立联合国。
(3)是战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力量对比的产物。二、20世纪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1.出兵朝鲜
联合国成立初期,被_______控制和操纵,美国打着“集体安全”的幌子操纵联大通过出兵朝鲜的决议。
2.维和行动
(1)第一次维和行动:1948年____________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在巴勒斯坦建立停战监督组织。
(2)第一支维和部队: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联合国向中东地区派出第一支维和部队。美国第一次中东(3)1987年在两伊战争中安理会第一次强制性通过决议,要求两伊交战双方立即停火。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已经遍及亚、非、欧、拉丁美洲。
(5)1998年2月,最终化解了可能爆发的又一次海湾战争。3.裁军工作
(1)50年代初成立联合国______________,讨论常规裁军和核裁军问题。
(2)1978年召开了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
(3)设立了帮助管制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机构。
(4)成员国达成了众多裁军协议。裁军委员会三、人权宣言和推动非殖民化
1.保护人权
(1)《世界人权宣言》:
①时间:194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
②内容: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不分________、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见解,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种族(2)人道主义援助:
①目的:为保证一些国家和地区和平居民的正常生活。
②措施: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安置世界各地的难民。
(3)保护妇女、儿童权益:通过了一系列宣言、公约,如《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______________》等,敦促各国政府尽最大努力保证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儿童权利宣言2.推动非殖民化
(1)背景: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
(2)表现:
①发表宣言:通过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___________的宣言。
②成立组织:成立非殖民化特委会。
③通过裁决:1974年联大通过“拒绝______代表参加大会工作”的裁决。种族歧视南非[特别提醒]
1948年12月联大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见解,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人权宣言有利于推动各国尊重和维护基本人权。但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宣称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不干涉内政原则不适用于人权问题,以此作为干涉他国内政乃至发动战争的借口,造成了消极影响。四、发展中的联合国
1.积极作用
(1)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在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在裁军和防止_______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在推动地区性和平方面,联合国也力促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5)_____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核扩散中国2.局限及目标
(1)局限:它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力机构,而是国家间的协调机构,有时协调冲突时无能为力。
(2)目标:成为一个为世界___________及全人类的真正幸福不遗余力的、公正的全球性组织。
3.地位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_________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和平与发展规模最大一、如何理解“五大国一致”原则?
1.表现
(1)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在实质性问题上实行“五大国一致”的原则,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态度一致。
(2)大国一致性集中体现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上。当然,大国不会任意行使否决权干扰安理会的活动,否决权不得用于阻止对争端的自由讨论,而当安理会有所行动时,就要运用“五大国一致”原则,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2.评价
(1)“五大国一致”原则吸取了国联因大国间的矛盾无法解决而导致崩溃的教训,大国间的合作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基础。
(2)“五大国一致”原则有利于保障联合国的权威性,有利于解决一些国际争端与地区冲突。但也因为不利于中小国家的利益而多受批评。1.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集中体现为 (  )
A.常任理事国固定不变
B.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C.非常任理事国定期选举更换
D.常任理事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理解能力。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有效地保持了大国间的政治平衡,维护了大国一致原则。
答案:B二、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不同作用及原因是什么?
1.不同作用
(1)国际联盟是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孕育了新的大战;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国联反共反民族独立,对苏俄等国无产阶级革命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横加干涉;联合国则将两种社会制度都纳入国际体系。
(3)国联一直为大国操纵,无视弱小民族利益;20世纪70年代后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原因
(1)建立基础不同:国联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一战的产物;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2)组织方式不同:国联排除苏俄,为帝国主义大国操纵;联合国具有广泛性,容纳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
(3)国际形势不同:二战后共产主义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拉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2.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 (  )
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
B.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
C.成员国都包括所有大国
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解析:二战的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以A项不正确;美 国在一战后倡议建立国联但没有参加,所以B、C两项不正确。
答案:D[示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
(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解析] 本题考查国联和联合国两个国际组织的异同。比较型试题分为有项比较和无项比较两类,本题属于前者,因为试题明确给出了比较项“共同追求”“建立基础”“成员国构成”,因此应紧扣这些给定的比较项作答,也就是紧扣题意。审题是非常重要的。
[答案] (1)和平与安全。国际联盟建立在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上;联合国建立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
(2)联合国成员国多,世界主要大国都参加了联合国。国际联盟主要被少数西方大国所控制,而在联合国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探究示例]
材料一 维和行动……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冲突各方一致同意并达成协议予以配合;(2)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安理会和秘书长在此发挥着重要作用);(3)维和行动所需要的作战部队、军事观察员、民事警察及其他人员和装备完全是由联合国成员国自愿提供;(4)整个维和行动必须在秘书长的全权领导下实施,秘书长本人对安理会负责。所有维和人员在行动上只能接受秘书长或上级维和官员的命令,而不得按照本国政府当局指令行事;(5)维和行动的任务、使命应尽量明确,保证体现安理会的决议精神;(6)在冲突各方中保持绝对中立,不干涉或不偏向任何一方……
——《联合国维和行动》材料二 联合国维和部门指出,2006年10月31日,联合国派驻全球各地的维和部队人数超过八万人。
材料三 从2000年1月起,中国应联合国的请求开始向东帝汶派驻维和警察。……截至2010年1月,中国向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七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 569人次。
——《联合国维和警察的由来》[问题生成]
(1)据材料一,简析“基本原则”的意义。
(2)材料二、三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探究思路]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不难看出“基本原则”的意义,包括尊重主权、自愿性、权威性、公正性等;第(2)问材料二说明的是世界局势的动荡和联合国作用的增强,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在维和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尝试解答]
(1)有利于尊重当事国的主权;尊重成员国的自愿性;有利于维护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的权威地位;保持维和行动的公平、公正。
(2)国际局势仍动荡不安;联合国越来越受到信赖和肯定;中国在维和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点击下图片进入“创新演练·大冲关”一、本课测评
1.简述联合国成立的经过。
提示:1941年8月,美英签署的《大西洋宪章》第一次提出建立新的国际性组织的设想。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了“联合国家”一词。1943年10月,苏、中、美、英四国共同签署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第一次向世界宣告要建立一个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5年,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51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2.以你喜欢的形式(如图示、表格、卡通形象等)制作一张联合国机构及主要职能的示意图。提示:二、学习延伸
(一)探究活动
查阅《世界人权宣言》中关于基本人权的内容,任选其一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提示:《世界人权宣言》第1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富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人人生而自由”、权利平等,实际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是“天赋人权”论的反映。在当时,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尚处于殖民统治下,倡导资产阶级人权具有进步意义。(二)阅读与思考
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都为维持和平建立了国际性组织。你能否对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进行比较?
提示:相同点:①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②都是较为普遍性的国际机构。③都声称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④成立之初都被大国所操纵。
不同点:①国联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成果。②国际联盟是英法操纵下的国际机构;联合国成立之初为美国所控制和操纵。③国联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其维护和平始终是一句空话;联合国则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