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这个题目跟前面两首诗有什么不同?(2)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标题。很多词的题目,都由词牌名和标题两部分组成,用间隔号隔开,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yuè
词牌名
题目
清平乐,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读唱的节奏。所填歌词是双调四十六字。上阕(què)押仄(zè)韵,下阕押平韵。
词牌
题
村居,在乡村居住的人家。这首诗的题目。
词,又称为“诗余”,每句话字数可以不同,又名所以“长短句”。一般分上阕和下阕,前一部分词中叫上阙,后一部分词中叫下阙,朗读时两阙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军事将领、豪放词派代表人物。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主要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走进作者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21岁南归以后,就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43岁开始,他长期未得到任用,以至于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20年之久。
理想的破灭,使他更加关注农村生活,一改往日激情与豪放的风格,写下了大量闲适词和田园词。
《清平乐.村居》就创作于这期间。
创作背景
剥
多音字
溪头卧剥莲蓬
bō
弟弟吃馒头还要剥皮,真是浪费。
bāo
识字方法
看图识字:檐 屋檐 帽檐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xiao
cao
ao
dong
long
peng
读课文 感受韵律之美
韵脚ong
韵脚 ao
上阕
下阕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草屋的屋檐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赏析: 点明了环境的地点,诗人只用了淡淡两笔,就把由茅屋、 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乡村景色勾画出来了。
máo yán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wēnɡ
译文: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醉里:像醉了
相媚好:温柔又美好
白发:白头发
“醉里”是说谁醉?为什么而醉?(3)
说的是“翁媪(老翁、老妇)”醉。他们“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①因为喝酒而醉;
②因为美好的景色而醉;
③因为家庭的和谐而醉;
④因为小儿子的调皮、讨人喜欢而醉。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大儿子勤劳,在小溪东边 的豆田间锄草
二儿子手巧, 正在编织 鸡笼。
chú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
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地
上,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卧:趴。
bō
wúlài
下阙突出小儿,“喜”字不仅有“喜欢”之意,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和温馨的气氛,使这首词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
这三个小儿,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读完下阙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练习巩固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溪上( )。醉里吴音( ),白发谁家( )?
大儿( )溪东,中儿正织( )。最喜小儿( ),溪头( )( )。
在理解上记忆,相信你已经能带着感情背诵这首词了!(1)
主题概括
《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一个农村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 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农村 的生活的喜爱。
面貌和情态
和平、宁静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