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课件【共39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课件【共39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1:58:11

文档简介


1.原因
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
2.召开
(1)第一届:1949年4月,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选举约里奥·居里为大会主席;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1950年3月又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
(2)第二届:1950年11月召开,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并提出原则。
(3)1952年12月在维也纳召开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4)原则:“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民族自决的权利, 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
3.影响
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特别提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反战和平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反战和平运动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 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背景
1954年,罗素发表题为《人类的危机》的著名演说;1955年2月,写信给爱因斯坦,希望与其联合发表宣言。
2.发表
1955年7月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3.内容
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的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会议,敦促各国政府做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
4.实践活动
(1)领导英国禁核运动,成立了“和平反抗核战争百人委员会”。
(2)成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3)创办“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对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罪证进行调查。
[特别提醒]
对“国际战犯审判法庭”的认识
“国际战犯审判法庭”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不能处分战犯,但是,它对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罪证进行调查,并将美国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等列入战犯名单进行审判。这种道义上的审判揭穿了美国政府对民众的欺骗性宣传,推动了美国和世界人民反对越南战争的浪潮。
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1.背景
美国侵越战争不断升级,陷入泥潭。
2.表现
(1)学生:
①大学生拒绝服兵役、焚烧征兵卡或逃往国外。
②更多的青年把反战思想带入军队。
③1970年抗议美军侵入柬埔寨。
(2)国会:对越南战争的正确性持怀疑观点的人越来越多。
(3)民众:1967年华盛顿20万人举行了向五角大楼的抗议进军。
[知识点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主要是由于越南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受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影响。美国反对越战浪潮的持续高涨推动了越南战争的结束。
四、国际和平年
(1)国际和平日:198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9月的大会开幕之日正式定为国际和平日。
(2)“国际和平年”: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1985年,联合国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
(3)纪念国际和平日:2001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
一、20世纪下半期,世界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原因是什么?
(1)二战劫难使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
(2)核武器阴影笼罩世界,严重威胁人类文明。
(3)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及军备竞赛的升级,造成的世界不安宁。
(4)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的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5)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
(6)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
 
1.二战后和平运动兴起的原因有(  )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②美国挑起“冷战” 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④各国共产党的号召和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关键是找出参照项。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发生在反战运动兴起之后,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
答案:C
二、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1)在内容上,由于核武器的出现构成了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因此反战和平运动更多的是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2)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从运动的参加者看,知名人士、文化人士、青年学生等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声势浩大。运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及众多的国际组织,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3)在组织上,反战和平运动越来越成为有组织的运动,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行动走向跨国行动。越来越趋向国际化。
(4)在方式上,具有民主性。反战运动以集会、游行示威等和平抗议活动为主,基本上是合法斗争。召开了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成立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和世界和平理事会,并发表宣言,提出了原则。
(5)在程度上,具有深入性。世界人民的和平运动超越了单纯的反战、反核运动的范围,与世界上的其他社会运动,如生态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反对种族歧视运动等交织在一起。既提出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原则性宣言,又创办维护和平的专门组织;既进行反战运动,也有联合国的实质性规定。
(6)在构成上,出现了在和平主义旗帜下的超意识形态的合作。世界人民将和平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当今某些国家中存在的军国主义及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2.作用
(1)它对制止战争,特别是制止世界大战,起到积极作用。
(2)它对限制军备竞赛、推动裁军进程起到积极作用。
(3)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及在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4)反战和平运动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基础。
 
2.反战和平运动由来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有(  )
①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②参与阶层主要是学生 ③具有全球性特征 ④由分散走向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呈现出来的新特点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是世界各国各界人士参加,②表述不妥,答案为D。
答案:D
高频考点
考查世界反战和平运动
[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地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人类追求和平的努力的分析和理解。第(1)问,要高度概括材料的观点,注意结合三段时间的变化,分别是一战、二战和二战后;第(2)问,在回答第(1)问的基础上,提炼出爱因斯坦对科学与战争的基本观点,注意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
[答案] (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图文探究
考查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
探究目的
(1)知识层面:考查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及对战争的认识
(2)能力层面: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探究示例]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部分歌曲

人物
作品
约翰·列侬
《给和平一个机会》《想象》
鲍勃·迪伦
《随风而逝》《战争的主人》《大雨将至》《敲开天堂的大门》
菲尔·奥克斯
《战争结束了》
约翰·丹佛
《我们制造武器干什么?》
材料三 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终于于1952年12月12日在维也纳胜利地召开了。到会国家85个,代表1 880名。这里面正式代表1 627名,列席代表102名,来宾105名,国际组织代表46名。代表性是非常广泛的……这一盛大的会议,真可以说是不同种族、不同阶级、不同信仰、不同派别的人类大集会。
……
讨论了三个中心问题:(一)关于民族独立与国际安全;(二)关于停止现行战争,首先是朝鲜战争;(三)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摘自《关于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的经过和成就的报告》
[问题生成]
(1)概括材料一、二共同的主题思想。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探究思路]
第(1)问材料一故事发生的背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二均创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此要结合战争的主题进行归纳。第(2)问结合二战给人们带来的创伤进行回答。第一小问回答特点时,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注意紧扣和平主题,要做到言之有理,答之有据。
[尝试解答]
(1)主题思想:揭露战争的残酷;歌颂人性;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2)特点: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性;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认识: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逐步高涨的原因是(  )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 ②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 ③美苏冷战的威胁 ④局部战争的存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美苏冷战时期,双方疯狂扩军备战,展开核军备竞赛,使世界处在战争的威胁之下。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局部战争的存在直接威胁了世界和平。这些都是导致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逐步高涨的原因。
答案:A
2.“我作为人向人类呼吁:切记你是人,除此以外都把它忘了吧!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在你们面前,除了全体死亡以外别无他途。”这段材料应出自罗素的(  )
A.《人民能够扭转局势》 B.给爱因斯坦的信
C.《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D.《人类的危机》
解析:本题作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做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这则材料表明了人类的危机。
答案:D
3.为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专门创办“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对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进行调查,并将美国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等列入战犯名单的是(  )
A.联合国安理会
B.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C.海牙国际法庭
D.“罗素和平基金会”
解析:为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由罗素倡议成立的“罗素和平基金会”专门创办了“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将美国总统等人列入了战犯名单。
答案:D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反战和平运动首先由青年学生拉开序幕,这是因为(  )
A.青年学生思想活跃
B.美国青年民主意识强
C.战争对青年的危害更直接
D.美国青年是和平运动的先锋
解析:青年要服兵役,是战争较直接的受害者。其他选项可结合二战以来美国发动或参与的战争进行比较分析,逐一排除。
答案:C
5.该邮票是为纪念(  )
A.1986年“国际和平年”
B.1985年联合国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
C.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
D.1985年瑞典反战和平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该邮票是1986年中国发行的国际和平年纪念邮票,由此可知答案为A项。
答案:A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反战运动对世界局势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对制止世界大战具有积极作用
B.推动了裁军进程
C.影响了各国政府及政党的政策制定
D.制止了军备竞赛
解析:世界和平反战运动对限制军备竞赛起了积极作用,但没有制止军备竞赛。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7题10分,第8题10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毕加索的《和平鸽》:
材料二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1)材料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什么?材料二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宣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4分)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第(1)问的难点在于“内容”和“影响”,解答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中核武器肯定会被运用”;第(2)问,注意从反战的核心内容、参加的阶层、运动的规模等角度回答。
答案:(1)主题: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内容:反对核战争。影响:使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来。
(2)以反核运动为中心;参与阶层广泛,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8.和平始终是我们心中一个不灭的梦想,只有一代又一代人为之不懈地努力,创造出一个和平的环境,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画家尼维森以一战为题材的作品《光荣之路》:
图片说明:阴暗的背景下画面上满是尸体、飘落的帽子……
材料二 世界各国的反战图片:
图片说明:图1,希腊雅典和平主义者抗议印巴核武器试验;图2,反战示威者在美国的11个城市同时举行游行;图3,法国10余万民众举行反战游行。
(1)材料一作品取名《光荣之路》有何寓意?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事实有何进步性?(6分)
(2)根据上面的图片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反战运动作用的认识。(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反战运动的分析和理解。第(1)问,要注意伤亡惨重绝对不是什么“光荣之路”,带有讽刺的意思,注意从反面理解;第(2)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寓意:讽刺了统治阶级所鼓吹的“光荣”是对人们的欺骗,带来的是死亡和灾难。进步性:人们从统治者的欺骗中醒过来并积极反战。
(2)反战和平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制止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政策的制定。
一、本课测评
1.简述罗素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的主要贡献。
提示:1954年,罗素发表题为《人类的危机》的著名演说。1955年7月,《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宣言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罗素还用大量时间领导了英国
的禁止核武器运动,特别是反对英国制造氢弹。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和平反抗核战争百人委员会”。89岁高龄的罗素因抗议政府的核军备计划而被捕。由罗素倡议成立的“罗素和平基金会”为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专门创办了“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对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罪证进行调查,并将美国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等列入战犯名单。
2.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中,学生和民众采取了哪些反对政府战争政策的行动,最终迫使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军?
提示:大学生用拒绝服兵役、焚烧征兵卡或逃往国外表示对战争的不满。更多的青年把反战思想带入军队,他们认为这是民主赋予他们的责任;在国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越南战争的正确性持怀疑观点;1967年10月,华盛顿20万人举行向五角大楼的抗议进军;1970年发生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激烈的大学生抗议活动;在1971年的民意测验中,65%的答复者认为,美国在越南作战在道义上是错误的。
二、学习延伸
请在以“反战”“和平”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中任选一部,用心去欣赏和体会,然后用一首诗、一篇短文、一幅画、一篇读(观)后感或者你喜欢的任何形式来描述你梦想中的和平的世界。
提示:无论以何种形式表达,都要以“反战”“和平”为主题。
课件39张PPT。第六单元第2课新知预习·巧设计名师课堂·一点通高频考点·巧解密创新演练·大冲关课后习题解答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原因
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
2.召开
(1)第一届:1949年4月,在_____、布拉格同时举行,选举约里奥·居里为大会主席;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1950年3月又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巴黎(2)第二届:1950年11月召开,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并提出原则。
(3)1952年12月在_________召开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4)原则:“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__________的权利, 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世界和平理事会维也纳民族自决3.影响
反对侵略战争、渴望___________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特别提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反战和平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反战和平运动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 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基础。世界和平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背景
1954年,罗素发表题为《___________》的著名演说;1955年2月,写信给爱因斯坦,希望与其联合发表宣言。
2.发表
1955年7月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3.内容
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的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会议,敦促各国政府做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人类的危机4.实践活动
(1)领导英国禁核运动,成立了“和平反抗核战争百人委员会”。
(2)成立“___________基金会”。
(3)创办“___________________”,对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罪证进行调查。罗素和平国际战犯审判法庭[特别提醒]
对“国际战犯审判法庭”的认识
“国际战犯审判法庭”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不能处分战犯,但是,它对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罪证进行调查,并将美国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等列入战犯名单进行审判。这种道义上的审判揭穿了美国政府对民众的欺骗性宣传,推动了美国和世界人民反对越南战争的浪潮。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1.背景
美国侵越战争不断升级,陷入泥潭。
2.表现
(1)学生:
①大学生拒绝服兵役、焚烧征兵卡或逃往国外。
②更多的青年把反战思想带入军队。
③1970年抗议美军侵入__________。柬埔寨(2)国会:对_____战争的正确性持怀疑观点的人越来越多。
(3)民众:1967年________20万人举行了向五角大楼的抗议进军。
[知识点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主要是由于越南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受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影响。美国反对越战浪潮的持续高涨推动了越南战争的结束。越南华盛顿 四、国际和平年
(1)国际和平日:________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9月的大会开幕之日正式定为国际和平日。
(2)“国际和平年”: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________年为“国际和平年”;1985年,联合国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
(3)纪念国际和平日:2001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_______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198119862002一、20世纪下半期,世界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原因是什么?
(1)二战劫难使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
(2)核武器阴影笼罩世界,严重威胁人类文明。
(3)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及军备竞赛的升级,造成的世界不安宁。
(4)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的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5)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
(6)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1.二战后和平运动兴起的原因有 (  )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②美国挑起“冷战” 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④各国共产党的号召和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关键是找出参照项。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发生在反战运动兴起之后,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
答案:C二、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1)在内容上,由于核武器的出现构成了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因此反战和平运动更多的是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2)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从运动的参加者看,知名人士、文化人士、青年学生等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声势浩大。运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及众多的国际组织,具有真正的全球性。(3)在组织上,反战和平运动越来越成为有组织的运动,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行动走向跨国行动。越来越趋向国际化。
(4)在方式上,具有民主性。反战运动以集会、游行示威等和平抗议活动为主,基本上是合法斗争。召开了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成立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和世界和平理事会,并发表宣言,提出了原则。(5)在程度上,具有深入性。世界人民的和平运动超越了单纯的反战、反核运动的范围,与世界上的其他社会运动,如生态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反对种族歧视运动等交织在一起。既提出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原则性宣言,又创办维护和平的专门组织;既进行反战运动,也有联合国的实质性规定。
(6)在构成上,出现了在和平主义旗帜下的超意识形态的合作。世界人民将和平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当今某些国家中存在的军国主义及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2.作用
(1)它对制止战争,特别是制止世界大战,起到积极作用。
(2)它对限制军备竞赛、推动裁军进程起到积极作用。
(3)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及在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4)反战和平运动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基础。2.反战和平运动由来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有 (  )
①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②参与阶层主要是学生 ③具有全球性特征 ④由分散走向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呈现出来的新特点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是世界各国各界人士参加,②表述不妥,答案为D。
答案:D[示例] (2009·辽宁、宁夏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地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解析]  本题考查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人类追求和平的努力的分析和理解。第(1)问,要高度概括材料的观点,注意结合三段时间的变化,分别是一战、二战和二战后;第(2)问,在回答第(1)问的基础上,提炼出爱因斯坦对科学与战争的基本观点,注意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
[答案] (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探究示例]
材料一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部分歌曲材料三 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终于于1952年12月12日在维也纳胜利地召开了。到会国家85个,代表1 880名。这里面正式代表1 627名,列席代表102名,来宾105名,国际组织代表46名。代表性是非常广泛的……这一盛大的会议,真可以说是不同种族、不同阶级、不同信仰、不同派别的人类大集会。
……
讨论了三个中心问题:(一)关于民族独立与国际安全;(二)关于停止现行战争,首先是朝鲜战争;(三)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摘自《关于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的经过和成就的报告》[问题生成]
(1)概括材料一、二共同的主题思想。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探究思路]
第(1)问材料一故事发生的背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二均创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此要结合战争的主题进行归纳。第(2)问结合二战给人们带来的创伤进行回答。第一小问回答特点时,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注意紧扣和平主题,要做到言之有理,答之有据。[尝试解答]
(1)主题思想:揭露战争的残酷;歌颂人性;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2)特点: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性;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认识: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点击下图片进入“创新演练·大冲关”1.简述罗素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的主要贡献。
提示:1954年,罗素发表题为《人类的危机》的著名演说。1955年7月,《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宣言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罗素还用大量时间领导了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特别是反对英国制造氢弹。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和平反抗核战争百人委员会”。89岁高龄的罗素因抗议政府的核军备计划而被捕。由罗素倡议成立的“罗素和平基金会”为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专门创办了“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对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罪证进行调查,并将美国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等列入战犯名单。2.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中,学生和民众采取了哪些反对政府战争政策的行动,最终迫使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军?
提示:大学生用拒绝服兵役、焚烧征兵卡或逃往国外表示对战争的不满。更多的青年把反战思想带入军队,他们认为这是民主赋予他们的责任;在国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越南战争的正确性持怀疑观点;1967年10月,华盛顿20万人举行向五角大楼的抗议进军;1970年发生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激烈的大学生抗议活动;在1971年的民意测验中,65%的答复者认为,美国在越南作战在道义上是错误的。二、学习延伸
请在以“反战”“和平”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中任选一部,用心去欣赏和体会,然后用一首诗、一篇短文、一幅画、一篇读(观)后感或者你喜欢的任何形式来描述你梦想中的和平的世界。
提示:无论以何种形式表达,都要以“反战”“和平”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