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和平与发展:当今时代的主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应了当今世界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
.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解析:B两级格局解体后,冷战政治对峙逐渐被经济合作所代替,这突出反映了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目前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人不能上学。第三世纪国家外债总额2.5万亿美元。这说明
①.在“和平与发展”中,发展比和平重要
②.发展中国家亟需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
③.外债问题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之一
④.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掌握和平与发展的含义以及面临的问题时,注意结合当今国际局势理解在“和平与发展”中,不能简单的说谁最重要。
3.观察下图,抵御和消除图片中现象的根本途径是
水污染
大气污染
艾滋病祸及儿童
南斯拉夫难民
A.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B.消除贫富差距
C.走和平与发展之路 D.
消灭霸权主义
解析:C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这是20世纪出现的全球性问题,和平与发展是抵御和消除这些威胁的根本途径。
4.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奉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B.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C.维护世界和平,为现在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主权
解析:C
A项是外交政策的表明,不是目的;进行现代化建设顺应时代主题,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个方向。故C项符合题意。
5.
新华网北京(2008)12月18日电:中国第8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第一梯队275名官兵从北京首都机场启程,飞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行动。截至11月底,中国共向18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11063人次。对于中国派出维和部队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参与国际事务能力不断提高的缩影
B.
彰显
“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良好形象
C.在联合国旗帜下积极参与国际多边事务的体现
D.
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结盟政策的新特点
解析:D
本题时政热点切入考查学生对新时期外交政策变化的理解。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故派维和部队谈不上是中国外交结盟政策的体现。故D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亚洲银行调查报告强调:“解决贫困是亚洲的最大课题。”目前全世界共有贫困人口7~8亿,其中5亿人口为绝对贫困者,而亚洲的贫困人口占全世界贫困人口的80%。
材料二:美国是世界上的军事大国。美国能源部提议2002年度核武器研制计划的经费增加8.6%,使全年的军费达到2400多亿美元。美国2003年用数百亿美元的导弹轰炸伊拉克主权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政治问题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历史材料的理解与阐释能力。解题时,可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材料信息加以概括,回答第(1)问;第(2)问的答案具有开放性,可结合教材关于和平与发展的知识回答。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发展主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材料二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和平主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世界战争的问题。
(2)两个材料共同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两者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发展又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有效制止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归根到底取决于和平力量的经济增长速度。加速亚洲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世界和平的基础,遏制战争的爆发。和平与发展,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强烈愿望。所以,成了当代国际社会的两大主题。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其总干事巴拉迪,他们在防止核能被用于军事目的并确保最安全地和平利用核能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当前核武器威胁再次增加的时刻,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想强调指出必须通过最广泛的国际合作来蕴砖这一威猕。这一原则今天在国际原子能和其总干事巴拉迪的工作中得到了最清楚的解释。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核不扩散机制控制了核能不被滥用于军事目的,总干事巴拉迪毫不畏惧地对加强这一机制的新措施表示了支持。在当前裁军努力看起来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在核武器仍存在被扩散至国家和恐怖组织团伙的威胁的情况下,在核大国看起来正再次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的情况下,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工作更具重要性。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发表的公告(2005年)
材料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奥巴马总统,因为他为加强世界外交和世界人民合作作出了非凡的努力。诺贝尔委员会尤其强调他的无核世界理念和他为此所做的工作。”“作为总统,奥巴马在国际政治中创造了一种新气象。多边外交又重获中心地位,强调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对话和谈判成为解决哪怕是最复杂国际冲突的首选手段。无核世界的观念有力地促进了裁军和军控谈判。感谢奥巴马的倡议,美国如今正在为应对世界面临的气候变化巨大挑战发挥建设性作用。民主和人权得到加强。”“很少有人能像奥巴马这样引起全世界关注,让人们期望更美好的未来。他的外交理念根植于这样一种观念;即世界领导者必须按照世界大多数人口的价值观和看法去开展外交行动。”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发表颁奖词(2009年)
材料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宗旨……中国早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2004年1月27日)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总的趋势。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回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试举两例说明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作的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课标要求对此提出了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总趋势的要求,本题提供的两则材料分别是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公告和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奖的颁奖词,材料与现实接轨,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问要结合对时事的了解同时在材料中找到关键词如:防止核能、无核世界、对话和谈判,得出答案。
答案:(1)进入新世纪,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潮流。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谋求合作,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原因:当今世界,饱经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都迫切要求世界和平;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当今世界,发展也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冷战结束后,各国都纷纷把发展的重点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发达国家需要发展,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发展;重视发展,求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举例: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创者和积极的实践者,中国从8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的态度。签署核不扩散条约、裁军等。(答出两个即可)
8.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世界处于激烈动荡之中。战争与革命相互交织,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后期,世界形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有利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总趋势。面对国际形势的这种新变化,邓小平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材料二:
当今世界,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发展离不开和平,和平也离不开发展。一方面,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另一方面,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长久和平的重要基础。
材料三:时代进入了21世纪,人类的和平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互相交织,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继“9·ll”恐怖袭击之后,2004年3月,恐怖分子又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制造了火车站连环爆炸案,将近200人死亡,l000多人受伤,再次震惊了全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
,回答今天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和平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怎样做才能促进世界和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威胁和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在解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l)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只有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有效地制止战争,促进世界和平。
(3)因素:少数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活动、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地区霸权主义的横行、宗教领土矛盾的激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