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学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学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2:14: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学案2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
2.召开
(1)第一届:1949年4月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选举约里奥·居里为大会主席,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
(2)第二届:1950年11月召开,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并提出其原则。
(3)1952年12月在维也纳召开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4)原则:“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民族自决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
(5)意义: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教材互补]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大会的宗旨是团结一切要求裁减军备、争取国际安全、禁止核武器以及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人,共同保卫世界和平。(人民版)
[拓展延伸]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反战运动出现的背景是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世界面临新的战争威胁。这一时期的反战和平运动对朝鲜战争的停火、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深化探究]
材料一 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这次大会共有2
287名代表参加,代表72个国家、12个国际组织。会议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1950年3月发表的“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有五亿多人在宣言上签字。
思考
(1)请从历史上找出人们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原因。
(2)为什么同时在两个地区举行大会,而没有合二为一?
答案 (1)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人民饱受折磨,双方损耗大量财力、物力。战争的灾难性后果,使二战后的人们特别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2)地理位置不同再加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最终造成这一次大会在两个地区举行。
材料二 1952年12月,宋庆龄在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上发表了题为《人民能够扭转局势》的演讲,她还对巩固世界和平提出了建议,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所打断。
思考
材料中宋庆龄所指的“局势”是什么?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所打断”说明了什么?
答案 “局势”:二战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实施“热战”,使世界和平面临威胁。说明了中国的正义立场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响应,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背景
①美苏冷战的加剧,战争的威胁增大。
②1954年罗素发表《人类的危机》的著名演说。
(2)时间:1955年7月,《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
(3)内容:强调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要求各国政府不把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
2.罗素等保卫世界和平的行动
(1)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特别是反对英国制造氢弹。
(2)成立了“和平反抗核战争百人委员会”。
(3)倡议成立的“罗素和平基金会”为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专门创办了“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对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罪证进行调查。
[教材互补]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表达了科学家们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此后,一些著名科学家和知名人士定期举行集会,推动裁军和禁止使用核武器的事业,对世界和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民版)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在宣言上签名,其中大部分人都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来。(岳麓版)
[深化探究]
材料 “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思考
请判断材料出自何文献?其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文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内容: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敦促各国政府做出承诺,不再把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的目的。
影响:宣言的发表得到各国著名科学家的支持和拥护,使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来。
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1.背景:美国侵越战争不断升级,陷入泥潭。
2.表现
(1)学生:①大学生拒绝服兵役、焚烧征兵卡或逃往国外。②更多的青年把反战思想带入军队。③1970年抗议美军侵入柬埔寨。
(2)国会:对越南战争的正确性持怀疑观点的人越来越多。
(3)民众:1967年,华盛顿20万人举行了向五角大楼的抗议进军。
[重点精讲]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反战运动给美国带来的影响。
(1)反战运动主要是针对美国插手越南事务,并在越南战争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2)反战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扩展到社会各个阶层、连续不断,时间长、规模大。
(3)反战运动与当时高涨的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相结合,构成美国历史上罕见的社会浪潮。
(4)推动全世界的和平正义力量日益高涨的反战、反帝运动。
[教材互补]
……冷战时期的反战运动影响深远:牵制了美苏军备竞赛,特别是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使和平观念深入人心,强化了人们的反战意识;壮大了世界保卫和平的力量;抑制了局部战争的扩大和升级。(人民版)
[深化探究]
材料 ……还要抬头张望多少次,人们才能看到蓝天?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
思考
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促使“真正醒悟”的事件是什么?当权者为什么不顾“人民的哭声”还要继续下去?人们“看到蓝天”是什么时间?
答案 (1)反对美国在越南作战。(2)美莱村大屠杀真相被揭露。(3)出于称霸世界的需要。(4)1973年。
四、国际和平年
1.国际和平日:198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9月的大会开幕之日“正式定为国际和平日”。
2.国际和平年:1982年,联合国大会确定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
3.纪念国际和平日:2001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
[深化探究]
材料 2001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大会宣布,这一天应该作为全球停火及非暴力的日子加以纪念,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
思考
联合国推动国际和平的纪念活动说明了什么?
答案 (1)说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增强。(2)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3)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课堂小结
1.下列对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代表具有较强的国际性
B.法国和平人士约里奥·居里担任大会主席
C.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
D.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
答案 C
解析 世界和平理事会成立于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2.下列国家曾参与战后第二、三次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潮的有(  )
①澳大利亚 ②日本 ③加拿大 ④新西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参加了战后第二次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潮,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参加了战后第三次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潮。
3.罗素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有(  )
①发表“斯德哥尔摩宣言” ②发表题为《人类的危机》的演说 ③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④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斯德哥尔摩宣言”是1950年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兴起的反战运动主要是针对(  )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第二次中东战争
D.美苏争霸
答案 B
解析 二战后,美国对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冷战”中虽有核威胁,但它只是一种战争威胁。而局部战争则使美国人民有了切实的体会,以此否定D项;在时间上否定A项;在战争对象上否定C项。只有B项符合题干要求。
5.反战和平运动在二战后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有(  )
①以学生为主要力量 ②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③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④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在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在范围上遍及世界各大洲,在组织上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故D项符合题意。
[历史纵横]
点拨 中国代表团参加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并对巩固世界和平提出了建议,体现出共和国建立后对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努力。
[资料回放]
点拨 根据《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内容分析,宣言明确强调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说明该宣言首先针对的目标是核战争。
[历史纵横]
点拨 《随风而逝》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兴起,以及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兴起的背景下出现的。这首歌曲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似乎表达出青年一代对未来无尽的迷茫和对当权者愤怒的控诉。
[学习延伸]
提示 可选择毕加索的画《和平鸽》、《格尔尼卡》或教材照片《战火中的越南儿童》等,选择的时候注意是以“反战”“和平”为主题。
[基础达标]
1.名画《和平鸽》出自著名画家毕加索之手,和平鸽成为爱好和平的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和平鸽》是献给(  )
A.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B.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C.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D.国际和平年
答案 C
解析 1952年12月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召开,毕加索为大会献上了这幅佳作,表达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愿望。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逐步高涨的原因是(  )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 ②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 ③美苏冷战的威胁 ④局部战争的存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美苏“冷战”时期,双方疯狂扩军备战,展开核军备竞赛,使世界处在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局部战争的存在直接威胁了世界和平。这些都是导致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逐步高涨的原因。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反战运动对世界局势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对制止世界大战起了积极作用
B.推动了裁军进程
C.影响各国政府及政党的政策制定
D.制止了军备竞赛
答案 D
解析 世界和平反战运动对限制军备竞赛起了积极作用,但没有制止军备竞赛。
4.著名歌曲《Give
Peace
A
Chance》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
A.演唱者是世界著名歌手
B.作者是著名反战人士
C.歌词通俗易懂,脍炙人口
D.人们渴望世界和平
答案 D
解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反战和平运动广泛开展的时代,这首歌反映了人们的心声,因而得到了广泛的欢迎。
5.下列运动中明确提出反对核武器的有(  )
①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②世界和平理事会 ③《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 ⑤20世纪80年代和平运动高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题中五个事件中,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是反对越南战争,并没有提出反对核武器。其他四项均提出了反对核武器的主张。
6.对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具有真正的全球性的特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反战运动参与阶层广泛
B.参与者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
C.全球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参与阶层广泛;二是参与者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
D.反战和平运动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行动走向跨国行动
答案 C
解析 反战和平运动具有真正的全球性特点,包括两个方面:参与人员、涉及地域。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2年12月,宋庆龄作为新中国的和平使者,率领一个59人的代表团去维也纳参加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宋庆龄当选为会议执行主席之一。在会上,宋庆龄以有力的声音发表了题为《人民能够扭转局势》的演讲,她指出:“各国人民有力量扭转事态的进程,恢复人们对和平未来的信心。”她还对巩固世界和平提出了建议。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所打断。
材料二 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请完成:
(1)材料一中宋庆龄所指的“局势”是什么?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所打断”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宣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是否一致?
答案 (1)“局势”:二战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实施热战,使世界和平面临威胁。说明了中国的正义立场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中国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响应,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2)思想:现代化战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世界各国必须放弃战争,通过和平办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一致。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感情上并不是中立的,但作为人类,我们必须记住,决不可以用战争去解决这些争端……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吁:牢记住你们的人性,忘掉其他。
材料二 1967年10月21日,众多示威群众呼喊着口号向五角大楼冲去,使得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反战和平集会变成了暴力冲突。此次游行示威活动中有近3
000人被捕,其中包括小说家梅勒和集会组织者德林杰。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个文献?请列举二战后在世界反战和平运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界人士(至少四个)。
(2)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二中提及的反战和平集会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反战和平运动的作用。
(3)简述二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表现及其特点。
答案 (1)《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爱因斯坦、罗素、宋庆龄、约里奥·居里。
(2)原因: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及人员伤亡,国内民众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作用:反战和平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制止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美国政府的政策制定,最终迫使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军。
(3)表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八十年代,西欧人民掀起反核和平运动的浪潮,和平运动高涨,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
特点:在内容上,由于核武器的出现,构成了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因此反战和平运动更多地以反核运动为中心;在范围上,反战和平运动参与阶层广泛,声势浩大,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具有真正的全球性;在组织上,反战和平运动越来越成为有组织的运动,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