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学习论证方法,品鉴语言艺术
——《拿来主义》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了解杂文知识,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体会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3.学习文章运用排除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进行说理议论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学习文章运用排除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进行说理议论的方法
预习任务一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要求:认真阅读《拿来主义》课文,对于较长的段落,用一句话概括大意,写在课文旁边。
《拿来主义》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4段):
第二部分(第5--9段):
第三部分(10):
预习任务二 跳读课文 明确概念定义
要求:跳读课文,找出有关“拿来主义”的观点的句子,尝试给拿来主义下一个定义。
拿来主义是…………………
预习任务三 提要钩玄 学习论证方法
本文应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在文中标注一下。
预习任务四 评点佳句 品味语言艺术
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意味,结合句式、关键词,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精彩。
(1)捧着“几张古画”,一路的挂过去。
(2)活人替代了古董,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情境导入
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汉服爱好者身着定制的汉服行走在世博园内。此举一出,立刻在网上引起网友的热议。如果在街上、在校园里也有这样身着汉服的人,你又会怎么看呢?
学习
任务
PART 01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02
跳读课文 明确概念定义
PART 03
提要钩玄 学习论证方法
PART 04
评点佳句 品味语言艺术
PART 05
撰写总结 巩固学习成果
⊙鲁迅:“杂文这种文体,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
⊙瞿秋白:“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的代名词。”
⊙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厚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关于杂文
学习任务一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拿来主义》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4段): 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 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
第三部分(10): 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学习
任务
PART 02
跳读课文 明确概念定义
PART 01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03
提要钩玄 学习论证方法
PART 04
评点佳句 品味语言艺术
PART 05
撰写总结 巩固学习成果
⊙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于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地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政府和帝国主义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由于中国的落后,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来的东西。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的问题,在讨论中存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
现实背景
学习任务二 跳读课文 明确概念定义
在预习基础上概括:
本文针对……作者提出了……
学习任务二 跳读课文 明确概念定义
在预习基础上概括:
本文针对“如何对待文学遗产”的问题,作者提出了“拿来主义”。
学习任务二 跳读课文 明确概念定义
(2段)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礼节,说道:“ 拿来”!
(5段)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 “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7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服光,自己来拿。
(8段)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9段)他占有、挑选。
(10段)我们要拿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学习任务二 跳读课文 明确概念定义
“拿来主义”的定义:拿来主义是针对“如何对待文学(文化)遗产”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或态度。
学习
任务
PART 03
提要钩玄 学习论证方法
PART 01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02
跳读课文 明确概念定义
PART 04
评点佳句 品味语言艺术
PART 05
撰写总结 巩固学习成果
学习任务三 提要钩玄 学习论证方法
“拿来主义”中的三大论证方法
排除法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之排除法
?
文章题为“拿来主义”,为什么开篇对“拿来主义”一字不提,先阐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
论证方法之排除法
送 来 主 义
表 现
实 质
后 果
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
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的一概排斥
脉络思路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排外
媚外
误国
卖国
因为
所以
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都不好,所以只能拿来主义
因果论证
论证方法之排除法
排除法(选言证明)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闭关主义
送来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门户开放
论证方法之排除法
“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大 宅 子
文 化 遗 产外 国 文 化
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论证方法之比喻论证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一种错误态度
指哪类人?
孱头
懦弱无能,不敢面对
论证方法之比喻论证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二种错误态度
指哪类人?
昏蛋
不分好坏,全盘否定
论证方法之比喻论证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三种错误态度
指哪类人?
废物
不分好坏,全盘接受
论证方法之比喻论证
结合文中的比喻论证分析:“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
姨 太 太
大宅子里的遗产
吃 掉
送药房
毁掉
走 散
有益无害
有益有害
无益无害
无益有害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鱼 翅
鸦 片
烟枪烟灯
论证方法之比喻论证
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毫无批判到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比较:本文比喻论证与毛泽东的比喻论证
论证方法之比喻论证
《拿来主义》的比喻论证十分贴切,丝丝入扣。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处的比喻丝丝入扣。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作文化遗产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与之相比,《新民主主义论》的比喻论证更通俗易懂,毛泽东运用“食物”、“口腔”、“肠胃”等寻常喻体,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论点。
比较:本文比喻论证与毛泽东的比喻论证
论证方法之比喻论证
①贴切
②生动
③丝丝入扣
理想比喻论证的特征
论证方法之比喻论证
孱头
昏蛋
废物
新人
使用
存放
毁灭
(逃避主义)
(虚无主义)
(投降主义)
(占有 挑选 创新)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反对三种态度
倡导三种方式
对比
拿来主义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论证方法之对比论证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比较:本文对比论证与《劝学》的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之对比论证
①不同做法或情况
②不同的结果
③说明什么问题
理想对比论证三要素
论证方法之对比论证
学习
任务
PART 04
评点佳句 品味语言艺术
PART 01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02
跳读课文 明确概念定义
PART 03
提要钩玄 学习论证方法
PART 05
撰写总结 巩固学习成果
一、合作分析:
1、捧着“几张古画”一路的挂过去”。
2、活人替代了古董,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二、自主赏析:举例分析文中最有表现力的字词。
学习任务四 评点佳句 品味语言艺术
分析示例:
1、捧着“几张古画”一路的挂过去”。
“捧”刻画恭敬的媚态,“几张”显得相当贫乏,却一路张扬,反讽其多么寒伧可怜,可鄙可笑。
2、活人替代了古董,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反语。媚外求荣又出新的花招,愈演愈烈,讽刺强烈。 、
学习任务四 评点佳句 品味语言艺术
分析示例: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大度”加双引号,反语讽刺其不自量力。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学习任务四 评点佳句 品味语言艺术
“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采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的同情。不但这样,这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学习任务四 评点佳句 品味语言艺术
①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②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③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杂文的三大特征
学习任务四 评点佳句 品味语言艺术
学习
任务
PART 05
撰写总结 巩固学习成果
PART 01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02
跳读课文 明确概念定义
PART 03
提要钩玄 学习论证方法
PART 04
评点佳句 品味语言艺术
学生总结陈述:
《拿来主义》是一篇好文章……
“拿来主义”是一种好方法……
总结撰写(二选一)
学习任务五 撰写总结 巩固学习成果
示例一:
《拿来主义》是一篇好文章。文章针对“如何对待文学遗产”的问题,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中心论点。本文运用比喻论证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生动而系统的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本文运用排除法、对比论证对比和强烈的反衬,使文章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语言简洁而又幽默,尖锐而犀利,全文战斗性与愉悦性和谐统一;论辩性与形象性有机结合;幽默、讽刺与文采巧妙运用。
学习任务五 撰写总结 巩固学习成果
示例二:
“拿来主义”是一种好方法, 拿来主义是一种针对文学、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或方法。只有秉持“拿来主义”的态度,一个人、一个民族才能不断战胜自己,扬真抑假、扬善抑恶、扬美抑丑。我们要从人类文化遗产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古为今用,固本培元,磨砺心性,净化心灵,始终做到扬精华、弃糟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任务五 撰写总结 巩固学习成果
《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认为“送去主义”祸国殃民,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提案中提出“中国文化应该走出去”,请问这两者矛盾吗?请从排除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三种论证方法任选其二,论证你的观点。不少于500字。
课后作业 拓展迁移 挖掘时代精神
谢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