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重点练一 硫及其化合物
1.(2024·泰安高一月考)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有如下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 )
A.硫 B.铜
C.铁 D.金
2.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是组成某些蛋白质的生命元素
B.实验室可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单质硫
C.葡萄酒中通常添加微量的SO2,既可以杀菌消毒,又可以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
D.燃煤中加入CaO主要是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
3.室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40体积的SO2。用试管收集SO2后进行如图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SO2与水发生了反应
B.试管中剩余少量气体,是因为SO2的溶解已达饱和
C.取出试管中的溶液,立即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红色,原因是SO2+H2OH2SO3、H2SO3H++HS、HSH++S
D.取出试管中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pH下降,是由于SO2挥发
4.(2024·洛阳高一月考)下图表示硫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中的硫可能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
B.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的三氧化硫进入大气
C.化石燃料中的硫主要来自形成化石燃料的生物体
D.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是雾霾的形成因素之一
5.(2024·上海虹口区高一期末)已知含硫元素的几种物质间具有如图转化关系。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SSO2SO3
A.反应①中3.2 g S充分燃烧后生成2.24 L SO2
B.反应②中若转移2NA个电子,生成1.5 mol S
C.NA个SO2分子与足量氧气经反应③可以制得NA个SO3分子
D.二氧化硫有毒,不可用于食品行业
6.部分含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硫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B.a通入到c的水溶液中会生成b
C.盐g与盐f之间也可能发生反应
D.d溶液久置于空气中会生成e,溶液的pH增大
7.某同学设计了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改进装置,并对气体产物进行检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 结论
A Ⅰ中注入浓硫酸后,可观察到试管中白色固体变为黑色 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B Ⅱ中观察到棉球a、b都褪色 均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C Ⅱ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说明反应产物中有H2O
D Ⅲ中溶液颜色变浅,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有CO2产生
8.下列反应中,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①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②向Na2CO3溶液中加入酸化的CaCl2溶液 ③向Na2SO3溶液中通入Cl2,再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 ④向Na2SO3溶液中加入H2O2后再加入BaCl2溶液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某学校化学社团为探究SO2与Fe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加热装置均省略),已知浓硫酸的沸点为33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中生成SO2的同时还会有硫酸酸雾产生
B.试剂a为饱和NaHSO3溶液
C.丙中溶液pH降低,证明Fe3+氧化了SO2
D.若Fe3+氧化了SO2,则在丙中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
10.硫元素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
浓H2SO4SO2Na2SO3Na2S2O3S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浓硫酸作氧化剂
B.反应②表明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C.反应③中原子利用率为100%
D.反应④中稀硫酸作还原剂
11.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认识视角。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单质b是黄色固体,f、h均为正盐,且焰色都是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与少量O2反应可以生成b
B.用BaCl2溶液不能鉴别f和h的溶液
C.e的浓溶液可用铝槽车运输
D.b到d可直接转化
12.(2024·邵阳邵东高一期末)下列依据实验方案和现象对浓硫酸性质做出的判断合理的是( )
实验 方案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 现象 试纸中心区域变黑,边缘变红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接近无色(溶液中锰元素仅以Mn2+存在),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
A.由Ⅰ可知,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由Ⅰ可知,浓硫酸具有弱酸性
C.由Ⅱ可知,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由Ⅱ可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3.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
B.该工艺流程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
C.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只有Fe和S
D.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
14.某小组同学利用反应:S+2H2SO4(浓)3SO2↑+2H2O,进行如图所示的含硫物质的转化实验(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①中,浓硫酸体现了酸性和脱水性
B.试管②中,溶液褪色,体现+4价硫元素的氧化性
C.试管③中,有淡黄色沉淀出现,体现-2价硫元素的还原性
D.烧杯中的反应为SO3+2NaOHNa2SO4+H2O
15.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梳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两个线索,可表示为“价—类”二维图。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1)X是 (填化学式)。
(2)可选取Y的浓溶液和Cu反应来制备SO2,该反应原理是 (填化学方程式);将SO2排入大气中会引起 。
(3)Na2S2O5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其应与图中 (填化学式)在同一位置,其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导致Na2S2O5中不可避免地存在Na2SO4。实验室中检验S的常用方法是 。
16.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实现几种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任务Ⅰ.从以下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实现S(+6)→S(+4)的转化。
试剂:①浓H2SO4 ②稀H2SO4 ③酸性KMnO4溶液 ④Na2SO3溶液 ⑤Cu ⑥品红溶液
(1)写出实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2)设计实验,证明实现了该转化(写出操作和现象): 。
任务Ⅱ.实现硫元素在0、+2、+4价之间的转化。
查阅资料:+2价硫元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自身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O2Na2SO3溶液Na2S2O3X
(3)①中加入的物质是 ,该转化利用的是SO2 的性质。
(4)写出③的离子方程式: 。
17.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如图A装置制取SO2,探究其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实验室中用下列装置测定SO2被催化氧化为SO3的转化率。(已知SO3的熔点为16.8 ℃,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分别被完全吸收,且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当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灯后,需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目的是 。
②实验结束后,若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m g,装置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n g,则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不用化简)。
(2)某学习小组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 。
②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b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Ⅰ”“Ⅱ”或“Ⅲ”);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8.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制取Cl2、SO2气体,现采用Na2SO3与70%的硫酸为原料制取SO2,采用MnO2和浓盐酸(12 mol·L-1)为原料制取Cl2。在此实验中,F仪器的作用是 ;发生装置B应选择以下三种装置中的 (填序号)。
(2)D装置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为验证通入D装置中的气体是Cl2过量还是SO2过量,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以下试剂:①氯化铁溶液 ②氯化亚铁溶液 ③KSCN溶液
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若Cl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 (填一个序号,下同)的试管内,再加入 。现象是 。
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 的试管内,现象是 。
19.(2024·井冈山高一期末)不同浓度的硫酸与锌反应时,硫酸可以被还原为SO2,也可被还原为氢气.为了验证这一事实,某同学拟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压强为101 kPa,温度为0 ℃)。
(1)若在烧瓶中放入1.30 g锌粒,与c mol·L-1 H2SO4反应,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量气管的适宜规格是 (填字母)。
A.200 mL B.400 mL C.500 mL
(2)若1.30 g锌粒完全溶解,测得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增重1.28 g,则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烧瓶中投入a g锌且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洗气瓶增重b g,量气管中收集到V mL气体,其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的原理,可得出a、b、V之间的关系为 。
(4)若在烧瓶中投入d g锌,再加入V L c mol·L-1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有剩余,测得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增重m g,则整个实验过程产生的混和气体中H2和SO2物质的量之比=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若撤走盛有无水氯化钙的U型管,的比值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阶段重点练一 硫及其化合物
1.A 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在常温下,汞能与硫反应生成硫化汞(HgS),从而防止其变成汞蒸气,“黄芽”指呈黄色的硫黄,A正确。
2.B 单质硫易溶于二硫化碳,因此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试管内壁附着的硫,B错误。
3.C 由信息可知,室温下SO2易溶于水,也能使液面上升,A错误;SO2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到限度后,SO2的量不再减少,液面高度也无明显变化,B错误;滴入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为弱酸,分步电离产生H+, C正确;H2SO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H2SO4,弱酸变强酸,也能使pH下降,D错误。
4.B 大气中的硫元素主要以SO2的形式存在,SO2经过一系列反应,会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的是SO2;化石燃料中硫的主要来源是形成化石燃料的生物体;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易形成雾霾。
5.B 温度和压强未知,不能计算反应燃烧后生成SO2的体积,A错误;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生成3 mol S转移4 mol电子,转移2NA个(即2 mol)电子时,生成n(S)=×2 mol=1.5 mol,B正确;③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NA个SO2分子与足量O2经反应③不能制得NA个SO3分子,C错误;SO2可以用于葡萄糖、果脯等防腐剂,只要使用剂量符合国家标准即可,D错误。
6.D 硫的氢化物是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A正确;H2S通入SO2的水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和H2O,B正确;NaHSO4和Na2SO3溶液反应,生成Na2SO4、SO2和H2O,C正确;H2SO3溶液久置于空气中,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H2SO4,溶液的pH减小,D错误。
7.D Ⅰ中注入浓硫酸后,可观察到试管中白色固体变为黑色,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A错误;Ⅱ中观察到棉球a、b都褪色,a体现了SO2的漂白性,b体现了SO2的还原性,B错误;Ⅱ中无水硫酸铜变蓝,不能证明有水生成,Ⅱ中品红溶液、溴水均可提供水,C错误;Ⅲ中溶液颜色变浅,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排除二氧化硫的影响,说明有CO2产生,D正确。
8.A Na2SO3会被O2、Cl2、H2O2氧化成Na2SO4,所以①③④中加入BaCl2溶液都能生成BaSO4白色沉淀。
9.C A项,铜和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所以甲中生成SO2的同时还会有硫酸酸雾产生,正确;B项,为了除去SO2中的硫酸酸雾,可以选择饱和NaHSO3溶液,正确;C项,丙中溶液pH降低,也可能是SO2溶于水生成了亚硫酸,不能证明是Fe3+氧化了SO2,错误;D项,若Fe3+氧化了SO2,则生成了Fe2+和S,S和Ba2+反应会出现白色沉淀,正确。
10.D 反应①中浓H2SO4→SO2,S元素被还原,则浓H2SO4作氧化剂,A正确;反应②中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和H2O,则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B正确;反应③为Na2SO3+SNa2S2O3,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则原子利用率为100%,C正确;反应④为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故稀硫酸只起酸的作用,D错误。
11.D 单质b是黄色固体,所以b是硫,f、h均为正盐,且焰色都是黄色,根据示意图可知a是H2S,c是SO2,d是SO3,e是硫酸,f是硫酸钠,g是亚硫酸,h是亚硫酸钠。硫化氢与少量氧气反应可生成S,A正确;亚硫酸钠和硫酸钠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用BaCl2溶液鉴别二者,B正确;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钝化,因此浓硫酸可用铝槽车运输,C正确;b为S单质,d为SO3,硫不能直接转化为SO3,D错误。
12.A 试纸中心区域变黑,说明试纸中的H元素和O元素被脱去,只剩下C,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A正确;蓝色石蕊试纸边缘变红,证明浓硫酸具有酸性,不能证明浓硫酸有弱酸性,B错误;浓硫酸与MnO2反应后,Mn元素仅以Mn2+存在,说明Mn元素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说明生成O2,但由于Mn元素也表现氧化性,且实验中没有说明有硫酸的还原产物生成,故不能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C错误;浓硫酸与MnO2反应没有体现出浓硫酸的吸水性,D错误。
13.C 根据工艺流程图可知,该工艺中Fe2(SO4)3溶液吸收SO2生成FeSO4和H2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该工艺不仅吸收了二氧化硫,还得到了化工产品硫酸,A、D两项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工艺流程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B项正确;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氧、铁、硫,C项错误。
14.C A项,在试管①中发生反应:S+2H2SO4(浓)3SO2↑+2H2O,浓硫酸仅体现了强氧化性,错误;B项,SO2具有还原性,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故体现+4价硫元素的还原性,错误;D项,在烧杯中S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SO3,化学方程式应为SO2+2NaOHNa2SO3+H2O,错误。
15.(1)H2S (2)Cu+2H2SO4(浓)CuSO4+SO2↑+2H2O 酸雨 (3)Na2SO3 还原性 取适量样品,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S
解析:(1)由图可知:X中硫元素化合价处于最低价,从二维图可知,X为H2S。(2)由图可知:Y为S呈+6价的酸,应为H2SO4,浓H2SO4和Cu反应制备SO2的反应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将SO2排入大气中会引起硫酸型酸雨。(3)Na2S2O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属于盐,与Na2SO3位置相同;Na2S2O5转变成Na2SO4时S元素化合价升高,Na2S2O5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实验室中检验S的常用方法:先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确定含有S。
16.(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
(3)NaOH溶液 酸性氧化物
(4)2H++S2S↓+SO2↑+H2O
解析:(1)由题意知实现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2)要证明实现了该转化,只需要证明产生了二氧化硫,结合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可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若溶液褪色,即实现了该转化。(3)二氧化硫转变为亚硫酸钠的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完成该转化体现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H2O。(4)根据题干信息,+2价硫元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自身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发生歧化反应,+2价的硫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结合步骤②中亚硫酸钠和X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分析可得X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应低于+2价,则X为硫单质,③的离子方程式为2H++S2S↓+SO2↑+H2O。
17.(1)①使残留在装置中的SO2和SO3被充分吸收
②×100% (2)①试管a中出现淡黄色浑浊
②Ⅲ SO2+Cl2+2H2O4H++S+2Cl-
解析:(1)①反应停止后还要继续通入一段时间氧气目的是将产物SO3以及未反应的SO2全部赶至吸收装置。②装置D中增加的质量为SO3的质量,装置E中沉淀为BaSO4,根据硫元素守恒,被氧化的SO2的物质的量为 mol,未被氧化的SO2的物质的量为 mol,故SO2的转化率为×100%。
(2)①SO2能将S2-氧化,生成硫单质。②方案Ⅰ,Cl-与Ag+反应可得到AgCl白色沉淀;方案Ⅱ中氯水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方案Ⅲ中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SO2与Cl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S+2Cl-。
18.(1)防倒吸 ① (2)Cl2+SO2+2H2O4H++S+2Cl- (3)② ③ 溶液呈红色 ④ 溶液紫红色褪去
解析:(1)由实验装置可知,气体发生装置B产生的气体用饱和食盐水进行除杂净化,可知B装置为制取Cl2的装置,则A装置为制取SO2的装置,因SO2易溶于水,故F仪器的作用为防倒吸。制取Cl2所用试剂为MnO2和浓盐酸,属于固、液混合加热制取气体,故应选①装置为发生装置B。(2)将Cl2和SO2同时通入水中时,Cl2将SO2氧化生成H2SO4,Cl2被还原生成HCl。(3)若Cl2过量,则在D中溶液中除含H2SO4、HCl外,还含有剩余Cl2及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故可选择②③进行检验;若SO2过量,则在D中溶液中会含有SO2、H2SO3,SO2具有还原性,故可选用④进行检验。
19.(1)C (2)Zn+2H2SO4(浓)ZnSO4+SO2↑+2H2O (3)=+ (4) 偏小
解析:(1)根据锌的质量计算生成气体的体积,从而确定量气管的适宜规格:
Zn+H2SO4ZnSO4+H2↑
1 mol 22.4 L
=0.02 mol 0.448 L
0.448 L=448 mL,则量气管的规格应该选500 mL,答案为C。
(2)NaOH是碱,能吸收酸性气体,NaOH洗气瓶增重说明有酸性气体生成,当Zn和H2SO4反应时,Zn作还原剂,H2SO4作氧化剂,被还原为SO2,由(1)计算可知,1.30 g Zn和H2SO4反应若只生成SO2,共生成0.02 mol,质量为0.02 mol×64 g·mol-1=1.28 g,与NaOH增重的质量一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2SO4(浓)ZnSO4+SO2↑+2H2O。
(3)根据氧化还原知识或根据方程式,无论产生SO2还是产生H2,都是1 mol锌对应1 mol气体,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可得:=+。
(4)Zn+2H2SO4(浓)ZnSO4+SO2↑+2H2O
2 mol 1 mol
mol mol
则生成SO2需要的硫酸为 mol;
Zn+H2SO4ZnSO4 + H2↑
1 mol 1 mol
mol mol
则:==;
若撤走盛有无水氯化钙的U型管,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进入NaOH溶液,导致洗气瓶增重量增大,所以计算时SO2的物质的量增大,H2与SO2的物质的量之比偏小。
6 / 6(共60张PPT)
阶段重点练一
硫及其化合物
1. (2024·泰安高一月考)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有如
下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
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 )
A. 硫 B. 铜
C. 铁 D. 金
解析: 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在常温下,汞能与硫
反应生成硫化汞(HgS),从而防止其变成汞蒸气,“黄芽”指呈
黄色的硫黄,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硫是组成某些蛋白质的生命元素
B. 实验室可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单质硫
C. 葡萄酒中通常添加微量的SO2,既可以杀菌消毒,又可以防止营养
成分被氧化
D. 燃煤中加入CaO主要是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
解析: 单质硫易溶于二硫化碳,因此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试
管内壁附着的硫,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室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40体积的SO2。用试管收集SO2后进行
如图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SO2与水发生了反应
B. 试管中剩余少量气体,是因为SO2的溶解已达饱和
D. 取出试管中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pH下降,是
由于SO2挥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由信息可知,室温下SO2易溶于水,也能使液面上升,A
错误;SO2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到限度后,SO2的量
不再减少,液面高度也无明显变化,B错误;滴入石蕊溶液,溶液
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为弱
酸,分步电离产生H+, C正确;H2SO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
化为H2SO4,弱酸变强酸,也能使pH下降,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2024·洛阳高一月考)下图表示硫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气中的硫可能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
B. 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的三氧化硫进入大气
C. 化石燃料中的硫主要来自形成化石燃料的生物体
D. 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是雾霾的形成因素之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大气中的硫元素主要以SO2的形式存在,SO2经过一系列
反应,会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的是
SO2;化石燃料中硫的主要来源是形成化石燃料的生物体;煤和石
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易形成雾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 (2024·上海虹口区高一期末)已知含硫元素的几种物质间具有如
图转化关系。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S SO2 SO3
A. 反应①中3.2 g S充分燃烧后生成2.24 L SO2
B. 反应②中若转移2NA个电子,生成1.5 mol S
C. NA个SO2分子与足量氧气经反应③可以制得NA个SO3分子
D. 二氧化硫有毒,不可用于食品行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温度和压强未知,不能计算反应燃烧后生成SO2的体
积,A错误;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 3S+2H2O,生
成3 mol S转移4 mol电子,转移2NA个(即2 mol)电子时,生成n
(S)= ×2 mol=1.5 mol,B正确;③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
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NA个SO2分子与足量O2经反应③不能制
得NA个SO3分子,C错误;SO2可以用于葡萄糖、果脯等防腐剂,
只要使用剂量符合国家标准即可,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部分含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硫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a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B. a通入到c的水溶液中会生成b
C. 盐g与盐f之间也可能发生反应
D. d溶液久置于空气中会生成e,溶液的pH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硫的氢化物是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A正
确;H2S通入SO2的水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和H2O,B
正确;NaHSO4和Na2SO3溶液反应,生成Na2SO4、SO2和H2O,C正
确;H2SO3溶液久置于空气中,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H2SO4,溶液
的pH减小,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7. 某同学设计了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改进装置,并对气体产物进行检
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选项 现象 结论
A Ⅰ中注入浓硫酸后,可观察到试管中白
色固体变为黑色 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
性
B Ⅱ中观察到棉球a、b都褪色 均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C Ⅱ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说明反应产物中有
H2O
D Ⅲ中溶液颜色变浅,Ⅳ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说明有CO2产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Ⅰ中注入浓硫酸后,可观察到试管中白色固体变为黑色,
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A错误;Ⅱ中观察到棉球a、b都褪色,a体现
了SO2的漂白性,b体现了SO2的还原性,B错误;Ⅱ中无水硫酸铜变
蓝,不能证明有水生成,Ⅱ中品红溶液、溴水均可提供水,C错
误;Ⅲ中溶液颜色变浅,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排除二氧化硫
的影响,说明有CO2产生,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下列反应中,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①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②向
Na2CO3溶液中加入酸化的CaCl2溶液 ③向Na2SO3溶液中通入Cl2,
再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 ④向Na2SO3溶液中加入H2O2后再加入
BaCl2溶液
A. ①③④ B. 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Na2SO3会被O2、Cl2、H2O2氧化成Na2SO4,所以①③④
中加入BaCl2溶液都能生成BaSO4白色沉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 某学校化学社团为探究SO2与Fe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按如图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加热装置均省略),已知浓硫酸的沸点
为33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中生成SO2的同时还会有
硫酸酸雾产生
B. 试剂a为饱和NaHSO3溶液
C. 丙中溶液pH降低,证明Fe3+氧化了SO2
D. 若Fe3+氧化了SO2,则在丙中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会出现白
色沉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A项,铜和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所以甲中生成SO2的同
时还会有硫酸酸雾产生,正确;B项,为了除去SO2中的硫酸酸
雾,可以选择饱和NaHSO3溶液,正确;C项,丙中溶液pH降低,
也可能是SO2溶于水生成了亚硫酸,不能证明是Fe3+氧化了SO2,
错误;D项,若Fe3+氧化了SO2,则生成了Fe2+和S ,S 和
Ba2+反应会出现白色沉淀,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 硫元素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
浓H2SO4 SO2 Na2SO3 Na2S2O3 S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中浓硫酸作氧化剂
B. 反应②表明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C. 反应③中原子利用率为100%
D. 反应④中稀硫酸作还原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反应①中浓H2SO4→SO2,S元素被还原,则浓H2SO4作
氧化剂,A正确;反应②中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和
H2O,则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B正确;反应③为Na2SO3+
S Na2S2O3,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则原子利用率为100%,C正
确;反应④为Na2S2O3+H2SO4 Na2SO4+S↓+SO2↑+H2O,故
稀硫酸只起酸的作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认
识视角。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单质b是黄色固
体,f、h均为正盐,且焰色都是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a与少量O2反应可以生成b
B. 用BaCl2溶液不能鉴别f和h的溶液
C. e的浓溶液可用铝槽车运输
D. b到d可直接转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单质b是黄色固体,所以b是硫,f、h均为正盐,且焰色
都是黄色,根据示意图可知a是H2S,c是SO2,d是SO3,e是硫
酸,f是硫酸钠,g是亚硫酸,h是亚硫酸钠。硫化氢与少量氧气反
应可生成S,A正确;亚硫酸钠和硫酸钠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
色沉淀,不能用BaCl2溶液鉴别二者,B正确;常温下铝在浓硫酸
中钝化,因此浓硫酸可用铝槽车运输,C正确;b为S单质,d为
SO3,硫不能直接转化为SO3,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 (2024·邵阳邵东高一期末)下列依据实验方案和现象对浓硫酸性
质做出的判断合理的是( )
实验 方案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 现象 试纸中心区域变
黑,边缘变红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接近无色(溶液中
锰元素仅以Mn2+存在),产生能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 由Ⅰ可知,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由Ⅰ可知,浓硫酸具有弱酸性
C. 由Ⅱ可知,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 由Ⅱ可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试纸中心区域变黑,说明试纸中的H元素和O元素被脱
去,只剩下C,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A正确;蓝色石蕊试纸边
缘变红,证明浓硫酸具有酸性,不能证明浓硫酸有弱酸性,B错
误;浓硫酸与MnO2反应后,Mn元素仅以Mn2+存在,说明Mn元素
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
体,说明生成O2,但由于Mn元素也表现氧化性,且实验中没有说
明有硫酸的还原产物生成,故不能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C错
误;浓硫酸与MnO2反应没有体现出浓硫酸的吸水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
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
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
B. 该工艺流程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
C. 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只有Fe和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根据工艺流程图可知,该工艺中Fe2(SO4)3溶液吸收
SO2生成FeSO4和H2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
SO2+2H2O 2FeSO4+2H2SO4,该工艺不仅吸收了二氧化硫,
还得到了化工产品硫酸,A、D两项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工
艺流程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B项正确;该过程中化合价发
生变化的元素有氧、铁、硫,C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4. 某小组同学利用反应:S+2H2SO4(浓) 3SO2↑+2H2O,进行
如图所示的含硫物质的转化实验(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 试管①中,浓硫酸体现了酸性和脱水性
B. 试管②中,溶液褪色,体现+4价硫元素的氧化性
C. 试管③中,有淡黄色沉淀出现,体现-2价硫元素的还原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A项,在试管①中发生反应:S+2H2SO4(浓)
3SO2↑+2H2O,浓硫酸仅体现了强氧化性,错误;B项,SO2具有
还原性,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故体现+4价硫元素的还原
性,错误;D项,在烧杯中S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SO3,化
学方程式应为SO2+2NaOH Na2SO3+H2O,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5. 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梳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两个线索,可表
示为“价—类”二维图。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X是 (填化学式)。
解析: 由图可知:X中硫元素化合价处于最低价,从
二维图可知,X为H2S。
H2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可选取Y的浓溶液和Cu反应来制备SO2,该反应原理是
(填化学方程
式);将SO2排入大气中会引起 。
解析:由图可知:Y为S呈+6价的酸,应为H2SO4,浓H2SO4和Cu反应制备SO2的反应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将SO2排入大气中会引起硫酸型酸雨。
Cu+
2H2SO4(浓) CuSO4+SO2↑+2H2O
酸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Na2S2O5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其应与图中 (填化学
式)在同一位置,其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
性”)导致Na2S2O5中不可避免地存在Na2SO4。实验室中检
验S 的常用方法是
。
Na2SO3
还原性
取适量样品,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
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Na2S2O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属于盐,与Na2SO3位置相同;Na2S2O5转变成Na2SO4时S元素化合价升高,Na2S2O5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实验室中检验S 的常用方法:先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确定含有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6. 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实现几种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任务Ⅰ.从以下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实现S(+6)→S(+4)的
转化。
试剂:①浓H2SO4 ②稀H2SO4 ③酸性KMnO4溶液 ④Na2SO3溶
液 ⑤Cu ⑥品红溶液
(1)写出实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解析:由题意知实现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H2SO4(浓) CuSO4+SO2↑+2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设计实验,证明实现了该转化(写出操作和现象):
。
任务Ⅱ.实现硫元素在0、+2、+4价之间的转化。
查阅资料:+2价硫元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自身易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
SO2 Na2SO3溶液 Na2S2O3 X
将产
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
解析:要证明实现了该转化,只需要证明产生了二氧
化硫,结合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可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入品
红溶液中,若溶液褪色,即实现了该转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①中加入的物质是 ,该转化利用的是SO2
的性质。
解析: 二氧化硫转变为亚硫酸钠的过程中硫元素化合
价没有发生变化,完成该转化体现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
质,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H2O。
NaOH溶液
酸性氧
化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写出③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2价硫元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
定,自身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发生歧化反应,+2价的
硫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结合步骤②中亚硫酸钠和X反
应生成硫代硫酸钠分析可得X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应低于+2
价,则X为硫单质,③的离子方程式为2H++S2 S↓
+SO2↑+H2O。
2H++S2 S↓+SO2↑+ 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7. 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如图A装置制取SO2,探究其性
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实验室中用下列装置测定SO2被催化氧化为SO3的转化率。
(已知SO3的熔点为16.8 ℃,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分别被完
全吸收,且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①当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灯后,需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
氧气,其目的是 。
②实验结束后,若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m g,装置E中产生白
色沉淀的质量为n g,则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不用化简)。
使残留在装置中的SO2和SO3被充分吸收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①反应停止后还要继续通入一段时间氧气目的
是将产物SO3以及未反应的SO2全部赶至吸收装置。②装置D
中增加的质量为SO3的质量,装置E中沉淀为BaSO4,根据硫
元素守恒,被氧化的SO2的物质的量为 mol,未被氧化的
SO2的物质的量为 mol,故SO2的转化率为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某学习小组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
。
②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b中的溶
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a中出现淡
黄色浑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Ⅰ”“Ⅱ”或“Ⅲ”);试管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Ⅲ
SO2+Cl2+2H2O 4H++
S +2C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①SO2能将S2-氧化,生成硫单质。②方案Ⅰ,Cl
-与Ag+反应可得到AgCl白色沉淀;方案Ⅱ中氯水可使品红
溶液褪色;方案Ⅲ中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SO2与Cl2发生了氧
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 4H
++S +2C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8. 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
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制取Cl2、SO2气体,现采用Na2SO3
与70%的硫酸为原料制取SO2,采用MnO2和浓盐酸(12
mol·L-1)为原料制取Cl2。在此实验中,F仪器的作用是
;发生装置B应选择以下三种装置中的 (填序号)。
防
倒吸
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由实验装置可知,气体发生装置B产生的气体
用饱和食盐水进行除杂净化,可知B装置为制取Cl2的装置,
则A装置为制取SO2的装置,因SO2易溶于水,故F仪器的作
用为防倒吸。制取Cl2所用试剂为MnO2和浓盐酸,属于固、
液混合加热制取气体,故应选①装置为发生装置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D装置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解析:将Cl2和SO2同时通入水中时,Cl2将SO2氧化生成H2SO4,Cl2被还原生成HCl。
Cl2+SO2+2H2O 4H
++S +2C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为验证通入D装置中的气体是Cl2过量还是SO2过量,兴趣小
组的同学准备了以下试剂:①氯化铁溶液 ②氯化亚铁溶液
③KSCN溶液
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若Cl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 (填一个序号,
下同)的试管内,再加入 。现象是 。
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 的试管内,现象
是 。
②
③
溶液呈红色
④
溶液紫红色褪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若Cl2过量,则在D中溶液中除含H2SO4、HCl外,还含有剩余Cl2及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故可选择②③进行检验;若SO2过量,则在D中溶液中会含有SO2、H2SO3,SO2具有还原性,故可选用④进行检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 (2024·井冈山高一期末)不同浓度的硫酸与锌反应时,硫酸可以
被还原为SO2,也可被还原为氢气.为了验证这一事实,某同学拟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压强为101 kPa,温度为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若在烧瓶中放入1.30 g锌粒,与c mol·L-1 H2SO4反应,为保
证实验结论的可靠,量气管的适宜规格是 (填字母)。
A. 200 mL B. 400 mL C. 500 mL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根据锌的质量计算生成气体的体积,从而确
定量气管的适宜规格:
Zn+H2SO4 ZnSO4+H2↑
1 mol 22.4 L
=0.02 mol 0.448 L
0.448 L=448 mL,则量气管的规格应该选500 mL,答
案为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若1.30 g锌粒完全溶解,测得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增重
1.28 g,则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Zn+
2H2SO4(浓) ZnSO4+SO2↑+2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NaOH是碱,能吸收酸性气体,NaOH洗气瓶增重说
明有酸性气体生成,当Zn和H2SO4反应时,Zn作还原剂,H2SO4作
氧化剂,被还原为SO2,由(1)计算可知,1.30 g Zn和H2SO4反
应若只生成SO2,共生成0.02 mol,质量为0.02 mol×64 g·mol-1
=1.28 g,与NaOH增重的质量一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2H2SO4(浓) ZnSO4+SO2↑+2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若烧瓶中投入a g锌且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洗气瓶增重b g,
量气管中收集到V mL气体,其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的原理,
可得出a、b、V之间的关系为 。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知识或根据方程式,无论产生SO2还是
产生H2,都是1 mol锌对应1 mol气体,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可得: =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若在烧瓶中投入d g锌,再加入V L c mol·L-1浓硫酸,充分反
应后锌有剩余,测得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增重m g,则
整个实验过程产生的混和气体中H2和SO2物质的量之比
=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若撤走
盛有无水氯化钙的U型管, 的比值将 (填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Zn+2H2SO4(浓) ZnSO4+SO2↑+2H2O
2 mol 1 mol
mol mol
则生成SO2需要的硫酸为 mol;
Zn+H2SO4 ZnSO4 + H2↑
1 mol 1 mol
mol 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则: = = ;
若撤走盛有无水氯化钙的U型管,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进入NaOH
溶液,导致洗气瓶增重量增大,所以计算时SO2的物质的量增大,
H2与SO2的物质的量之比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