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 鹿柴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 鹿柴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30 21:3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鹿柴》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
四年级上
目录
01
走进作者
02
阅读古诗
03
赏析古诗
04
延伸拓展
走进作者
01
王维
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的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音乐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王维
苏轼(shì)曾说:“其诗,诗中有画;其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诗人。
阅读古诗
02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相关视频
赏析古诗
03
如何理解题目“鹿柴”
“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但: 只
闻:听见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照:照耀(着)。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诗意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的踪迹,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一片青苔上。
赏析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沓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写作背景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他隐居辋川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读一读,背一背古诗
延伸拓展
04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