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3.1认识声现象 学案 及 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教科版3.1认识声现象 学案 及 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9 22:4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2.了解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3.知道声具有能量。
4.知道声可以根据频率进行划分,人发出和可听到的声音在一定频率范围内。
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难点:“真空铃”实验和声波概念。
【自主学习】
一、声的产生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_______ 。
2.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声是由于物体_________产生的。
二、声的传播
1.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真空_______传声。
2.声波必须借助于________________才能传播。凡是能传播声波的物质称为声的_________。
三、声传播的速度
1.声速是表示声传播________的物理量,大小等于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______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有关。
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1.人的______振动,可以发出声音,声波传入人耳中,触动_______,则会产生听觉,使我们听到声音。
2.在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之比叫作频率。
3.人的声带,能产生64Hz~1300Hz的声音;人耳能听到_____Hz~________Hz声。
【合作探究】
利用器材:一根橡皮筋,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你是如何让橡皮筋发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观察发声的橡皮筋时,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声源。
5.练习:说出下列现象以什么为声源。
(1)拉胡琴,弦不断地来回振动,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声源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笛子、箫、小号等乐器发出优美动听的乐音,声源是__________________;
1.老师讲课声是通过________传到我们耳朵的。
2.实验: 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吗?在一个玻璃缸内盛有水,手拿两块石头在水中撞击,在外面能听到撞击声吗?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它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3.实验:如图所示,把一部手机放入抽气盘上的玻璃罩内,用另一部手机对它呼叫,我们可以听到钟罩内手机发出的铃声。然后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
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总结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用到的方法叫作__________法。
【归纳整理】
【课堂练习】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2.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1次敲击声
D.航天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自来水工人甲在一根很长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工人乙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数次敲击声
4.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课后巩固】
考点1:声源
1.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振动停止后,声音立即消失 B. 一切声源都在振动
C. 高科技的电子发声器发声时不需要振动 D. 只有固体才能发声
2.如图所示,是一个用来演示声音产生的实验装置,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小球的作用是(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止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使声音的振动时间延长 D. 使声音能够传播
3.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 。
4.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而产生的,人说话是靠 振动发声的,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 振动发声的。
5.完成下列各空:
(1)滴水落杯,“啪”的一声,此声音的声源是 。
(2)鼓声阵阵,笛音悠扬。鼓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笛音是由 振动引起的。
(3)铜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 停止,铜锣不再发声。
6.在校运动会上,同学们为赛场上的运动员敲锣打鼓,呐喊助威.成秀同学发现,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考点2:声的传播
1.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吓,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 鱼缸→空气→水→鱼 B. 空气→水→鱼 C. 鱼缸→水→鱼 D. 水→鱼
2.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
A. 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 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  D.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
3.艾欣同学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 能够传声。
4.敲打铜锣,因锣面 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
5.如图所示,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最终传递到听者耳中的。这一振动的传递过程说明 和
都能传声。
6.如图甲所示,打开音响,播放乐曲,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会看到烛焰 ,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如图乙所示,两位同学交流时,声音靠 产生的,同时也说明声音能传递 。
7.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哪些问题?请你写出两个: 、 。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8.“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考点3:声传播的速度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2.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铜
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 2700 7900 89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 330 316 5100 5000 3750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 (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 的影响。
第4题图
4.如图所示是学校百米赛跑发令的情景,终点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烟后开始计时,最后冠军成绩是11.50s,则冠军的成绩 (选填“偏大”或“偏小”), 理由是
,其准确成绩应该是 s。
5.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
① 声速大小可能和 有关, 依据是 。
② 声速大小可能和 有关,依据是 。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 。
(3)真空中声速是_______。
考点4: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1.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得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由于(  )
A.蝴蝶翅膀软,声音太小 B.蝴蝶翅膀振动不会发出声音
C.蚊子数量多,蝴蝶数量少 D.蝴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低于20次是次声,低于人的听觉范围
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 Hz~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 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 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 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4.根据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 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 15Hz的声音只要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5.小欣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若某物体在2s内振动了1000次,则频率是 。
1.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中,“人语”是通过什么介质传到人耳的(  )
A.山 B.水 C.空气 D.树
2.大课间,学校腰鼓队正在表演,用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  )
A.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B.手吸收了鼓声
C.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手不能传播声音
3.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于 B.听到的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
C.钢轨的长度为 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
4.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
D.古战场上,探马将耳朵贴在地面听便能及早发现敌情,原因是固体传声比空气快
5.靖瑶妈妈在她生日时买了一台智能语音蓝牙音箱送给她,以舒缓紧张的学习状态,当她喊出指令“请放一首轻音乐”,蓝牙音箱便工作起来,放在手里感觉到在抖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此时的音乐声是通过 传播到周围人的耳朵里。
6.小明和小李同时从起点出发,经历同一路线去登山,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先后到达半山腰(如图),最后二人同时到达山顶,从起点到半山腰 (选填“小李”或“小明”)的平均速度大,他们全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小李的大”“小明的大”或“一样大”);到达山顶后,小李对着对面的高山大声呼喊一声,经过后听到回声,此时小李距对面高山的距离为 m。(空气中的声速为)
7.(2024·湖北·中考真题)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
A.琴弦 B.匣子 C.指头 D.耳朵
8.(2020·湖南湘西·中考真题)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9.(2020·江西·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王爷爷为孙子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 而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人耳
【课后评价】
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声的产生
1. 声源 2. 振动;振动
二、声的传播
1. 介质;不能 2. 物质;介质
三、声传播的速度
1. 快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2. 种类;温度
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1. 声带;鼓膜 2. 次数;所用时间 3. 20;20000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声音的产生
1. 将橡皮筋绷紧,然后用手拨动橡皮筋
2. 能感觉到橡皮筋在振动
3. 在桌子上放一些细沙或碎纸屑,敲打桌子时,观察到细沙或碎纸屑跳动,即可证明桌子在振动
4. 振动;正在发声的物体
5. (1)胡琴的弦(2)笛子、箫、小号内的空气柱
探究点二:声音的传播
1. 空气
2. 能听到声音;能听到撞击声;固体;液体;气体
3. 铃声逐渐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推理
【课堂练习】
1. D 2. C 3. C 4. B
【课后巩固】
基础练习
考点1:声源
1. B 2. B
3.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 振动;声带;琴弦
5. (1)杯子和水(2)鼓面;空气柱(3)振动
6. 手按住锣面,使锣面停止振动,发声停止
考点2:声的传播
1. C 2. D
3. 振动;液体(水)
4. 振动;真空不能传声
5. 固体;气体
6. 晃动;能量;声带振动;信息
7.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或声音具有能量)
8. 产生;传播
考点3:声传播的速度
1. A 2. C 3. 小;温度
4. 偏小;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看到烟计时比听到声音计时早,少计了声音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11.79
5. (1)①温度;声音在不同温度的水中传播速度不同(②介质种类;声音在水、冰、软橡胶等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1531m(3)0m/s
考点4: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1. D 2. B 3. D 4. C
5. 在桌子上放一些细沙(或碎纸屑),观察细沙(或碎纸屑)的跳动;500Hz
能力提升
1. C 2. A 3. C 4. D
5. 振动;空气
6. 小李;一样大;510
7. A 8. A
9. 振动;空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