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领会文章主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品味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重点聚焦】
体会“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
明确: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和妻子是家的主心骨,上面有风烛残年的母亲,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照顾和关心,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难点突破】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明确:要尊老爱幼,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走进作者】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拓展链接】
关于家的诗句
①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②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李昂《题程修己竹障》
③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④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自主学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煎熬(áo)
分歧(qí)
粼粼(lín)
嫩芽(nèn)
霎时(shà)
散步(sàn) 拆散(chāi)
委屈 (qū)
2.辨清字形
背:(bēi )(背着)(bèi)(后背) 散:(sàn)(散步)(sǎn)(分散)
行:(xínɡ)(行走 (hánɡ)(银行) 重:(zhònɡ)(重要)(chónɡ)(重庆)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②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③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④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4.走进文本
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答: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②围绕“散步”这件事收;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答:“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合作探究案】
1【人物形象】请你给这个家庭及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概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并说出这样加的依据。
答:(孝敬体贴、关心母亲)的“我” (爱护小辈、信任儿子)的母亲
(活泼聪明、非常懂事)的妻子 (温柔贤惠、爱护儿子)的儿子
2【文本情感】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答:“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是“爱”这条纽带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3. 【环境描写】品味“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的作用
答: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4.【文本主旨】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答:相亲相爱、理解谦让、温馨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
学法指导
人物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作用在于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在于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随堂巩固案】
一、基础积累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是(D)
A.嫩芽(nèn)
调皮(tiào)
信服(xìn)
各得其所(qí)
B.霎时(sà)
依偎(wèi)
分歧(qí)
花枝招展(zhī)
C.蹲下(dūn)
背起(bèi)
散步(sàn)
津津乐道(jīn)
D.拆散(chāi)
桑树(sāng)
委屈(qū)
水波粼粼(lín)
解析:A选项“调皮”的“调”应读tiáo ;B选项“霎时”的“霎”应读shà;C选项“背起”的“背”应读bēi。故选D
2. 下列各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B
.田里的冬水也汩汩地起着水泡。
C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解析:B选项里“汩汩”应为“咕咕”;C选项里“分岐”应为“分歧”;D选项里“折散”应为“拆散”.故选A。
3. 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母亲信服的点点头。
答:相信并佩服,这里指母亲习惯听从儿子的话。
②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
答: 极言时间短,这里指我突然感觉到、意识到。
③我决定委屈儿子。
答: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④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答:每一个人和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这是指“走大路”和“走小路”随自己的愿。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C)
A.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C.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D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解析:A选项应该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B选项“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后面是冒号;D选项“母亲;妻子也蹲下来”应该是逗号。故选C。
5. 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劝母亲散步 →②全家一起散步 →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 →④“我”决定委屈儿子 →⑤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
二、课内阅读
6.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地点 _和__人物 _。
7.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
答:“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8.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
答: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
9.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答:晚辈尊重孝敬老人。长辈爱惜小孙子。尊老爱幼的品质。
【课后提升案】
一、综合运用
1.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动了感情的弦,有千言万语想对知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要有真情实感)
示例:严爱如山,伴着儿女们成长;父情似水,永远在心里流淌。谢谢有这么一天,让我说爱你——爸爸妈妈。不老的爸爸,你是我的长青树;幸福的爸爸,你是我甜蜜的思念;快乐的爸爸,你是我看不完的开心辞典!总希望快乐将你围绕;总盼望幸福把你拥抱;总期望健康与你同在;总奢望能为你做的更多。祝福你——我最亲最爱的爸爸妈妈。
2.老师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拟了一副对联,请你把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二、阅读理解
阅读《亲吻爹娘》一文,完成3~6题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 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文章有删改)
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
①第2段“民国初年,战乱频繁”交代的时代背景。②父亲兄弟四人个个身高马大,有足够的力量制服甚至打残贼人,为下文贼人被发现时的恐惧做铺垫。③父亲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从侧面看出贼人是迫于生活不得已才去偷米,为下文祖父对贼人的宽恕做铺垫。④正因为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所以兄弟几人对贼人偷米才那么愤怒。(答出两点即可)
4.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
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①“浑身颤抖,面无人色”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贼人被发现时的害怕与紧张。②通过“攥”这个动词表现出贼人虽然被发现,但迫于生计不愿放弃米袋的心理。③“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贼人对祖父宽恕他的感动。④由前一句的“攥”着米袋到后一句的“提”着米袋以及“低着头”这些动作的变化,表现出贼人从害怕到羞愧的心理变化过程。(答出两种心理并做简单分析即可)
5.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
①祖父是一个经验老到、细心睿智的当家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贼。②祖父是一个宽容的人:祖父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③祖父是一个善良、慈悲、有生活智慧的人: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④祖父是一个淳朴、厚道的人: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用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⑤祖父是一个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的人: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答出三点即可)
6.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
①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②家徽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的体谅。③家徽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④家徽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
三、写作练笔
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空间。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不是有那么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吗,它唱出了父母的辛劳,也唱出了我们做儿女应尽的一份孝心。
请你们以“我爱我家”为题,讲述家庭生活中表现浓浓亲情的故事,抒发你对家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