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蟋蟀的住宅》课件 教学设计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1《蟋蟀的住宅》课件 教学设计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30 07:20:07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11《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熟练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语言运用: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会认“宅、隐”等生字,会写“宅、临”等字和“住宅”等词语。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品味生动的拟人写法,丰富语言经验。
思维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准确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连续观察的能力。
审美创造:体会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感受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以及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话题,展示课题
1.导入:(出示不同的房屋的图片)同学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居住的房屋也变得越来越美观了。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住宅”这个话题。
提问: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住宅呢
预设:学生描述自己的住房的结构特点。
过渡:讲得真好,看来你平时很善于细致观察。现在,有一位特殊的朋友也想展示他的住宅。这是谁呢
出示:展示蟋蟀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
预设:蟋蟀。
2.过渡:人有自己的住宅,动物也有自己的住宅,那么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去蟋蟀的住宅里看看吧!
出示课题“蟋蟀的住宅”,同学们一起朗读课题。
3.出示作者法布尔的图片,并介绍作者法布尔。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数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全十卷)。
二、整体感知,字词闯关
1.由学生自行阅读课文,边读边学习新字词,对不理解的词语做标记。
2.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
宅zhái 、临lín 、慎shèn 、选xuǎn 、择zé 、址zhǐ、良liáng 、 穴xué 、厅ting 、 卧wò 、专zhuān 、卫wèi 、较jiào
(1)组词:宅(住宅)(宅子)(宅门)(宅院)
临(面临)(临时)(濒临)(居高临下)
慎(慎重)(谨慎)(审慎)(慎独)
选(选择) (海选) (文选)(选址)
择(选择) (择优) (不择手段)(抉择)
址(地址) (住址) (厂址) (旧址)
穴(穴位) (洞穴) (点穴) (蚁穴)
良(良好) (改良) (善良) (良策)
厅(客厅) (厅长) (大厅) (歌厅)
卧(仰卧) (卧倒) (卧室) (躺卧)
专(专心) (专家) (专业) (专长)
卫(卫生)(护卫) (卫兵) (前卫)
(2)强调易读错的字:宅是翘舌音,慎是前鼻音。
三、通读课文,释疑解惑
1.提问:通常,人类的居住地称为住宅,动物的居住地则称为窝、巢、穴等。那么为什么这里把蟋蟀的居住地也称为住宅呢
预设:拟人的修辞手法。
出示:这是作者使用了拟人的写作技巧,显示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的写作特色。
2.提问:蟋蟀的住宅为何能被称为“伟大的工程”
预设: 一方面是因为住宅本身就是个“伟大的工程”。住宅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住宅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另一方面是因为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足和腿,这与它要完成扒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作相比,反差巨大,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个“伟大的工程”。
3.小组合作,深入阅读课文,探讨作者是如何描述蟋蟀的住宅的,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找出描述蟋蟀住宅特点的相关段落。
(1)展示课文的第二段: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提问:从哪里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
预设:这一段通过蟋蟀和其他的昆虫做对比,显示出蟋蟀从来不肯随遇而安,一定要选择排水优良,有温暖阳光的地方亲自建造住宅。
(2)提问:蟋蟀的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相关段落和词语。
①出示第五、六段:
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②图文结合:
用彩笔绘制出蟋蟀的住宅,注意刚才提到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深度、宽度、出口、平台等,看看谁画得最精美。画完后,设想自己是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
(3)小结:一个微小的洞穴竟然在内部和外部都展现出如此多的优势,这种精细的设计和巧妙的建造,难怪作者会如此赞赏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4.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蟋蟀住宅的描述,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我们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借助关键词介绍蟋蟀的住宅,我们也体会到了作者的细致观察。那么这个住宅是如何建造的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展示课件)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向阳、隐蔽、干燥、平坦。
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2.过渡:看似柔弱的蟋蟀拥有如此出色的建筑能力,真是令人钦佩!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深入课文,探索这个"工程”是如何实现的。
二、探索工程,学会观察
1.课件展示课文的第七至第九自然段: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请同学们默读第七到第九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蟋蟀修建住宅过程中不同阶段时间的语句,用圆圈圈出蟋蟀修建住宅使用的工具。
预设1:不同时间阶段的语句:“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即使在冬天”。
预设2:修建住宅使用的工具:前足、大颚、后足、锯。
(2)过渡:从“秋天初寒一直到冬天”,工具前足、大鄂等这些词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持续而细致的观察力。
(3)讨论蟋蟀建造住宅所使用的工具。
预设: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展示蟋蟀的图片,并出示”前足、大颚、后足、锯”等词语,结合蟋蟀的图片观察蟋蟀挖掘的工具,体会其极小、柔弱、简单。
2.请同学们标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动作想象蟋蟀修建住宅的场景,描述挖掘住宅的过程。
展示词语:“扒——搬——踏——推——铺”。
小结:这一系列动作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精确
3.结合上一节课蟋蟀住宅的特点,说一说作者为何称蟋蟀的住宅为“伟大的工程”
预设:蟋蟀使用它们柔弱的工具,建造出具有多种优点的住宅,这实在是一种奇迹,因此被称为一个伟大的工程。
三、比较阅读,生动表达
1.找一找,说一说
(1)提问:标出课文中将蟋蟀比作人类,将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类住宅的语句,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2)展示:作者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这样写的作用是(语言更加形象生动,风趣幽默,更能吸引读者)。
(3)小结:课文主要采用拟人化的写法,把本来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之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比一比,说一说
(1)展示课后第三题的片段,自主思考其表达方式与课文的不同。
蟋蟀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多数体色呈褐色或黑色,深浅不一。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多数雌性的产卵器很显著,呈筒状或针状。
对比:
①课文主要采用拟人化的写法,把本来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之感,引起读者阅读兴 趣。
②而这个片段则是采用直接说明的方法具体地介绍蟋蟀的外形、体色、发声器、产卵器。语言准确,但没有课文那么生动有趣。
四、阅读链接,对比阅读
1.展示课后的阅读链接,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探索它们的异同。
燕子窝
6月28日
燕子已经不衔泥了,它们往窝里衔干草和绒毛,铺垫子。真没想到,它们把全部建筑工程估算得这么周到——原本就应该让窝的一边比另一边建得快一些!雌燕子把窝的左边堆到了顶,雄燕子的右半边窝却始终没有堆完。这么着燕子窝就成了一个有缺口的泥圈球,右上角留了一个洞口。不消说,它们的窝就应该是这样的——这就是家的大门啊!要不然,这对燕子可怎么进它们的家呢 我当初骂雄燕子懒,看来是冤枉它了。
今天是雌燕子头一次留在家里过夜。
6月30日
窝做好了。雌燕子老待在窝里不出门,大概是产下第一个蛋了。雄燕子不时给雌燕子衔一些小虫来,还不停地唱歌,欢天喜地、叽叽喳喳地说着贺词。
第一批贺客——那一群燕子又飞来了。它们一只一只地打窝旁飞过去,向窝里张望着,在窝前扑棱着翅膀。这时女主人的小脸正探出门外,说不定它们在吻着这位幸福的女主人呢!客人们叽叽喳喳热闹了一阵子,就散了。
猫时常爬上屋顶,从梁上往屋檐下张望。它是不是在焦急地等待窝里的小燕子出世呢 ——选自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王汶译,有改动
(1)阅读《燕子窝》,探讨与《蟋蟀的住宅》的相似之处。
预设:广泛使用拟人手法;都是对动物进行连续的细致观察。
(2)《燕子窝》与《蟋蟀的住宅》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预设:《燕子窝》采用日记形式记录观察结果。《蟋蟀的住宅》则是将长期观察的结果整理成一篇文章。
2.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并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细致地观察和准确生动的用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学习法布尔那样细心、耐心地探索周围的事物。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连续观察,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观察成果。
五、复习课文,布置作业
观察一种常见的动物,学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去生动形象地表现这种动物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统编版)四年级

第11课 蟋蟀的住宅
“~”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运用: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会认“宅、隐”等生字,会写“宅、临”等字和“住宅”等词语。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品味生动的拟人写法,丰富语言经验。
2
思维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准确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连续观察的能力。
3
审美创造:体会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感受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以及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
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蟋蟀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多数体色呈褐色或黑色,深浅不一。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多数雌性的产卵器很显著,呈筒状或针状。
——选自美国麦加文的《昆虫》
王琛柱译,有改动
一、荐文先入,激趣比较
一、荐文先入,激趣比较
一、荐文先入,激趣比较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说说通过阅读,你了解到关于蟋蟀的哪些信息,对作者的语言特点你有哪些发现。
蟋 蟀
蟋蟀的住宅
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国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文学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被世人誉为“科学界的诗人”“昆虫界的维吉尔”。
朗读课文,思考:
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写的内容、所用的写法好在哪里?
二、初读感知,把握内容
二、初读感知,把握内容
二、初读感知,把握内容
生 字:
宅zhái 临lín 慎shèn 选xuǎn
择zé 址zhǐ 良liánɡ 穴xué
厅tīnɡ 卧wò 专zhuān 卫wèi 较jiào
词 语:
住宅 隐蔽 选择 住址
洞穴 柔弱 搜索 隐藏
倾斜 平坦 扒土 宽敞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认识关联词:
随遇而安
不光……由于……;
即使……也……;……所以……




书写重点:
标出自然段,并划分段落,说一说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蟋蟀住宅的特点(第1~6自然段)
②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第7~9自然段)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住宅的特点:
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向阳、隐蔽、干燥、平坦
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修建过程:扒土、搬掉、踏地、推倒、铺开。
平时整修:做、抛出。
按“修建过程”和“平时整修”找出动作的词语。
结合蟋蟀的具体动作及修建时间,用自己的话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①选址:不肯随遇而安,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朝着阳光的斜坡)
②动工:大多是在十月
③挖掘:扒土(前足)→搬土块(大鄂)→踏地(后足) →推土、铺土(后腿上的两排锯)
④整修:一直到冬天
小结:从十月动工到冬季整修,可见作者观察的时间长,且观察得很仔细。
(1)蟋蟀的住宅本身是个伟大的工程。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2)蟋蟀的住宅耗时耗力,从十月一直到冬天,都在建造、整修。
(3)蟋蟀用来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那样简单,而修建住宅的工程这么庞大。从这巨大的反差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蟋蟀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赞叹这是“伟大的工程”。
在这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蟋蟀的住宅,请大家仔细看看蚂蚁的住宅,并思考蚂蚁的住宅和蟋蟀住宅有什么区别。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蚂蚁的住宅外形十分独特,通常有一个小小的洞口作为“门”,这个洞口周围被草掩盖,使得蚂蚁寻食时可以神不知鬼不觉。洞口是长长的,下面的土托住上面的土,形成一个小喇叭的形状。内部装饰丰富,有很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经过分配的用途,如蚁后、工蚁以及刚出生的小蚂蚁都有自己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是相连接的,使得蚂蚁们可以在每个房间自由穿梭。
一、复习检查,明确脉络
一、复习检查,明确脉络
一、复习检查,明确脉络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二、对比观察,学用比较
二、对比观察,学用比较
二、对比观察,学用比较
1.课文主题是蟋蟀的住宅,作者为何还要提及其他昆虫呢?
2.让我们仔细观察蚂蚁的洞口,与蟋蟀的住宅洞口相比较,它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交流探讨:
1.课文中提到蟋蟀使用的挖掘工具是柔弱的,相比之下,蚂蚁的挖掘工具只能被称为纤弱。但当我们观察蚂蚁洞穴的内部结构时,它展现出了哪些特点?
2.结合课文第5、6自然段的内容,联系我们所见的繁华城市,试着用一些词语来总结蚂蚁的建筑艺术。
三、整体观察,形象“结构”
三、整体观察,形象“结构”
三、整体观察,形象“结构”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城堡”呈圆形,占地大约3平方米。里面沟壑纵横,建筑栉比。那熙熙攘攘、成千上万的白蚁就像一个繁荣与喧嚣的闹市里的人群涌流。这样一番热闹景象让我们个个都惊呆了。城堡的内部结构异常复杂,简直就是一座迷宫。外侧是一条条环状的深沟,如同城市的环形大道。几条环形大道之内,则是一条条纵横交织的浅壑,如同城市的街巷。两者之宽大约都有四五厘米。沟壑的底部和侧面平滑得好像用蜡打过一样。沟壑之间四通八达,犹如千街万巷相连。
(1)蚁窝坚固、安全、舒适,道路四通八达,错综复杂。蚁巢内有许多分室,这些分室各有用途。
(2)蚂蚁窝的结构非常复杂,包括王宫、普通居室、育儿室、仓库、卫生间等。
下面有两段文字描述的就是这幅图上的内容,如果你有不满意的地方,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完善呢?
四、观察想象,深化表达,情趣生活
四、观察想象,深化表达,情趣生活
四、观察想象,深化表达,情趣生活
根据观察所得,与蟋蟀的住宅进行比较,描述蚂蚁洞穴的出口及“城堡”的外观。如果你观察的是其他动物的巢穴,也可以结合刚才的启发进行描述。
五、当堂写练,即时指导
五、当堂写练,即时指导
五、当堂写练,即时指导
1.课后继续完成剩余部分,并围绕清晰明了和拟人化手法两方面进行修改练习。
2.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并思考:为什么法布尔被誉为著名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
六、作业布置,巩固所学
六、作业布置,巩固所学
六、作业布置,巩固所学
  本节课我们通过了解蟋蟀修建住宅时间的漫长,使用工具的简单、柔弱,进一步理解了蟋蟀住宅的“伟大”。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同时,还感受到了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希望同学们也能像法布尔一样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再见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11.蟋蟀的住宅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业练习
11.蟋蟀的住宅 一、读一读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完成相关练习。 蟋蟀将住所______在青草丛中,非常______,如果不仔细______,很难找到。蟋蟀虽然不是挖掘技术的① zhuān jiā,但它的② zhù zhái 从③ dà tīng 到④ wò shì,都是它倾尽全力所建。它的住所有着⑤ yōu liáng 的排水系统,内部干燥、卫生。麻雀大多生活在人类住( )区,会⑥ xuǎn zé 在屋檐、墙洞等地来安置巢( ),它们有时会毫不客气地占据家燕的巢。蜜蜂逐花而居,会临时寻找处所安身。它的巢可以贮藏蜂蜜,这些蜂蜜能够缓解人们的⑦ pí láo。
1.根据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正确、工整。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2. 上述资料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挖掘(jué) B.倾尽(qīn) C.安置(zhì) D.毫不客气(háo) 3. 请根据字卡提示在田字格中写出汉字,并填入上述资料的括号内。 麻雀大多生活在人类住( )区,会选择在屋檐、墙洞等地来安置巢( ),它们有时会毫不客气地占据家燕的巢。 4.下面词语中加点的“临”与“临时”的“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居高临下 B.身临其境 C.背山临水 D.临危受命 5.依次填入资料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隐蔽 隐藏 搜索 B. 隐藏 隐蔽 搜索 C. 隐藏 隐蔽 探索 二、为了更好地创编手册,同学们研读了一些语句,读一读,完成练习。 ①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蟋蟀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 ③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④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1.我发现①②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句①的语言比较_________ (生动 平实),句②的语言比较_________ (生动 平实)。 2.请你仿照句①运用的修辞手法来写一写花丛中的蝴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明想根据课文内容,尤其是③④两句的信息在手册中绘制蟋蟀的住宅插图,下列他画的草稿图中,正确的一项是( ) 三、明明计划在科普手册“美文共读”栏目中放入下面的文章,读一读,完成练习。 蝉的地穴 ①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这里无论怎样都是不安静的。 ②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蝉喜欢干燥、阳光多的地方。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与沙石。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 ③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其实,蝉干起活儿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④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来晒太阳的日子到了没有。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注]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隧道的顶上留着薄盖——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最后一刹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考察气候的情况。 ⑤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来抵御穴里的尘土。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缝隙。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现的时候,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 (有删改) 1.从短文第④段可知,蝉的地穴顶上的薄盖的作用是( ) ①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 ②抵御外面的天敌 ③便于考察气候的情况 ④遮蔽强烈的阳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句子不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一项是( ) A.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 B.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C.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 D.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现的时候,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 3.为什么说蝉的幼虫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是很重要的?( ) A.因为可以方便蝉的幼虫从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B.因为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C.因为蝉的幼虫随便爬上爬下可以从植物的根须上取得汁液。 D.因为蝉的幼虫必须先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来晒太阳的日子到了没有。 4.品析画线句,体会表达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朗读加点词“大都是”时,可加重语气表示强调。 B.加点词“大都是”体现了文章用语的准确和作者观察的细致。 C.加点词“大都是”可以删去,删去后对句子意思的表达影响不大。 D.加点词“大都是”不能删去,因为它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5.阅读下面的片段,说说其在语言表达上和本文有什么不同。 蝉的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幼虫孵出后,由枝上落于地面,随即钻入土中。每当春暖时,幼虫即向上移动,吸食植物根须上的汁液;秋去冬来时,则又深入土中,以避寒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了这篇文章后,有同学认为“蝉的地穴”堪称“伟大的工程”,而有同学则认为“蟋蟀的住宅”才是“伟大的工程”。请你结合课文及下图中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为蟋蟀发声。 前足:扒土 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 后足:踏地 后腿上的锯:将土推到后面,铺开 总结:工具柔弱、简单 我认为蟋蟀的住宅才是“伟大的工程”,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专家 住宅 大厅 卧室 优良 选择 疲劳 2. B 3. 宅 穴 4.D 5.B 二、1.生动 平实 2.示例:当天气晴朗的时候,蝴蝶就成双成对,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C 三、1.B 2.B 3.D 4.C 5.示例:片段语言简洁平实,客观准确地介绍蝉的卵的位置,幼虫活动规律等;本文将蝉拟人化,如“蝉干起活儿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蝉同他们一样聪明”等表述,语言生动活泼,充满趣味,让读者更易理解和产生阅读兴趣。 6.示例:蟋蟀用来建造住宅的工具柔弱、简单,仅靠前足、大颚、后足、后腿上的锯等工具,却能建造出一个隐蔽、安全、整洁、舒适的住宅,这与它的弱小的身体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建造住宅的工程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