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重点练四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下列各组化学反应,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选项 反应物 反应物浓度 温度
A H2和F2 均为0.02 mol·L-1 5 ℃
B H2和Br2 均为1 mol·L-1 100 ℃
C H2和Cl2 均为1 mol·L-1 50 ℃
D H2和N2 均为4 mol·L-1 300 ℃
2.可逆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t1前,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反应到达t1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停止
D.反应在t1之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3.下表中是各组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2速率最快的是( )
选项 金属(粉末 状)/mol 酸的浓度及体积 反应温度
A Mg 0.1 6 mol·L-1 硝酸 10 mL 60 ℃
B Mg 0.1 3 mol·L-1 盐酸 10 mL 60 ℃
C Fe 0.1 3 mol·L-1 盐酸 10 mL 60 ℃
D Mg 0.1 3 mol·L-1 硫酸 10 mL 60 ℃
4.一定温度下,向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6 mol SO2和足量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2 min时测得SO2的物质的量为1.2 mol。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2 min内,以S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min-1
B.在容器中加入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率
C.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存在SO2、O2和SO3
D.当容器内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5.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 (g)+ 3H2 (g)2NH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N2 、H2 、NH3 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N2为0.2 mol·L-1,H2为0.6 mol·L-1
B.N2为0.15 mol·L-1
C.N2 、H2均为0.18 mol·L-1
D.NH3为0.4 mol·L-1
6.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SiF4(g)+2H2O(g)SiO2(s)+4HF(g),下列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v正(SiF4)=4v逆(HF) ②HF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③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⑤4 mol H—O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F断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⑤ D.③④⑤
7.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A、B、C三种气体,保持一定温度,在t1~t4 s时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浓度 测定时刻/s
t1 t2 t3 t4
c(A)/(mol·L-1) 6 3 2 2
c(B)/(mol·L-1) 5 3.5 3 3
c(C)/(mol·L-1) 1 2.5 3 3
A.在t3 s时反应已经停止
B.t3~t4 s内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
C.在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为A(g)+B(g)C(g)
D.在t2~t3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s-1
8.已知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合适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壁用手一摸感到发烫,而且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应进行的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刻,反应速率为0
B.t2时刻的速率大于t1时刻的速率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
C.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D.t2时反应仍继续进行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反应A(s)+B(g)C(g)+D(g),加入A,反应速率变大
B.对于反应2NO2(g)N2O4(g)(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v(正)增大,v(逆)减小
C.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恒压时充入He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100 mL 2 mol·L-1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等浓度的硫酸,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
10.工业上用生物法处理H2S的原理如下:
反应1:H2S+Fe2(SO4)3S↓+2FeSO4+H2SO4
反应2:4FeSO4+2H2SO4+O22Fe2(SO4)3+2H2O
以硫杆菌作催化剂时,反应温度及溶液pH对Fe2+氧化速率的影响分别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总反应方程式为2H2S+O22S↓+2H2O,Fe2(SO4)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当反应温度过高时,Fe2+氧化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硫杆菌失去活性
C.由图1、图2可得出结论:使用硫杆菌作催化剂的最佳条件为30 ℃,pH=2.0
D.当反应1中转移0.1 mol电子时,反应1中消耗的H2S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11.(2024·沈阳高一期末)常温下,在2 L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MoS2、H2、Na2CO3发生反应:MoS2(s)+4H2(g)+2Na2CO3(s)Mo(s)+2CO(g)+4H2O(g)+2Na2S(s)。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2v正(H2)=v逆(CO)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C.消耗4 mol H2同时生成2 mol CO
D.CO与H2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比值不变
12.(2024 ·鞍山期中)研究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一定能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填字母)。
A.降温 B.充入氮气
C.充入O2 D.加入催化剂V2O5
(2)常温下,实验室用100 mL 6.0 mol·L-1硫酸跟足量锌粉反应制取氢气。
①为降低反应进行的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 (填字母)。
A.CH3COONa固体 B.KNO3固体
C.K2SO4溶液 D.KHSO4溶液
②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加快,原因是 。
(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a L的固定密闭容器中,有色气体N与无色气体M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从反应开始到t1,平均反应速率v(N)=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用M、N表示化学式)。
下列说法中能够判定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速率v正(M)=2v逆(N)
B.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C.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D.M的体积分数不变
阶段重点练四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A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是内在因素。氟气最活泼,则A反应速率最快。
2.C 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的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A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则t1前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则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B正确;反应到达t1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反应没有停止,C错误;反应在t1之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正确。
3.D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由于硝酸是强氧化性酸,和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镁的活泼性强于铁,同浓度的硫酸和盐酸,硫酸中H+浓度大,所以反应放出氢气最快的是D。
4.D 0~2 min内,消耗0.4 mol SO2,用S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min-1,A正确;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增大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B正确;此反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SO2、O2和SO3共存,C正确;容器为恒容密闭容器,物质总质量不变,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故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5.B 从题给量的关系知无论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N2与H2的浓度比始终为1∶3,不可能均为0.18 mol·L-1。
6.B v正(SiF4)=v正(HF)=v逆(HF),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①错误;HF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正确;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正确;根据ρ=,混合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之前,气体的质量在变化,当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时,即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正确;平衡时应有4 mol H—O 断裂的同时,有4 mol H—F断裂,⑤错误;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②③④。
7.D 由题给数据可知,t3 s时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时,v(正)=v(逆)≠0,A项错误;t3~t4 s内,A、B、C的浓度没有发生变化,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项错误;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A、B、C的浓度变化量之比为4∶2∶2=2∶1∶1,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g)C(g),C项错误;t2~t3 s内,Δc(A)=1 mol·L-1,故用A表示的该时间段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 mol·L-1·s-1,D项正确。
8.A 反应放出热量,随着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一段时间后是随着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慢。由题图知,t1时刻,反应速率大于0,A错误;t1时刻反应刚开始反应物浓度最大,试管外壁用手一摸感到发烫,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故t2时刻的速率大于t1时刻的速率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B正确; 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C正确; t2时反应速率不为零,故反应仍继续进行,D正确。
9.D 对于反应A(s)+B(g)C(g)+D(g),A为固体,加入固体A时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对于反应2NO2(g)N2O4(g)(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B错误;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恒压时充入He,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C错误;硫酸属于二元强酸,氢离子浓度增大,故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D正确。
10.D 根据反应1和2可得,上述总反应方程式为2H2S+O22S↓+2H2O,Fe2(SO4)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A正确;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因此当反应温度过高时,Fe2+氧化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硫杆菌失去活性,B正确;根据图像可知,催化剂活性最高的最佳条件是30 ℃,pH=2.0左右,C正确;反应1中,消耗1 mol H2S,转移2 mol电子,当转移0.1 mol电子时,消耗H2S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 L,D错误。
11.B 达到化学平衡时,应有v正(H2)=2v逆(CO),A错误;恒容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B正确;消耗4 mol H2同时生成2 mol CO,不一定平衡,C错误;从反应开始投料,CO与H2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比值一直不变,D错误。
12.(1)CD (2)①AC ②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锌、铜、硫酸形成原电池 (3) mol·L-1·min-1 2N(g)M(g) CD
解析:(1)降低温度,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减小,A错误;因为容器固定容积,充入氮气后压强增大,但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充入O2,反应物O2的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C正确;使用催化剂V2O5,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D正确。(2)①加入CH3COONa固体,和硫酸反应生成的醋酸为弱酸,溶液中H+浓度减小,故会减小反应速率,但是酸所提供的H+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A正确;加入KNO3固体,N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不生成H2,所以生成H2的总量减小,B错误;加入K2SO4溶液,硫酸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但是H2的总量不受影响,C正确;加入KHSO4溶液,H+增多,生成氢气的总量增多,D错误;②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铜溶液,锌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铜、锌和稀硫酸三者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增大。(3)从反应开始到t1,N的物质的量从8 mol变化到6 mol,平均反应速率v==== mol·L-1·min-1,图中能够表明起始加入的物质是M和N,随反应进行,N的量逐渐减小,为反应物,M的量逐渐增多,为生成物,t3时刻M、N的物质的量不变且不为0,则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且此时达到平衡,且N与M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为2∶1,则反应的方程式为2N(g)M(g);速率2v正(M)=v逆(N)时,可以判定反应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M、N都是气体,在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因此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不能判定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错误;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说明有颜色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正确;反应过程中,M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正确。
4 / 4(共32张PPT)
阶段重点练四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 下列各组化学反应,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选项 反应物 反应物浓度 温度
A H2和F2 均为0.02 mol·L-1 5 ℃
B H2和Br2 均为1 mol·L-1 100 ℃
C H2和Cl2 均为1 mol·L-1 50 ℃
D H2和N2 均为4 mol·L-1 300 ℃
解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是内在
因素。氟气最活泼,则A反应速率最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可逆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反应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t1前,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
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反应到达t1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
应停止
D. 反应在t1之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
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
成物的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A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反
应物的浓度降低,则t1前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增
大,则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B正确;反应到达t1时,正反应速率
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反应没有停止,C错误;反应在
t1之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达到化学平
衡状态,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下表中是各组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2速
率最快的是( )
选项 金属(粉末状)
/mol 酸的浓度及体积 反应温度
A Mg 0.1 6 mol·L-1硝酸 10 mL 60 ℃
B Mg 0.1 3 mol·L-1盐酸 10 mL 60 ℃
C Fe 0.1 3 mol·L-1盐酸 10 mL 60 ℃
D Mg 0.1 3 mol·L-1硫酸 10 mL 6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
度、使用催化剂、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由于硝酸是强氧化性酸,和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镁的活泼性强于
铁,同浓度的硫酸和盐酸,硫酸中H+浓度大,所以反应放出氢气
最快的是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一定温度下,向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6 mol SO2和足量O2,发
生反应:2SO2(g)+O2(g) 2SO3(g),2 min时测得SO2的物
质的量为1.2 mol。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2 min内,以S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min-1
B. 在容器中加入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率
C. 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存在SO2、O2和SO3
D. 当容器内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0~2 min内,消耗0.4 mol SO2,用SO2表示的平均反应
速率为0.2 mol·L-1·min-1,A正确;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增大反应速
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B正确;此反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时,容器中SO2、O2和SO3共存,C正确;容器为恒容密闭容器,物
质总质量不变,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故不能判断反应
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 (g)+ 3H2 (g) 2NH3(g)。已
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N2 、H2 、NH3 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
0.3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
是( )
A. N2为0.2 mol·L-1,H2为0.6 mol·L-1
B. N2为0.15 mol·L-1
C. N2 、H2均为0.18 mol·L-1
D. NH3为0.4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从题给量的关系知无论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N2与H2的
浓度比始终为1∶3,不可能均为0.18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SiF4
(g)+2H2O(g) SiO2(s)+4HF(g),下列能表明该反应已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v正(SiF4)=4v逆(HF)
②HF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③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⑤4 mol H—O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F断裂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⑤ D. ③④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v正(SiF4)= v正(HF)= v逆(HF),反应达到平衡
状态,①错误;HF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正确;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
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正
确;根据ρ= ,混合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之
前,气体的质量在变化,当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时,即混合气体的
密度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正确;平衡时应有4 mol
H—O 断裂的同时,有4 mol H—F断裂,⑤错误;能说明反应达到
平衡状态的是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A、B、C三种气体,保持一定温度,在t1~t4
s时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浓度 测定时刻/s t1 t2 t3 t4
c(A)/(mol·L-1) 6 3 2 2
c(B)/(mol·L-1) 5 3.5 3 3
c(C)/(mol·L-1) 1 2.5 3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在t3 s时反应已经停止
B. t3~t4 s内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由题给数据可知,t3 s时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
时,v(正)=v(逆)≠0,A项错误;t3~t4 s内,A、B、C的浓
度没有发生变化,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项错误;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A、B、C的浓度变化量之比为
4∶2∶2=2∶1∶1,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g)
C(g),C项错误;t2~t3 s内,Δc(A)=1 mol·L-1,故用A表示
的该时间段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 mol·L-1·s-1,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已知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合适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
反应的速率。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壁用手一
摸感到发烫,而且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应进行的时
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1时刻,反应速率为0
B. t2时刻的速率大于t1时刻的速率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
C. 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D. t2时反应仍继续进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反应放出热量,随着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一段时间后是随着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由题图知,t1时刻,反应速率大于0,A错误;t1时刻反应刚开始反
应物浓度最大,试管外壁用手一摸感到发烫,说明反应为放热反
应,故t2时刻的速率大于t1时刻的速率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B正
确; 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逐渐减
小,C正确; t2时反应速率不为零,故反应仍继续进行,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100 mL 2 mol·L-1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等浓度的硫酸,生
成氢气的速率加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对于反应A(s)+B(g) C(g)+D(g),A为固
体,加入固体A时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对于反应
2NO2(g) N2O4(g)(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v(正)、v
(逆)均增大,B错误;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
2NH3(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恒压时充入He,容器的体积增大,
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C错误;硫酸属
于二元强酸,氢离子浓度增大,故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工业上用生物法处理H2S的原理如下:
反应1:H2S+Fe2(SO4)3 S↓+2FeSO4+H2SO4
反应2:4FeSO4+2H2SO4+O2 2Fe2(SO4)3+2H2O
以硫杆菌作催化剂时,反应温度及溶液pH对Fe2+氧化速率的影响
分别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当反应温度过高时,Fe2+氧化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硫杆菌失去
活性
C. 由图1、图2可得出结论:使用硫杆菌作催化剂的最佳条件为30
℃,pH=2.0
D. 当反应1中转移0.1 mol电子时,反应1中消耗的H2S在标准状况下的
体积为2.24 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根据反应1和2可得,上述总反应方程式为2H2S+
O2 2S↓+2H2O,Fe2(SO4)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A正
确;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因此当反
应温度过高时,Fe2+氧化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硫杆菌失去活
性,B正确;根据图像可知,催化剂活性最高的最佳条件是30
℃,pH=2.0左右,C正确;反应1中,消耗1 mol H2S,转移2
mol电子,当转移0.1 mol电子时,消耗H2S在标准状况下体积
为1.12 L,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2024·沈阳高一期末)常温下,在2 L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
MoS2、H2、Na2CO3发生反应:MoS2(s)+4H2(g)+2Na2CO3
(s) Mo(s)+2CO(g)+4H2O(g)+2Na2S(s)。能说明
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2v正(H2)=v逆(CO)
B.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C. 消耗4 mol H2同时生成2 mol CO
D. CO与H2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比值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达到化学平衡时,应有v正(H2)=2v逆(CO),A错
误;恒容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
平衡状态,B正确;消耗4 mol H2同时生成2 mol CO,不一定平
衡,C错误;从反应开始投料,CO与H2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比值
一直不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2024 ·鞍山期中)研究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一定能加快该反应速
率的措施是 (填字母)。
A. 降温 B. 充入氮气
C. 充入O2 D. 加入催化剂V2O5
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常温下,实验室用100 mL 6.0 mol·L-1硫酸跟足量锌粉反应
制取氢气。
①为降低反应进行的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向反
应物中加入 (填字母)。
A. CH3COONa固体 B. KNO3固体
C. K2SO4溶液 D. KHSO4溶液
②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加快,原因是
。
AC
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锌、铜、硫酸形成原电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降低温度,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减小,A错误;因为容器固定容积,充入氮气后压强增大,但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充入O2,反应物O2的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C正确;使用催化剂V2O5,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D正确。①加入CH3COONa固体,和硫酸反应生成的醋酸为弱酸,溶液中H+浓度减小,故会减小反应速率,但是酸所提供的H+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A正确;加入KNO3固体,N 在酸性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不生成H2,所以生成H2的总量减小,B错误;
加入K2SO4溶液,硫酸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但是H2的总量不
受影响,C正确;加入KHSO4溶液,H+增多,生成氢气的总量增多,
D错误;②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铜溶液,锌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
铜,铜、锌和稀硫酸三者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a L的固定密闭容器中,有色气体N与
无色气体M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从反应开始到t1,平均反应速率v(N)=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用M、N表示化学式)。
下列说法中能够判定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 速率v正(M)=2v逆(N)
B. 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C. 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D. M的体积分数不变
mol·L-1·min- 1
2N(g) M(g)
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从反应开始到t1,N的物质的量从8 mol变化到6 mol,平均反应
速率v= = = = mol·L-1·min-1,图中能够表明起
始加入的物质是M和N,随反应进行,N的量逐渐减小,为反应物,M
的量逐渐增多,为生成物,t3时刻M、N的物质的量不变且不为0,则
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且此时达到平衡,且N与M的物质的量变化量
之比为2∶1,则反应的方程式为2N(g) M(g);速率2v正(M)
=v逆(N)时,可以判定反应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M、N都是气体,
在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因此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不能判定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错误;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说明有颜色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正确;反应过程中,M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感谢欣赏
THE END